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大学医学院课程体系改革动态
1
作者 秦达念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A1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医学院 教育改革 香港大学
下载PDF
关于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沈建新 王海燕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A00期170-170,共1页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能力,除教师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外,生理学实验课还应该在实验课的内容安排和实验手段上做些变革。除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外,还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和自选实验。实验设计和开放实验室也是...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能力,除教师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外,生理学实验课还应该在实验课的内容安排和实验手段上做些变革。除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外,还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和自选实验。实验设计和开放实验室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另外,参观科研实验室和组织课外科研活动小组也是可取的辅助形式。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计算机辅助实验课教学是生理学实验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迎头赶上。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以上有关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实验 教学改革 开放实验室
下载PDF
“学导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少如 陈晴晖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62-169,共8页
关键词 学导式教学法 医学教学 医学基础理论课 教材 病理学 生理学
下载PDF
如何组织好基础医学理论课的课堂讨论
4
作者 秦达念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A00期163-164,共2页
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全新的教育思想,这种新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大学教育已不再单单是一种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会选择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只有在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组织好基... 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全新的教育思想,这种新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大学教育已不再单单是一种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会选择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只有在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组织好基础医学理论课的课堂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生理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5
作者 王蓬勃 曾英明 秦达念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A1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生理课 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
下载PDF
Fas及FasL表达对大鼠睾丸局部热作用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许多 秦达念 +2 位作者 王勇 庄楚香 陈巧冰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4-148,T003,共6页
目的 :探讨 Fas及 Fas L表达对睾丸局部热作用后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睾丸局部受热后 0 .5 d、1 d、3d和 6d,应用流式细胞仪、原位末端标记法 ( TUNEL)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情况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检测 Fas和 Fas L... 目的 :探讨 Fas及 Fas L表达对睾丸局部热作用后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睾丸局部受热后 0 .5 d、1 d、3d和 6d,应用流式细胞仪、原位末端标记法 ( TUNEL)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情况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检测 Fas和 Fas 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其对照组相比热处理各组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升高 ( P<0 .0 1 ) ,各热处理组 Fas表达明显增强 ( P<0 .0 1 ) ,Fas L表达亦增强 ( P<0 .0 5 ) ;并且热处理后 Fas及 Fas L阳性表达增强和凋亡增多在发生时间和生精细胞的定位上基本吻合。结论 :睾丸局部热作用可引起生精细胞凋亡增多 ;Fas和 F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热作用 生精细胞 凋亡 FAS FASL
下载PDF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24
7
作者 许楚芸 陈少如 +4 位作者 何文贞 吴育彬 巫顺秀 陈显光 李森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 85例 ,随机分为 2组 :2组病人除给予常规治疗外 ,益母草组 4 3例给予益母草注射液 10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qd ;复方丹参组 4 2例给予复方丹参 2 ...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 85例 ,随机分为 2组 :2组病人除给予常规治疗外 ,益母草组 4 3例给予益母草注射液 10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qd ;复方丹参组 4 2例给予复方丹参 2 0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qd。均治疗 15d后进行疗效评定 ,并对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I、血小板粘附率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 ,益母草组基本治愈率70 % ,复方丹参组 31% (P <0 .0 1)。各生化指标对比提示益母草的抗凝、降纤、降脂作用突出。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ACI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注射液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丹参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益母草制剂治疗心肌缺血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少如 郑鸿翱 +3 位作者 陈韩秋 陈穗 董仁寿 郑国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 (或片剂 )对动物及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正常组、缺血组和益母草注射液治疗组。