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系江河安澜 倾心洪旱研究——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成果总结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娟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20年来,减灾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提高防洪抗旱科技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水旱灾害损失视为己任,在宏观战略与对策、微观技术与方法、科研平台与...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20年来,减灾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提高防洪抗旱科技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水旱灾害损失视为己任,在宏观战略与对策、微观技术与方法、科研平台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介绍了减灾中心在防洪减灾、抗旱减灾、遥感技术与应用、水利史与水文化等领域开展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取得的防洪抗旱减灾特色成果,为我国防洪抗旱减灾事业的高水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抗旱 水旱灾害 山洪灾害 减灾 遥感技术 水利史与水文化
下载PDF
提升水旱灾害应对能力须做好“四预”——访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吕娟 被引量:2
2
作者 轩玮 李卢祎 吕娟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5期12-14,11,共4页
2021年入汛以来,我国多地雨量频创纪录,尤其是7月中下旬河南强降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北方城市,河南为何屡屡出现破纪录的降雨极值?历史上河南受灾情况如何?面对城市“看海”现象,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洪水风险尽量减轻灾害损失?应该如... 2021年入汛以来,我国多地雨量频创纪录,尤其是7月中下旬河南强降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北方城市,河南为何屡屡出现破纪录的降雨极值?历史上河南受灾情况如何?面对城市“看海”现象,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洪水风险尽量减轻灾害损失?应该如何看待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极端天气,如西欧特大暴雨洪水、美国创纪录高温和持续干旱等,这些对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带来哪些启示?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吕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特大暴雨洪水 抗旱减灾 极端天气 水旱灾害 洪水风险 全球范围 受灾情况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水库防洪优化调度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苑希民 刘广 +5 位作者 王秀杰 彭芳 李匡 刘战友 张民升 刘业森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2期13-18,共6页
针对水库常规调度方法存在的非动态性、灵活性不足及对复杂环境变化适应性差等问题,考虑水库防洪调度任务的多目标需求和传统遗传算法在复杂约束条件下的局限性,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水库多目标防洪优化调度方法。即以最大削峰和最高... 针对水库常规调度方法存在的非动态性、灵活性不足及对复杂环境变化适应性差等问题,考虑水库防洪调度任务的多目标需求和传统遗传算法在复杂约束条件下的局限性,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水库多目标防洪优化调度方法。即以最大削峰和最高库水位最低为优化目标函数,引入动态变化的交叉和变异策略,将水库常规操作规则和水库泄流一般操作原则概化为启发式信息融入传统遗传算法中并求解。以海河流域杨庄水库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调度规则及传统遗传算法的水库防洪调度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遗传算法能够显著提高水库的调度效率和防洪能力,为汛期水库的管理提供了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防洪调度 多目标 优化算法 改进遗传算法 启发式信息 海河流域 杨庄水库
下载PDF
水库防洪优化调度SA-POA算法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任明磊 张俊彬 +2 位作者 宁亚伟 刘昌军 张静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3期4-8,共5页
高精度的优化算法可提升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效果。针对传统的逐步优化算法(POA)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在POA计算框架上引入模拟退火算法(SA),提出了一种SA-POA算法。该方法通过一定概率舍弃优化方向的最优解,使优化结果不易陷入局部最优,... 高精度的优化算法可提升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效果。针对传统的逐步优化算法(POA)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在POA计算框架上引入模拟退火算法(SA),提出了一种SA-POA算法。该方法通过一定概率舍弃优化方向的最优解,使优化结果不易陷入局部最优,从而提升求解质量。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效果,以河北唐县西大洋水库“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为例,使用传统的POA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PSO)、SA-POA算法进行求解并和规程调度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显示,在最大削峰准则下,SA-POA算法比POA算法削峰率提高了6.5%;在最高水位最低化准则下,SA-POA算法的最高库水位比POA算法低0.5 m。两种准则下SA-POA算法均表现出较优的求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防洪优化调度 SA-POA算法 最大削峰准则 改进算法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下载PDF
天津市防洪工程调度知识平台构建与实践
5
