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中小河流系统治理若干问题思考
1
作者 端木灵子 李振博 +2 位作者 虎珀 卢亚召 刘海燕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4期34-37,共4页
黄河流域中小河流(流域面积200~3000km^(2))是流域洪涝灾害防御的突出短板。为进一步提高中小河流治理成效,通过完善流域内中小河流防洪工程体系和健全防洪管理措施,整体提升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文章提出黄河流域中小河流需切实改革... 黄河流域中小河流(流域面积200~3000km^(2))是流域洪涝灾害防御的突出短板。为进一步提高中小河流治理成效,通过完善流域内中小河流防洪工程体系和健全防洪管理措施,整体提升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文章提出黄河流域中小河流需切实改革治理模式,坚持以流域为单元,逐流域规划、逐流域治理,并根据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国土空间格局和经济布局的不同特点,统筹提出中小河流治理布局和治理方案,系统治理中小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工程体系 防洪管理措施 改革治理模式 以流域为单元 治理布局 系统治理
下载PDF
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煜 彭少明 +1 位作者 郑小康 尚文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枯水遭遇—水危机形成—跨流域调水潜力—多线路成网互济—极端枯水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中亟需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总体研究框架,提出该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变化环境下长江、黄河极端枯水遭遇规律与空间变异机制,水危机风险多链路传导与复合影响定量评估,极端枯水下跨流域调水挖潜增供,长江和黄河跨流域联合调配与多线路互济精细化调控、极端枯水下流域水资源韧性提升优化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枯水 枯水遭遇 水危机 跨流域水资源调配 水资源系统韧性 南水北调 黄河 长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煜 郑小康 +3 位作者 彭少明 张迪 吕鸿 尚文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4,共7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制定和水量统一调度、新径流条件下分水方案调整、支流水量分配方案制定,以及变化环境下分水方案优化等一系列持续性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制定和水量统一调度、新径流条件下分水方案调整、支流水量分配方案制定,以及变化环境下分水方案优化等一系列持续性研究,研究成果提升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调控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黄河干流连续25 a不断流。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从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演变、用水规律与需水预测、健康水平衡、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统一配置、多层级水网构建情况下水资源优化配置、应对极端枯水的水资源韧性调配、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应环境变化和国家多层级水网构建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研究和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八七”分水方案 多层级水网 韧性调配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
4
作者 谢遵党 刘柏君 崔萌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2期21-25,73,共6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安澜事关国家粮食、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安澜事关国家粮食、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要求。文章在回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治理保护面临新形势,从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生态安全、高水平治理管理、高质量发展5个维度探讨了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灾害防御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水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思考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抽水蓄能开发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梅英 张钰 周翔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抽水蓄能作为新能源大范围开发的稳定器与助推剂,是促进黄河流域节水减排的关键,其大规模发展势在必行,但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如何在碳排放与水资源双重约束下,实现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抽水蓄能作为新能源大范围开发的稳定器与助推剂,是促进黄河流域节水减排的关键,其大规模发展势在必行,但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如何在碳排放与水资源双重约束下,实现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系统梳理了黄河流域八省(区)(不包括四川)抽水蓄能已建、在建及拟开发项目规模,初步估算了抽水蓄能大规模开发对地表水资源指标的占用情况,从调节库容占用和综合利用效益发挥两个方面分析了抽水蓄能运行对既有水利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已建、在建、规划、储备抽水蓄能站点共计100座,总装机规模126050 MW,累计耗水约2.521亿m^(3);依托已建水利工程加装可逆式机组对梯级水电功能进行再造时,应充分评估对原有水利枢纽综合利用任务与工程安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发展趋势 地表水资源指标 库容占用 综合利用影响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泥沙系统治理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金良 李达 《中国水利》 2024年第5期11-16,23,共7页
黄河泥沙治理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后,系统治理理念逐步深入黄河治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泥沙治理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近十年... 黄河泥沙治理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后,系统治理理念逐步深入黄河治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泥沙治理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近十年来,围绕黄河流域泥沙系统治理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理论,开展黄河流域泥沙系统治理顶层规划设计,提出入黄、水库、河道、河口四级泥沙控制模式及治理措施,黄河泥沙系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针对黄河泥沙治理新需求,提出以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理论支撑数字孪生黄河智慧决策体系建设、加大防溃决多拦沙新型淤地坝推广力度、加快黑山峡水利枢纽和南水北调西线等国家重大工程前期工作进程等建议,以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泥沙系统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泥沙治理 系统治理 泥沙工程控制理论