5 2例冠心病及 3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静滴益母草注射液 ;5 4例心肌缺...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 (或片剂 )对动物及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正常组、缺血组和益母草注射液治疗组。5 2例冠心病及 3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静滴益母草注射液 ;5 4例心肌缺血患者口服益母草片。结果 :治疗组兔左室收缩内压 (L VSP)和最大变化速率 (± dp/ dtm ax)均高于缺血组 ,左室舒张内压 (L VEDP)、ΣST段则明显低于缺血组 (P<0 .0 5或 P<0 .0 0 1) ;血浆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 羟基丁酸脱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缺血组(P均 <0 .0 1) ,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治疗组则高于缺血组 (P<0 .0 5 )。冠心病患者经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后 ,症状、体征、心电图、血脂、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 ;心肌缺血患者用益母草片治疗 30日 ,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益母草制剂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疗效 ,其机制与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 ,改善缺血区心肌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心肌缺血 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治疗
下载PDF
大鼠睾丸局部热作用对生精细胞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许多 朱伟杰 +1 位作者 王自能 秦达念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局部热作用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及Bax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热处理组和对照组,热处理组按热处理后0.5d、1d、3d和6d随机分成4个亚组(n=6),每个亚组相应设立对照组(n=4)。应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睾丸局部热作用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及Bax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热处理组和对照组,热处理组按热处理后0.5d、1d、3d和6d随机分成4个亚组(n=6),每个亚组相应设立对照组(n=4)。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在生精细胞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热作用后各组Bcl-2阳性细胞表达率及染色阳性细胞Bcl-2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热作用后各组染色阳性细胞Bax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除6d组Bax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下降外(P<0.01),其它各组Bax阳性细胞表达率无差别(P>0.05)。热作用后Bax阳性信号重新分布,从对照组分布在胞浆变成热作用后分布在核周及核。结论:热作用诱导睾丸生精细胞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增高且重新分布。Bcl-2及Bax基因与热诱导生精细胞凋亡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BAX 热作用 生精细胞 大鼠
下载PDF
当归或三七对兔甘油致急性肾衰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郑鸿翱 陈少如 +3 位作者 陈穗 陈韩秋 姚欣耀 盛楚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36-39,共4页
目的 :用甘油复制兔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模型 ,观察当归、三七对ATN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4 0只健康新西兰白色家兔 ,等分为四组 :当归组、三七组、对照组、正常组。当归、三七、对照三组均用 5 0 %甘油等渗盐水 15ml/k... 目的 :用甘油复制兔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模型 ,观察当归、三七对ATN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4 0只健康新西兰白色家兔 ,等分为四组 :当归组、三七组、对照组、正常组。当归、三七、对照三组均用 5 0 %甘油等渗盐水 15ml/kg注入兔双后肢皮下 ,复制ATN模型 ,当归组于注射甘油后即刻 ,第 3小时 ,第 6小时 ,肌注当归注射液 5 0mg/kg ,三七组于相同时点肌注三七皂甙 5 0mg/kg ,正常组则于兔双后肢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15ml/kg ,并于相同时点注射 5 %葡萄糖注射液。于实验第 2 4小时取血液、尿液和肾脏 ,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尿液总渗透压、尿总氨基酸、肾组织MDA、SOD、GSH -PX、ATP酶、Ca2 + 、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 :各组与正常组比 ,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 ,说明模型复制成功。当归、三七组无 1例死亡 ,对照组死亡率为 30 % ,血清肌酐、尿素氮、丙二醛、尿总氨基酸、滤过钠排泄分数和肾组织钙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肾组织ATP酶、SOD、GSH -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病理形态学变化轻于对照组。以上指标 ,当归与三七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当归、三七对甘油所致的ATN有明显保护作用 ,二者效果无差异 ,其机制可能与二者均有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三七 甘油 肾小管坏死
下载PDF
阴囊升温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多 秦达念 +1 位作者 王勇 庄楚香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 研究阴囊升温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在升温引起生精细胞变化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 )法和免疫组化法 ,检测大鼠睾丸局部升温至 43℃、3 0 min后 ,经 0 .5、1、3... 目的 研究阴囊升温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在升温引起生精细胞变化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 )法和免疫组化法 ,检测大鼠睾丸局部升温至 43℃、3 0 min后 ,经 0 .5、1、3、6、1 0和 50 d观察生精细胞凋亡和 PCNA表达情况。 结果 大鼠睾丸局部升温至 43℃、3 0min后生精上皮受到损伤 ,生精细胞凋亡增加 ( P<0 .0 1 ) ,生精细胞 PCNA表达下降( 0 .5~ 1 0 d组 P<0 .0 1 ,50 d组 P<0 .0 5)。 结论  43℃、3 0 min作用后生精细胞 PCNA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升温 大鼠 睾丸 生精细 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表达 影响