作者 刘业森 赵英虎 +5 位作者 张丽伟 李博达 李匡 郝苗 王晓岭 叶凯 《中国水利》 2025年第4期48-55,共8页
数字孪生水利是新质生产力在水利领域的一个具体表现,知识平台是数字孪生流域算法之一,可为数字孪生流域提供智能化支撑。面向天津市城市防洪调度应急指挥业务需求,基于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功能要求,提出了防洪工程调度知识平台构建思... 数字孪生水利是新质生产力在水利领域的一个具体表现,知识平台是数字孪生流域算法之一,可为数字孪生流域提供智能化支撑。面向天津市城市防洪调度应急指挥业务需求,基于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功能要求,提出了防洪工程调度知识平台构建思路以及核心由知识体系、知识引擎和知识服务组成的总体框架。研究了知识建模、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推理及知识存储的技术方法,构建了一套涵盖“知识库-主题知识图谱-知识网络”的多层次知识体系,开发了知识图谱管理引擎、大模型能力引擎和业务驱动知识引擎等多类别知识引擎,为天津市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提供知识推荐与反馈能力。探索了基于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的防洪业务知识智能检索与问答系统,以及防洪调度“四预”、应急水量调度、雨洪资源利用调度等业务应用。介绍的建设经验和成果可为水利知识平台相关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平台 知识图谱 知识引擎 水利大模型 防洪调度 应急水量调度 雨洪资源利用调度
下载PDF
考虑洪水预报信息的水库群防洪联合优化调度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任明磊 张琪 +2 位作者 赵丽平 夏志昌 陈智洋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3期9-14,20,共7页
洪水预报与水库防洪调度是实现流域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浙江省飞云江流域的珊溪水库、百丈漈水库、赵山渡引水工程为例,分析流域内各水利工程的空间关系和水力联系,建立了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流域重... 洪水预报与水库防洪调度是实现流域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浙江省飞云江流域的珊溪水库、百丈漈水库、赵山渡引水工程为例,分析流域内各水利工程的空间关系和水力联系,建立了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流域重要节点进行洪水预报,以此作为水库群防洪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输入,并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防御1617号台风“鲇鱼”期间,考虑洪水预报信息的水库群防洪联合优化调度可进一步发挥水库防洪潜力,下游赵山渡断面削峰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防洪调度 水库群 优化算法
下载PDF
2016年太湖流域洪灾损失及骨干工程防洪减灾效益评估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静 王艳艳 +1 位作者 李娜 张念强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6-183,共8页
为了评估2016年太湖流域梅雨期间骨干工程发挥的防洪减灾效益,利用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河段水位过程,将其与河段设计水位比较,推算每个河段两岸的淹没水量.再与DEM和圩堤等阻水构筑物数据相结... 为了评估2016年太湖流域梅雨期间骨干工程发挥的防洪减灾效益,利用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河段水位过程,将其与河段设计水位比较,推算每个河段两岸的淹没水量.再与DEM和圩堤等阻水构筑物数据相结合,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和水量平衡计算,获得洪水淹没的空间分布.建立了流域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洪水淹没分布和社会经济数据,对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将该损失与调查统计的实况洪灾损失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骨干工程在此次洪灾中发挥了约116.12亿元的防洪减灾效益.其中,无锡市和苏州市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分别达到了50.08亿元和44.11亿元.研究成果定量论证了太湖流域骨干防洪工程在2016年洪灾中的经济效益,采用的评估方法对于其他流域或区域防洪工程效益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骨干工程 河网 洪水淹没 经济损失 减灾效益
下载PDF
水库防洪调度模型研究与应用——以浙江省珊溪水库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钰涵 王海军 +4 位作者 陈智洋 唐榕 赵丽平 夏志昌 任明磊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1期13-18,93,共7页
以浙江省飞云江流域1617号台风“鲇鱼”洪水为例,针对珊溪水库防洪调度需求,结合预报成果,构建了珊溪水库防洪指令调度、水位控制调度、泄量控制调度和错峰补偿调度模型,并应用在珊溪水库防洪调度模拟计算中。其中,指令调度模型能够快... 以浙江省飞云江流域1617号台风“鲇鱼”洪水为例,针对珊溪水库防洪调度需求,结合预报成果,构建了珊溪水库防洪指令调度、水位控制调度、泄量控制调度和错峰补偿调度模型,并应用在珊溪水库防洪调度模拟计算中。其中,指令调度模型能够快捷简便地计算出指定下泄流量情况下水库水位、库容的变化;水位控制调度模型能够控制水库最高调洪水位不超过防洪高水位等特征水位或者某一指定水位;泄量控制调度模型能够控制水库最大出库流量不超过指定流量;错峰补偿调度模型能够充分利用水库防洪库容进行蓄泄,控制下游重要防洪控制断面流量尽可能不超过安全流量,达到干支流洪水错峰调节的目的。结果表明,4种模型相较于规则调度均能实现较高的削峰率,其中错峰补偿调度方式对于控制下游重要断面安全流量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调度模型 指令调度 水位控制调度 泄量控制调度 错峰补偿调度 珊溪水库
下载PDF
