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综述 被引量:16
1
作者 董林垚 张平仓 +1 位作者 任洪玉 丁文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39,73,共6页
山区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水文事件增加造成山洪灾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山丘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现状,综述了山区暴雨洪水过程模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和防灾减灾模式构... 山区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水文事件增加造成山洪灾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山丘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现状,综述了山区暴雨洪水过程模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和防灾减灾模式构建的最近进展。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从机理研究、技术研发、模式构建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开展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山洪灾害防治领域的作用;采用"自然-社会"二元山洪灾害防治范式。研究成果可为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升级改造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监测预警 暴雨径流 物联网技术 灾害地理学
下载PDF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构想和成果展望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平仓 丁文峰 王协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共11页
中国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发生频繁,但因山洪灾害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在主要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技术探索阶段,不能适应当前防御山洪灾害的实际需要。如何精准预报局地强降雨,研发山洪监测技术体系,提炼山洪灾害动态多预... 中国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发生频繁,但因山洪灾害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在主要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技术探索阶段,不能适应当前防御山洪灾害的实际需要。如何精准预报局地强降雨,研发山洪监测技术体系,提炼山洪灾害动态多预警指标,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如何研发因地制宜的山洪灾害预报模型,搭建风险评估平台,构建山洪灾害防御模式,提高山洪灾害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是当前山洪灾害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是目前国家大力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围绕上述问题,凝练如下3个关键研究目标:1)理清山洪灾害动力过程,建立山区局地暴雨预报模型和山洪动态模拟模型;2)研发构建山洪多要素立体监测技术与体系,实现山洪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信息的实时动态传输与发布,解决山洪洪峰流量预报精度不高、预警期和应急抢险处置时效短等问题;3)构建多层次、多目标的山洪灾害动态预警与风险评估平台,提炼山洪灾害防灾减灾模式,并示范推广。通过研究实现以下创新:1)从揭示诱发山洪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形成机理入手,研发山区短时临近暴雨预报技术,提高山区致灾洪水暴雨预报精度,有效延长山洪灾害预警期。2)通过研究多源遥感、雷达、微纳感知、智能识别等山区雨洪监测数据采集技术与适应、实用稳定的传统技术集成与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山洪多要素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实现技术创新,延长山洪预警期。3)通过解析山区暴雨洪水-灾变响应过程,阐明暴雨山洪形成过程及致灾动力机制,构建基于降雨预测和土壤含水量动态监测的山洪过程动态模拟模型,提高山洪灾害预警准确性与可靠性。4)以山区洪水的运移过程为切入点,建立山洪灾害多指标预警模型,研发山洪灾害实时动态分级预警技术,有效延长灾害预警期,提高应急抢险应对处置时效。基于以上内容,为目前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改造升级完善布局建设,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立体监测 动态预警 监测预警信息平台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地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文涛 张平仓 +1 位作者 任斐鹏 董林垚 《中国水利》 2016年第3期50-52,共3页
金沙江下游山洪灾害频发,其非工程措施适宜性评价对山洪灾害防治具有显著意义。通过研究金沙江下游典型区水文、气象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资料,结合实地河道断面测量,对当前金沙江下游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非工程措施 金沙江 预警指标
下载PDF
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定日县次生地质灾害规律及防治建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培锋 袁锦涛 田述军 《中国应急救援》 2021年第2期65-70,共6页
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西藏定日县次生灾害较严重,主要为泥石流、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统计分析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在各乡(镇)分布差异较大,且此次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是中小型灾害,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基于次生地质灾... 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西藏定日县次生灾害较严重,主要为泥石流、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统计分析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在各乡(镇)分布差异较大,且此次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是中小型灾害,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基于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将定日县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结合不同分区的灾害分布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相关主管部门合理、高效、快捷的实现灾后重建及防灾减灾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s8.1 级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防治建议