下载PDF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27
12
作者 郑鸿翱 陈少如 +1 位作者 尹俊 盛楚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7期19-22,共4页
该文报导益母草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30只兔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兔于缺血20min时静滴益母革注射液(1.5ml/kg,30ml)10min,与对照组比较,可使LVEDP和心电图抬高的ST段显著下降,LVSP和... 该文报导益母草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30只兔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兔于缺血20min时静滴益母革注射液(1.5ml/kg,30ml)10min,与对照组比较,可使LVEDP和心电图抬高的ST段显著下降,LVSP和±dp/dtmax均明显回升;再灌注心肌中的CK、AST、LDH-L、α-HBDH、GSH-PX、SOD、ATP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和Ca2+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益母草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理与益母草保护心肌中SOD、GSH-PX、ATP酶活性,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组织的损害,减少心肌细胞内心肌酶的逸出,以及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注射液 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视皮层LTP维持阶段的突触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玉翠 韩太真 +1 位作者 沈建新 乔健天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3-79,共7页
本实验使用18~20d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3h取局部微脑片固定进行LTP维持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分别与孵育相同时间而未予任何刺激的脑片和仅给予测试刺激的脑片作比较。运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三组电镜结果... 本实验使用18~20d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3h取局部微脑片固定进行LTP维持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分别与孵育相同时间而未予任何刺激的脑片和仅给予测试刺激的脑片作比较。运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三组电镜结果进行以下参数的测量:(1)突触间隙的宽度;(2)突触后致密物(PSD)的厚度;(3)活性区的长度;和(4)突触界面曲率。用双盲法对突触数目进行计量,并用立体计量学方法对各种突触类型进行定量,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1)LTP形成后15h左右,其反应达到峰值,然后维持在最高水平一直到3h仍无下降趋势;(2)突触间隙的宽度较两个对照组明显增宽;(3)PSD的厚度也明显增厚;(4)活性区的面密度及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增加;(5)总突触数目和棘突触数目的数密度较空白对照明显增高;(6)穿孔性突触的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结果提示:活性区面密度的增加及突触界面曲率的增大可能是LTP维持的形态学基础。穿孔性突触的形成与LTP的维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P 视皮层脑片 突触间隙 突触界面曲率
下载PDF
血液稀释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治疗大鼠百草枯中毒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许鸿举 陈韩秋 +3 位作者 陈穗 陈晴晖 郑鸿翱 谢仰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70-371,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液稀释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的治疗效应。方法 :采用2 0 %百草枯以 2 5 mg/kg使大鼠中毒 ,中毒后 8~ 9小时分别进行常规激素 (C组 ,n=2 0 )、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山莨菪碱 (D组 ,n=2 0 )、血液稀释... 目的 :观察血液稀释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的治疗效应。方法 :采用2 0 %百草枯以 2 5 mg/kg使大鼠中毒 ,中毒后 8~ 9小时分别进行常规激素 (C组 ,n=2 0 )、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山莨菪碱 (D组 ,n=2 0 )、血液稀释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 (E组 ,n=2 0 )治疗。结果 :与实验中毒 (B组 ,n=2 0 )对比 ,存活率以 E组最高 (80 % ) ,肺系数及伊文思蓝含量也以 E组显著降低 (P<0 .0 5或 P<0 .0 1)。病理改变呈显著肺瘀血、肺水肿、肺组织炎症 ,大部分死亡鼠的肺实质呈肝样变性 ,而 E组病变改善最明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血液稀释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疾病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慎仁 陈林兴 陈少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9-183,共5页
A Review Nitric oxide(NO) is a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 in vivo ,it has been foun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as a cytotoxic effector but also an immune regulatory mediator and a signal molecule of message... A Review Nitric oxide(NO) is a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 in vivo ,it has been foun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as a cytotoxic effector but also an immune regulatory mediator and a signal molecule of message transmission.The inducible NO synthase (iNOS) produces NO after cells were activated and play a rather complicated pathophysiological action in a variety of human diseases or disorders.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character of iNOS,its expression in human diseases and probable significance were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疾病 一氧化氮合酶 诱导型
下载PDF
