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空管局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网络可靠性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建杰 刘晓明 +3 位作者 曹敦波 朱国栋 韩磊 谭艳梅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21年第11期2627-2632,共6页
网络作为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其可靠性十分重要。文章通过抗毁性分析,对网络可靠性行进行评估。通过新疆空管局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网络升级改造前后两种网络方案的对比,提出对重要数据源,提高其连通路径数对于网路可靠性有明显提升作... 网络作为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其可靠性十分重要。文章通过抗毁性分析,对网络可靠性行进行评估。通过新疆空管局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网络升级改造前后两种网络方案的对比,提出对重要数据源,提高其连通路径数对于网路可靠性有明显提升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5G通讯技术进一步提高新疆空管局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网络可靠性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网络可靠性 抗毁性 5G
下载PDF
冬季乌鲁木齐城区和机场雾的特征及地面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2
作者 刘超 谭艳梅 +5 位作者 陈阳权 王健 王春红 阿来依·艾丁 霍达 郎旭婷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基于乌鲁木齐城区气象站和城北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简称机场)2016—2021年冬季逐小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近6年冬季两地雾的特征及其对应的地面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和机场3种情景雾日出现的概率较为接近,但是不同... 基于乌鲁木齐城区气象站和城北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简称机场)2016—2021年冬季逐小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近6年冬季两地雾的特征及其对应的地面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和机场3种情景雾日出现的概率较为接近,但是不同级别雾日的出现概率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大雾日数以两地同时出现为主,概率最高达到19.6%。两地不同强度雾日数和雾过程的频次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机场大雾日数和过程频次均略多于城区。城区雾起始时间有33.3%集中在01—04时,而机场有25.2%出现在08—10时。城区雾强度总体强于机场雾,机场雾日最小能见度均值(412.9 m)高于城区(360.8 m)。此外,在冬季准噶尔盆地的“冷湖效应”和山谷风的共同作用下,机场一带盛行的西北偏北和偏北风导致温度相对较低,有利于降温形成大雾天气,城区和机场温度分别在-12~-4℃和-16~-8℃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比例分别高达57.4%和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 机场 地面气象条件
下载PDF
民航空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分析
3
作者 杨乐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2年第4期665-671,共7页
维护网络安全成为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课题。民航业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产业,空管作为民航安全运行的中枢系统,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为核心... 维护网络安全成为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课题。民航业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产业,空管作为民航安全运行的中枢系统,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空管建设,即将全方位重塑空管运行模式。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快速发展的同时,层出不穷的网络攻击,肆意泛滥的木马病毒等形势,进一步加大了民航空管网络安全风险。本文从基于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出发,分析了目前网络安全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了有效的防护策略,为确保民航空管安全运行、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空管 网络安全 态势感知
下载PDF
天气风云变幻 预报难中取胜——新疆空管局气象中心预报室2004年气象保障侧记
4
作者 张利平 《空中交通管理》 2005年第2期41-41,40,共2页
关键词 2004年 气象中心 天气 气象保障 新疆 预报准确率 准确定位 预报服务 安全管理 工作指标 服务工作
原文传递
2022年冬季乌鲁木齐机场三场高影响大雾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5
