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护理——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实施运动护理程序的临床作用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郑丹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199-200,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神经内科护理疗法,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神经内科护理疗法,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7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恢复过程中,神经内科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心理抵抗力,通过运动疗法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对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 脑血栓 康复运动 作用分析
下载PDF
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丽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200-201,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发生的院内感染原因,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57例患者发生的院内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年龄大、意识障碍或...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发生的院内感染原因,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57例患者发生的院内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年龄大、意识障碍或昏迷等患者发生率高。结论减少患者体内外易感因素,合理使用药物,可以减少或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院内感染 护理
下载PDF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在神经内科疾病监测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慧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41-442,共2页
神经内科以脑梗死、高血压、脑出血、格林-巴利综合征、帕金森氏病居多,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掌握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特别在急性期,脉搏血氧饱和度、元创血压及心率监测,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现将采用美... 神经内科以脑梗死、高血压、脑出血、格林-巴利综合征、帕金森氏病居多,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掌握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特别在急性期,脉搏血氧饱和度、元创血压及心率监测,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现将采用美国产多参数监护仪(MCG-509A),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监护仪 疾病监测 神经内科 心电监护仪 脉搏血氧饱和度 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理中 帕金森氏病 生命体征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压力性损伤防护软件在神经内科高危压疮患者防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燕娜 谢思斯 何文贞 《现代临床护理》 2019年第7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防护软件在神经内科高危压疮患者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高危压疮患者的防护质量。方法2018年1月-7月将本科室收治的高危压疮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和试验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高危压疮患者进行防护...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防护软件在神经内科高危压疮患者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高危压疮患者的防护质量。方法2018年1月-7月将本科室收治的高危压疮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和试验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高危压疮患者进行防护,试验组患者采用本院开发的具有基本信息、风险评估、伤口记录和防护建议4大功能模块的压力性损伤防护护理软件,对高危压疮患者进行防护。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及首次Braden量表风险评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Braden量表风险评估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raden量表风险评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压力性损伤防护软件的应用,减少神经内科高危压疮的发生率,缩短了风险评估时间,有利于提高压疮的防护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压疮 神经内科 防护软件
下载PDF
神经内科的静脉输液特点
5
作者 李湘君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内科 静脉输液 药液 药物 输液操作要点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3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育彬 吴映华 奚宝珊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中度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3(IL-13)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中度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16ml,治疗组用...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中度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3(IL-13)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中度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16ml,治疗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d,均以14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IL-13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同期检测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IL-13水平。结果健康者血清IL-13水平(28.7±3.2)ng/L;两组患者血清IL-13水平第7d时表达最高;第7、14d,治疗组血清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48.3±5.3)ng/L vs(51.1±3.2)ng/L,P〈0.05;(39.8±4.5)ng/L vs(43.7±3.5)ng/L,P〈0.01];第14、28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14.9±3.6)分vs(21.4±4.0)分,P〈0.01;(12.7±2.7)分vg(15.8±4.1)分,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通过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灯盏细辛注射液 白细胞介素13
下载PDF
定制化饮食管理软件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中的研发与应用
7
作者 陈燕娜 刘智利 +3 位作者 谢思斯 陈晓璞 方慈爱 蔡举瑜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研发饮食管理软件,并评估其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糖控制和饮食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研发饮食管理软件,并评估其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糖控制和饮食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及糖尿病饮食指导,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行研发的饮食管理软件进行饮食指导。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及住院期间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和血压情况,同时评估患者对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基线资料显示,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等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BG、PBG及平均动脉压的改变值在组间比较中无显著差异。然而,试验组在日间PBG均值、日间FBG变异性及日间PBG变异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的饮食知识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自行研发的饮食管理软件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中表现出积极效果,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并提升其对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管理 医学软件 糖尿病 脑卒中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左旋咪唑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显光 郑璇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16-317,共2页