下载PDF
澜湄国家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王可 陈兰 +6 位作者 杨贺菲 王一峰 董林垚 范仲杰 王志刚 胡波 马瑞 《长江技术经济》 2022年第1期99-104,共6页
近年来中国在山洪灾害防治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湄公河流域国家因与中国有相似的山洪灾害防治需求,多次表示期望与中国合作。向湄公河国家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从而输出中国丰富的经验与科技成果,对实现澜湄国家互利共赢与区域和谐发... 近年来中国在山洪灾害防治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湄公河流域国家因与中国有相似的山洪灾害防治需求,多次表示期望与中国合作。向湄公河国家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从而输出中国丰富的经验与科技成果,对实现澜湄国家互利共赢与区域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和总结中国科技部主办的发展中国家培训班项目“澜湄国家山洪灾害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的策划、执行和反馈,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未来开展类似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国家 山洪灾害 防治技术 国际培训 交流合作
下载PDF
大空间尺度山洪灾害危险评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杜俊 任洪玉 +1 位作者 张平仓 张长伟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3期66-72,共7页
首先以长江流域为例,将历史灾情作为基础验证资料,分析比较了不同评估模型的输出结果,以此探讨大尺度山洪灾害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与优选方案,后将成果推广至全国尺度,结果显示:1暴雨和地形类指标图层的乘积叠加成果可以较好地反映... 首先以长江流域为例,将历史灾情作为基础验证资料,分析比较了不同评估模型的输出结果,以此探讨大尺度山洪灾害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与优选方案,后将成果推广至全国尺度,结果显示:1暴雨和地形类指标图层的乘积叠加成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山洪的危险分布特征,其他要素指标的引入,若它们对山洪发育的影响在时空上存在不确定性,或是与前两类主因子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则可能使结果产生偏差;2我国国土面积中约62%的地区山洪危险度较低,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片的台湾中央山脉、武夷山脉、南岭、江南丘陵等中低起伏地区,以及西南片的盆周山地、滇东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东南等高起伏山地,其中以西南诸省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危险评估 风险理论 长江流域 全国尺度
下载PDF
暴雨型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文坚 范仲杰 +6 位作者 董林垚 刘纪根 张平仓 李同录 童官军 杜俊 王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79,共7页
暴雨型山洪及其链生过程是山区常见的致灾隐患,因其点多面广、成因复杂,加之相关过程常表现显著的突发性、局地性与隐蔽性等特点,增加了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的难度。目前,山洪灾害链转化机理与监测预警研究是防灾减灾领域具有综合交... 暴雨型山洪及其链生过程是山区常见的致灾隐患,因其点多面广、成因复杂,加之相关过程常表现显著的突发性、局地性与隐蔽性等特点,增加了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的难度。目前,山洪灾害链转化机理与监测预警研究是防灾减灾领域具有综合交叉特色的国际前沿与热点问题。为此,通过梳理暴雨型山洪灾害链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了相关研究中亟需突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研究方向和研究展望。其中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有:如何揭示暴雨-洪水-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同源链生转化机理,如何建立灾害链精准监测与稳定传输技术,如何构建灾害链预警指标体系与动态预警平台。建议研究方向为:暴雨型山洪灾害链致灾因子辨识研究,暴雨型山洪灾害链关键要素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平台研发,暴雨型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展望包括:突出多科学交叉、多手段融合,以“致灾因子辨识-关键技术研发-软件平台构建-集成应用示范”为研究主线,最终在灾害链驱动演化机理、精准监测与动态预警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预期成果可为提升山洪灾害链防御能力、推动生态可持续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型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链转化机理 致灾关键因子 临界发育条件 监测预警平台 山洪灾害链防御能力
下载PDF
暴雨山洪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9
8
作者 许文涛 唐文坚 +4 位作者 王协康 董林垚 丁文峰 郭宜薇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山区局地降雨是诱发暴雨山洪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山区小流域雨量监测,分析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值并及时发布有效预警信息,是降低山洪灾害损失的有效非工程手段。目前针对暴雨山洪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领域,对山洪监测技术适用... 山区局地降雨是诱发暴雨山洪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山区小流域雨量监测,分析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值并及时发布有效预警信息,是降低山洪灾害损失的有效非工程手段。目前针对暴雨山洪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领域,对山洪监测技术适用性研究不足,山洪暴发的时空尺度具有特异性,传统监测站网无法满足山区暴雨高强度短历时的监测需求,当前构建跨尺度山洪监测体系仍具有一定难度。针对山洪监测技术中雨量监测研究现状,评述了国内外雨量计、测雨雷达、卫星遥感、微波链路测雨及降雨融合技术研究进展。暴雨山洪监测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单一监测传输手段及信息源将无法满足复杂山区环境的山洪监测要求,通过构建山洪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可为山洪过程模拟、洪灾风险评估及山洪预报预警提供实时雨量监测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 监测技术 雨量计 测雨雷达 卫星遥感 降雨融合
下载PDF
