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2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及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培
许劼婧
+2 位作者
何用
李卫
杨留柱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3,共8页
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对河势稳定、生态保护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特征研究显示:-5 m以浅滩涂面积大幅减少,由1999年的1062 km^(2)锐减为2019年的799 km^(2),伶仃洋和黄茅海河口湾平均侵蚀...
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对河势稳定、生态保护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特征研究显示:-5 m以浅滩涂面积大幅减少,由1999年的1062 km^(2)锐减为2019年的799 km^(2),伶仃洋和黄茅海河口湾平均侵蚀厚度分别为1.06 m和0.29 m。内伶仃洋西滩呈现高滩侵蚀、低滩淤积的滩面坦化和底质粗化现象,-3 m以浅高滩面积缩减9.6%,最大侵蚀厚度达1.57 m。流域来沙减少、潮汐动力增强、波浪掀沙作用增强、人类活动干扰是近期高滩侵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口门调水补沙、河口湾治导带修复、高滩保滩固沙、疏浚土资源化利用的治理对策,为新时期滩涂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滩涂
演变
侵蚀
保护
原文传递
珠江河口水沙控导关键问题研究与思考
2
作者
袁菲
胡晓张
+1 位作者
喻丰华
卢陈
《中国水利》
2025年第6期38-42,共5页
珠江河口位于珠江尾闾,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核心,承担泄洪、纳潮、供水、生态、港口、航运等重要任务。强人类活动引起上游来沙减少,河道大幅度下切,滩槽格局变化,水沙平衡关系打破,河口水安全面临挑战。在梳理珠江河口治理历程基础...
珠江河口位于珠江尾闾,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核心,承担泄洪、纳潮、供水、生态、港口、航运等重要任务。强人类活动引起上游来沙减少,河道大幅度下切,滩槽格局变化,水沙平衡关系打破,河口水安全面临挑战。在梳理珠江河口治理历程基础上,剖析珠江河口水沙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西、北江大规模不均衡下切改变了思贤滘分流比,加重了西北江三角洲北江片防洪压力;二是受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磨刀门河口拦门沙萎缩,咸潮上溯加剧;三是伶仃洋大规模采砂改变现有滩槽格局,影响海域内港口及航道运营。为调整河道水沙关系,提出通过水动力控导进行弱人工干预,促进河口自适应修复:一是在河口顶点思贤滘结合生态控导工程控制稳定的合理分流比;二是在河口最前缘磨刀门拦门沙进行人工围合促淤;三是维持伶仃洋采砂坑区长期稳定的自然修复,从而重塑对水安全有利的水沙条件,保障珠江河口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人类活动
水沙控导
自适应调整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河口演变与治理保护探讨
被引量:
11
3
作者
何用
吴尧
卢陈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珠江河口演变呈现新情势,分析了珠江河口近期演变特征及其对水安全的影响,探讨了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策略。研究显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河口演变打破河口自然的冲淤平衡,对河口防洪、供水、水环境水生态产...
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珠江河口演变呈现新情势,分析了珠江河口近期演变特征及其对水安全的影响,探讨了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策略。研究显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河口演变打破河口自然的冲淤平衡,对河口防洪、供水、水环境水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口演变事关河口防洪、供水和水生态环境安全,新时期河口治理与保护需强化“水沙”和“河床”在河口水安全保障的基础作用,满足河口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的全面水安全保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演变
径潮动力
水安全
河势控导
原文传递
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4
作者
杨芳
吴尧
《中国水利》
2022年第11期41-44,62,共5页
澳门地区附近水域是珠江河口重要的组成单元,其治理和保护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澳门地区附近水域新老水问题交织,水安全保障存在短板;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域综合治理和保护面临更高要...
澳门地区附近水域是珠江河口重要的组成单元,其治理和保护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澳门地区附近水域新老水问题交织,水安全保障存在短板;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域综合治理和保护面临更高要求。系统回顾了澳门地区附近水域的治理与保护历程,研判其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总结分析在防洪潮排涝、河势控导、水生态环境、智慧水利等方面的对策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澳门附近水域治理与保护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附近水域
系统治理
实践研究
规划编制
珠江河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河口风暴潮增水特征及经验预报
5
作者
许劼婧
叶荣辉
+1 位作者
刘培
黄代忠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4,共10页
珠江河口受强台风影响频次较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经济发达,风暴潮灾害通常给其造成严重损失。基于珠江河口典型水文站澳门内港站近50年长序列潮位资料,分析认为澳门内港站45%的年极值潮位是受台风影响导致,实测潮位极值发生在...
珠江河口受强台风影响频次较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经济发达,风暴潮灾害通常给其造成严重损失。基于珠江河口典型水文站澳门内港站近50年长序列潮位资料,分析认为澳门内港站45%的年极值潮位是受台风影响导致,实测潮位极值发生在天文高潮位前后1 h内的概率约为82%,而增水极值与天文潮极值相位呈现较为明显的非均匀双峰分布,增水峰值发生在天文潮高潮位的频率仅5%。台风路径及登陆点对风暴潮增水的数值、持续时间等特征要素均有较大影响。西北向和西进型路径台风造成风暴潮增水较大且占比多,造成超30 cm增水的次数约占台风影响总次数的90%。当内港站位于台风的左半圆时增水量值相对较小;当内港站位于台风右半圆,增水幅度相对更大。同时存在登陆点越靠西,风暴潮增水持续时间更长、增水幅度越小的趋势。本研究还建立了风暴潮增水与台风强度、路径、登陆点的极值增水预报公式,拟合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风暴潮预报及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增水
台风路径
风暴潮预报
珠江河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实施评估及修编建议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培
苏波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3期9-13,共5页
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现已到期。采用现场调查、统计分析、遥感影像、数学模型等多种手段,对规划方案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河口河势总体稳定,口门泄洪能力提...
