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航总医院门诊儿童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未 毕颖薇 韩颖 《西部医学》 2017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民航总医院门诊近8年儿童下呼吸道流感病毒(IFV)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有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儿童1050例,采集患儿的咽分泌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目的调查中国民航总医院门诊近8年儿童下呼吸道流感病毒(IFV)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有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儿童1050例,采集患儿的咽分泌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流感病毒,对检测结果为IFVA、IFVB和IFVC型患儿行数据分析,了解8年内每年流感病毒分布情况、不同年龄段患儿流感病毒类型及各季节流感病毒分布情况。结果在8年期间,每年IFA、IFB阳性率均比IFC阳性率高,其中2015年IFA、IFB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5.2%和38.5%;2011年IFC阳性率最高,为10.4%;2012年IFA阳性率最低,为55.6%;2008年IFB、IFC阳性率最低,为24.6%和2.3%;1050例患儿中IFA患儿有618例,IFB患儿345例,IFC患儿87例,IFA阳性率为58.9%,明显高于IFB和IFC(均P<0.05)。1~3岁患儿的IFV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年龄组IF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A和IFB阳性率最高的患儿年龄为1~3岁,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年内IFV的阳性率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和冬季IFV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其中2009和2010年夏季也出现IFV阳性率增高。结论北京市患儿每年IFA、IFB阳性率均比IFC阳性率高,春季(2~4)月是IFV暴发的高峰期,且1~3岁儿童更易感染,应加强对此年龄段儿童预防流感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流感病毒 年龄 季节
下载PDF
2017–2021年民航总医院门急诊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少杰 胡文娟 +2 位作者 时琰丽 毕颖薇 王红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2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为MP感染的防控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民航总医院门急诊就诊的435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回顾性分析咽拭子标本MP-RNA核酸检测结果,探讨该时段...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为MP感染的防控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民航总医院门急诊就诊的435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回顾性分析咽拭子标本MP-RNA核酸检测结果,探讨该时段民航总医院门急诊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4352例标本中,MP-RNA检测阳性983例,阳性检出率为22.59%。2017–2021年期间MP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017年18.95%(76/401)、 2018年21.22%(212/999)、2019年32.93%(546/1658)、2020年16.87%(56/332)和2021年9.67%(93/962);不同年份间M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的分组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婴儿组9.77%(13/133),幼儿组13.93%(105/754),学龄前组17.48%(460/2632),学龄组48.62%(405/833),不同的年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不同性别分组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女童组23.51%(496/2110),男童组21.72%(487/2242),不同性别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不同季节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春季10.11%(44/435),夏季26.26%(146/556),秋季30.86%(532/1724),冬季15.94%(261/1637);秋季MP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个季节,有统计学差异(χ^(2)=151.759,P <0.01)。结论 2017–2021年民航总医院门急诊儿童MP阳性检出率先升后降,2019年达到高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MP感染率下降可能与呼吸道防护措施有关;阳性检出率与年龄、季节相关,而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一致性研究
3
作者 马少杰 毕颖薇 +3 位作者 胡文娟 时琰丽 韩颖 王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民航总医院儿科健康体检的155名1~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留取血清,化学...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民航总医院儿科健康体检的155名1~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留取血清,化学发光法直接测定25(OH)D含量,液相质谱法分别测定25(OH)D2含量和25(OH)D3含量,再求和得到25(OH)D含量。应用Passing-Bablock回归、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用加权Kappa评价两种方法诊断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一致性。结果液相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含量平均为(29.34±6.93)ng/mL,高于化学发光法[(27.74±8.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13,两个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值平均为1.6 ng/mL,95%CI:-6.2~9.4。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质谱法呈线性相关,R 2=0.760,P<0.010,回归方程为Y=1.285X-9.813。化学发光法与液相质谱法的Passing-Bablock回归方程斜率为1.285(95%CI:1.177~1.406),截距为-9.813(95%CI:-13.256~6.623)。化学发光法判断维生素D营养水平与液相质谱法总体符合率为92.90%(144/155),加权Kappa=0.412,两者检测方法不一致可接受。结论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质谱法评估健康儿童25(OH)D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可接受。在评价和监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方法学间各自存在的差异,兼顾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婴幼儿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修小莹 王红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1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婴幼儿及年长儿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婴幼儿严重过敏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民航总医院儿科急诊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过敏史、诱因、临床表... 