下载PDF
黄河流域供水安全保障研究
7
作者 崔长勇 严登明 +2 位作者 尚文绣 郑小康 李克飞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8期21-23,共3页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深入剖析了黄河流域供水安全保障现状和供水安全存在的“不够喝、喝不着、喝得差”等问题。根据十六字治水思路,结合黄河流域实际情况,研究提出“节水优先、...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深入剖析了黄河流域供水安全保障现状和供水安全存在的“不够喝、喝不着、喝得差”等问题。根据十六字治水思路,结合黄河流域实际情况,研究提出“节水优先、开源增水、完善节点、区域统筹、强化保护”供水安全保障基本思路,明确了下一步的具体举措,为构建干支协调、点面结合、纵横成网的高质量保障供水安全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供水安全 基本思路 对策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超载状况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云 赵新磊 蒋桂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4-35,37,共3页
为客观评价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超载状况,基于水资源开发利用长系列资料分析,采用经验公式法对黄河地表水资源超载进行评价,提出技术路线与评价标准,分析沿黄各省(区)水资源超载程度,探讨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山东省、内蒙古自... 为客观评价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超载状况,基于水资源开发利用长系列资料分析,采用经验公式法对黄河地表水资源超载进行评价,提出技术路线与评价标准,分析沿黄各省(区)水资源超载程度,探讨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长期处于黄河地表水超载状态,部分年份严重超载,但随着管理水平逐渐提高,2011—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地表水超载状况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表水 超载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内流区水能牧生态治理一体化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金良 唐梅英 +2 位作者 张权 杜媛杰 王珈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0,共6页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我国能源发展步入以“双碳”目标为导向、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路径、以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新时代。结合双碳目标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我国能源发展步入以“双碳”目标为导向、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路径、以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新时代。结合双碳目标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黄河流域再生能源的要求,以黄河流域内流区丰富的风能、光能、土地资源及邻近的黄河河谷及支流河谷具备建设大规模抽水蓄能电站的条件为基础,充分利用抽水蓄能电站灵活调节能力与风电、光电的出力互补特性,并结合光伏电站进行牧业开发,形成能牧一体化开发模式,可建成超亿千瓦级的清洁能源基地和2.2万hm2的牧业基地,总装机容量规模近3.86亿kW,年发电量超6 000亿kW·h,可养光伏羊约500万只,初步匡算每年可减少碳排放5.12亿t、减碳效益达215亿元。提出了所需水资源的解决途径,初步分析了建设能源基地的财务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内(闭)流区 水土能牧一体化 碳达峰 碳中和 跨流域调水-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延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
10
作者 夏帆 闫安 +2 位作者 樊新颖 景来红 邱慧阳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SWAT模型和水足迹理论,模拟延河流域蓝绿水量,评价其水资源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980—2020年,延河流域多年平均蓝绿水量为45.68亿m3,蓝绿水系数分别为30.6%和69.4%,水资源构成以绿水为主;退耕还林缓解了流域水资源紧张状态,水资源... 基于SWAT模型和水足迹理论,模拟延河流域蓝绿水量,评价其水资源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980—2020年,延河流域多年平均蓝绿水量为45.68亿m3,蓝绿水系数分别为30.6%和69.4%,水资源构成以绿水为主;退耕还林缓解了流域水资源紧张状态,水资源短缺指数从0.40降至0.36;退耕还林对缓解流域水资源压力具有积极作用,使水资源压力指数平均降低了33.89%;流域多年平均灰水足迹为8.62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理论 延河流域 水资源可持续性 SWAT模型 蓝水 绿水 退耕还林
下载PDF
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黄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俊清 李毅 +2 位作者 王斌 杨雪宁 刘峰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8,共15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对黄河流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80个站点的日气温数据提取了6个逐月极端气温指数(ETI)。利用多重共线性分析去除有相依性的环流指数,并考虑滞后性进行...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对黄河流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80个站点的日气温数据提取了6个逐月极端气温指数(ETI)。利用多重共线性分析去除有相依性的环流指数,并考虑滞后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各ETI的关键环流指数及最佳滞后时间;之后基于最佳滞后时间下的关键环流指数建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探究环流指数在单站点及整个流域的重要性,并预测了2022年11月的6个ETI值。结果表明:黄河流域ETI中最高气温(TXx)、暖昼天数(TX90p)、酷热天数(TD30)和最低气温(TNn)呈波动上升趋势,而霜冻天数(FD0)和冷夜天数(TN10p)呈下降趋势;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极端低温事件基本相反。以靖远站TXx为例,各关键环流指数对TXx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10<r_(max)<0.89),r_(max)对应的最佳滞后时间主要为5、6、11、12个月。SMLR和RF模型对黄河流域各ETI的预测能力都较好,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 2)范围分别为0.53~0.95和0.64~0.95;除对TXx的模拟效果稍弱外,其他5个ETI的RF模型模拟效果均优于SMLR模型。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PPVI)是影响黄河流域TXx、TNn、TX90p和FD0的最重要环流因子,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ANRP)对TN10p和TD30的影响最大。预测的2022年11月ETI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多年平均情况基本相似。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预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环流指数 随机森林模型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集群与风光带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