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现已到期。采用现场调查、统计分析、遥感影像、数学模型等多种手段,对规划方案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河口河势总体稳定,口门泄洪能力提升,岸线滩涂保护得力,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河口管理规范有序。立足国家战略建设要求,从河势控导、洪潮灾害防御、岸线滩涂与水资源保护、智慧河口管理等方面对规划修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综合治理规划
规划实施评估
规划修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被引量:
4
7
作者
陈文龙
《中国水利》
2022年第22期17-20,共4页
从珠江河口治理、大湾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现状,在研判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形势的基础上,聚焦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的重大问题,从战略层面全...
从珠江河口治理、大湾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现状,在研判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形势的基础上,聚焦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的重大问题,从战略层面全面提出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各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具体解决策略,为未来30年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提供战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水安全保障
珠江河口治理
防洪供水安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河口地形变化对咸潮上溯影响的定量化研究
8
作者
邹华志
唐琦
+1 位作者
张艳艳
林中源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1期56-61,共6页
近年来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呈加剧趋势,流域供水安全威胁日益增大。聚焦网河区河床下切、磨刀门河口拦门沙萎缩、伶仃洋河口湾中滩下切等珠江河口三大地形变化,分析珠江河口地形变化对咸潮上溯的定量化影响。研究发现:相较1999年,2016年左...
近年来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呈加剧趋势,流域供水安全威胁日益增大。聚焦网河区河床下切、磨刀门河口拦门沙萎缩、伶仃洋河口湾中滩下切等珠江河口三大地形变化,分析珠江河口地形变化对咸潮上溯的定量化影响。研究发现:相较1999年,2016年左右网河区河床地形下,磨刀门水道0.5‰盐度咸界上溯距离增加了2.79 km;2020年拦门沙萎缩后磨刀门水道0.5‰盐度咸界上溯最远距离增加了5.3 km;伶仃洋中滩下切主要对东江三角洲、广州片区河道、蕉门上游和洪奇门上游河道的咸潮造成一定影响,但咸界上移距离有限。综合3种地形变化影响,珠江三角洲各河道内咸潮上溯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磨刀门水道咸界上移距离最大,达8.92 km;沙湾水道、顺德水道—洪奇门沿线咸界分别上移2.81 km和2.02 km;其他河道咸界上移1.02~1.85 km。研究可为珠江河口咸潮防控和流域供水安全保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上溯
河床下切
拦门沙萎缩
河口湾地形变化
珠江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河口水表盐度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9
作者
何颖清
冯佑斌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1期73-80,共8页
传统的咸潮监测手段受限于站点分布和时间分辨率,难以实现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咸潮上溯动态监测。近年来遥感影像日益丰富、模型算法迅速发展,卫星遥感技术为传统监测方法提供了有效的补充。综合评述了珠江河口水表盐度遥感反演领域的...
传统的咸潮监测手段受限于站点分布和时间分辨率,难以实现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咸潮上溯动态监测。近年来遥感影像日益丰富、模型算法迅速发展,卫星遥感技术为传统监测方法提供了有效的补充。综合评述了珠江河口水表盐度遥感反演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详细阐述了当前应用的主要遥感数据源和反演模型,包括低空无人机、航空与星载微波遥感、星载光学遥感;随后从模型普适性、影像覆盖能力、垂向盐度监测等方面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支撑咸潮监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对珠江河口水表盐度遥感监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咸潮
水表盐度
遥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创新趋势分析方法的珠江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研究
10
作者
王霞雨
贾文豪
+5 位作者
王森
冯仲恺
秦友伟
张康
刘夏
李家誉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9,共18页
【目的】降水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关键要素,研究降水、径流趋势变化,特别是进一步挖掘降水与径流间关系的改变,对理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56—2019年长系列降水与径流资料,采用创新趋势分析方法...
【目的】降水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关键要素,研究降水、径流趋势变化,特别是进一步挖掘降水与径流间关系的改变,对理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56—2019年长系列降水与径流资料,采用创新趋势分析方法对珠江流域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径流以及径流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年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低值类的变化呈现超过5%的下降趋势,说明珠江流域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同降水一致;从不同子流域来看,西江、东江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北江则呈上升趋势。(2)从不同季节来看,珠江流域春、秋季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夏、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春季高值类及秋季所有类型降水呈现超过5%的下降趋势,夏季高值类及冬季低中值类降水呈现超过5%的上升趋势;春、秋、冬三季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同降水一致,而夏季则相反。(3)径流系数呈显著下降趋势,高值类下降最为明显,经初步分析径流系数的降低与流域蒸散发增加、植被覆盖率变化以及水工程调蓄有关。(4)创新趋势分析法和传统Mann-Kendall方法在趋势类型上的一致率为70%,显著性的一致率为22%。【结论】珠江流域降水、径流以及径流系数时空变化特征:从时间上看,珠江流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径流系数显著下降;从空间上看,西江、东江降水径流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北江则呈上升趋势;创新趋势分析法相较于Mann-Kendall法在趋势显著性检验方面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趋势分析
气候变化
降水径流
径流系数
时空变化特征
珠江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流域东江三角洲压咸流量探讨
11
作者
王凤恩
林中源
+1 位作者
邹华志
唐琦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1期44-50,共7页
近年珠江口咸潮上溯日趋严峻,影响范围由磨刀门水道拓展至东江三角洲,2021—2022年枯水期东江三角洲发生有记录以来最严重咸潮上溯事件。采用东江三角洲2009—2022年水厂含氯度、上游流量、下游潮汐、伶仃洋湾顶含氯度数据,识别了东江...