作者 张宇翔 郭俊含 +1 位作者 李静轩 张茜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本文基于1˚ × 1˚的NECP再分析资料、气象自动观测系统(AWOS)、微波辐射计等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机场2022年冬季三场高影响大雾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边界层内气象要素及相关物理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表明:1) 本文大雾... 本文基于1˚ × 1˚的NECP再分析资料、气象自动观测系统(AWOS)、微波辐射计等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机场2022年冬季三场高影响大雾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边界层内气象要素及相关物理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表明:1) 本文大雾个例具有低温低湿的特点,浓雾区的水平尺度较小,分布极不均匀。2) 所选个例的环流背景有利于大雾的发生。过程一与过程二为暖脊型,过程三则为槽前型。大雾发生前的降雪对近地面层的增湿作用也不可忽视。3) 贴地层气温偏低,且气温升降均伴随着RVR降低,表明贴地层的辐射降温并非是造成大雾的唯一原因。贴地层相对湿度均不足90%,表明大雾发生时的水汽条件一般。4) 大雾发生与维持时,地面多为静风或微风。若风向频繁出现偏东风及偏西风的转换,浓雾区会随之移动,表现为跑道两端RVR频繁波动,变化幅度大。5) 逆温层是大雾发生维持的必要条件,适宜的逆温层顶高度与较强的逆温层有利于大雾的发生维持,逆温层减弱或逆温层抬升形成脱地逆温层时,大雾常常结束。6) 贴地层气象要素受下垫面影响较大,气象要素与大雾的相关性难以确定。边界层内气象要素的变化则与大雾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形势 微波辐射计 逆温层
下载PDF
乌鲁木齐机场一次高影响东南大风天气分析
6
作者 刘佳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1期185-191,共7页
本文利用FNL 0.25 × 0.25再分析数据、机场跑道自动观测(AWOS)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机场2023年4月7~8日的一次高影响东南大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东南大风主要由锋前减压引起,地面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气压... 本文利用FNL 0.25 × 0.25再分析数据、机场跑道自动观测(AWOS)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机场2023年4月7~8日的一次高影响东南大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东南大风主要由锋前减压引起,地面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气压场形势。通过对跑道风切变指数进行分析,风切变指数超过阈值的时段与飞行影响较大的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切变 锋前减压 气象服务保障
下载PDF
乌鲁木齐机场一次持续东南大风天气成因及影响分析
7
作者 陈阳权 沙艳萍 王楠楠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利用FNL分析资料、乌鲁木齐机场自动观测系统、区域自动站数据等对2023年4月30日~5月2日一次长时间持续的强东南大风过程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大风长时间持续的原因及影响要素,结果如下:(1) 此次东南大风具有持续时间长、阵性大、日变化显... 利用FNL分析资料、乌鲁木齐机场自动观测系统、区域自动站数据等对2023年4月30日~5月2日一次长时间持续的强东南大风过程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大风长时间持续的原因及影响要素,结果如下:(1) 此次东南大风具有持续时间长、阵性大、日变化显著等特点,风速在机场跑道上具有“西强东弱”特征,东南大风持续时跑道出现的强侧风以及强侧风阵性导致的较强的水平风切变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子。(2) 长时间维持的回流型东南大风和随后的锋前减压型东南大风共同作用是此次东南大风形成和长时间持续的主要原因。(3) 达坂城、哈密等站与机场的气压差、气温差等演变对于东南大风开始、持续及减弱均有较好的提前量和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大风 气压差 强侧风 水平风切变
下载PDF
MOS方法在机场气象要素客观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朱国栋 牟欢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年第3期13-16,共4页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和模式输出统计(MOS)方法,研究建立乌鲁木齐机场逐时温度、相对湿度的回归预报模型,并尝试针对冬季低云、低能见度等天气建立分类预报模型,通过对统计模型的检验可以看到:逐时温度绝对差为1.09~2.33℃;逐时相对...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和模式输出统计(MOS)方法,研究建立乌鲁木齐机场逐时温度、相对湿度的回归预报模型,并尝试针对冬季低云、低能见度等天气建立分类预报模型,通过对统计模型的检验可以看到:逐时温度绝对差为1.09~2.33℃;逐时相对湿度绝对差为4.7%~9.6%;11月至翌年2月低云量>5分量分类预报准确率为76.94%~83.13%,TS评分54.27%~66.50%;11月至翌年2月能见度≤800 m的分类预报准确率为89.83%~92.04%,TS评分为29.09%~46.05%。该方法预测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尝试使用本方法为日后航空气象业务提供机场客观预报指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方法 客观预报 温度 相对湿度 云量 能见度
下载PDF
机器学习技术在航空气象语音服务应用前景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建杰 韩磊 +2 位作者 曹敦波 谭艳梅 朱国栋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21年第2期394-399,共6页