目的 比较分析婴幼儿及年长儿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婴幼儿严重过敏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民航总医院儿科急诊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过敏史、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转归情况。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0~<3岁)36例和年长儿组(3~14岁)39例。结果 婴幼儿组有湿疹史的比例高于年长儿组,而有过敏性鼻炎史的比例低于年长儿组;婴幼儿组严重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轻中度,重度的比例低于年长儿组;食物是诱发婴幼儿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婴幼儿组食物过敏发生率高于年长儿组,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皮肤黏膜是婴幼儿严重过敏反应最主要的受累器官,婴幼儿组和年长儿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婴幼儿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低于年长儿组,声嘶发生率高于年长儿组;婴幼儿组循环系统受累比例低于年长儿组,且较少出现低血压症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婴幼儿组中神经系统症状(烦躁)恢复最快,中位时间为0.28h,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喘息、声嘶)次之,中位时间为0.3h,循环系统(末梢循环障碍)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0h,皮肤黏膜症状(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恢复最慢,中位时间为2h。结论 婴幼儿严重过敏的主要诱因为食物,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轻中度者不易出现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分级主要为轻中度;肾上腺素为其首选的治疗药物;其神经系统症状最先消失,皮肤黏膜症状最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过敏反应 婴幼儿 临床特征 肾上腺素
下载PDF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IGF-Ⅱ和IGFBP-3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海波 张波 +3 位作者 常桂芬 王慧 梁建民 卢洪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化脓性脑膜炎(BM)和病毒性脑膜炎(VM)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为BM和VM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BM13例,VM17例)患儿和1... 目的:研究化脓性脑膜炎(BM)和病毒性脑膜炎(VM)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为BM和VM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BM13例,VM17例)患儿和15例对照组(不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感染的同期住院患儿)脑脊液IGF-Ⅱ和IGFBP-3水平。结果:BM组脑脊液IGF-Ⅱ和IGFBP-3水平高于VM组及对照组(P<0.01);VM组与对照组IGF-Ⅱ和IGFBP-3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M患儿脑脊液IGF-Ⅱ和IGFBP-3水平升高,VM患儿IGF-Ⅱ和IGFBP-3水平无明显变化;脑脊液IGF-Ⅱ和IGFBP-3检测可作为BM和VM的鉴别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 病毒性 脑脊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下载PDF
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田桂英 徐放生 +2 位作者 朱凤霞 蓝常肇 韩颖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0,160,共3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μmoL/L,未结合胆红素(292.9±35.9)μmoL/L]与健康对照组[n=101,总胆红素(131.2±42.1)μmoL/L,未结合胆红素(126.3±39.7)μmoL/L]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检验二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和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对病例组总胆红素的效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基因型频率采用χ2检验。结果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频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χ2=9.47P<0.01),Ar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10.34P<0.01)。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影响后,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仍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结论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可能是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之一,该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黄疸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黄疸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北京城区儿童维生素A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红 兰常肇 +2 位作者 马少杰 毕颍薇 罗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39-141,144,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儿童维生素 A(vitamin A,VA)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4岁儿童292例为研究对象,完成问卷调查、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留取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A...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儿童维生素 A(vitamin A,VA)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4岁儿童292例为研究对象,完成问卷调查、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留取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A水平。结果①292例血清VA均值(1.09±0.29)μmol/L。②亚临床VAD(subclinical vitamin A de-ficiency,SVAD)检出率5.8%(17/292);可疑 SVAD(suspected SVAD,SSVAD)检出率为38.0%(107/292)。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家长缺乏 VA相关知识(OR=13.76,95%CI 6.48~29.24)、摄入 VA不足(OR=15.77,95%CI 7.26~34.27)和反复呼吸道感染(OR=8.46,95%CI 3.56~20.14)是 SVAD和 SSVAD的高危因素。