近年珠江口咸潮上溯日趋严峻,影响范围由磨刀门水道拓展至东江三角洲,2021—2022年枯水期东江三角洲发生有记录以来最严重咸潮上溯事件。采用东江三角洲2009—2022年水厂含氯度、上游流量、下游潮汐、伶仃洋湾顶含氯度数据,识别了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规律,定量分析了咸潮上溯强度对流量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东江三角洲咸潮峰值一般发生在大潮时,小潮时咸潮强度减弱。流量为东江三角洲咸潮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东江上游控制断面博罗站流量大于320 m^(3)/s时,东江三角洲供水基本不会受到咸潮影响。在低流量条件下,伶仃洋湾顶含氯度对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有重要影响,与东江三角洲最下游第二水厂日最大含氯度相关系数为0.70,泗盛围潮差作用其次,与第二水厂日最大含氯度相关系数为0.40。对于特枯水年,为了应对可能出现旱情持续的更不利局面,从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建议东江三角洲压咸流量为博罗站断面流量按不低于280 m^(3)/s管控。研究可为区域压咸调度和咸潮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三角洲
咸潮上溯
压咸流量
累积效应
珠江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潮作用下深圳河口水动力特性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刘国珍
刘佳琪
+1 位作者
吴尧
袁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35,共4页
研究深圳河口在强潮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对深圳河口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采用物理模型模拟的方式,选取枯季大小潮和台风“天鸽”作为边界条件,分析了强潮作用下深圳河口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深圳河口主槽涨落潮动力明显优于中...
研究深圳河口在强潮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对深圳河口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采用物理模型模拟的方式,选取枯季大小潮和台风“天鸽”作为边界条件,分析了强潮作用下深圳河口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深圳河口主槽涨落潮动力明显优于中滩,涨潮期间,从下游至南北槽分叉口过流断面束窄,流速呈增大趋势;枯水大、小潮涨潮动力基本相当,枯季大潮落潮动力强于枯季小潮;低水位期间,河口大面积露滩,几乎只有南槽过流,河床形态是影响河口流态的主导因素;风暴潮期间,河口整体水动力强,中滩流速明显大于枯季;由于风暴潮增水效应,河口水位高,滩面归槽流态不明显,中滩红树林对涨落潮流态影响大。根据水动力特性和行洪需求,提出了深圳河口生态固滩和主槽扩宽的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河口
强潮
主槽
中滩
水动力特性
原文传递
珠江磨刀门河口环流结构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13
作者
卢陈
吴尧
+1 位作者
杨裕桂
袁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18,共10页
河口环流结构关系到物质输运、泥沙沉积和地貌变化等物理过程。根据2019年磨刀门河口原型观测平台洪枯季连续观测分层潮流资料,统计洪枯季、大小潮河口东、西汊的涨落潮流及历时变化特征,利用理论方法解析河口东西汊平面环流和重力环流...
河口环流结构关系到物质输运、泥沙沉积和地貌变化等物理过程。根据2019年磨刀门河口原型观测平台洪枯季连续观测分层潮流资料,统计洪枯季、大小潮河口东、西汊的涨落潮流及历时变化特征,利用理论方法解析河口东西汊平面环流和重力环流结构,进一步引入混合参数研究河口纵向环流中的潮汐应变环流。研究发现枯季东、西汊在转潮时刻存在东涨西落的平面环流结构,洪季平面环流特征较不明显;枯季重力环流强度整体略大于洪季,西汊重力环流强于东汊,表层向海环流流速可达0.2~0.25 m/s,而底层向陆环流流速相对较小。洪季大潮期由潮不对称性驱动的潮汐应变环流相对较大,进而增强了纵向环流的强度。河口垂向余流结构同样表现洪枯季、大小潮的变化规律。洪季余流整体较大,西汊在小潮期表层余流流速超过0.6 m/s,而东汊余流则明显呈现表层向海、底层向陆的分布特征,枯季余流整体较小,表明其对物质输运和河口地形塑造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环流
重力环流
潮汐应变环流
物质输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河口生境演变与生物变化趋势
被引量:
1
14
作者
黄伟杰
王建国
+6 位作者
陈文龙
张敏
吴倩
江健
郭芳
何颖清
陈晓旋
《中国水利》
2023年第22期16-21,共6页
珠江河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是世界上生境结构最为复杂的河口区域之一,其生态系统具备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脆弱性和较低的稳定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进程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珠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干扰日益加...
珠江河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是世界上生境结构最为复杂的河口区域之一,其生态系统具备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脆弱性和较低的稳定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进程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珠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干扰日益加剧,河口生境结构和水生生物群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概述了珠江河口形态结构、水环境的变化,分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珠江河口的影响,提出了珠江河口水生态系统保护建议,为珠江河口生态安全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生境结构
水生生物群落
变化趋势
保护建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河口咸情变化形势及抑咸对策探讨
被引量:
11
15
作者
杨芳
何颖清
+1 位作者
卢陈
邹华志
《中国水利》
2021年第5期21-23,共3页
珠江河口咸潮防控对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极为重要。目前,在来水偏枯、河道下切、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珠江河口咸潮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通过分析珠江河口咸情新形势和新问题,针对流域、三角洲、河口,提出了建立特枯年份压咸流量...