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智能服务的场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尤其是2006年以来机器学习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得到解决,基于机器学习技术搭建的智能服务系统人机交互方面的表... 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智能服务的场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尤其是2006年以来机器学习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得到解决,基于机器学习技术搭建的智能服务系统人机交互方面的表现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航空气象领域,机器学习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值预报等预报准确性提高等领域,而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在气象智能服务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气象服务 机器学习 智能对话
下载PDF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无线传输方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明 向恩慧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28期158-161,共4页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是民航重要的助航设备,其探测数据是航班能否正常起降的重要决策依据,与民航运行安全直接相关。通过建设无线传输作为备份传输手段,可以提高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可靠性。该文分析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无线传输软、硬件解决方...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是民航重要的助航设备,其探测数据是航班能否正常起降的重要决策依据,与民航运行安全直接相关。通过建设无线传输作为备份传输手段,可以提高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可靠性。该文分析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无线传输软、硬件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建议,对建设无线传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无线 传输 方案
下载PDF
乌鲁木齐机场持续浓雾低空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春红 王清平 +2 位作者 王勇 谭艳梅 韩磊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年第6期89-94,共6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L波段雷达系统探空资料,对2014—2016年冬季12月—次年2月乌鲁木齐机场雾日、非雾日,雾日中持续浓雾日和非持续浓雾日的低空温、湿、风等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雾日较之非雾日,湿润层更厚,贴地逆温更厚更... 利用乌鲁木齐市L波段雷达系统探空资料,对2014—2016年冬季12月—次年2月乌鲁木齐机场雾日、非雾日,雾日中持续浓雾日和非持续浓雾日的低空温、湿、风等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雾日较之非雾日,湿润层更厚,贴地逆温更厚更强,低空风速略小,低空型东南风风层较为深厚。贴地逆温顶高<950 m,逆温强度>0.55℃/100 m,地面西南风,低空型东南风起始高度<500 m,最大风速层<1 200 m等条件有利于雾的发生。(2)持续浓雾日相较于非持续浓雾日,贴地逆温或悬垂逆温的第一逆温层底高和顶高更低,平均逆温强度更强,第一逆温顶高≤600 m,悬垂逆温底高≤100 m,逆温强度≥0.55℃/100 m,地面西南风、低空型东南风起始高度≤300 m,600 m高度以上东南风风速≥8 m/s等条件有利于持续浓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浓雾 逆温形态及强度 低空型东南风 乌鲁木齐机场
下载PDF
基于MOXA NPort S8458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数据传输方案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晓明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0年第4期77-79,共3页
文章以乌鲁木齐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数据传输系统为例,分析了3种传统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数据传输方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OXA NPort S8458的数据传输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数据传输方案存在的问题,该方案具有网络可... 文章以乌鲁木齐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数据传输系统为例,分析了3种传统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数据传输方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OXA NPort S8458的数据传输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数据传输方案存在的问题,该方案具有网络可靠性高、故障恢复时间短以及良好的经济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观测系统 光纤传输 MOXA
下载PDF
乌鲁木齐机场一次连续性雷暴天气分析与气象服务保障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雯娜 王清平 孙少明 《自然科学》 2017年第5期424-429,共6页