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晓静 赵秀芳 +1 位作者 秦达念 康玉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过调节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影响高血压大鼠交感神经活动的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溶解在生理盐水中由静脉内以10ng.kg-1.min-1持续给药4周制作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大鼠... 目的探讨脑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过调节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影响高血压大鼠交感神经活动的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溶解在生理盐水中由静脉内以10ng.kg-1.min-1持续给药4周制作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通过侧脑室给予TNF-α阻断剂己酮可可碱(PTX)4周,非治疗组给予人工脑脊液(aCSF)4周。大鼠分为高血压治疗组(ANGⅡ+PTX)、高血压非治疗组(ANGⅡ+aCSF)、对照治疗组(生理盐水+PTX)和对照非治疗组(生理盐水+aCSF)。4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下丘脑室旁核和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P<0.05),经侧脑室给予PTX4周后可降低下丘脑室旁核和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P<0.05)。结论脑内TNF-α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参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阻断中枢TNF-α合成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丘脑室旁核 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系统
下载PDF
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郑鸿翱 何韶衡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9-252,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患病人数多 ,病死率高 ,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为此 ,国内外许多学者近年来对COP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患病人数多 ,病死率高 ,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为此 ,国内外许多学者近年来对COP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是到目前为止 ,COPD的研究进展仍然十分缓慢 ,其主要原因是COPD病因太多 ,发病机制复杂。本文旨在将国内外有关COPD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一次总结 ,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给予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物模型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艳琳 康玉明 +2 位作者 杨志明 王淑秋 秦达念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因其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凋亡,而且重要的是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小,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近年来,出现了诸多关于HDACs抑制剂被用作抗炎药物的研究,不过也有一些...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因其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凋亡,而且重要的是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小,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近年来,出现了诸多关于HDACs抑制剂被用作抗炎药物的研究,不过也有一些关于HDACs抑制剂促进某些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报道。本文就HDACs抑制剂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 细胞因子表达 炎性 HDACS 细胞周期阻滞 肿瘤细胞 不良反应 恶性肿瘤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为增 王新家 林丽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探究其与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用2月龄SD大鼠8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采用Allen法建立大鼠急性SCI模型,用免疫组化...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探究其与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用2月龄SD大鼠8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采用Allen法建立大鼠急性SCI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脊髓神经元胞浆IL-1β及胱氨酸酶(caspase-3)变化,用比色法检测其脊髓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两组大鼠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结果治疗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IL-1β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IL-1β和caspase-3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明显提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治疗后,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IL-1β及caspase-3表达减少,减轻了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 脊髓损伤 白细胞介素-1Β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脂质过氧化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当归对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鸿翱 陈少如 +2 位作者 陈少刚 君俊 盛楚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80,共5页
用甘油皮下注射复制兔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模型,观察当归(RAS)对初发期ATN的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注射甘油后24h,ATN组动物出现典型急性肾衰性肾功能改变和肾小管坏死.ATN+RAS组与... 用甘油皮下注射复制兔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模型,观察当归(RAS)对初发期ATN的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注射甘油后24h,ATN组动物出现典型急性肾衰性肾功能改变和肾小管坏死.ATN+RAS组与ATN组比较,动物死亡率、滤过钠排泄分数和尿总氨基酸含量下降,血清肌酐、尿素氮和丙二醛的上升幅度减弱,肾组织钙和丙二醛含量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ATP酶活性升高,肾组织损伤程度也明显减轻。结果显示;当归对甘油所致ATN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当归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肾脏抗氮化酶和ATP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坏死 当归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