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芯片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梅 王世鑫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4年第1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医学检验 基因组计划 DNA微阵列
下载PDF
神经内外科连续3年脑脊液培养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靳颖 马铁柱 +2 位作者 吴玉秀 刘锦 韩海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60-1061,共2页
目的总结脑脊液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对送检的脑脊液标本569份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检出细菌阳性标本93份(16.3%),其中革兰阳性菌52株,革兰阴性菌38株,真菌3株。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高的抗菌... 目的总结脑脊液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对送检的脑脊液标本569份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检出细菌阳性标本93份(16.3%),其中革兰阳性菌52株,革兰阴性菌38株,真菌3株。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革兰阴性菌对常用药物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碳青霉烯类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神经内外科患者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多见,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院内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菌培养 耐药性
下载PDF
上好临床检验学实验课的几点建议
3
作者 张明华 翟灶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S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检验学 实验课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醇甲对四氯化碳所致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9
4
作者 张明华 陈虹 +2 位作者 李灵芝 宋永锋 徐友峰 《武警医学》 CAS 2002年第7期395-396,共2页
目的 研究五味子甲素 (Deoxyschizandrin)和五味子醇甲 (Schizandrin)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白蛋白 (ALB)和总蛋白 (TP)的影响。方法 复制小鼠CCl4 肝损伤模型 ,用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醇甲防... 目的 研究五味子甲素 (Deoxyschizandrin)和五味子醇甲 (Schizandrin)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白蛋白 (ALB)和总蛋白 (TP)的影响。方法 复制小鼠CCl4 肝损伤模型 ,用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醇甲防治 ,用生化方法测定血清ALT、AST、ALB和TP。结果 与CCl4 组相比 ,五味子醇甲组和五味子甲素组ALT、AST均显著降低(P <0 0 1) ,ALB和TP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五味子醇甲组和五味子甲素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醇甲均对CCl4 所致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醇甲 四氯化碳 肝脏损伤 肝功能保护
下载PDF
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症水平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晓梅 张世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1-382,共2页
关键词 HBSAG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临床 病毒血症 HBV感染 不明原因 肝内 水平 状况 标志物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董雪梅 刘军翔 +2 位作者 焦小杰 靳颖 张桂芬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的诊疗意义。方法306例经冠脉造影后分为单纯糖尿病72例,冠心病8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60例,健康对照组94例,检测其血脂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DL,Apo A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糖...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的诊疗意义。方法306例经冠脉造影后分为单纯糖尿病72例,冠心病8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60例,健康对照组94例,检测其血脂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DL,Apo A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HDL,Apo 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LDL,TG,Apo B水平较对照组增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LDL,TG,Apo B水平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高。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明显增高,应强化降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冠心病
下载PDF
血浆降钙素原及内毒素水平与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崴 徐美宝 +2 位作者 柴晓红 张世兰 王海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79,共3页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水平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诊断价值及与病原菌分型和临床预后的关系。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38例,单纯腹水51例)血浆PCT含量和内毒素...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水平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诊断价值及与病原菌分型和临床预后的关系。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38例,单纯腹水51例)血浆PCT含量和内毒素水平分别采用金标兔疫层析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有患者PCT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SBP组PCT阳性检出率(>10ng/ml)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无SBP组(P<0.001)。G菌感染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G^+菌感染组(P<0.01),两组P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与88.9%,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动态观察最初三天血浆PCT的变化对不同结局的预测性及临床疗效的指导性优于内毒素检测。动态观察PCT及内毒素水平对肝硬化伴SBP的早期诊断、病原菌初步分型、临床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质 内毒素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AFP、AFU、SF联检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爱民 柴小红 +1 位作者 靳颖 董雪梅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铁蛋白(SF)联检对提高原发性肝癌阳性检出率的意义。方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FP、AFU、SF的含量。结果:AFP、AFU、SF三项指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阳性率分...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铁蛋白(SF)联检对提高原发性肝癌阳性检出率的意义。方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FP、AFU、SF的含量。结果:AFP、AFU、SF三项指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82.7%、86.5%、76.9%。AFP+AFU、AFP+SF、AFP+AFU+SF联检阳性率分别为94.2%、90.4%、98.1%。结论:血清AFP、AFU、SF联检可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Α-L-岩藻糖苷酶 铁蛋白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崴 张世兰 王海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C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变化及其各自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 78例肝硬化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显著高...