山洪灾害防御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杜俊 任洪玉 +1 位作者 林庆明 徐金鑫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从防治理念、预报预警和风险评估三个方面,对当今国内外山洪灾害防御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山洪防御研究现状与差异,以期为明晰我国现阶段山洪防御水平、找准未来工作重点提供参考。认为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山洪防治理念... 从防治理念、预报预警和风险评估三个方面,对当今国内外山洪灾害防御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山洪防御研究现状与差异,以期为明晰我国现阶段山洪防御水平、找准未来工作重点提供参考。认为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山洪防治理念对保险和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关注不够,需在充实"非工程措施"内涵的基础上,对相关工作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我国山洪预报预警的准确率与先进国家尚存一定差距,落后的山区局地降雨监测预报支持系统和高度概化的预报预警模型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要素风险评估技术在国内外山洪风险格局分析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不再是山洪防御工作的瓶颈,而物理机制更强的过程风险评估的发展尚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是今后研究中需要着力加强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 灾害防御 研究进展 预报预警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一种新形势下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御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晓霞 唐文坚 张平仓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8期72-76,共5页
基于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防御情况,结合山洪灾害典型事件案例分析,指出了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目前尚显薄弱的环节,针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的山洪灾害防御首要目标,提出建立“小流域-乡(镇)防汛指挥部”的“关口前移”山洪灾害... 基于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防御情况,结合山洪灾害典型事件案例分析,指出了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目前尚显薄弱的环节,针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的山洪灾害防御首要目标,提出建立“小流域-乡(镇)防汛指挥部”的“关口前移”山洪灾害防御模式。该防御模式设立乡(镇)一级的防汛指挥部,依托乡(镇)防汛指挥系统,实现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常态化,加强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平台建设,完善群测群防体系,使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生命的“保护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非工程措施 关口前移 防御模式
下载PDF
山洪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进 《中国水利》 2016年第14期9-11,共3页
2016年入汛以来,多地发生了强降雨,一些地区发生了山洪泥石流,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我国山洪灾害为什么多我国的山区和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其中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面积有46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8%。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016年入汛以来,多地发生了强降雨,一些地区发生了山洪泥石流,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我国山洪灾害为什么多我国的山区和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其中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面积有46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8%。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初步调查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防治 溪河洪水 国土面积 泥石流沟 防灾减灾意识 防洪标准 洪沟 群测群防 现有技术水平 防治区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山洪灾害监测技术研发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文涛 买买提·依明 +2 位作者 李鹏 何敏 董林垚 《长江技术经济》 2021年第3期73-78,共6页
山洪灾害监测体系是非工程措施建设的重要组成,是致灾机理研究、风险评估和预警发布的基础。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山洪多要素(降水、流速/水位、土壤含水量)微纳感知传感器和广域覆盖自组网技术,并以丹江口官山河流域为示范,构建山洪灾... 山洪灾害监测体系是非工程措施建设的重要组成,是致灾机理研究、风险评估和预警发布的基础。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山洪多要素(降水、流速/水位、土壤含水量)微纳感知传感器和广域覆盖自组网技术,并以丹江口官山河流域为示范,构建山洪灾害监测技术体系。研究旨在构建适用于山区复杂环境的山洪监测体系,提供实时稳定的山洪灾害多要素监测数据,提高应急抢险应对处置时效性和防灾救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监测 微纳感知 自助网技术 官山河流域
下载PDF
山区弃渣场场地空间利用及水土保持措施精准化研究
13
作者 张长伟 刘晨曦 王家乐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文结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经验,分析了山区弃渣场在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场地空间利用不合理、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精准等问题,提出了建设单位、各参建单位要加强水土保持组织管理,落实各参建方职责,在... 本文结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经验,分析了山区弃渣场在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场地空间利用不合理、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精准等问题,提出了建设单位、各参建单位要加强水土保持组织管理,落实各参建方职责,在弃渣场规划、建设、运行等阶段,建设单位要对山区弃渣场管理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要求;贯彻落实弃渣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审核制度,让水土保持施工监理发挥实际作用;动态化、精准化实施水土保持措施,表土剥离按照施工进度,分区域剥离表土,弃渣场坡面排水采取永临结合动态化实施,弃渣场边坡生态修复按照堆置完成一级平台,生态修复治理一级等举措,进一步优化弃渣场施工组织、施工方案,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弃渣场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措施
下载PDF
基于GIS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14