结论低水平 VA仍然是北京城区儿童的重要营养问题。家长缺乏 VA相关知识、儿童摄入 VA不足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其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乏 维生素A 儿童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兰常肇 王红 马少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6期1339-1341,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吸入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就诊的4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吸入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就诊的4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4μ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疗效指标评分。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52%显著高于与对照组84.76%,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1.604,P〈0.05);观察组发热、啰音、喘憋、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疗效指标评分降低比对照组快,第3~4天观察组疗效指标显著改善,指标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毛细支气管炎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
下载PDF
常住北京市城区少儿血清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红 兰常肇 +2 位作者 马少杰 毕颖薇 罗莎 《微循环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检测北京市城区少儿冬季血清维生素A(VA)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 VD)水平,分析营养状况。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4岁少儿292例,按年龄分为0-1岁、2-3岁、4-6岁和7-14岁四组,完成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后... 目的:检测北京市城区少儿冬季血清维生素A(VA)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 VD)水平,分析营养状况。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4岁少儿292例,按年龄分为0-1岁、2-3岁、4-6岁和7-14岁四组,完成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每例少儿血清VA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质谱串联法测定每例少儿血清25-OH VD水平,分析各年龄组VA、25-OH VD水平差异及每组低水平VA、25-OH VD检出率。结果:(1)292例少儿血清VA平均水平为(1.09±0.29)μmol/L,不同年龄组V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10.96,P<0.01),以0-1岁组最低(0.9±0.31)μmol/L;所有受检少儿低水平VA检出率为43.84%(128/292),不同年龄组低水平VA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4.74,P<0.01),0-1岁组检出率最高(76.32%)。(2)292例少儿血清25-OH VD平均水平(22.12±8.51)ng/ml,不同年龄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7.56,P<0.01),7-14岁组最低(18.34±6.34)ng/ml;所有受检者中低水平25-OH VD检出率为80.17%(233/292),不同年龄组低水平25-OH VD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3.79,P<0.05),4-6岁组最高(87.05%)。结论:冬季,常住北京市城区0-1岁幼儿的VA最低,7-14岁的25-OH VD最低,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
下载PDF
早期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红 梅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 研究增加新生儿早期摄入量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方法】 将同期出生健康足月新生儿2 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 12 0例和对照组 12 0例。两组新生儿均行母乳喂养 ,干预组在母亲乳汁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记录新生儿第一次排黄... 【目的】 研究增加新生儿早期摄入量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方法】 将同期出生健康足月新生儿2 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 12 0例和对照组 12 0例。两组新生儿均行母乳喂养 ,干预组在母亲乳汁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记录新生儿第一次排黄便的时间、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浓度。 【结果】 干预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增加新生儿早期摄入量可减轻新生儿黄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早期喂养 新生儿黄疸
下载PDF
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血红蛋白水平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金春华 王晓燕 +16 位作者 张丽丽 张悦 李娜 王建红 高海涛 宋文红 金娜 高宝峻 蒋华英 王红 穆立娟 孙丽芳 任霞 付迎新 郑春梅 倪君君 张英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了解健康儿童和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其与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健康体检儿童,检测血清视黄醇、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分析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年龄、呼吸... 目的了解健康儿童和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其与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健康体检儿童,检测血清视黄醇、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分析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年龄、呼吸道感染及贫血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 742例儿童,男1 056例、女686例,中位年龄3.1岁(6个月~17岁);就诊时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202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1 540例。受检儿童的血清视黄醇中位水平0.29 mg/L(0.25~0.33 mg/L),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低于无呼吸道症状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可疑亚临床缺乏比例分别为5.8%和47.9%;<9岁儿童的亚临床及可疑亚临床缺乏比率均>50%,不同年龄组的亚临床和可疑亚临床缺乏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可疑亚临床缺乏及正常组儿童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9%、8.7%、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视黄醇、血红蛋白浓度与年龄均呈正相关(r=0.179、0.571,P均<0.001);血清视黄醇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244,P<0.001)。结论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视黄醇水平低于健康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贫血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缺乏症 呼吸道感染 血红蛋白