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C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变化及其各自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 78例肝硬化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失代偿期显著高于代偿期 (均P <0 0 1) ,随Child分级的增加 ,血浆PCT、sICAM - 1水平逐渐升高。肝硬化患者血浆PCT水平与血清TBil水平呈正相关 ,与PTa呈负相关 ,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血浆sICAM - 1水平与血清TBil、ALT水平呈正相关 ,与PTa呈负相关。二者血浆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降钙素原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肝细胞损伤 预后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与肝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占良 高英堂 +3 位作者 吉宗 刘持佳 鲍布和 赵金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基因型与临床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92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分析其流行病学、DNA含量、肝功能以及性别和民族之间的关系.结果:73例HBVDNA阳性者不同基因型在...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基因型与临床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92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分析其流行病学、DNA含量、肝功能以及性别和民族之间的关系.结果:73例HBVDNA阳性者不同基因型在不同民族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179,P<0.05).HBVDNA阳性标本中,e抗原阳性者32例,不同基因型DNA含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民族之间e抗原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423,P<0.05),B、C型较多的存在于汉族中,而D型多存在藏族中.不同酶类之间D基因型均高于C、B型,仅在蛋白类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D、C型ALB较B型低、而GLB较B型高.CHB、LC更多存在D、C基因型(F=3.832,P<0.05).结论:拉萨地区HBV各基因型DNA载量无差异,肝功酶类与病情变化无明显关系、蛋白类变化较显著,C、D基因型患者较B基因型易发生肝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芯片
下载PDF
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对巨噬细胞产生IL-12及IL-23的不同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明华 刘冀琴 +4 位作者 赵娟 靳颖 庞博 吴玉秀 刘锦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2(IL-12)及白介素-23(IL-23)的作用。方法 IL-12p35,p40,IL-23p19及IL-17的mRNA表达采用RT-PCR进行检测。IL-12p40,IL-12p70,IL-23及IFN-γ的产生使用ELISA进行测定。结果小鼠巨噬细...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2(IL-12)及白介素-23(IL-23)的作用。方法 IL-12p35,p40,IL-23p19及IL-17的mRNA表达采用RT-PCR进行检测。IL-12p40,IL-12p70,IL-23及IFN-γ的产生使用ELISA进行测定。结果小鼠巨噬细胞经过NAC刺激6h后IL-12p35和p40的mRNA表达增强,而NAC刺激24h后p35的mRNA表达和IL-12p70的产生被减弱。另一方面,NAC增进了IL-23p19的mRNA表达和IL-23产生。此外,在小鼠脾细胞中,NAC增强了IL-23p19mRNA表达而抑制了IFN-γ的产生。NAC刺激后的CD11b+细胞能够促进T细胞中IL-17mRNA的表达。结论 NAC抑制巨噬细胞产生IL-12而促进巨噬细胞产生IL-23,从而促进Th17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IL-12 IL-23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西藏拉萨地区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占良 高英堂 +5 位作者 刘霜 景丽 吉宗 刘彤 刘持佳 杜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3500-3506,共7页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与特点.方法:采集92份西藏拉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参照GenBank中HBV DNA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并制备HBV基因分型芯片,利用套式PCR扩增HBV S基因部分片段,结合基因芯片、DNA测序和Bio...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与特点.方法:采集92份西藏拉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参照GenBank中HBV DNA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并制备HBV基因分型芯片,利用套式PCR扩增HBV S基因部分片段,结合基因芯片、DNA测序和BioEdit软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其与乙肝标志物、DNA含量、性别和民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92例血清标本中,套式PCR检测73例HBV DNA阳性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其中B型13例(17.8%),C型18例(24.7%),D型39例(53.4%)和B/D混合基因型3例(4.1%).统计学分析3种基因型分布在不同乙肝标志物阳性、不同DNA含量和不同性别之间无差异,但与民族存在统计学差异(x^2=7.179,P<0.05).B型以汉族为主(9/13),而C、D型以藏族为主(12/18、28/39).将基因芯片分型的B、C、D型和B/D混合型进行DNA序列分析,表明两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PCR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HBV基因分型.西藏拉萨地区HBV基因型包括B、C、D和B/D混合型,其中以D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芯片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肝纤维化四项对各型肝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秀 张爱民 +2 位作者 张桂芬 王世钰 张建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24-425,共2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临床价值 检测 肝病 早期预防 病毒性肝炎 纤维化程度 正常健康人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降钙素原与一氧化氮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崴 任万英 +1 位作者 张世兰 王海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353-1354,共2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并探讨各自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金标层析法、化学法分别检测11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PCT,NO水平,其中单纯腹水51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b...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并探讨各自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金标层析法、化学法分别检测11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PCT,NO水平,其中单纯腹水51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61例.结果:所有患者血浆PCT,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SBP组PCT阳性率(>10μg/L)及NO水平显著高于无SBP组(P<0.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64,P<0.001).血浆PCT及NO水平分别与腹水总蛋白浓度、腹水量密切相关(r=0.419、0.588,均P<0.001).最初3d血浆PCT水平变化与临床不同结局密切相关,NO价值有限.结论:PCT,NO均与肝硬化腹水病程密切相关,血浆PCT测定对肝硬化腹水中SBP早期快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血浆 降钙素原 一氧化氮 金标层析法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浆降钙素原测定在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崴 任万英 +1 位作者 张世兰 王海滨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 ,SBP)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病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金标层析法测定 11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单纯腹水 5 1例 ,合并SBP ...