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降雨径流事件的小流域农业面源自动监测采样策略:微综述
1
作者 王超 申田田 +4 位作者 陈邵柠 付婷 柳根 徐建锋 尹炜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7,共14页
随着自动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降雨径流事件开展农业面源监测成为可能。农业面源采样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合理设置采样时机和采样频率,提高径流事件的捕捉能力和效率。本文系统总结了农业面源输出特征和自动采样策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自动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降雨径流事件开展农业面源监测成为可能。农业面源采样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合理设置采样时机和采样频率,提高径流事件的捕捉能力和效率。本文系统总结了农业面源输出特征和自动采样策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小流域是农业面源输出的基本单元,污染物通常呈现出脉冲式输出特征;(2)基于降雨径流事件的农业面源自动采样策略包含基流采样频率、径流事件启动阈值、径流事件采样间隔、样品混合方式等基本要素,其中基流采样频率可通过概率统计公式计算,启动阈值多以实时监测的水位或者流量作为依据,采样间隔包括时间间隔(如15 min)和流量间隔(如5 mm)两种类型;(3)采样策略的负荷估算误差对启动阈值十分敏感,启动阈值设置不宜太高,流量间隔采样的负荷估算精度通常高于时间间隔采样,分散样模式的平均偏差低于混合样模式,混合样的平均偏差会随着混合数量的增加而扩大;(4)采样策略首先应考虑对径流事件的捕捉能力(如覆盖90%以上径流量)和污染负荷估算精度(与真实通量误差小于20%),监测目标、流域水文特征和生产生活因素等也需要综合考虑。当前,基于降雨径流事件的采样策略多以理想径流曲线为基础,对径流多峰、水质异步等复杂水文水质变化过程的应用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在水质变化过程的精细化考虑、流域水文模型的深度耦合、环境要素信息的实时更新等方面对采样策略不断优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农业面源 自动监测 采样策略
下载PDF
LC-MS法检测自来水中的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及三氯乙酸
2
作者 张辉 付贵勤 +3 位作者 邹雄伟 曾东芳 陈晓磊 陈阳 《山西化工》 2025年第3期67-71,76,共6页
氯因其氧化能力强、价格便宜、易储存和运输使用方便等优点而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消毒剂之一。在公共给水中氯化消毒主要用液氯或次氯酸盐进行,但是氯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其对人体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氯因其氧化能力强、价格便宜、易储存和运输使用方便等优点而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消毒剂之一。在公共给水中氯化消毒主要用液氯或次氯酸盐进行,但是氯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其对人体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检测自来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LC-MS)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适用于经过处理的自来水和生活饮用水的分析方法,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相关系数均>0.999,检测范围为1~15μg/L,检测限分别为0.12μg/L和0.19μg/L。采取加入抗坏血酸或硫代硫酸钠去氯,对未加标和加标的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抗坏血酸进行去氯,其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回收率分别为24.1%~35.5%和125%~175%。加入硫代硫酸钠进行去氯,其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回收率分别为77.0%~106.0%和97%~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 二氯乙酸 三氯乙酸 LC-MS
下载PDF
水质自动监测成套仪器装备开发与应用
3
作者 文立群 《中国环保产业》 2022年第2期27-28,共2页
项目名称:水质自动监测成套仪器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HJJS-2021-1-07获奖等级:一等奖完成单位: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人:文立群、王业耀、杨凯、姚志鹏、邹雄伟、左航、陈亚男、申田田、武军贤、张霖琳... 项目名称:水质自动监测成套仪器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HJJS-2021-1-07获奖等级:一等奖完成单位: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人:文立群、王业耀、杨凯、姚志鹏、邹雄伟、左航、陈亚男、申田田、武军贤、张霖琳、薛荔栋、蒙良庆、刘允、赵行文、张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总站 仪器装备 杨凯 水质自动监测 项目名称 开发与应用 成套