本文使用常规、卫星、雷达等资料对乌鲁木齐机场2014年8月21日一次连续性雷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由于中高层槽后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空气之上,从而具备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导致。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可以预测中小尺度强... 本文使用常规、卫星、雷达等资料对乌鲁木齐机场2014年8月21日一次连续性雷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由于中高层槽后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空气之上,从而具备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导致。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可以预测中小尺度强天气落区,但是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缺乏有效的强对流天气指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槽 带状回波 气象服务保障
下载PDF
“智慧气象”及对航空运行支持的探讨和展望
14
作者 杜安妮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2年第6期915-920,共6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化对“智慧气象”支撑及智慧的航空气象架构,将航空气象业务本身描述为一个生命体,通过协同、感知和融合,能够进行自我修订、完善、学习和决策,并提出了概念框架。另外对智慧的航空气象运行进行展望,提出将航空气象... 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化对“智慧气象”支撑及智慧的航空气象架构,将航空气象业务本身描述为一个生命体,通过协同、感知和融合,能够进行自我修订、完善、学习和决策,并提出了概念框架。另外对智慧的航空气象运行进行展望,提出将航空气象数据和产品转化为用户所需的其它信息和决策信息,这些信息在航空气象智慧周期内可进行重新的学习和修订,并按照战略计划阶段、预战术阶段和战术阶段的输出信息进行了描述,在将来智慧空管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气象 航空信息化 航空运行
下载PDF
乌鲁木齐机场一次间歇性雷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宇翔 杜安妮 +1 位作者 郭俊含 朱国栋 《自然科学》 2023年第5期864-873,共10页
本文利用1˚ × 1˚的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对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不稳定层结、水汽条件、抬升触发机制等方面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 本次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西西伯利亚低涡稳定在80˚E60˚N附近,不断分裂短波槽影响北疆。地... 本文利用1˚ × 1˚的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对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不稳定层结、水汽条件、抬升触发机制等方面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 本次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西西伯利亚低涡稳定在80˚E60˚N附近,不断分裂短波槽影响北疆。地面冷高压主体位于乌拉尔山–咸海一带,其前部不断分裂冷空气堆积在巴尔喀什湖南侧,随后逐步入侵北疆,15日~16日,冷高压主体逐步东移,冷空气进一步补充再次影响北疆大部。2) 本次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久但不连续,覆盖面积广且局地性强的特点。3) 高低空影响系统近乎垂直,大气层结易形成“上冷下暖”的热力不稳定状态。4) 对流层中低层巴尔喀什湖南侧偏西、西南气流,涡后脊前西北气流为北疆区域输送了一定的水汽。5) 垂直方向上风向随着高度先顺时针旋转再逆时针旋转,说明低层有冷平流,中层有暖平流,表明大气层结处于位势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与维持。6) 对流层低层转为西北风或西北风风速增大,有利于与地形结合,促进垂直上升运动,触发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水汽条件 不稳定层结 垂直上升运动
下载PDF
乌鲁木齐机场一次强东南大风天气分析
16
作者 刘佳 张亚莉 +1 位作者 张明旭 聂正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年第1期162-169,共8页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机场出现的一次高影响强东南大风天气的环流形势、冷暖平流、气压差及风切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东南大风天气为锋前减压加回流型,500 hPa受东北–西南向的暖脊控制,地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天气形势,有利于...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机场出现的一次高影响强东南大风天气的环流形势、冷暖平流、气压差及风切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东南大风天气为锋前减压加回流型,500 hPa受东北–西南向的暖脊控制,地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天气形势,有利于东南大风的形成;850 hPa乌鲁木齐北部暖平流,南部冷平流分别造成地面减压和加压,有利于东南大风的出现和维持;达坂城与乌鲁木齐机场的压差和极大风速相关系数达到0.68,压差对风速的预报具备一定指示意义;东南大风期间,跑道两端风速差异大是产生风切变的主要原因,东南风趋于结束时,跑道两端转风时间不一致也会导致风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大风 水平风切变 乌鲁木齐机场
下载PDF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资产管理平台设计
17
