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念训练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张颖 葛丽娜 +2 位作者 曹雷 邹杰 周磊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于2022-02至2023-05在武警吉林总队医院,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右佐匹克隆片,观察组患者在右佐匹克隆...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于2022-02至2023-05在武警吉林总队医院,诊断为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右佐匹克隆片,观察组患者在右佐匹克隆片基础上结合正念训练治疗。治疗周期均为5周。对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指数(ISI)变化、抑郁焦虑状态和炎症因子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26)。两组PSQI和ISI量表的评分比较,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个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个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训练可以提高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慢性失眠障碍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运动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胫前肌无力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哲 吴志峰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2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患者胫前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诊治中心治疗的92例脑卒中后胫前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患者胫前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诊治中心治疗的92例脑卒中后胫前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手指点穴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Holden分级、下肢Fugl-Meye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及胫骨前肌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iEMG)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olden分级、FM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和第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Holden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和第2个疗程的FMA、BI、胫骨前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第1和第2个疗程FMA、BI和胫骨前肌iE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患者胫前肌无力,能明显改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手指点穴 脑卒中 胫前肌无力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患者胫前肌无力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哲 吴志峰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胫前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胫前肌无力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运动疗法,研究组在此...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胫前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胫前肌无力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运动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点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胫骨前肌与股四头肌sEMG变化及Holden步行能力,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表(GQO-LI)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胫骨前肌与股四头肌iEMG、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iEMG均升高,RMS均降低(P<0.05),但研究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iEMG均高于对照组,RM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步行能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点穴疗法可提高脑卒中胫前肌无力患者胫前肌肌力水平,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手指点穴疗法 脑卒中 胫前肌无力 疗效
下载PDF
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志峰 路莹 +3 位作者 唐子滨 曹雷 齐冰 王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50-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于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就诊的107例S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54)与训练组(n=53)。训... 目的探讨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于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就诊的107例S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54)与训练组(n=53)。训练组行肩周肌群训练治疗;联合组行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包括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12周的CMS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4、12周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总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周联合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训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对SIS短期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发散式冲击波 肩周肌群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