12
作者 刘昌辉 赵楠 +5 位作者 董青 李维华 李勤英 孟明 祝世华 朱珂瑩 《水利经济》 2023年第6期98-104,114,共8页
为了完善水利风景区总体布局,推动水利风景区集群及风光带建设,基于已有成果和专家意见,构建了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指标体系的权重,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专家评分矩阵进行修正,并基于... 为了完善水利风景区总体布局,推动水利风景区集群及风光带建设,基于已有成果和专家意见,构建了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指标体系的权重,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专家评分矩阵进行修正,并基于权重构建了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集群及风光带适宜建设分区,提出了“五群六带”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宏观布局以及56个适宜建设集群和风光带的县(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集群及风光带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宏观布局 集群 风光带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城市水资源季节价值研究
13
作者 苏茂林 王鹏 +1 位作者 杨靖 张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5,61,共6页
水资源价值随季节的演变而改变。基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季节价值变化特征,给出了季节价值的定义。以黄河流域典型城市为研究区,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选取水质、降水量、径流量、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作为评价因子,评价水资源的季节价值。结果... 水资源价值随季节的演变而改变。基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季节价值变化特征,给出了季节价值的定义。以黄河流域典型城市为研究区,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选取水质、降水量、径流量、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作为评价因子,评价水资源的季节价值。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资源价值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上游银川水资源价值系数显著大于中、下游,中游郑州水资源价值系数最小;同一河段春季的水资源价值系数最大、夏季水资源价值系数最小,原因是春季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稀缺程度高,夏季降水量大、黄河径流量较大。综合水价的计算结果同样反映了水资源价值的时空差异性,同一河段夏季的综合水价最低、冬季综合水价最高。综合水价除受水资源价值系数影响外,还与用水成本有关,同一季节除了夏季上游综合水价高于中、下游外,其他季节下游综合水价均高于中、上游综合水价。明确水资源价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加快水价改革进程,有利于优化配置水资源,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价值 季节价值 模糊数学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竹溪河流域综合规划中水环境治理研究
14
作者 张珅 苏妍妹 徐得水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2期68-71,共4页
为准确把握流域综合规划相关水环境治理政策,适应现代化治理要求,有效指导后续工程建设,提出流域综合规划中水环境治理编制框架。文章在总结竹溪河流域综合规划中水环境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梳理,通过城镇污水收集、打造清水通道... 为准确把握流域综合规划相关水环境治理政策,适应现代化治理要求,有效指导后续工程建设,提出流域综合规划中水环境治理编制框架。文章在总结竹溪河流域综合规划中水环境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梳理,通过城镇污水收集、打造清水通道、旁路湿地净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饮用水保护及环境“测”“策”联防联控等措施,使竹溪河流域远期水质达到目标水质要求,并为其他流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综合规划 水环境治理 竹溪河流域
下载PDF
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思考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金良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水网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黄河流域已基本形成了由河流和供水工程组成的水网布局,对供水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没彻底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调控能力差、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水网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黄河流域已基本形成了由河流和供水工程组成的水网布局,对供水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没彻底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调控能力差、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阐述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背景和内涵,分析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措施。在国家水网构建框架下,黄河流域水网将形成以黄河干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纲,以支流和供水工程为目,以干流7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为结的布局。黄河流域水网对于实现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构建流域社会经济空间均衡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网 黄河流域水网 空间均衡 水资源配置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水土风光资源一体化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谢遵党 唐梅英 +2 位作者 王建利 杨建 虎珀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14,共6页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我国步入以双碳目标为导向、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路径、以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新时代。结合双碳目标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黄河流域再生能源的要求,以黄...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我国步入以双碳目标为导向、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路径、以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新时代。结合双碳目标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黄河流域再生能源的要求,以黄河干流丰富的水风光资源为基础,依托流域的水电梯级开发,充分利用水电灵活调节能力和水风光的出力互补特性,搭配具备调节能力的抽蓄电站,开展集常规水库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和新能源电站为一体的多元开发模式,提出3种方案,建成七大超千万千瓦级的清洁能源基地,总装机容量规模近2亿kW,初步匡算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27亿t,年减碳效益约137亿元。