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武警部队官兵睡眠卫生技术保障指南(试行)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振学 刘清源 +9 位作者 谭川江 金峰 陈金宏 张旭毅 杨春梅 陈义辉 张倩 刘静 张熙 詹皓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9期481-484,共4页
我国西部高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既是中央确定的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我们国家的安全屏障和生态屏障。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分裂破坏活动加剧,反恐维稳... 我国西部高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既是中央确定的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我们国家的安全屏障和生态屏障。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分裂破坏活动加剧,反恐维稳形势呈现出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显著特点。高原武警部队作为建设祖国、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武装力量,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神圣使命^[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警部队官兵 高原地区 卫生技术 指南 睡眠 地方经济建设 安全稳定 国家安全
下载PDF
论中医心理学在武警部队处突、反恐训练中的应用
2
作者 许建阳 梁立武 +1 位作者 丁红 武媚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787-788,共2页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武警部队 处置突发事件 反恐训练 中医心理学 武警部队 反恐训练 处置突发事件 生物模式 社会生活 疾病发生 医学模式 社会病因
下载PDF
面部刺络闪罐结合体针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文娜 郝晋东 晋志高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观察面部刺络闪罐结合体针等综合疗法对聚合性痤疮临床疗效及血清IL-1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防治聚合性痤疮探索理论依据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聚合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面部刺络闪... 目的观察面部刺络闪罐结合体针等综合疗法对聚合性痤疮临床疗效及血清IL-1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防治聚合性痤疮探索理论依据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聚合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面部刺络闪罐及体针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米诺环素法,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IL-1α含量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疗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的水平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聚合性痤疮优于米诺环素。针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治疗聚合性痤疮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针灸疗法 刺络拔罐 针刺 血清IL-1α
下载PDF
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的脑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73
4
作者 王葳 李坤成 +10 位作者 单保慈 闫镔 郝晶 鲁娜 杨延辉 刘华 许建阳 秦文 赵澄 郝晋东 李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合谷穴)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针刺13例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为避免针刺后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数据采用SPM99进行分析。... 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合谷穴)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针刺13例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为避免针刺后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数据采用SPM99进行分析。图像中每个体素的t值形成统计参数图,以P<0.05(经比较修正后)的体素作为激活体素。结果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丘脑、后扣带回和前扣带回。针刺“四关穴”所激活的脑区,并非是单独针刺太冲穴和合谷穴所激活脑区的简单叠加。结论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后扣带回和额叶,这可能是该组合穴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中枢神经机制。fMRI是一种客观显示针刺治疗脑改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下载PDF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oxidative stress,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 and inflammatory processes 被引量:6
5
作者 袁红 郑静晨 +3 位作者 刘平 张韶峰 许建阳 白丽敏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5-130,共6页
Current hypothesis of neuronal degener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PD) have been proposed, including formation of free radicals and oxidative stres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excitotoxicity, trophic factor defic... Current hypothesis of neuronal degener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PD) have been proposed, including formation of free radicals and oxidative stres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excitotoxicity, trophic factor deficiency, inflammatory processes, genetic factors,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 toxic action of nitric oxide, apoptosis, and so on. This review mainly discussed oxidative stress,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 and inflammatory processes in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HOGENESIS Parkinson's disease oxidative stress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下载PDF
辨证论治与辨机论治的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许建阳 梁立武 +2 位作者 郝晋东 王梅康 曾宪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6-649,共4页
首次提出辨机论治的观点,从辨证论治的沿革与证、病、症的概念及其关系、中医辨证与病机分析、病机认识与辨病、辨证的一致性和辨机论治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等5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辨证论治 病机 方法论
下载PDF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郝晋东 李静 +3 位作者 王梅康 梁贵喜 迮兴宇 许建阳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7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具有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选用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多巴组、电针组和美多巴+电针组,造模前3天给予干预,各组于造模14d后处死。采用HPLC法测定左侧纹状体匀浆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具有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选用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多巴组、电针组和美多巴+电针组,造模前3天给予干预,各组于造模14d后处死。采用HPLC法测定左侧纹状体匀浆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模型组DA、DOPAC和HVA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电针组及美多巴+电针组的DA/HVA、DA/DOPAC的比值与模型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通过保护DA能神经元,从而提高纹状体DA含量为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针刺 多巴胺 递质 电针
下载PDF
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生物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红 刘平 +8 位作者 许建阳 梁立武 张韶峰 纪慧茹 丁红 王梅康 李春雷 徐瑰翎 白丽敏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天麻剂量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生物化学的影响及防治的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大鼠模拟帕金森病,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行为学(阿朴吗啡引起的旋转数目)和神经化学(高压液相测定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物含量)的研究。结果... 目的探讨天麻剂量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生物化学的影响及防治的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大鼠模拟帕金森病,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行为学(阿朴吗啡引起的旋转数目)和神经化学(高压液相测定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物含量)的研究。结果天麻小剂量组能降低阿朴吗啡引起的向损伤对侧旋转的数目,而且显著减少多巴胺的损耗,使其它含量恢复正常。结论在6-羟基多巴胺毁损纹状体模型中,天麻小剂量组不仅运动功能改善,而且,可恢复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6-羟基多巴胺 大鼠 行为学 多巴胺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论中药复方研究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许建阳 梁立武 +1 位作者 邱德文 韩笑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347-350,共4页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研究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研究中药复方应从多成分、多作用、多层次和多靶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采用多方法、多途径、多角度研究中药复方,有利于发展中药...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研究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研究中药复方应从多成分、多作用、多层次和多靶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采用多方法、多途径、多角度研究中药复方,有利于发展中药复方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作用机制 方法学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元死亡 被引量:14