下载PDF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庆玲 王天有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于1962年从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培养出来[1],为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自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由MP感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my-copla...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于1962年从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培养出来[1],为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自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由MP感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病率逐年升高,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儿童 PNEUMONIA 非典型肺炎患者 治疗 诊断 肺炎支原体 原核微生物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哮喘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少杰 辛德莉 《医学与哲学(B)》 2009年第11期16-18,共3页
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Mp作为社区获得性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婴幼儿感染率有增高趋势。Mp感染导致婴幼儿哮喘初次和反复发作可能的机制为:M... 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Mp作为社区获得性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婴幼儿感染率有增高趋势。Mp感染导致婴幼儿哮喘初次和反复发作可能的机制为:Mp感染可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影响细胞及体液免疫、粘液分泌和呼吸道上皮内神经调节机制紊乱;反复发作与呼吸道对刺激因子呈现高反应性、呼吸道慢性炎症及婴幼儿特应性体质有关。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用于治疗Mp相关喘息性疾病时取得了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婴幼儿哮喘 呼吸道高反应性
下载PDF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67例川崎病疗效评析
14
作者 田桂英 梅力 +1 位作者 郭行平 王丽萍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4-156,共3页
为了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疗效,我们对67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总热程缩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28.6%降至7.1%,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由33.3%降至19.1%。提示:大剂量丙种球... 为了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疗效,我们对67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总热程缩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28.6%降至7.1%,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由33.3%降至19.1%。提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有效地防治川崎病患儿的心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药物疗法 疗效
原文传递
套式PCR法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马少杰 辛德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7期1-1,7,共2页
目的比较套式PCR法(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PCR)与培养法在早期诊断MP(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敏感性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9年间MPP(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分别行血清MP-IgM测定、取咽拭... 目的比较套式PCR法(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PCR)与培养法在早期诊断MP(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敏感性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9年间MPP(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分别行血清MP-IgM测定、取咽拭子标本行MP分离、鉴定及培养,提取MP-DNA样本,应用nPCR法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累计选取研究对象65例,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6SrRNA-nPCR为75.4%(49例)和23SrRNA-nPCR阳性率为78.5%(51例),无统计学差异(P=0.687);分离培养得到MP31株,培养法MP阳性率47.6%,与nPCR法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早期检测MP感染nPCR方法比培养法敏感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套式PCR
下载PDF
喘康速与必可酮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评析
16
作者 田桂英 兰常肇 韩颖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2期13-13,共1页
目的:采用喘康速与必可酮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缓解其喘憋症状,避免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喘康速与必可酮联合吸入5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显示,喘憋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上,吸入组... 目的:采用喘康速与必可酮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缓解其喘憋症状,避免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喘康速与必可酮联合吸入5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显示,喘憋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上,吸入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表明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能明显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喘康速 必可酮 吸入
下载PDF