防洪减灾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大伟 向立云 +3 位作者 李娜 刘舒 姜晓明 姚秋玲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1期7-15,33,共10页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长期致力于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防洪减灾领域一支举足轻重的科研力量。总结了减灾中心在防洪减灾国家战略、洪水运动及致灾机理、洪水预测预报、洪水...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长期致力于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防洪减灾领域一支举足轻重的科研力量。总结了减灾中心在防洪减灾国家战略、洪水运动及致灾机理、洪水预测预报、洪水调度、洪水损失评估、防汛决策支持、工程抢险技术等方面理论及技术取得的学术成果,有效支撑了行业防洪减灾业务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 减灾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优化求解器在水库防洪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宁亚伟 任明磊 +1 位作者 张俊彬 刘昌军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3期15-20,共6页
与常规调度相比,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更能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效益。但由于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模型决策变量多、约束多,面临着全局最优求解难、计算量大、耗时长的问题。优化求解器是求解大规模线性或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有效工具,但在水库防... 与常规调度相比,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更能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效益。但由于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模型决策变量多、约束多,面临着全局最优求解难、计算量大、耗时长的问题。优化求解器是求解大规模线性或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有效工具,但在水库防洪调度领域应用研究较少。为提升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模型的求解效率和求解质量,针对漳卫河流域岳城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模型,引入两种常用优化求解器SCIP和CPLEX,以“2021.7”洪水为例进行优化调度模拟计算,并与传统逐步优化算法(PO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优化求解器计算的漳河岳城水库最高水位和南陶断面最大流量相等且部分情况下优于POA;CPLEX耗时最短,对近900个时段的调洪过程也可以在1 min左右完成,显著优于SCIP和P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防洪调度 优化求解器 最优解 智能优化算法 岳城水库
下载PDF
防洪抗旱减灾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程晓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91-198,共8页
防洪抗旱减灾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几代专家辛勤耕耘,为此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世纪以来,随着防洪减灾研究所与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防洪抗旱减灾领域的研究力量进一步加强,学... 防洪抗旱减灾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几代专家辛勤耕耘,为此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世纪以来,随着防洪减灾研究所与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防洪抗旱减灾领域的研究力量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进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向"洪水管理"与"全面抗旱"的两个转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文从灾害学、防灾学与防灾减灾技术3个层次介绍了减灾中心近年来在防洪抗旱减灾领域取得的部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风险管理 灾害学 防灾学 防灾减灾技术
下载PDF
山洪沟防洪治理的辩证思路与要点--兼解读《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秉顺 李强 何德舜 《中国防汛抗旱》 2020年第9期95-96,140,共3页
辩证地归纳了山洪沟防洪治理的思路和要点:既要给山洪以出路,又不能过度渠化形成“高速公路”,其要点是护、撇、滞、消结合,因势利导;既要提高山洪沟的防洪标准,又不能打乱流域防洪规划,其要点是点状守护、不转移洪水风险;既要遵循构筑... 辩证地归纳了山洪沟防洪治理的思路和要点:既要给山洪以出路,又不能过度渠化形成“高速公路”,其要点是护、撇、滞、消结合,因势利导;既要提高山洪沟的防洪标准,又不能打乱流域防洪规划,其要点是点状守护、不转移洪水风险;既要遵循构筑物等级规定,又不能一漫就决、一冲就垮,其要点是有限防淹、增强抗冲能力和考虑漫顶洪水工况;既要通过工程措施防御标准内洪水,又不能完全依赖工程措施,其要点是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充分考虑超标准洪水应对方案;既要开展防洪治理,又要注重与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协调,其要点是统筹兼顾、人水和谐。在上述思路、要点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水利行业标准《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SL/T 778-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沟 防洪 治理 山洪灾害 SL/T 778-2019
下载PDF
面向防洪“四预”的数字孪生流域水利专业模型研发与实践应用--以数字孪生飞云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明磊 赵丽平 +5 位作者 陈智洋 魏国振 唐榕 王刚 喻海军 夏志昌 《中国水利》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数字孪生流域是推动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而水利专业模型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重要算法支撑。从实际业务支撑角度研发面向防洪“四预”的数字孪生流域水利专业模型,包括水文、水动力、水工程调度、风暴潮等模型,并以浙江省温州市... 数字孪生流域是推动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而水利专业模型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重要算法支撑。从实际业务支撑角度研发面向防洪“四预”的数字孪生流域水利专业模型,包括水文、水动力、水工程调度、风暴潮等模型,并以浙江省温州市的数字孪生飞云江流域为载体进行实践应用。