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量释放分析探究膨化食品声学特征与感官脆度相关性
1
作者 朱成凯 胡新楠 +2 位作者 纪执立 沈汪洋 贾喜午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21,共9页
本研究旨在寻找能快速提高膨化食品感官脆度和其声学特征相关性的方法。采用排序测试方法选取脆性区分能力较好的个体组成感官组,对不同类型的膨化食品进行感官评价。以1000 Hz作为能量切分区间,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 本研究旨在寻找能快速提高膨化食品感官脆度和其声学特征相关性的方法。采用排序测试方法选取脆性区分能力较好的个体组成感官组,对不同类型的膨化食品进行感官评价。以1000 Hz作为能量切分区间,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对膨化食品的声信号进行能量分割,观察其能量迁移过程,研究10种不同类型食品的感官评价与声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具有较高“酥脆性”的样品更易获得较高的评价分数。脉冲因子(r=0.937)和峭度(r=0.889)在不同种类膨化食品之间显示出与感官脆度的极显著相关性(P<0.01),表明膨化食品的能量释放特征保持一致,较脆的食物释放的能量会产生突然而不稳定的信号。膨化食品的声信号频率更集中在总能量占比80%的低频区间内,不同类型膨化食品的低频区间与感官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从其固有低频区间提取的声学特征与感官脆度的相关性显著提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寻找膨化食品声信号最佳录制频率区间方法,提高了声学评价在食品感官质量控制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食品 声学特征 希尔伯特-黄变换 能量迁移 频率区间
下载PDF
用PCR-RFLP方法鉴别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研究
2
作者 贺艳萍 李嘉旭 +2 位作者 潘登 毕洁 汤秋玲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为快速准确鉴定外部形态相似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和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分别对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成虫和幼虫Cytb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分析两物种该基因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 为快速准确鉴定外部形态相似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和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分别对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成虫和幼虫Cytb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分析两物种该基因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差异,根据PCR产物酶切图谱的差异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两种害虫成虫和幼虫所选Cytb基因扩增片段长度均为640 bp,两物种该基因片段序列同源性为77.19%,核苷酸转换发生83次,颠换发生63次,转换与颠换次数比为1.3;两物种该片段内Bst X I、Sal I、Xba I、Vsp I和Age I等5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具有显著差异,对Bst X I、Sal I、Xba I和Vsp I 4种酶切图谱进行了验证,其酶切图谱与软件分析结果一致,可以通过这4种限制酶的酶切图谱对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成虫及幼虫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用PCR-RFLP方法可以准确鉴定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幼虫和成虫,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 杂拟谷盗 CYTB基因 酶切 鉴定
下载PDF
创新方法在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燕鹏 曹杨 胥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5期241-242,249,共3页
本文介绍了创新方法概念和创新方法理论在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中应用现状,结合目前农产品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对创新方法在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能更好地推动创新方法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发展以及提高创新效... 本文介绍了创新方法概念和创新方法理论在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中应用现状,结合目前农产品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对创新方法在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能更好地推动创新方法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发展以及提高创新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方法 农产品加工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稻米加工副产物构建膜材料及应用进展
4
作者 韩骞 刘秀英 +3 位作者 张威 舒在习 王平坪 朱力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5-83,共9页
目的介绍稻米加工副产物中主要生物大分子(如大米蛋白、米糠蛋白、大米淀粉)构建膜材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食品包装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方法综述目前以稻米加工副产物为基础的膜材料的开发,探讨可有效改善成膜特性的方法与手... 目的介绍稻米加工副产物中主要生物大分子(如大米蛋白、米糠蛋白、大米淀粉)构建膜材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食品包装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方法综述目前以稻米加工副产物为基础的膜材料的开发,探讨可有效改善成膜特性的方法与手段;分析基于抑菌成分构建的稻米源膜材料在鸡蛋、水产品、果蔬等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潜力,展望稻米加工副产物基膜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存在问题。结论稻米加工副产物基膜的开发在绿色食品包装领域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对提升其副产品的高效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加工副产物 功能膜 大米蛋白 米糠蛋白 大米淀粉
下载PDF