珠江河口咸潮防控对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极为重要。目前,在来水偏枯、河道下切、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珠江河口咸潮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通过分析珠江河口咸情新形势和新问题,针对流域、三角洲、河口,提出了建立特枯年份压咸流量保障应急方案、完善珠江河口本地供水体系、三角洲联围闸泵群“引、换、蓄、补”水量调度调蓄淡水,重视河口治理、研发河口阻咸技术、加强咸潮监测预警预报的对策,建立统筹流域、三角洲、河口的珠江河口咸潮“上补、中蓄、下阻”综合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咸潮
防控
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三角洲典型复杂河网区水系连通及调度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刘培
魏乾坤
陈秋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目的】河流水系是城市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水系连通是保证河流系统健康完整和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而活水调度是提高水体流动性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水系连通指标是分析和评价连通性的关键,【方法】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
【目的】河流水系是城市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水系连通是保证河流系统健康完整和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而活水调度是提高水体流动性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水系连通指标是分析和评价连通性的关键,【方法】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复杂河网,首次提出将往复流河段和断头涌河段长度占比纳入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典型区域水系现存问题,提出水系连通与调度方案,采用数学模型评估方案效果,研究珠江三角洲复杂河网水系连通与活水调度工程问题。【结果】结果显示:现状良安水系水动力条件较差,存在往复流和水体交换周期长等问题,水质污染严重,通过清淤疏浚、水系连通和引水工程调度活水,使往复流变为单向流,将现状15.3 d的河道平均换水周期最小缩短至7.3 d,河道现状流速0.021 m/s最大增加至0.124 m/s,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和区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河涌常存在有复流河段和断头涌河段影响河道的水质,有针对性地提出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合适的清疏引水工程调度等措施,加强水系内部循环,可以改善水系的水质,提升水系综合治理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珠江三角洲复杂河网区水环境问题改善与解决提供典型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水系连通
指标体系
水环境
活水
水资源调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
6
17
作者
林中源
黄鹏飞
+2 位作者
吕超寅
史海匀
邹华志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6期20-24,共5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珠江口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日趋严峻,严重威胁中国澳门、珠海和中山3地供水安全。基于2021—2022年枯水期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磨刀门水道平岗泵站日均含氯度及日超标时间的咸潮预报模型。结...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珠江口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日趋严峻,严重威胁中国澳门、珠海和中山3地供水安全。基于2021—2022年枯水期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磨刀门水道平岗泵站日均含氯度及日超标时间的咸潮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平岗泵站日均含氯度时间变化与三灶站日最大潮差、梧州和石角径流间的时滞均为3 d,且均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潮汐、径流、前期盐度累积效应,平岗泵站日均含氯度拟合优度r2为0.85。日超标时间与日均含氯度呈幂函数关系,拟合优度r2为0.93。该咸潮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区域咸潮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刀门水道
咸潮预报
滞后时间
前期盐度累积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茅洲河口主槽治理方案研究
18
作者
刘国珍
佟晓蕾
+1 位作者
袁菲
吴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5,39,共5页
空港新城建设侵占了茅洲河口-3 m深槽,拟开展主槽开挖治理工作。利用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开展潮流水动力试验和悬移质泥沙试验,研究治理方案实施1年后的主槽回淤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水域水动力、流态发生变化,上游治理段接近茅洲河...
空港新城建设侵占了茅洲河口-3 m深槽,拟开展主槽开挖治理工作。利用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开展潮流水动力试验和悬移质泥沙试验,研究治理方案实施1年后的主槽回淤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水域水动力、流态发生变化,上游治理段接近茅洲河口,淤积较下游段明显,平均淤积达0.75 m,下游末端平均淤积0.53 m;淤积后,-3 m深槽保持贯通,全程扩宽率为1.57%,深泓线靠深圳侧分布,深泓沿程最小高程为-3.40 m;断面形态显示主槽右侧淤积大于左侧,上游淤积大于下游。主槽治理方案对局部河床进行了重塑,短期内河势将进行较明显的调整,但-3 m主槽得以维持,方案总体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槽
河口治理
淤积
水动力
原文传递
特枯水年珠江流域东江三角洲压咸调度预演与策略
被引量:
2
19
作者
林中源
唐琦
+3 位作者
王凤恩
许伟
黄鹏飞
邹华志
《人民珠江》
2024年第7期58-66,共9页
近些年珠江口咸潮上溯呈加剧趋势,影响范围显著增大,2021—2022年枯水期东江三角洲发生有记录以来最严重咸潮上溯。基于2021—2022年东江流域水情、工情、咸情数据,分析了东江水情特征和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规律,采用FVCOM(Finite Volume...
近些年珠江口咸潮上溯呈加剧趋势,影响范围显著增大,2021—2022年枯水期东江三角洲发生有记录以来最严重咸潮上溯。基于2021—2022年东江流域水情、工情、咸情数据,分析了东江水情特征和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规律,采用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数值模型开展了压咸调度预演,阐明了特枯水年下东江三角洲压咸流量、压咸时机等关键参数。研究发现:2021年,东江流域遭遇特枯水年,上游博罗断面年均流量较多年平均偏少64.5%。东江三角洲咸潮峰值发生在大潮阶段,小潮时咸潮上溯减弱。因东莞市调蓄能力较弱,东江三角洲压咸调度策略应为大潮时期全时段压咸。特枯水年下,为了应对可能出现旱情持续的更不利局面,博罗日均流量按大潮期间不低于280 m3/s、其他时间不低于212 m3/s管控,可基本保障东江三角洲供水安全。研究可为东江三角洲枯水期水量调度和咸潮防控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上溯
压咸调度
FVCOM模型
东江三角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磨刀门咸潮上溯对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
2
20
作者
林中源
胡晓张
+3 位作者
邹华志
张光
陈睿智
唐琦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1,共8页
采用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前后的2005年和2020年实测地形资料,基于FVCOM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咸潮上溯对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响应,并探讨了拦门沙萎缩对盐分输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拦门沙萎缩导致磨刀门水道各取水口表、底...