结果显示,在应对台风“杜苏芮”“卡努”“鸿雁”过程中,各类模型运行情况良好,水文、水动力及风暴潮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高,误差满足规范许可要求,水工程调度模型可实现模型预期调度效果。研发的水利专业模型和应用案例可为其他流域数字孪生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水文模型 水动力模型 水库调度 风暴潮模拟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学模型的城区防洪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滨滨 喻海军 +2 位作者 马建明 孙庚 穆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城区河道现状防洪能力的准确评估是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基础。过去针对单一河道现状防洪能力评估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多河汇聚洪水交互复杂区域的河道防洪能力研究相对较少。金堂县城素有“千里沱江第一城”之称,却也是沱江流域受洪水威胁... 城区河道现状防洪能力的准确评估是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基础。过去针对单一河道现状防洪能力评估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多河汇聚洪水交互复杂区域的河道防洪能力研究相对较少。金堂县城素有“千里沱江第一城”之称,却也是沱江流域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本文针对金堂县城区“三河汇一江”的复杂交互关系,构建一二维耦合洪水分析模型,利用典型场次洪水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从河道现状堤防防洪能力、城区整体过流能力、跨河建筑物现状防洪能力等多方面开展了金堂县城区现状防洪能力评估。结果表明:构建的一二维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3场典型洪水中沱江干流三皇庙水文站模拟洪峰误差均在1%以内,峰现时间误差均在1.5 h以内;城区模拟淹没范围基本与实际调查一致,模拟最大淹没水深基本与实测洪痕相符,大部分点位的模拟最大淹没水深误差在0.2 m以内;城区现有堤防防洪标准低,大部分仅满足5~10年一遇,局部薄弱段不足5年一遇;城区整体过流能力受上游洪水遭遇组合影响,三河相互顶托明显;城区多座跨河建筑物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中平安桥、毗河大桥分别不足5年、10年一遇防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模拟 一二维耦合 率定和验证 现状防洪能力 金堂
下载PDF
变化条件下长江口防洪御潮及供水保障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磊 褚明华 +5 位作者 朱建荣 潘军宁 俞茜 缴健 王逸飞 窦希萍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4期18-26,共9页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增加了整个长江口的水深,抬高了潮汐和风暴潮的基础水位,使得河口咸潮入侵,洪水和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同时,由于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库群建设,进入河口的泥沙量锐减,加剧了河...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增加了整个长江口的水深,抬高了潮汐和风暴潮的基础水位,使得河口咸潮入侵,洪水和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同时,由于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库群建设,进入河口的泥沙量锐减,加剧了河口咸潮上溯,对区域人群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和演变规律、长江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动力要素变化、河口咸潮入侵时空分布和水盐交换机制及供水安全风险、海平面上升对海堤防洪御潮能力的影响、长江口地区防洪御潮韧性等5个方面总结归纳了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保障河口地区水资源安全利用和防洪御潮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咸潮入侵 防洪御潮 供水安全 海平面上升
下载PDF
遥感技术新进展赋能水利行业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纪人 马建威 孙亚勇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1期17-20,8,共5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水利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水利遥感有了飞速的发展,与水利现代化发展同步。目前,遥感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在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的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十多年...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水利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水利遥感有了飞速的发展,与水利现代化发展同步。目前,遥感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在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的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的遥感技术为提升水利遥感应用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具体表现在数据源的丰富化和多源化、数据获取的速度和效率显著提升、定量估算与反演精度大大提高、专题信息可获得性不断增加、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的智能化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介绍了遥感技术发展赋能水利遥感应用领域的现状和前景展望,为遥感技术赋能水利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技术发展 水利应用 数据源 数据获取 信息提取
下载PDF
抗旱减灾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68
17