淀粉基凝胶-多酚递送体系:从结构设计到食品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杰 桂玥 张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多酚是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然而,在食品加工、储藏和消化的过程中,多酚容易遭受外界不利因素(如高温、光照、碱性环境等)的影响而降低甚至丧失生物活性。淀粉基凝胶体系不仅具有天然... 多酚是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然而,在食品加工、储藏和消化的过程中,多酚容易遭受外界不利因素(如高温、光照、碱性环境等)的影响而降低甚至丧失生物活性。淀粉基凝胶体系不仅具有天然来源多糖类物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安全性,而且自身三维网络结构对小分子表现出优异的包封能力和有效的控释作用。近年来,通过不同方式(如3D打印、共价或非共价交联以及作为凝胶填充物)所构建的淀粉基凝胶,在提高多酚类小分子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多酚的生物活性以及自身的局限性,着重探讨了淀粉自身的特性(如糊化、老化、胶凝性等)以及不同交联方式与淀粉基凝胶形成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分析了多酚在淀粉基凝胶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所构建的淀粉基凝胶对多酚封装和释放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淀粉基凝胶-多酚体系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生物活性 递送体系 淀粉 凝胶
下载PDF
淀粉基纤维膜的研究进展:静电纺丝与食品包装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杰 冯晓芳 +2 位作者 张碟 马思远 谢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2-280,共9页
食品包装膜能够有效隔绝外界不利因素(如氧气、水蒸气、微生物、光照等)的影响,从而确保食品品质和安全以及延长货架期。淀粉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来源的可降解生物质聚合物,由于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可再生性及较好的成膜性等优势,在环... 食品包装膜能够有效隔绝外界不利因素(如氧气、水蒸气、微生物、光照等)的影响,从而确保食品品质和安全以及延长货架期。淀粉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来源的可降解生物质聚合物,由于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可再生性及较好的成膜性等优势,在环境友好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开发中表现出较大的潜力。相比于流延法和挤压吹塑法制备的膜材料,微米或纳米纤维组成的膜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负载能力,在食品包装膜的开发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溶液喷射纺丝、静电纺丝和离心纺丝3种纤维制备技术为主,综述其制备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对3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以阐明不同淀粉纤维制备方法的优劣势,着重分析不同物理和化学改性手段引起的静电纺丝淀粉纤维结构变化与其包装性能之间的联系,并对淀粉基纤维膜在食品包装膜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纤维 改性 结构 包装特性
下载PDF
共封装硒肽和VE微胶囊制备及其理化特性
7
作者 蔡杰 方媛 +3 位作者 贾继来 张碟 丛欣 程水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通过乳化-冷冻干燥联合技术构建微胶囊体系,以实现对具有不同极性的物质(亲水性硒肽和亲脂性VE)的稳态化共封装。以包埋率作为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浓度、硒肽和VE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 通过乳化-冷冻干燥联合技术构建微胶囊体系,以实现对具有不同极性的物质(亲水性硒肽和亲脂性VE)的稳态化共封装。以包埋率作为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浓度、硒肽和VE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微胶囊能够有效封装硒肽和VE,并且具有较好的水分散性,复溶后仍保持双重乳液结构。热稳定性分析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证实,相比于硒肽粉末,微胶囊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电子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微胶囊体系对硒肽自身异味具有较好的遮掩效果。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微胶囊封装提高了硒肽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并且硒肽在模拟肠液具有更低的保留率,能够被有效释放。相关研究结论将为富硒功能性食品营养补充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肽 VE 共封装 乳液 微胶囊
下载PDF
RFID技术在食品智能包装和供应链追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候惠静 刘秀英 +3 位作者 王平坪 张威 舒在习 朱力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8-165,共8页
目的介绍RFID技术,综述其在智能包装、食品供应链追溯的应用进展,以期为RFID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阐述RFID系统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该技术的优点;分析RFID技术在监测食品包装内温度、湿度、pH、气体含量等参数的应... 目的介绍RFID技术,综述其在智能包装、食品供应链追溯的应用进展,以期为RFID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阐述RFID系统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该技术的优点;分析RFID技术在监测食品包装内温度、湿度、pH、气体含量等参数的应用潜力;综述RFID技术在整个食品供应链(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环节)中的追溯进展;讨论目前RFID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结论通过全面综述RFID技术在智能包装、食品溯源等方面的应用,表明RFID技术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对食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智能包装 供应链追溯 食品质量控制
下载PDF
淀粉-多酚复合膜的研究进展:从功能特性到食品包装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芷静 陈倩茜 蔡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6-343,共8页
