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4T高场磁共振频谱在急性缺血缺氧损伤早期小鼠脑代谢物乳酸测定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云平 李仰康 +2 位作者 刘晨阳 祝加慧 吴仁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缺氧早期小鼠脑组织的乳酸代谢过程,为采用9.4T高场磁共振频谱(9.4T1 H-MRS)测定乳酸水平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80只昆明小鼠按缺血缺氧造模时间随机分为16组,每组5只,每组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时间分别为0、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缺氧早期小鼠脑组织的乳酸代谢过程,为采用9.4T高场磁共振频谱(9.4T1 H-MRS)测定乳酸水平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80只昆明小鼠按缺血缺氧造模时间随机分为16组,每组5只,每组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时间分别为0、20、40、60s和2、4、6、8、10、12、14、16、18、20min,以缺血缺氧0s组为对照组,采用9.4T1 H-MRS测定急性缺血缺氧早期小鼠脑乳酸水平。结果:在脑缺血缺氧20s时,小鼠脑组织中乳酸水平快速升高到峰值[(6.89±0.34)μmol·g-1],缺血缺氧40s时开始缓慢下降,在缺血缺氧2min时下降最快,当缺血缺氧持续6min时乳酸水平下降到谷底并不再变化,形成平台期。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缺氧不同时间组小鼠脑组织中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急性脑缺血缺氧40s可能是小鼠脑神经细胞无氧糖酵解的时间阈值,9.4T1 H-MRS可为测定脑组织乳酸代谢提供准确的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乳酸 脑代谢物 磁共振频谱
下载PDF
MRI预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岗 吴仁华 Mikulis DJ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 MR 早期增强 T_1WI 中脑实质强化及大脑中动脉高信号(HMCA)征与继发性脑出血(H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发病6.0 h 内[平均(4.3±1.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 T_1WI 及随后1周内复查的 MRI和(或)CT 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 MR 早期增强 T_1WI 中脑实质强化及大脑中动脉高信号(HMCA)征与继发性脑出血(H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发病6.0 h 内[平均(4.3±1.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 T_1WI 及随后1周内复查的 MRI和(或)CT 资料,了解首次增强 T_1WI脑实质强化和 HMCA 征与 HT 的关系。早期脑实质强化为脑梗死6.0 h 内缺血的脑组织区域在增强T_1WI 出现高信号;HMCA 征为增强 T_1WI 上大脑中动脉增粗(与对侧相比)、出现边缘模糊的高信号。结果 24例患者中10例发展为 HT(出血组),其中6例首次 T_1WI 可见脑实质强化,5例出现 HMCA征;14例未出现 HT(无出血组),均未发现脑实质强化和(或)HMCA 征。2组相比,T_1WI 脑实质强化、HMCA 征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结论 T_1WI 早期脑实质强化和 HMCA征有可能预测急性脑梗死后 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颅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增强MR血管成像中的零点充填技术
3
作者 吴仁华 林锐 +4 位作者 肖壮伟 裴仁全 饶海冰 郑文斌 郎志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在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上对2种零点充填(zero-filling interpolation,ZIP)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8个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腔内径为2~10 mm,在1.5 T MR 扫描仪上用头线圈进行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 MR 血管成像。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 目的在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上对2种零点充填(zero-filling interpolation,ZIP)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8个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腔内径为2~10 mm,在1.5 T MR 扫描仪上用头线圈进行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 MR 血管成像。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序列的参数设置如下:反转角45°,TR6 ms,TE 1.4 ms,带宽31.2 kHz,层厚1.4 mm。研究过程中上述参数保持不变,而 ZIP 则选择1024×1024或512×512。重组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图像后,原始单层图像和 MIP 图像均用于图像质量的评估。在 ZIP 1024×1024和 ZIP 512×512图像上均测量了信噪比(SNR)。利用宽度中点(FWHM)法确定血管边缘后计算腔内直径。结果 8个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在2种 ZIP 技术中均得到了很好的显示。在所有仿真模型图像中,ZIP 1024×1024技术获得的图像血管边缘均较 ZIP512×512技术的更清晰;而在 FWHM 结果中,8个仿真模型腔内直径的计算结果准确性均相同。虽然ZIP 1024×1024技术的平均 SNR(26.7±3.8)比 ZIP 512×512的平均 SNR(31.6±4.1)低(t=4.018,P<0.01),但 ZIP 1024×1024图像的总体质量均比 ZIP 512×512的更好。结论 ZIP 1024×1024技术的图像总体质量优于 ZIP 512×512技术。研究方向可着重于扫描序列的修改及参数的调整,以期同时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和 S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技术评估 生物医学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