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 ,SBP)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病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金标层析法测定 11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单纯腹水 5 1例 ,合并SBP 6 1例 )血浆PCT水平。结果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 ,以 10ng/mL为阳性判断值时 ,SBP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无SBP组(P <0 0 0 1) ,且与培养是否阳性无关。最初三天血浆PCT水平变化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结论 血浆PCT测定对肝硬化伴SBP的早期快速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降钙素原 测定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CCl_4肝损伤小鼠转氨酶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明华 李灵芝 +2 位作者 陈虹 郭建新 杨林静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研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降转氨酶活性 ,以期评价二者的肝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l4 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同时给等剂量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防治 ,测定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白蛋白 (ALB)... 目的 :研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降转氨酶活性 ,以期评价二者的肝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l4 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同时给等剂量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防治 ,测定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白蛋白 (ALB)和总蛋白 (TP) ,计算A/G值。结果 :与CCl4 组相比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预处理后 ,ALT、AST均显著降低。氧化苦参碱ALT、AST水平显著低于苦参碱组。各组A/G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急性CC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肝损伤
下载PDF
MAGE-12 B细胞表位联合应用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艳秋 吴玉章 +1 位作者 倪兵 何仰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设计合成肿瘤抗原MAGE-12的B细胞表位并研究其表位联合应用的免疫原性。方法在MAGE-12的B细胞表位序列MAGE-123-14(LEQRSQHCKPEE)、MAGE-1282-93(QSDEGSSNEEQE)的基础上,采用4分枝多重抗原肽结构设计合成抗原肽后分MAGE-123-14组、M... 目的设计合成肿瘤抗原MAGE-12的B细胞表位并研究其表位联合应用的免疫原性。方法在MAGE-12的B细胞表位序列MAGE-123-14(LEQRSQHCKPEE)、MAGE-1282-93(QSDEGSSNEEQE)的基础上,采用4分枝多重抗原肽结构设计合成抗原肽后分MAGE-123-14组、MAGE-1282-93组、MAGE-123-14联合MAGE-1282-93组,分别以MAGE-123-14、MAGE-1282-93、MAGE-123-14联合MAGE-1282-93抗原肽免疫C-57BL/6小鼠,产生多克隆抗体,应用ELISA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多克隆抗体是否为抗原肽的特异性抗体。结果免疫C-57BL/6小鼠后可产生MAGE-12的抗原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且多表位抗原肽联合使用组抗体效价高于单表位抗原肽组产生的抗体效价。结论证明MAGE-12的B细胞多表位抗原肽联合使用的免疫原性强于单个B细胞表位抗原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表位 MAGE-12 表位鉴定 ELISA
原文传递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明华 刘冀琴 +1 位作者 庞博 匡铁吉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65-266,274,共3页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利用循环中红细胞大小不同而对其体积不均一性,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属于全血成分计数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RDW的检测,可以了解红细胞体积大...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利用循环中红细胞大小不同而对其体积不均一性,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属于全血成分计数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RDW的检测,可以了解红细胞体积大小是否具有均一性,通常可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标准差(RDW—SD)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心力衰竭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小鼠腹腔感染中白色念珠菌芽管及蛋白酶活性与其毒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丹敏 董小青 +1 位作者 张威 屈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与腹膜炎发生相关的毒力因子。方法 :4 0株临床分离菌分别以腹腔接种方式感染小鼠进行毒力试验 ,以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和α-淀粉酶 (AM)活力为表示菌株毒力的指标。结果 :白念菌体外测得的芽管长度分别...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与腹膜炎发生相关的毒力因子。方法 :4 0株临床分离菌分别以腹腔接种方式感染小鼠进行毒力试验 ,以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和α-淀粉酶 (AM)活力为表示菌株毒力的指标。结果 :白念菌体外测得的芽管长度分别与受染动物血清中 AL T、AM含量呈正相关 (r ALT=0 .893,r AM=0 .80 1,P<0 .0 1) ,菌株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SAP)活力与血中 AL T、AM水平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0 .0 1) ,且经 SAP特异抑制剂处理过的受染小鼠其 AL T活性显著降低 (P<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腹腔感染 白色念珠菌 芽管 蛋白酶活性 毒力 相关性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IL-18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崴 张世兰 高占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0,共2页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IL - 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和ELISA法测定 98例肝硬化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IL - 18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IL - 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自发性细...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IL - 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和ELISA法测定 98例肝硬化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IL - 18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IL - 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组显著高于非SBP组 (均P <0 0 1) ,二者水平呈正相关 (r =0 36 4 ,P <0 0 1)。随Child分级升高 ,上述指标逐渐递增 ,血浆PCT、IL - 18水平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 (r =0 4 4 5和 0 4 12 ,均P <0 0 1) ;PCT与AL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r=0 173,P >0 0 5 ) ,而IL - 18与ALT呈正相关 (r=0 5 0 2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 血浆降钙素原 IL-18检测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