塑料包装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发生物可降解材料已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热点。淀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多糖,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无毒和易加工等优势,在环境友好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开发中表现出较大潜力。然而,纯淀粉膜的阻隔性能... 塑料包装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发生物可降解材料已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热点。淀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多糖,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无毒和易加工等优势,在环境友好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开发中表现出较大潜力。然而,纯淀粉膜的阻隔性能较差、功能特性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贮存期和新鲜程度逐步升高的要求。多酚是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天然抗氧化剂,因此可将不同类型的多酚引入到淀粉基薄膜中制成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淀粉-多酚复合膜。本文以挤出成型、静电纺丝和溶剂浇铸3种制备方法为主,综述淀粉-多酚复合膜的制备流程、影响因素和方法的优缺点,阐释淀粉与多酚的相互作用,分析添加多酚对淀粉基复合膜物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淀粉-多酚复合膜的发展与挑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多酚 复合膜 抗氧化性能 抗菌性能 食品包装
下载PDF
迷迭香酸共价偶联对β-乳球蛋白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庆 尚洁丽 +5 位作者 曾浩龙 王璇霈 陈义杰 柳鑫 宫智勇 许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7,共7页
以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为对象,探究膳食多酚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共价偶联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采用自由基法和碱法制得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以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为对象,探究膳食多酚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共价偶联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采用自由基法和碱法制得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等技术,分析RA共价偶联后β-LG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测试,评价β-LG与RA共价偶联前后抗氧化性和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RA共价偶联后β-LG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向β-折叠和无规卷曲转变,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发生改变。此外,与β-LG相比,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的抗氧化性显著增强,与血清特异性Ig G的结合能力显著减弱。综上,RA共价偶联通过引入酚羟基增强了蛋白的抗氧化性,改变了β-LG的结构,降低了其与血清特异性IgG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迷迭香酸 共价偶联 蛋白结构 蛋白性质
下载PDF
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11
作者 雷锦舸 郑竟成 +3 位作者 周力 罗质 何东平 雷芬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为促进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以无患子籽油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制备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并以橄榄油护肤乳液和商品护肤乳... 为促进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以无患子籽油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制备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并以橄榄油护肤乳液和商品护肤乳液为对照,对其稳定性、安全性、抗氧化活性、保湿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紫外吸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无患子籽油纳米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吐温-60与Span A83体积比3∶1)添加量8%、助乳化剂添加量6%、无患子籽油添加量2%或4%、乳化温度70℃、剪切速度12000 r/min;3种护肤乳液RY-1(无患子籽油添加量2%)、RY-2(无患子籽油添加量4%)、RY-3(橄榄油添加量2%)的稳定性、安全性均较好;RY-1、RY-2、RY-3清除DPPH·的EC_(50)分别为61.5、55.7、58.1μg/mL,清除ABTS+·的EC50分别为58.3、50.1、53.5μg/mL,清除·OH的EC50分别为59.7、30.2、59.9μg/mL,清除O_(2)^(-)·的EC_(50)分别为59.6、41.8、57.3μg/mL,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EC_(50)分别为147.5、118.6、140.2μg/mL;在相对湿度43%、81%环境下,4种护肤乳液保湿率大小顺序均为RY-2>商品乳液>RY-3>RY-1;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具有一定的紫外吸收能力。综上,RY-2配方优于RY-1和RY-3,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安全无刺激性,且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籽油 护肤乳液 稳定性 安全性 保湿性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紫外吸收效果
下载PDF
酪蛋白酸钠-多糖复合物的物化特性及其乳液稳定性
12
作者 刘秋蝶 曹杨 +1 位作者 张燕鹏 南占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1期54-61,共8页
该文采用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NaCas)、果胶和卡拉胶作为原料制备复合物,研究蛋白-多糖质量比、pH值对其复合物体系浊度、粒径、Zeta电位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影响乳液稳定性的相关机制。结果表明:pH值及蛋白-多糖质量比... 该文采用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NaCas)、果胶和卡拉胶作为原料制备复合物,研究蛋白-多糖质量比、pH值对其复合物体系浊度、粒径、Zeta电位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影响乳液稳定性的相关机制。结果表明:pH值及蛋白-多糖质量比对复合物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当蛋白与多糖质量比为2∶1时,NaCas与果胶在pH值为5.0时可形成稳定的乳液,而NaCas与卡拉胶则在pH值为6.0时可形成稳定的乳液。而对复合物的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界面张力及剪切黏度的分析则说明多糖与NaCas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后增强复合物的界面吸附能力和溶液的黏度,从而有利于改善其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酸钠 卡拉胶 果胶 乳液稳定性 物化特性
下载PDF