作者 屈艳萍 吕娟 +2 位作者 苏志诚 孙洪泉 马苗苗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近十余年以来全球范围干旱及其灾害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抗旱减灾研究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干旱监测评估技术、干旱预报技术、旱灾风险评估技术以及旱灾管理战略等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抗旱减灾研究... 近十余年以来全球范围干旱及其灾害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抗旱减灾研究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干旱监测评估技术、干旱预报技术、旱灾风险评估技术以及旱灾管理战略等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抗旱减灾研究脉络及进展,进而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主要技术难点,指出干旱监测评估呈现由单指标向多指标综合发展、由单一站点强度分析向强度-时间-范围多个特征变量综合分析发展等趋势,干旱预报呈现由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干旱预报向基于气陆耦合的旱情预报技术发展的趋势,旱灾风险评估呈现由基于数学方法的评估模型向基于物理机制的评估模型发展、由静态风险评估向静态和动态风险评估相结合发展等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减灾 干旱监测评估 干旱预报 旱灾风险评估 旱灾管理战略
下载PDF
防洪减灾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向立云 张大伟 +3 位作者 何晓燕 李娜 刘舒 孙东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2-372,共11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防洪减灾系统化研究始于1990年代。30年来,在跟踪国际相关科技发展前沿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和防洪减灾工作需求,建立了洪水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为中国防洪减灾策略的战略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持续开展了洪水分...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防洪减灾系统化研究始于1990年代。30年来,在跟踪国际相关科技发展前沿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和防洪减灾工作需求,建立了洪水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为中国防洪减灾策略的战略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持续开展了洪水分析、洪水预报、洪水调度、洪水损失评估、工程安全分析、情景分析、信息分析及表达、防洪决策支持等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发了相应的技术、模型和产品,不断推动其实际应用,引领了中国防洪减灾领域科技的进步,为中国防洪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 减灾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抗旱减灾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吕娟 苏志诚 屈艳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7-441,共5页
论文回顾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旱减灾研究团队从2005年成立至今的抗旱减灾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历程。团队始终坚持国家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在抗旱减灾相关的制度、标准、技术等方面产出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初步建立了抗... 论文回顾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旱减灾研究团队从2005年成立至今的抗旱减灾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历程。团队始终坚持国家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在抗旱减灾相关的制度、标准、技术等方面产出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初步建立了抗旱减灾学科体系,为国家抗旱减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未来,团队将继续围绕旱灾学、防旱学和应急抗旱技术等学科方向深入开展研究,为提高我国抗旱减灾管理科学化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减灾 抗旱预案 评估标准 旱情监测预警 旱灾风险评估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防洪抗旱减灾成效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吕娟 凌永玉 姚力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2-251,共10页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水利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作为基础产业,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洪抗旱作...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水利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作为基础产业,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洪抗旱作为水利的重要工作,70年来通过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我国的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暴雨洪水防范能力也显著提升,旱区供水基本得到了有效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梳理分析了1950—2018年洪涝、干旱、山洪、台风灾害基本情况,总结了防洪抗旱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体系及科学技术在防洪抗旱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70年防洪抗旱减灾成效,用数据说明了水利建设特别是防洪抗旱减灾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保障作用,为今后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年 防洪抗旱 水旱灾害 发展趋势分析 成效总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