哮喘患儿应用便携式肺功能仪自主监测通气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俊娥 向莉 +3 位作者 王红 皇惠杰 侯晓玲 杨世青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应用便携式肺功能仪监测通气功能指标的准确度、日常自主监测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哮喘患儿进行慢病个体化管理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确诊的53例哮喘患儿,其中男性41例(77...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应用便携式肺功能仪监测通气功能指标的准确度、日常自主监测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哮喘患儿进行慢病个体化管理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确诊的53例哮喘患儿,其中男性41例(77.4%),女性12例(22.6%);年龄5~14岁,平均年龄8.34岁。应用便携式肺功能设备(呼吸家A1型,简称A1)测定肺通气功能,获得用力呼气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pred)、用力呼出25%、50%、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共8项参数;与同日在肺功能检查室经压差传感器肺功能仪(Jaeger-Masterscreen型,简称MS)测定常规肺通气所得的上述参数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获得A1测定肺通气功能的准确度。对以上患儿启用初始哮喘控制治疗,其中27例患儿可接受自备A1并接受指导应用A1进行每天通气功能自主监测、记录日夜间哮喘症状计分和遵嘱随访,在首次随访日评估自主监测肺功能的依从性、自主监测通气功能变化与哮喘症状计分的相关性。结果A1测定的参数FVC%pred、FEV1%pred、FEV1/FVC、PEF%pred、MMEF%pred、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与MS所测各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698、0.903、0.713、0.889、0.879、0.915、0.907、0.772,统计分析显示一致性良好。治疗后随访评估自主监测肺功能依从性平均84.6%,监测中呼气时间不足为主要影响可行性问题,哮喘症状计分与监测指标PEF下降程度间呈正相关关系(rs=0.734,P<0.001)。结论在专业医务人员准确指导培训下,哮喘患儿可应用便携式肺功能仪获得多项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肺通气功能自主监测指标。日常自主监测时,PEF比其他通气功能指标反映哮喘发作严重度的可行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肺功能 便携式肺功能仪 自主监测 管理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慧 宋新波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06-307,309,共3页
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介入材料、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被应用于颈动脉... 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介入材料、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被应用于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高危患者的治疗,以改善颅内动脉供血,预防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 应用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狭窄 独立危险因素 远端保护装置
下载PDF
妊娠急性脂肪肝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凌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5例AFLP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多以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起病,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40.00%的患者肝脏影像学检查提示...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5例AFLP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多以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起病,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40.00%的患者肝脏影像学检查提示脂肪肝。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0.00%、低血糖46.67%、急性肾衰竭40.00%、产后出血33.33%及肝性脑病33.33%。确诊后及时终止妊娠,予对症支持治疗。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分别为40.00%和33.33%,并发症多者预后差。结论 AFLP临床罕见,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高,及时终止妊娠及对症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母婴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脂肪肝 妊娠末期 临床方案 妊娠并发症
下载PDF
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价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佳 侯新琳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目的 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母亲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 目的 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母亲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且母亲诊断为GDM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儿115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满意组与不满意组,每组再分为饮食运动与胰岛素治疗两个亚组。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检测血糖;出生后72小时内进行aEEG监测,以振幅、原始脑电和睡眠周期任一项异常为aEEG异常。超声测量侧脑室后角比值,该比值〉0.5为异常。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GDM母亲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aEEG结果的影响。结果 血糖控制满意组新生儿aEEG异常的比例低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13%(11/88)与85%(23/27),χ~2=52.4,P〈0.05]。血糖控制满意者中,饮食运动组与胰岛素组的新生儿aEEG异常比例分别为11%(8/74)与21%(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P〉0.05)。血糖控制不满意者中,饮食运动组与胰岛素组的新生儿aEEG异常比例分别为83%(20/24)与100%(3/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6,P〉0.05)。共有34例患儿aEEG异常,其中23例轻度振幅异常,无重度异常者;34例患儿的原始脑电均不连续。新生儿血糖正常组与低血糖组aEEG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7%(11/41)与31%(2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P〉0.05)。72例新生儿aEEG与头颅B超结果均正常,13例两项检查结果均异常,诊断符合率为74%(85/115)。结论 GDM母亲血糖控制不满意,对新生儿脑发育影响较大;采用aEEG可帮助评价新生儿的脑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脑发育 振幅整合脑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