作者 孙建杰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23年第12期2516-2520,共5页
传统的资产管理清查效率低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本文基于RFID技术,设计一套面向一线资产实际管理者可视化的智能资产管理平台,通过实现精细化资产定位、表格化显示资产分情况、自动资产盘点等功能,取代现有的低效率的人工... 传统的资产管理清查效率低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本文基于RFID技术,设计一套面向一线资产实际管理者可视化的智能资产管理平台,通过实现精细化资产定位、表格化显示资产分情况、自动资产盘点等功能,取代现有的低效率的人工资产管理盘点方式,便于资产实际管理者灵活高效管理设备使用信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可视化和信息实时更新,保证资产账面和实物的统一,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识别技术 资产管理 自动盘点
下载PDF
乌鲁木齐机场冬季东南风引起的低空风切变个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利平 陈阳权 +1 位作者 朱国栋 金山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年第6期45-50,共6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跑道自动观测(以下简称AWOS)资料、AMDAR等资料,对乌鲁木齐2010年12月19—20日出现的空中和地面东南风对飞行造成较为严重的风切变天气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空中东南风分布、下传、跑道垂直风切...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跑道自动观测(以下简称AWOS)资料、AMDAR等资料,对乌鲁木齐2010年12月19—20日出现的空中和地面东南风对飞行造成较为严重的风切变天气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空中东南风分布、下传、跑道垂直风切变的演变,分析认为:(1)乌鲁木齐机场地面东南大风多出现在春秋季,冬季多出现在中低空,而此次东南大风在12月出现在地面,比较少见。东南大风是在建立稳定的南高北低地面气压场下出现的,在起风前和大风持续期间,环流形势具有典型南冷北暖的特征。(2)AWOS资料表明:东南风过程中两次东南风阵性明显,同一时刻跑道两端出现了风向和风速的不连续,在跑道上形成较强的水平风切变。(3)风廓线资料显示:起风前空中2 000 m以下有东南风下传的作用,并具有阵性明显的特征,空中和地面出现东南风时,垂直方向上出现了风向和风速的不连续,有的时次风切变强度达到或超过中度。(4)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AMDAR资料,可以监测东南风下传的过程、垂直方向上风切变的变化、东南风层的高度和厚度以及阵性明显的特征,风廓线和AMDAR资料的共同使用可以更真实的反映中、低空风场的结构和演变,为风切变预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风 风切变 颠簸 风廓线雷达 AMDAR资料
下载PDF
基于SVM方法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多要素预测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国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1年第4期40-43,共4页
利用2000年1月—2010年3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观测资料,构建逐时能见度、温度、天气现象以及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这六类预报对象的样本空间,使用SVM方法进行交叉验证和预报建模。结果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 利用2000年1月—2010年3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观测资料,构建逐时能见度、温度、天气现象以及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这六类预报对象的样本空间,使用SVM方法进行交叉验证和预报建模。结果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对上述预报对象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SVM) 分类预测 回归预测 温度 能见度 降水量
下载PDF
微波辐射计在乌鲁木齐机场浓雾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朱雯娜 王清平 +1 位作者 王春红 陈阳权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年第5期23-31,共9页
选取2016—2017年乌鲁木齐机场冬季浓雾个例,根据浓雾出现时环流形势分为槽后—脊前和偏西气流弱短波两类,进一步分析微波辐射计监测气象要素变化,结果表明浓雾出现、持续、结束与气象要素变化紧密相关:90%浓雾个例出现在综合水汽含量... 选取2016—2017年乌鲁木齐机场冬季浓雾个例,根据浓雾出现时环流形势分为槽后—脊前和偏西气流弱短波两类,进一步分析微波辐射计监测气象要素变化,结果表明浓雾出现、持续、结束与气象要素变化紧密相关:90%浓雾个例出现在综合水汽含量持续下降阶段,浓雾出现前1 h综合水汽含量降幅0.1~1.5 kg/m2。浓雾出现前1 h近地面相对湿度增幅5%~15%,浓雾出现时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出现90%以上的湿区,多数出现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湿区,并向垂直方向扩展、接地;近地面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湿区消失,主导能见度好转。浓雾出现前30~60 min近地面探空气温持续降温,同时出现贴地逆温层,500~1500 m高度探空气温增温出现更早;浓雾结束前形成脱地逆温层,近地面出现等温层或减温层;浓雾结束时近地面增温,或近地面等温层或减温层高度达到300 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雾 微波辐射计 相对湿度 探空气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