左旋咪唑(Levamisole)所致脑病近年可见诸报道。多称为脑炎综合征或迟发性脑病。本文报道的服用左旋咪唑后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25例中,除脑部症状外,一部分病例尚有脊髓和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 左旋咪唑(Levamisole)所致脑病近年可见诸报道。多称为脑炎综合征或迟发性脑病。本文报道的服用左旋咪唑后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25例中,除脑部症状外,一部分病例尚有脊髓和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5岁(19~66岁),全部来自农村或近郊。发病无季节性及流行性,病前无接种史。25例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之前5~22天内曾服用左旋咪唑驱蛔虫,均称按常规投药法和治疗剂量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咪唑 药物副作用 脱髓鞘病变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郑璇 余秀葵 +5 位作者 杨棉华 庄伟端 杜登青 陈显光 陈国敏 曾毅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2-14,共3页
本文报道从粤东地区5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检测出HTLV-Ⅰ抗体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5.26%。并介绍了HTLV-Ⅰ抗体阳性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我们认为,进一步开展HTLV-Ⅰ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是非常有意... 本文报道从粤东地区5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检测出HTLV-Ⅰ抗体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5.26%。并介绍了HTLV-Ⅰ抗体阳性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我们认为,进一步开展HTLV-Ⅰ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人T淋巴细胞 病毒I型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医联体视域下“医院-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沛英 应文娟 +3 位作者 伍艳春 刘智利 郑锐华 李晓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1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探索构建医联体视域下“医院-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并运行实践,以促进本地区安宁疗护学科发展。方法:通过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在安宁疗护实践中的功能定位,组建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在医联体视域下逐步构建形成“医院-... 目的:探索构建医联体视域下“医院-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并运行实践,以促进本地区安宁疗护学科发展。方法:通过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在安宁疗护实践中的功能定位,组建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在医联体视域下逐步构建形成“医院-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在此过程中,通过安宁疗护服务同质化管理、转介管理、科普宣传等方式,推动该服务模式的运行。结果:目前在医联体范畴内共有18家医疗机构,其中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1家已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累计服务1.21万余人次,“医院-社区-居家”双向转介100余人次;累计培训5200余人次。结论:构建的医联体视域下“医院-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切实可行,可为推进区域内安宁疗护协同发展、探索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医院-社区-居家 安宁疗护 实践
原文传递
延续医学手机软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晓璞 蔡德 +9 位作者 魏敦灿 陈文杰 陈燕娜 刘国华 李舜贤 林鑫江 陈秀文 陈朝琳 黄银婷 何文贞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5期924-928,共5页
目的:利用自主开发的延续医学手机软件,优化神经内科出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院外管理,进一步探索资源优化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COVID-19疫情期间(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18日)与2019年同期延续医学... 目的:利用自主开发的延续医学手机软件,优化神经内科出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院外管理,进一步探索资源优化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COVID-19疫情期间(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18日)与2019年同期延续医学手机软件的使用情况,比较患者的新增注册量、年龄与疾病构成、相关信息上传数量与构成情况,以及使用该软件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疫情期间复发再住院率,分析延续医学手机软件服务模式的作用及疫情对神经内科诊疗行为的影响。结果:COVID-19疫情期间新增注册患者67人,其中脑卒中患者49人(73.13%);2019年同期新增注册患者224人,其中脑卒中患者123人(54.91%)。疫情期间脑卒中患者的注册比例较2019年同期有所增加(P=0.01)。疫情期间新增注册患者上传体征类信息950条,人均14.18条;2019年同期患者上传信息1916条,人均8.55条。人均体征信息上传量同比增长65.85%。疫情期间咨询类信息上传253条,人均3.78条;2019年同期为1138条,人均5.08条,人均咨询信息上传量同比减少了25.60%。2017~2019年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共1703人,疫情期间17人复发再次住院,总复发再住院率为1.00%。其中,注册使用延续医学手机软件的有3人,复发再住院率0.58%;未注册使用延续医学手机软件的14人,复发再住院率1.18%。两组复发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神经内科延续医学手机软件为脑卒中等神经内科疾病出院患者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病情随访、用药及护理咨询服务,为构建资源优化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做出了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脑卒中 延续医学手机软件 互联网+医疗模式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育伟 曾宪杰 何文贞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到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到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发病4.5h内在本院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每天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注,并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并使用NIHSS评估治疗前、治疗7d及治疗14d时疗效。结果两组溶栓前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对比有意义,经治疗后7d、14d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静脉溶栓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交感神经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秀文 林依克 +3 位作者 梁文姿 黄雨馨 赵颖琳 林常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28-732,共5页