采用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前后的2005年和2020年实测地形资料,基于FVCOM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咸潮上溯对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响应,并探讨了拦门沙萎缩对盐分输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拦门沙萎缩导致磨刀门水道各取水口表、底层盐度差增大,水体层化程度增强,下游至上游层化增强程度逐渐减小,广昌泵站势能异常最大值增大25.2 J/m^(3),马角水闸、平岗泵站、竹洲头泵站分别增大8.3、2.9、0.2 J/m^(3);拦门沙萎缩后未改变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规律,半月潮周期盐度峰值依然出现在小潮后的中潮期;拦门沙对咸潮上溯有较大阻碍作用,底层15 psu等盐度线最大上溯距离向陆推进5.1 km,对于取水更为重要的表层0.5 psu等盐度线最大上溯距离向陆推进2.9 km;稳定剪切盐通量显著增大是拦门沙萎缩后咸潮上溯加剧的主要原因,并叠加潮汐震荡盐通量增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上溯
河口拦门沙
FVCOM三维数值模型
盐通量
磨刀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及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培
许劼婧
何用
李卫
杨留柱
机构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
出处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006157)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R-2022036)。
文摘
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对河势稳定、生态保护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特征研究显示:-5 m以浅滩涂面积大幅减少,由1999年的1062 km^(2)锐减为2019年的799 km^(2),伶仃洋和黄茅海河口湾平均侵蚀厚度分别为1.06 m和0.29 m。内伶仃洋西滩呈现高滩侵蚀、低滩淤积的滩面坦化和底质粗化现象,-3 m以浅高滩面积缩减9.6%,最大侵蚀厚度达1.57 m。流域来沙减少、潮汐动力增强、波浪掀沙作用增强、人类活动干扰是近期高滩侵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口门调水补沙、河口湾治导带修复、高滩保滩固沙、疏浚土资源化利用的治理对策,为新时期滩涂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滩涂
演变
侵蚀
保护
Keywords
Pearl River Estuary
tidal flats
evolution
erosion
protection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珠江河口水沙控导关键问题研究与思考
2
作者
袁菲
胡晓张
喻丰华
卢陈
机构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水利》
2025年第6期38-42,共5页
基金
流域水治理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22YF00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IWHR-SEDI-202105)。
文摘
珠江河口位于珠江尾闾,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核心,承担泄洪、纳潮、供水、生态、港口、航运等重要任务。强人类活动引起上游来沙减少,河道大幅度下切,滩槽格局变化,水沙平衡关系打破,河口水安全面临挑战。在梳理珠江河口治理历程基础上,剖析珠江河口水沙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西、北江大规模不均衡下切改变了思贤滘分流比,加重了西北江三角洲北江片防洪压力;二是受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磨刀门河口拦门沙萎缩,咸潮上溯加剧;三是伶仃洋大规模采砂改变现有滩槽格局,影响海域内港口及航道运营。为调整河道水沙关系,提出通过水动力控导进行弱人工干预,促进河口自适应修复:一是在河口顶点思贤滘结合生态控导工程控制稳定的合理分流比;二是在河口最前缘磨刀门拦门沙进行人工围合促淤;三是维持伶仃洋采砂坑区长期稳定的自然修复,从而重塑对水安全有利的水沙条件,保障珠江河口水安全。
关键词
珠江河口
人类活动
水沙控导
自适应调整
生态修复
Keywords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human activities
water and sediment control
adaptive adjustm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分类号
TV856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河口演变与治理保护探讨
被引量:
11
3
作者
何用
吴尧
卢陈
机构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
实验室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
水利
工程科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401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9280,42006157)。
文摘
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珠江河口演变呈现新情势,分析了珠江河口近期演变特征及其对水安全的影响,探讨了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策略。研究显示,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河口演变打破河口自然的冲淤平衡,对河口防洪、供水、水环境水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口演变事关河口防洪、供水和水生态环境安全,新时期河口治理与保护需强化“水沙”和“河床”在河口水安全保障的基础作用,满足河口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的全面水安全保障的需要。
关键词
河口演变
径潮动力
水安全
河势控导
Keywords
morphological progresses
hydrodynamics
water security
river regime management
分类号
TV148.3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4
作者
杨芳
吴尧
机构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水利》
2022年第11期41-44,62,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001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2006157)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2020492111)。
文摘
澳门地区附近水域是珠江河口重要的组成单元,其治理和保护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澳门地区附近水域新老水问题交织,水安全保障存在短板;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域综合治理和保护面临更高要求。系统回顾了澳门地区附近水域的治理与保护历程,研判其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总结分析在防洪潮排涝、河势控导、水生态环境、智慧水利等方面的对策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澳门附近水域治理与保护思考。
关键词
澳门附近水域
系统治理
实践研究
规划编制
珠江河口
Keywords
water areas near Macao
systematic management
practical research
planning preparatio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分类号
TV856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河口风暴潮增水特征及经验预报
5
作者
许劼婧
叶荣辉
刘培
黄代忠
机构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4,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22A0505020016)。
文摘
珠江河口受强台风影响频次较高,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经济发达,风暴潮灾害通常给其造成严重损失。基于珠江河口典型水文站澳门内港站近50年长序列潮位资料,分析认为澳门内港站45%的年极值潮位是受台风影响导致,实测潮位极值发生在天文高潮位前后1 h内的概率约为82%,而增水极值与天文潮极值相位呈现较为明显的非均匀双峰分布,增水峰值发生在天文潮高潮位的频率仅5%。台风路径及登陆点对风暴潮增水的数值、持续时间等特征要素均有较大影响。西北向和西进型路径台风造成风暴潮增水较大且占比多,造成超30 cm增水的次数约占台风影响总次数的90%。当内港站位于台风的左半圆时增水量值相对较小;当内港站位于台风右半圆,增水幅度相对更大。同时存在登陆点越靠西,风暴潮增水持续时间更长、增水幅度越小的趋势。本研究还建立了风暴潮增水与台风强度、路径、登陆点的极值增水预报公式,拟合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风暴潮预报及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风暴潮增水
台风路径
风暴潮预报
珠江河口
Keywords
storm surge water level
typhoon path
storm surge forecasting
Pearl River Estuary
分类号
P731.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实施评估及修编建议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培
苏波
机构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3期9-13,共5页
基金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R-2022036)。
文摘
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现已到期。采用现场调查、统计分析、遥感影像、数学模型等多种手段,对规划方案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河口河势总体稳定,口门泄洪能力提升,岸线滩涂保护得力,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河口管理规范有序。立足国家战略建设要求,从河势控导、洪潮灾害防御、岸线滩涂与水资源保护、智慧河口管理等方面对规划修编提出建议。
关键词
珠江河口
综合治理规划
规划实施评估
规划修编
Keywords
Pearl River Estuary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plan