作者 章嘉俊 董林 +3 位作者 张娜 杜俊 陈超 唐文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88,95,共9页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可为山洪灾害致灾机理研究、风险区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IS、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和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以雪水当量、坡度、年最大1 h点雨量等9个指标数据为支撑,辨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洪灾害风险的主要驱动因子,... 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可为山洪灾害致灾机理研究、风险区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IS、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和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以雪水当量、坡度、年最大1 h点雨量等9个指标数据为支撑,辨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洪灾害风险的主要驱动因子,并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易损性3个方面对新疆山洪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坡度的单因子解释力最大,年最大1 h点雨量与其他各因子的交互类型均为非线性增强;全疆山洪灾害风险等级由高到低的面积占比依次为6.69%,13.63%,18.01%,25.42%和36.25%。总体上,新疆“三山”山脉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气象等条件对山洪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加强1 h短期降雨和融雪径流的监测预警,对当地抵御山洪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评估和预防新疆山洪灾害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地理探测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下载PDF
老挝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防御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志华 崔豪 +2 位作者 许文盛 黄金权 杜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38,共6页
老挝南乌河流域近80%的面积为高原高山地区,年降雨量丰富,流域内山洪灾害频发,由于当地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不健全,山洪灾害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构建老挝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防御模式十分必要。对老挝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易发... 老挝南乌河流域近80%的面积为高原高山地区,年降雨量丰富,流域内山洪灾害频发,由于当地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不健全,山洪灾害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构建老挝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防御模式十分必要。对老挝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分析了其成因,采用FFPI、CN等图层算法计算得到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危险度分布情况,基于水雨情监测设备、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提出了老挝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防御模式。结果表明: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中高易发区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4.3%,且流域北部的丰沙里省山洪易发情况最为严峻;山洪灾害危险度分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研究成果可为老挝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及防治体系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监测预警 防御模式 南乌河流域 老挝
下载PDF
高原干旱荒漠区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研究--以格尔木~库尔勒电气化铁路青海段供电工程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庆军 胥闻博 +2 位作者 杨贺菲 谢浩 李建明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4期1-5,共5页
由于输变电工程跨度大,沿线经过不同的侵蚀类型区,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各不相同,对施工过程造成水土流失防治需要按照不同的分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格尔木~库尔勒电气化铁路(青海段)供电工程为例... 由于输变电工程跨度大,沿线经过不同的侵蚀类型区,受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各不相同,对施工过程造成水土流失防治需要按照不同的分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格尔木~库尔勒电气化铁路(青海段)供电工程为例,从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土壤侵蚀强度、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和水土流失预测等方面阐述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特征。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工程建设期(包括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为水土流失重点时段,也是监测的重点时段,塔基及塔基施工区为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为重点防治区域,也是监测的重点区域。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从预防措施、治理措施和管理措施三方面分析并评价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及生态恢复,并对水土保持措施产生的效益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工程针对不同防治分区采取的措施类型合理有效,切实对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为高原荒漠区同类型的生产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干旱荒漠区 输变电工程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小尺度山洪灾害区下垫面特征分析——以官山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韩培 任洪玉 +4 位作者 王思腾 董林垚 邹明洋 王志刚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74,共7页