无花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莉 向莉 +1 位作者 陈轩 肖甚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3期4413-4416,共4页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花果和无花果干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选取一定浓度维生素C标准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维生素C的最大吸收波长,将待测样品匀浆处理后在此波长下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结果维生素C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校准曲线方程...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花果和无花果干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选取一定浓度维生素C标准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维生素C的最大吸收波长,将待测样品匀浆处理后在此波长下进行分光光度测定。结果维生素C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校准曲线方程Y=0.0208X+0.001(r^2=0.9998),无花果和无花干果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69.08 mg/100 g和64.06 mg/100 g,加标回收实验中回收率均在90%以上。结论无花果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且无花果维生素C含量高于无花果干中维生素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无花果 含量 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复合米糠蛋白-卵白蛋白的起泡特性及相关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燕鹏 张曼君 +3 位作者 刁云春 张维农 胡志雄 胥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1-86,共6页
考察复合米糠蛋白(rice bran protein,RBP)-卵白蛋白(ovalbumin,OVA)的起泡特性,并分析在特定pH值与NaCl浓度下溶液与泡沫中不同蛋白质的物化性质,以阐述两种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对起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4.0条件下,两种蛋白质在... 考察复合米糠蛋白(rice bran protein,RBP)-卵白蛋白(ovalbumin,OVA)的起泡特性,并分析在特定pH值与NaCl浓度下溶液与泡沫中不同蛋白质的物化性质,以阐述两种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对起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4.0条件下,两种蛋白质在起泡能力上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且当RBP-OVA质量比为3:1时,添加1%NaCl后RBP-OVA复合蛋白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均显著增加;而在pH 7.0、无NaCl的情况下两种蛋白在起泡特性上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协同作用,当添加1%NaCl后二者在起泡能力方面反而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通过对pH 4.0、1%NaCl条件下溶液与泡沫中蛋白质的物化性质进行分析可知,因两种蛋白质在物化性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通过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不同的物化性质角度改善RBP-OVA复合蛋白的起泡能力与泡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蛋白 卵白蛋白 复合蛋白 起泡特性 物化性质
下载PDF
载锌与ε-聚赖氨酸抗菌膜的制备及其抗菌、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汪慧 吴旻 +4 位作者 赵瑜婕 顾小炼 张鑫利 常超 伍金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3-229,共7页
本实验以海藻酸钠(2.5 g/100 mL)、阿拉伯胶(1 g/100 mL)、甘油(2 g/100 mL)和水制备可食性基础膜液,以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和葡萄糖酸锌(zinc gluconate,ZG)为抗菌剂制备可食性抗菌膜。研究了ε-PL、ZG对膜的颜色、微观... 本实验以海藻酸钠(2.5 g/100 mL)、阿拉伯胶(1 g/100 mL)、甘油(2 g/100 mL)和水制备可食性基础膜液,以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和葡萄糖酸锌(zinc gluconate,ZG)为抗菌剂制备可食性抗菌膜。研究了ε-PL、ZG对膜的颜色、微观结构、水蒸气透湿量、力学性能和抗菌活性等的影响,初步评价了其对生鲜肉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加入ε-PL和ZG后,抗菌膜的颜色偏黄;水蒸气透湿量减小;而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抗菌活性增加。含2.60 mg/mLε-PL、0.39 mmol/L ZG的抗菌膜对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效果明显,且具有相对较好的物理性能,此时膜厚度为(0.0976±0.0006)mm、抗拉强度为(10.75±0.36)MPa、断裂伸长率为(29.34±1.03)%、水蒸气透湿量为(3633.75±62.03)g/(m2·d)。应用实验结果显示,分别用ε-PL/ZG复合抗菌膜和基础膜包裹生鲜肉在37℃恒温箱中放置24 h后,实验组细菌数远低于对照组,表明载锌与ε-PL的抗菌膜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载锌与ε-PL抗菌膜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锌 Ε-聚赖氨酸 可食性抗菌膜 抗菌性能 物理性能
下载PDF
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及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6
作者 田一媚 宫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6-281,共6页
高氯酸盐是一种持久性的污染物,广泛存在于食品中,能竞争性地抑制碘摄取,从而损害甲状腺功能,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机体主要通过不同食品基质摄取高氯酸盐,因而研究不同食品中高氯酸盐在机体中的代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了食... 高氯酸盐是一种持久性的污染物,广泛存在于食品中,能竞争性地抑制碘摄取,从而损害甲状腺功能,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机体主要通过不同食品基质摄取高氯酸盐,因而研究不同食品中高氯酸盐在机体中的代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了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暴露状况、毒性作用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暴露 毒性 食品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对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稳定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文燕 童雅琪 +3 位作者 余雅琦 周胜男 常超 伍金娥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115,共7页