pla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plan revision
分类号
TV212.5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被引量:
4
7
作者
陈文龙
机构
水利部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水利》
2022年第22期17-20,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3001000)。
文摘
从珠江河口治理、大湾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现状,在研判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形势的基础上,聚焦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的重大问题,从战略层面全面提出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各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具体解决策略,为未来30年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提供战略参考。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水安全保障
珠江河口治理
防洪供水安全
Keyword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water security
management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flood control and water supply safety
分类号
TV856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河口地形变化对咸潮上溯影响的定量化研究
8
作者
邹华志
唐琦
张艳艳
林中源
机构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1期56-61,共6页
基金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23-01)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05)。
文摘
近年来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呈加剧趋势,流域供水安全威胁日益增大。聚焦网河区河床下切、磨刀门河口拦门沙萎缩、伶仃洋河口湾中滩下切等珠江河口三大地形变化,分析珠江河口地形变化对咸潮上溯的定量化影响。研究发现:相较1999年,2016年左右网河区河床地形下,磨刀门水道0.5‰盐度咸界上溯距离增加了2.79 km;2020年拦门沙萎缩后磨刀门水道0.5‰盐度咸界上溯最远距离增加了5.3 km;伶仃洋中滩下切主要对东江三角洲、广州片区河道、蕉门上游和洪奇门上游河道的咸潮造成一定影响,但咸界上移距离有限。综合3种地形变化影响,珠江三角洲各河道内咸潮上溯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磨刀门水道咸界上移距离最大,达8.92 km;沙湾水道、顺德水道—洪奇门沿线咸界分别上移2.81 km和2.02 km;其他河道咸界上移1.02~1.85 km。研究可为珠江河口咸潮防控和流域供水安全保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咸潮上溯
河床下切
拦门沙萎缩
河口湾地形变化
珠江流域
Keywords
saltwater intrusion
riverbed downcutting
mouth sandbar shrinkage
topography changes
the Pearl River Basin
分类号
P731.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河口水表盐度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9
作者
何颖清
冯佑斌
机构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1期73-80,共8页
基金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23-01)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05)。
文摘
传统的咸潮监测手段受限于站点分布和时间分辨率,难以实现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咸潮上溯动态监测。近年来遥感影像日益丰富、模型算法迅速发展,卫星遥感技术为传统监测方法提供了有效的补充。综合评述了珠江河口水表盐度遥感反演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详细阐述了当前应用的主要遥感数据源和反演模型,包括低空无人机、航空与星载微波遥感、星载光学遥感;随后从模型普适性、影像覆盖能力、垂向盐度监测等方面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支撑咸潮监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对珠江河口水表盐度遥感监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
珠江河口
咸潮
水表盐度
遥感
Keywords
Pearl River Estuary
saltwater intrusion
water surface salinity
remote sensing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创新趋势分析方法的珠江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研究
10
作者
王霞雨
贾文豪
王森
冯仲恺
秦友伟
张康
刘夏
李家誉
机构
河海大学水灾害防御全国
重点
实验室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
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9,共1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001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79009)
+2 种基金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5240152E2)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23-01)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05)。
文摘
【目的】降水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关键要素,研究降水、径流趋势变化,特别是进一步挖掘降水与径流间关系的改变,对理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56—2019年长系列降水与径流资料,采用创新趋势分析方法对珠江流域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径流以及径流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年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低值类的变化呈现超过5%的下降趋势,说明珠江流域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同降水一致;从不同子流域来看,西江、东江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北江则呈上升趋势。(2)从不同季节来看,珠江流域春、秋季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夏、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春季高值类及秋季所有类型降水呈现超过5%的下降趋势,夏季高值类及冬季低中值类降水呈现超过5%的上升趋势;春、秋、冬三季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同降水一致,而夏季则相反。(3)径流系数呈显著下降趋势,高值类下降最为明显,经初步分析径流系数的降低与流域蒸散发增加、植被覆盖率变化以及水工程调蓄有关。(4)创新趋势分析法和传统Mann-Kendall方法在趋势类型上的一致率为70%,显著性的一致率为22%。【结论】珠江流域降水、径流以及径流系数时空变化特征:从时间上看,珠江流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径流系数显著下降;从空间上看,西江、东江降水径流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北江则呈上升趋势;创新趋势分析法相较于Mann-Kendall法在趋势显著性检验方面差异明显。
关键词
创新趋势分析
气候变化
降水径流
径流系数
时空变化特征
珠江流域
Keywords
innovative trend analysis
climate chang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runoff coefficient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Pearl River Basin
分类号
TV212.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流域东江三角洲压咸流量探讨
11
作者
王凤恩
林中源
邹华志
唐琦
机构
水利部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1期44-50,共7页
基金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23-01)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05)。
文摘
近年珠江口咸潮上溯日趋严峻,影响范围由磨刀门水道拓展至东江三角洲,2021—2022年枯水期东江三角洲发生有记录以来最严重咸潮上溯事件。采用东江三角洲2009—2022年水厂含氯度、上游流量、下游潮汐、伶仃洋湾顶含氯度数据,识别了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规律,定量分析了咸潮上溯强度对流量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东江三角洲咸潮峰值一般发生在大潮时,小潮时咸潮强度减弱。流量为东江三角洲咸潮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东江上游控制断面博罗站流量大于320 m^(3)/s时,东江三角洲供水基本不会受到咸潮影响。在低流量条件下,伶仃洋湾顶含氯度对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有重要影响,与东江三角洲最下游第二水厂日最大含氯度相关系数为0.70,泗盛围潮差作用其次,与第二水厂日最大含氯度相关系数为0.40。对于特枯水年,为了应对可能出现旱情持续的更不利局面,从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建议东江三角洲压咸流量为博罗站断面流量按不低于280 m^(3)/s管控。研究可为区域压咸调度和咸潮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东江三角洲
咸潮上溯
压咸流量
累积效应
珠江流域
Keywords
Dongjiang Delta
saltwater intrusion
river discharge to suppress the saltwater intrusion