为响应国家加强小区域山洪灾害建设和防范预警要求,给小尺度山洪灾害区域建设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以官山河流域为例,采用地学统计、植被指数计算、面向对象与人机交互解译、空间叠加分析、野外调查等方法,获取流域地形、坡度、植被... 为响应国家加强小区域山洪灾害建设和防范预警要求,给小尺度山洪灾害区域建设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以官山河流域为例,采用地学统计、植被指数计算、面向对象与人机交互解译、空间叠加分析、野外调查等方法,获取流域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下垫面特征,分析潜在受灾村落和人口。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地势中间低、边缘高,最低点为流域出水口,平均历史受灾海拔、坡度分别为415 m和21°;平均植被覆盖度为7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草)地,历史受灾主要在低植被的沿河、沟、道路周边;居民房屋为山洪灾害重点承灾体,占总面积的1%,裸地、坡耕地占总面积的2%;潜在受灾房屋主要集中在官山河、袁家河、吕家河、西河两侧地势低的位置,受灾总人口为8106人,2023户。官山河流域出口处的弯曲、窄河段、上下游卡口区条件,不利于快速泄洪,易引发山洪灾害。在强降雨下,裸地、低植被陡坡地易产生山洪,沿河、道路周边低植被覆盖的村落易遭受山洪灾害。官山河流域共有12个村存在潜在受灾威胁,需做好山洪灾害预警和防范建设;五龙庄、大河湾、赵家坪、吕家河、马蹄山、西河、官亭村是山洪灾害防御建设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小尺度 下垫面 潜在受灾 防范预警 官山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全国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6
18
作者 任洪玉 杜俊 +1 位作者 丁文峰 张平仓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2,共7页
针对我国山洪灾害空间分布特点,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确定全国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在大尺度山洪灾害危险评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可能引起山洪灾害发生的外界触发因子和可能遭受潜在损失的承灾体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针对我国山洪灾害空间分布特点,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确定全国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在大尺度山洪灾害危险评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可能引起山洪灾害发生的外界触发因子和可能遭受潜在损失的承灾体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危险性指标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GIS技术支持下,制作各因子指标分布图,开展全国山洪灾害危险性及易损性定量分析,完成全国山洪灾害风险定量评估并得到风险分区图。最后将风险评估结果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类型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山洪灾害风险分区与防治类型区吻合较好,高风险区基本分布在我国的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未来山洪灾害防控重点可从影响山洪灾害风险程度的危险性因子和易损性因子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风险评估 GIS技术 全国
下载PDF
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格局及分区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金权 程冬兵 +2 位作者 赵健 张冠华 张平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6-39,共4页
陇南土石山区是长江上游典型的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经过国家"长治"工程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该区水土流失面积大,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综合治理任重道远。在分析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空间分异... 陇南土石山区是长江上游典型的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经过国家"长治"工程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该区水土流失面积大,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综合治理任重道远。在分析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空间分异格局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先进理念,研究探索了该区水土流失分区防治对策。研究认为,陇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分区治理本质取决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受自然地理环境的约束限度。当前,注重分区防治战略规划,保障经费及人力投入,并形成长效机制,是保障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重中之重,更是巩固"长治"工程巨大成就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分区治理 长治工程 土石山区 长江上游
下载PDF
西藏吉隆县地质灾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韩培锋 王镁河 +2 位作者 姜兆华 樊晓一 田述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11-118,共8页
2015年“4·25”尼泊尔地震后,调查发现吉隆县境内有183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调查发现地质灾害主要是中、小型地质灾害,其中小型占65.55%,中型占29.5%。吉隆县震后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吉隆镇... 2015年“4·25”尼泊尔地震后,调查发现吉隆县境内有183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调查发现地质灾害主要是中、小型地质灾害,其中小型占65.55%,中型占29.5%。吉隆县震后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吉隆镇、贡嘎镇和贡当乡,这三个乡(镇)占81.41%。调查发现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及地震烈度影响灾害空间分布,并且每一种影响因子对灾害形成的作用差异较大。其中高程1000~2000 m敏感性最高,随着高度的增加,敏感性逐渐降低;坡度对灾害的敏感性系数整体较低,其中在0°~15°及45°以上范围内,坡度对灾害敏感性较强;地质灾害在西坡向上分布数量及敏感性最大,而在北坡向上分布数量及敏感性最低;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第四系,而上第三系、奥陶系、石炭系则灾害数量极少。可见不同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差异较大,震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分析,研究结果将为震后灾害预测及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吉隆县 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 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