10
作者 袁红 梁立武 +3 位作者 刘平 徐瑰翎 王梅康 许建阳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448-450,共3页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多巴胺细胞死亡 帕金森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复方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建银 刘文 +1 位作者 邱德文 许建阳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指纹图谱 研究现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药、针灸对反恐演习人员SDS、SAS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建阳 王发强 +4 位作者 刘庆安 李海南 孟长城 周秀芳 李建银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12期940-941,共2页
关键词 针灸 中药 心理应激反应 SAS SDS 影响 综合干预 训练 军事技能 心理素质
下载PDF
复方益智散对PC12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旭 袁红 +3 位作者 王青 韩志涛 王鲁宁 雷志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益智散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增殖和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氧化损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益智散大、中、小剂量组和复方丹参片组,每组12只。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以过氧化氢(... 目的观察复方益智散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增殖和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氧化损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益智散大、中、小剂量组和复方丹参片组,每组12只。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以过氧化氢(H2O2)作为ROS,应用四氮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法和DNA凝胶电泳法观察复方益智散对正常生长PC12细胞的增殖和抗ROS凋亡损伤作用。结果复方益智散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正常生长PC12细胞的存活数(P<0.01);各剂量组均能有效对抗100μmol/L H2O2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减轻DNA片断化现象,复方益智散的抗凋亡效果好于复方丹参片。结论复方益智散具有良好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的清除ROS能力和抗氧化酶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活性氧 细胞凋亡 神经系统疾病 复方(中药)
下载PDF
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红 张振文 +6 位作者 梁立武 郑春秀 焦淑军 李爱玲 王向党 任素梅 刘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TNF-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与大、中、小剂量天麻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进行TNF-... 目的探讨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TNF-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与大、中、小剂量天麻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进行TNF-α和GDNF阳性细胞表达的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剂量天麻组和模型组左侧SN、VTA中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除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组GND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多巴组、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小剂量天麻组左侧VTA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美多巴组比较,小剂量天麻组VTA中的GDNF表达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6-羟基多巴胺毁损纹状体模型中,小剂量天麻显著下调TNF-α的表达和上调GDNF的表达,可能是天麻神经免疫调节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属 帕金森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羟多巴胺
下载PDF
行为治疗与行为心理学 被引量:10
15
作者 许建阳 袁红 吴剑浩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7,共3页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时期。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为分界线,此前为理论准备时期,此后为形成和发展期。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3个部分: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的原理。行为治疗中的常用技术...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时期。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为分界线,此前为理论准备时期,此后为形成和发展期。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3个部分: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的原理。行为治疗中的常用技术有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和强化的方法等。行为疗法以短、平、快见长,已成为我国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行为主义 发展史
下载PDF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宏 郝晋东 刘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结合面部刺络闪罐及体针等综合疗法对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聚合性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结合面部刺络闪罐及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米诺环素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 目的观察耳穴结合面部刺络闪罐及体针等综合疗法对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聚合性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结合面部刺络闪罐及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米诺环素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综合疗法对聚合性痤疮患者皮损有明显改善,优于米诺环素。针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治疗聚合性痤疮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性痤疮 针刺疗法 刺络拔罐 白细胞介素-1Α
下载PDF
长春西汀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郝晋东 王梅康 武程程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9期699-700,共2页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2例脑中风患者疗效已达显著进步的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在给予长春西汀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评定其认知障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2例脑中风患者疗效已达显著进步的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在给予长春西汀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评定其认知障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春西汀组治疗前后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无明显好转。结论:长春西汀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天麻素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郝晋东 王梅康 +2 位作者 夏红杰 袁红 许建阳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进一步观察天麻素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生化指标的药理作用。方法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及二羟苯乙酸(DOPAC),观察天麻素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天麻素(中... 目的进一步观察天麻素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生化指标的药理作用。方法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及二羟苯乙酸(DOPAC),观察天麻素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天麻素(中、小剂量)组PD模型大鼠DA/HVA比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天麻素可以抑制DA的代谢率,使DA含量升高。结论天麻素对PD模型大鼠DA能神经元功能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天麻素注射液 神经递质
下载PDF
肥胖病的针灸治疗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艾炳蔚 张安生 许建阳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肥胖病 针灸治疗 疗效评价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可能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袁红 刘平 +6 位作者 郑春秀 王向党 张振文 李春雷 焦淑军 白丽敏 梁立武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治疗帕金森病(PD)可能的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在脑定位仪下,将6-羟基多巴注入左侧纹状体造模,连续2周针灸治疗,1/d。2周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 目的探讨针灸对治疗帕金森病(PD)可能的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在脑定位仪下,将6-羟基多巴注入左侧纹状体造模,连续2周针灸治疗,1/d。2周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PD造模成功后,SOD活力升高(104.33±7.91U/μgvs112.85±3.33U/μg,P<0.05),GSH-PX活力降低(709.65±29.86U/μg-1·min-1vs686.94±21.94U/μg-1·min-1,P<0.05),MDA含量升高(22.93±1.85nmol/mgvs28.74±0.79nmol/mg,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美多巴+针灸组均能提高SOD活力分别为130.14±5.08、124.55±12.40U/μg,(P<0.01),提高GSH-PX活力分别为777.55±39.36、700.51±18.93U/μg-1·min-1,(P<0.01,P<0.05),降低MDA含量分别为15.35±1.68、18.03±3.31nmol/mg,(P<0.01),且针灸组作用显著。结论在6-羟基多巴毁损纹状体模型中,针灸治疗显著提高SOD活力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针灸可能参与PD氧化应激机制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针灸 6-羟基多巴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