accumulative effect
the Pearl River Basin
分类号
P731.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潮作用下深圳河口水动力特性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刘国珍
刘佳琪
吴尧
袁菲
机构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岸工程学院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3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006157)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2030468)
+1 种基金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202049211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IWHR-SEDI-202105)。
文摘
研究深圳河口在强潮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对深圳河口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采用物理模型模拟的方式,选取枯季大小潮和台风“天鸽”作为边界条件,分析了强潮作用下深圳河口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深圳河口主槽涨落潮动力明显优于中滩,涨潮期间,从下游至南北槽分叉口过流断面束窄,流速呈增大趋势;枯水大、小潮涨潮动力基本相当,枯季大潮落潮动力强于枯季小潮;低水位期间,河口大面积露滩,几乎只有南槽过流,河床形态是影响河口流态的主导因素;风暴潮期间,河口整体水动力强,中滩流速明显大于枯季;由于风暴潮增水效应,河口水位高,滩面归槽流态不明显,中滩红树林对涨落潮流态影响大。根据水动力特性和行洪需求,提出了深圳河口生态固滩和主槽扩宽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深圳河口
强潮
主槽
中滩
水动力特性
Keywords
Shenzhen estuary
strong tide
trough
beach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V8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珠江磨刀门河口环流结构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13
作者
卢陈
吴尧
杨裕桂
袁菲
机构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
实验室
(珠海)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1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2006157)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2020492111)。
文摘
河口环流结构关系到物质输运、泥沙沉积和地貌变化等物理过程。根据2019年磨刀门河口原型观测平台洪枯季连续观测分层潮流资料,统计洪枯季、大小潮河口东、西汊的涨落潮流及历时变化特征,利用理论方法解析河口东西汊平面环流和重力环流结构,进一步引入混合参数研究河口纵向环流中的潮汐应变环流。研究发现枯季东、西汊在转潮时刻存在东涨西落的平面环流结构,洪季平面环流特征较不明显;枯季重力环流强度整体略大于洪季,西汊重力环流强于东汊,表层向海环流流速可达0.2~0.25 m/s,而底层向陆环流流速相对较小。洪季大潮期由潮不对称性驱动的潮汐应变环流相对较大,进而增强了纵向环流的强度。河口垂向余流结构同样表现洪枯季、大小潮的变化规律。洪季余流整体较大,西汊在小潮期表层余流流速超过0.6 m/s,而东汊余流则明显呈现表层向海、底层向陆的分布特征,枯季余流整体较小,表明其对物质输运和河口地形塑造作用较弱。
关键词
平面环流
重力环流
潮汐应变环流
物质输运
Keywords
plane circulation
gravitational circulation
tidal strain circulation
material transport
分类号
P343.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P731.2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河口生境演变与生物变化趋势
被引量:
1
14
作者
黄伟杰
王建国
陈文龙
张敏
吴倩
江健
郭芳
何颖清
陈晓旋
机构
水利部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
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中国水利》
2023年第22期16-21,共6页
基金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9FY101900)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64)。
文摘
珠江河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是世界上生境结构最为复杂的河口区域之一,其生态系统具备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脆弱性和较低的稳定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进程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珠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干扰日益加剧,河口生境结构和水生生物群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概述了珠江河口形态结构、水环境的变化,分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珠江河口的影响,提出了珠江河口水生态系统保护建议,为珠江河口生态安全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参考。
关键词
珠江河口
生境结构
水生生物群落
变化趋势
保护建议
Keywords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habitat structure
aquatic communities
changing trends
preservation suggestions
分类号
TV171.4 [水利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河口咸情变化形势及抑咸对策探讨
被引量:
11
15
作者
杨芳
何颖清
卢陈
邹华志
机构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水利》
2021年第5期21-23,共3页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1010)“珠江河口咸情变化及抑咸对策研究”。
文摘
珠江河口咸潮防控对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极为重要。目前,在来水偏枯、河道下切、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珠江河口咸潮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通过分析珠江河口咸情新形势和新问题,针对流域、三角洲、河口,提出了建立特枯年份压咸流量保障应急方案、完善珠江河口本地供水体系、三角洲联围闸泵群“引、换、蓄、补”水量调度调蓄淡水,重视河口治理、研发河口阻咸技术、加强咸潮监测预警预报的对策,建立统筹流域、三角洲、河口的珠江河口咸潮“上补、中蓄、下阻”综合防控体系。
关键词
珠江河口
咸潮
防控
对策
Keywords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saltwater tid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三角洲典型复杂河网区水系连通及调度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刘培
魏乾坤
陈秋伶
机构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3001000)。
文摘
【目的】河流水系是城市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水系连通是保证河流系统健康完整和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而活水调度是提高水体流动性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水系连通指标是分析和评价连通性的关键,【方法】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复杂河网,首次提出将往复流河段和断头涌河段长度占比纳入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典型区域水系现存问题,提出水系连通与调度方案,采用数学模型评估方案效果,研究珠江三角洲复杂河网水系连通与活水调度工程问题。【结果】结果显示:现状良安水系水动力条件较差,存在往复流和水体交换周期长等问题,水质污染严重,通过清淤疏浚、水系连通和引水工程调度活水,使往复流变为单向流,将现状15.3 d的河道平均换水周期最小缩短至7.3 d,河道现状流速0.021 m/s最大增加至0.124 m/s,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和区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河涌常存在有复流河段和断头涌河段影响河道的水质,有针对性地提出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合适的清疏引水工程调度等措施,加强水系内部循环,可以改善水系的水质,提升水系综合治理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珠江三角洲复杂河网区水环境问题改善与解决提供典型案例参考。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水系连通
指标体系
水环境
活水
水资源调度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
interconnected water system
indicator system
water environment
living water
water resources scheduling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
6
17
作者
林中源
黄鹏飞
吕超寅
史海匀
邹华志
机构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6期20-24,共5页
基金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23-01)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05)。