下载PDF
基于径流事件的农业面源监测采样间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超 王剑 +4 位作者 文立群 秦赫 柳根 贾海燕 尹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5-1093,共9页
选择丹江口库区的五龙池小流域为对象,以典型降雨径流事件的水质水量加密监测数据作为径流过程真实值,通过不同时间间隔和水量间隔模拟采样,分析污染负荷通量估算误差,并确定有效采样间隔.结果显示,五龙池小流域降雨径流事件具有明显的... 选择丹江口库区的五龙池小流域为对象,以典型降雨径流事件的水质水量加密监测数据作为径流过程真实值,通过不同时间间隔和水量间隔模拟采样,分析污染负荷通量估算误差,并确定有效采样间隔.结果显示,五龙池小流域降雨径流事件具有明显的峰值特征(初始流量55m^(3)/h,峰值流量977.3m^(3)/h),TP浓度与径流高度同步(初始浓度为0.05mg/L,峰值浓度为0.25mg/L),TN随径流达到峰值后下降不明显(初始浓度为2mg/L,峰值浓度为8mg/L).模拟采样表明,时间间隔5,10,15,20,30,60,120,240,480,720min,采样点数量从1957个减少到14个;水量间隔16,32,64,128,256,384,576,800,1600,3200m^(3),采样点数量从2893个减少到14个;水量间隔采样对径流峰值的捕捉能力明显高于时间间隔采样.负荷估算误差显示,TP误差波动大于TN;以±5%作为允许的误差范围,降雨径流事件采样监测的有效时间间隔为120min,有效水量间隔为1600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事件 小流域 农业面源 自动监测 采样间隔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5
作者 刘真贞 向紫杨 +4 位作者 胡思萌 周舒娜 马竟峰 梅可 张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68-177,共10页
文章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硫酸和氯化钠联合改性制备了生物炭,该改性生物炭在吸附染料废水中罗丹明B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研究系统分析了吸附剂质量、p H值、温度和罗丹明B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吸附动力学、等温吸... 文章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硫酸和氯化钠联合改性制备了生物炭,该改性生物炭在吸附染料废水中罗丹明B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研究系统分析了吸附剂质量、p H值、温度和罗丹明B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和热力学模型深入探讨了其吸附行为。通过SEM、XRD、XPS对吸附前后的改性生物炭进行了表征,揭示了其结构和成分变化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吸附剂质量0.1g、pH值7、温度45℃、罗丹明B初始浓度20 mg/L),罗丹明B的去除效率为99.85%,显著高于传统生物炭及部分人工合成改性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668),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改性生物炭对罗丹明B吸附受到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主导。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简单的改性方法显著提升了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并阐明了其吸附机理,为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低成本、高效率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罗丹明B 吸附性能 去除机理
原文传递
清洁高效正弦交流电凝聚法去除工业熔炼废水中的Ni^(2+)
6
作者 刘真贞 张煦 +3 位作者 黄霞 向紫杨 盛田 陈梦蝶 《清洗世界》 2024年第12期60-63,共4页
重金属污染加剧导致淡水资源短缺,电凝聚法以其可持续性和低成本优势在工业熔炼废水处理中展现巨大潜力。本文采用清洁高效的双铁电极正弦交流电凝聚技术处理含Ni^(2+)废水。在电解时间为25 min,电流密度为15 mA/cm^(2),初始pH为7的操... 重金属污染加剧导致淡水资源短缺,电凝聚法以其可持续性和低成本优势在工业熔炼废水处理中展现巨大潜力。本文采用清洁高效的双铁电极正弦交流电凝聚技术处理含Ni^(2+)废水。在电解时间为25 min,电流密度为15 mA/cm^(2),初始pH为7的操作参数下,能有效处理100 mg/dm^(3)含Ni^(2+)废水,Ni^(2+)去除效率为98.5%。本研究为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交流电凝聚 直流电凝聚 铁物种分布 Ni^(2+)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