提出与跨流域调水工程结合,利用广袤的荒漠土地进行碳汇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风光一体化 水风光储一体化 碳达峰 碳中和 清洁能源基地 跨流域调水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黄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郑小康 彭少明 +1 位作者 王煜 蒋桂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协调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1988-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中的各行业用水数据,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近30年来用水结构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8-2019年黄河...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协调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1988-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中的各行业用水数据,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近30年来用水结构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8-2019年黄河流域总用水量呈现两个阶段的变化,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用水结构信息熵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由1988年的0.6增长至2019年的1.2,说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结构是向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演变。从流域用水结构空间分布来看,四川省、陕西省和山西省用水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较高,均值分别在1.2和0.6以上,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的用水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值分别在0.9和0.5以下,用水结构的合理性在黄河流域处于较差水平;从流域用水结构时间演变来看,四川省用水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减小趋势,其他8省(区)则呈增大趋势,增幅最大的是青海省,增加了40%以上,原因是该省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比减小,而其他行业用水量占比增加。本文评价了黄河流域9省(区)用水结构的合理性,可为流域水资源的规划和节水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信息熵 演变规律 空间分布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新态势与对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彭少明 郑小康 +1 位作者 严登明 尚文绣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8期18-20,26,共4页
黄河流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的矛盾长期存在。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分析了近30年黄河径流演变及流域供用水变化特征,预测未来一个时期黄河天然径流量将进一步衰减到460亿m^(3),2035年流域总需水... 黄河流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的矛盾长期存在。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分析了近30年黄河径流演变及流域供用水变化特征,预测未来一个时期黄河天然径流量将进一步衰减到460亿m^(3),2035年流域总需水量增长到628.2亿m^(3),流域缺水量将达153.2亿m^(3)。水资源短缺长期制约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解决黄河水资源短缺问题,近期可通过实施深度节水、优化配置格局、强化流域管理等措施来缓解,从长远来看,根本途径在于按照“补纲、张目、固结”的思路加快构建黄河水网,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开发利用 中长期供需态势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多沙河流水库径流泥沙联合调节方式研究
19
作者 陈翠霞 王海霞 +2 位作者 温志超 梁艳洁 王天格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7,共6页
多沙河流水库供水兴利与排沙减淤之间具有独立性与融合性,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且满足供水要求,是水库高效运用面临的待解难题之一。以泾河东庄水库(年均入库含沙量为140 kg/m^(3))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研... 多沙河流水库供水兴利与排沙减淤之间具有独立性与融合性,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且满足供水要求,是水库高效运用面临的待解难题之一。以泾河东庄水库(年均入库含沙量为140 kg/m^(3))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研究利于减轻下游河道泥沙淤积、长期保持东庄水库有效库容的水库排沙流量指标,提出水库径流泥沙联合调节方式。结果表明:拦沙期主汛期7—9月当入库流量大于600 m^(3)/s、含沙量大于300 kg/m^(3)时东庄水库敞泄排沙,正常运用期主汛期7—9月当入库流量大于300 m^(3)/s时东庄水库敞泄排沙;排沙期水库无法供水,与周边已建调蓄水库联合调节,可使农业灌溉保证率从30%提高到50%,工业供水保证率从57%提高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河流 供水 库容保持 东庄水库 泾河 渭河下游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干流中游水环境问题诊断与入河排污口设置分析对策研究
20
作者 郜学军 陈希 《环境生态学》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近年来,有限的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使得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本研究首先选取黄河干流中游吴堡段柏树坪国控断面开展干流水环境现状评价及污染源分析,发现年内4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近年来,有限的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使得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本研究首先选取黄河干流中游吴堡段柏树坪国控断面开展干流水环境现状评价及污染源分析,发现年内4月、5月和7月份断面水质超标现象较为突出,干流沿岸排污、支流水质差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成因,此外城镇截污管网问题增加了水污染的不确定性;其次结合黄河流域中游段入河排污口实例,通过统筹考虑纳污水功能区、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不同水质目标及水域纳污能力复核,运用二维水环境模型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河段水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入河主要污染物COD、NH_(3)-N影响范围为200 m和100 m,对黄河吴堡排污控制区、黄河柏树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和相关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最后提出新形势下黄河干流中游段入河排污口设置要点及区域水环境协同共治、入河污染物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应急处理等全局系统视角下水环境治理举措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环境 水质监测 污染调查 排污口设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