文摘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珠江口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日趋严峻,严重威胁中国澳门、珠海和中山3地供水安全。基于2021—2022年枯水期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磨刀门水道平岗泵站日均含氯度及日超标时间的咸潮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平岗泵站日均含氯度时间变化与三灶站日最大潮差、梧州和石角径流间的时滞均为3 d,且均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潮汐、径流、前期盐度累积效应,平岗泵站日均含氯度拟合优度r2为0.85。日超标时间与日均含氯度呈幂函数关系,拟合优度r2为0.93。该咸潮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区域咸潮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磨刀门水道
咸潮预报
滞后时间
前期盐度累积效应
Keywords
Modaomen Waterway
saltwater intrusion forecast
lag time
early salinity accumulation effect
分类号
P731.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茅洲河口主槽治理方案研究
18
作者
刘国珍
佟晓蕾
袁菲
吴尧
机构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岸工程学院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5,3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006157)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2030468)
+1 种基金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202049211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泥沙科学与北方河流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IWHR-SEDI-202105)。
文摘
空港新城建设侵占了茅洲河口-3 m深槽,拟开展主槽开挖治理工作。利用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开展潮流水动力试验和悬移质泥沙试验,研究治理方案实施1年后的主槽回淤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水域水动力、流态发生变化,上游治理段接近茅洲河口,淤积较下游段明显,平均淤积达0.75 m,下游末端平均淤积0.53 m;淤积后,-3 m深槽保持贯通,全程扩宽率为1.57%,深泓线靠深圳侧分布,深泓沿程最小高程为-3.40 m;断面形态显示主槽右侧淤积大于左侧,上游淤积大于下游。主槽治理方案对局部河床进行了重塑,短期内河势将进行较明显的调整,但-3 m主槽得以维持,方案总体可行。
关键词
主槽
河口治理
淤积
水动力
Keywords
trough
estuary treatment
sedimentation
hydrodynamic
分类号
TV8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TV85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U617.5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特枯水年珠江流域东江三角洲压咸调度预演与策略
被引量:
2
19
作者
林中源
唐琦
王凤恩
许伟
黄鹏飞
邹华志
机构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
珠江
水利
委员会
出处
《人民珠江》
2024年第7期58-66,共9页
基金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23-01)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05)。
文摘
近些年珠江口咸潮上溯呈加剧趋势,影响范围显著增大,2021—2022年枯水期东江三角洲发生有记录以来最严重咸潮上溯。基于2021—2022年东江流域水情、工情、咸情数据,分析了东江水情特征和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规律,采用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数值模型开展了压咸调度预演,阐明了特枯水年下东江三角洲压咸流量、压咸时机等关键参数。研究发现:2021年,东江流域遭遇特枯水年,上游博罗断面年均流量较多年平均偏少64.5%。东江三角洲咸潮峰值发生在大潮阶段,小潮时咸潮上溯减弱。因东莞市调蓄能力较弱,东江三角洲压咸调度策略应为大潮时期全时段压咸。特枯水年下,为了应对可能出现旱情持续的更不利局面,博罗日均流量按大潮期间不低于280 m3/s、其他时间不低于212 m3/s管控,可基本保障东江三角洲供水安全。研究可为东江三角洲枯水期水量调度和咸潮防控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咸潮上溯
压咸调度
FVCOM模型
东江三角洲
Keywords
saltwater intrusion
salinity control dispatching
FVCOM model
Dongjiang Delta
分类号
TV697.1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P731.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磨刀门咸潮上溯对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
2
20
作者
林中源
胡晓张
邹华志
张光
陈睿智
唐琦
机构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珠江
水利
科学研究院河流海岸研究所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出处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1,共8页
基金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23-01)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05)。
文摘
采用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前后的2005年和2020年实测地形资料,基于FVCOM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咸潮上溯对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响应,并探讨了拦门沙萎缩对盐分输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拦门沙萎缩导致磨刀门水道各取水口表、底层盐度差增大,水体层化程度增强,下游至上游层化增强程度逐渐减小,广昌泵站势能异常最大值增大25.2 J/m^(3),马角水闸、平岗泵站、竹洲头泵站分别增大8.3、2.9、0.2 J/m^(3);拦门沙萎缩后未改变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规律,半月潮周期盐度峰值依然出现在小潮后的中潮期;拦门沙对咸潮上溯有较大阻碍作用,底层15 psu等盐度线最大上溯距离向陆推进5.1 km,对于取水更为重要的表层0.5 psu等盐度线最大上溯距离向陆推进2.9 km;稳定剪切盐通量显著增大是拦门沙萎缩后咸潮上溯加剧的主要原因,并叠加潮汐震荡盐通量增大的影响。
关键词
咸潮上溯
河口拦门沙
FVCOM三维数值模型
盐通量
磨刀门
Keywords
saltwater intrusion
mouth bar
FVCOM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salt flux
Modaomen Estuary
分类号
P731.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及保护对策探讨
刘培
许劼婧
何用
李卫
杨留柱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2
珠江河口水沙控导关键问题研究与思考
袁菲
胡晓张
喻丰华
卢陈
《中国水利》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珠江河口演变与治理保护探讨
何用
吴尧
卢陈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1
原文传递
4
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杨芳
吴尧
《中国水利》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珠江河口风暴潮增水特征及经验预报
许劼婧
叶荣辉
刘培
黄代忠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实施评估及修编建议
刘培
苏波
《中国水利》
202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珠江河口治理与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陈文龙
《中国水利》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珠江河口地形变化对咸潮上溯影响的定量化研究
邹华志
唐琦
张艳艳
林中源
《中国防汛抗旱》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珠江河口水表盐度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何颖清
冯佑斌
《中国防汛抗旱》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基于创新趋势分析方法的珠江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研究
王霞雨
贾文豪
王森
冯仲恺
秦友伟
张康
刘夏
李家誉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珠江流域东江三角洲压咸流量探讨
王凤恩
林中源
邹华志
唐琦
《中国防汛抗旱》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强潮作用下深圳河口水动力特性及治理对策
刘国珍
刘佳琪
吴尧
袁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13
珠江磨刀门河口环流结构动力特征分析
卢陈
吴尧
杨裕桂
袁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珠江河口生境演变与生物变化趋势
黄伟杰
王建国
陈文龙
张敏
吴倩
江健
郭芳
何颖清
陈晓旋
《中国水利》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珠江河口咸情变化形势及抑咸对策探讨
杨芳
何颖清
卢陈
邹华志
《中国水利》
202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珠江三角洲典型复杂河网区水系连通及调度研究
刘培
魏乾坤
陈秋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珠江河口磨刀门水道枯季咸潮预报模型研究
林中源
黄鹏飞
吕超寅
史海匀
邹华志
《中国防汛抗旱》
202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茅洲河口主槽治理方案研究
刘国珍
佟晓蕾
袁菲
吴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19
特枯水年珠江流域东江三角洲压咸调度预演与策略
林中源
唐琦
王凤恩
许伟
黄鹏飞
邹华志
《人民珠江》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磨刀门咸潮上溯对河口拦门沙地形变化的响应研究
林中源
胡晓张
邹华志
张光
陈睿智
唐琦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