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食源性致病菌,ε-聚赖氨酸(ε-PL)是一种安全、无毒、天然的食品防腐剂。食品的加工温度、pH值、金属离子是影响食品品质的三大要素。研究ε-PL在不同的温度、p H值、金属离子条... 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食源性致病菌,ε-聚赖氨酸(ε-PL)是一种安全、无毒、天然的食品防腐剂。食品的加工温度、pH值、金属离子是影响食品品质的三大要素。研究ε-PL在不同的温度、p H值、金属离子条件下,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杀菌稳定性,是指导ε-PL应用防治此类食源性致病菌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ε-PL对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2.60 mg/mL。在4~121℃下,ε-PL抗菌活性不受温度影响,抑菌效果稳定,对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当p H值为4~6时,ε-PL对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Mn^(2+)、Zn^(2+)与LYS具有较高的协同作用;Mg^(2+)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ε-PL的抑菌效果,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大肠杆菌O157:H7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品加工因素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猕猴桃品质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静 黄金发 +5 位作者 刘小丹 毕洁 王加华 肖安红 舒在习 戴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猕猴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快速、准确地检测猕猴桃果品品质至关重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具有分析快速高效、方便准确、非破坏性、无污染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已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分析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水果分级... 猕猴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快速、准确地检测猕猴桃果品品质至关重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具有分析快速高效、方便准确、非破坏性、无污染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已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分析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水果分级、加工和品质评判。该文概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猕猴桃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酸度、损伤和微生物检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猕猴桃品质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猕猴桃 品质 无损检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蛋白质纳米聚合物泡沫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刁云春 张燕鹏 +2 位作者 张维农 胥伟 胡志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9-336,共8页
泡沫分散体系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赋予食品体系良好的质构和感官特性。本文分析了泡沫形成与稳定的相关机制及泡沫的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从纳米颗粒的粒径、表面净电荷、形态和界面特性等方面阐述了蛋白质纳米聚合物影响泡... 泡沫分散体系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赋予食品体系良好的质构和感官特性。本文分析了泡沫形成与稳定的相关机制及泡沫的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从纳米颗粒的粒径、表面净电荷、形态和界面特性等方面阐述了蛋白质纳米聚合物影响泡沫体系稳定性的机理。另外详细分析了蛋白质纳米聚合物的相关制备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精准制备蛋白质纳米聚合物以获得具有理想泡沫质构特征的食品体系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促进蛋白质纳米聚合物在泡沫类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体系 蛋白质 纳米聚合物 制备
下载PDF
辣椒酵素益生菌复合发酵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树平 刘志伟 +1 位作者 李京 何丽丽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9-194,199,共7页
以前期试验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醋酸菌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2组益生菌复合发酵剂L1(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L2(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和醋酸菌)制作辣椒酵素,并与传统自然发酵L0做对比。通过观察发酵过程中总酸、pH值、酒精... 以前期试验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醋酸菌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2组益生菌复合发酵剂L1(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L2(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和醋酸菌)制作辣椒酵素,并与传统自然发酵L0做对比。通过观察发酵过程中总酸、pH值、酒精度以及主要功效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脂肪酶活力)等主要质量指标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最适合辣椒酵素发酵的一种菌种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对辣椒酵素的品质有明显的改善。发酵第15天,L1、L2与L0相比,总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6.53%,31.42%;脂肪酶活力分别提高了99.22%,96.27%;SOD活力分别提高了6.93%,0.91%;pH值分别降低了10.35%,11.05%。此时L1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8.75±0.88),总酸含量为34.82g/L,酒精含量为0.023g/L,pH值为3.75,SOD酶活力为88.71U/mL,脂肪酶活力45.75U/L,明显优于L2。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复合的发酵剂适用于辣椒酵素的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植物乳杆菌 酿酒酵母 酵素 酶活力 总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