交感神经系统对器官发育、维持生理机能和代谢处于稳定状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交感神经再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交感神经轴突损伤后,神经元通过激活损伤相关信号——糖蛋白130(gp130)信号和与交感神经再生相关蛋白,包括神经... 交感神经系统对器官发育、维持生理机能和代谢处于稳定状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交感神经再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交感神经轴突损伤后,神经元通过激活损伤相关信号——糖蛋白130(gp130)信号和与交感神经再生相关蛋白,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c-Jun、血管活性肠肽(VIP)、甘丙肽(GAL)和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等,刺激交感神经轴突骨架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生长。因此研究交感神经再生机制将有利于神经组织工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纤维 神经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NGF) 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 糖蛋白130(gp130)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彭海聪 何文贞 吴绍惠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7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和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医院HIS系统查询...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和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医院HIS系统查询并详细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既往病史、个人史、诊治经过、各项影像结果、血液检查结果[包括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等]、CYP2C19基因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高血压例数、糖尿病例数、HbA1c、CHOL、LDL-C、HDL-C和D-d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例急性脑梗死CYP2C19型中,有正常代谢型(EM)61例,中间代谢型(IM)64例,缓慢代谢型(PM)25例,IM组TG高于EM组(t=3.332,P=0.001),IM组LDL-C高于EM组(t=2.261,P=0.026),PM组高于IM组(t=2.142,P=0.035),PM组HDL-C高于EM组(t=2.277,P=0.02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与患者的血脂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YP2C19基因 基因多态性 血脂水平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相关因素分析
15
作者 邱少彬 黄贤生 +1 位作者 林隆 陈淑英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急诊PCI的905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后是否发生CIN,将患者分为CIN组(n=54)和non-CIN组(n=85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N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相关因素对CIN的预测价值。结果:STEMI患者急诊PCI后CIN发生率为6.0%(54/9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1.043,95% CI:1.013~1.073,P=0.004)、心衰(OR=2.550,95% CI:1.413~4.600,P=0.002)、血尿酸(OR=1.003,95% CI:1.000~1.005,P=0.020)是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发生CIN的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心衰的AUC (95%CI)分别为0.681 (0.615,0.747)、0.643 (0.564,0.722)。结论:年龄、心衰、血尿酸可能是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CIN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和心衰对发生CIN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对比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血浆β-内啡肽动态变化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庄伟端 许端敏 +2 位作者 奚宝珊 欧利民 郑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5-456,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血浆 β -内啡肽 (β -endorphin ,β -EP)改变以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 方法  4 5例格拉斯哥 -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 (Glasgow -Pittsburghcomascale ,G -Pcs)计分≤ 2 0分的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随机分...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血浆 β -内啡肽 (β -endorphin ,β -EP)改变以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 方法  4 5例格拉斯哥 -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 (Glasgow -Pittsburghcomascale ,G -Pcs)计分≤ 2 0分的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 1 6mg加入 0 9%生理盐水 10 0mL静脉滴注 ,Bid ,疗程 10d。采用G -Pcs评定疗效并检测血浆β -EP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3、10d血浆 β-E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治疗组在各个时点上G -Pcs平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2 4h内用药者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纳洛酮通过降低血浆 β -EP水平 ,对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有催醒作用 ,且用药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昏迷 纳洛酮 Β-内啡肽 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
下载PDF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24
17
作者 许楚芸 陈少如 +4 位作者 何文贞 吴育彬 巫顺秀 陈显光 李森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 85例 ,随机分为 2组 :2组病人除给予常规治疗外 ,益母草组 4 3例给予益母草注射液 10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qd ;复方丹参组 4 2例给予复方丹参 2 ...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 85例 ,随机分为 2组 :2组病人除给予常规治疗外 ,益母草组 4 3例给予益母草注射液 10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qd ;复方丹参组 4 2例给予复方丹参 2 0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qd。均治疗 15d后进行疗效评定 ,并对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I、血小板粘附率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 ,益母草组基本治愈率70 % ,复方丹参组 31% (P <0 .0 1)。各生化指标对比提示益母草的抗凝、降纤、降脂作用突出。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ACI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注射液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丹参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86例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治疗 被引量:16
18
作者 魏丽玲 许楚芸 巫顺秀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31-731,共1页
关键词 癫痫 持续状态 抢救 治疗 苯巴比妥钠 安定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吴育彬 吴映华 +1 位作者 庄伟端 郑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采用信封卡片法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 l...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采用信封卡片法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 l,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16 m l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用药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循环内皮细胞(CEC)、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变化。结果:14 d时,治疗组血浆CEC、ET水平〔(8.0±3.6)个/0.9μl和(52.92±4.52)ng/L〕均低于对照组〔(10.2±3.3)个/0.9μl和(60.12±3.23)ng/L,〕CGRP高于对照组〔(65.23±1.52)ng/L比(60.12±2.14)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14 d和28 d时,治疗组NDS明显较对照组减轻〔14 d NDS:(15.9±3.6)分比(20.4±4.2)分;28 d NDS:(12.3±2.9)分比(15.3±4.2)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通过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灯盏细辛注射液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月经期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巫顺秀 许楚芸 +2 位作者 陈显光 李森美 魏丽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013-1014,共2页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月经期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12 8例月经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 :A组为益母草治疗组 (n =6 8) ,予益母草注射液 2mlimqd ;B组为钙离子拮抗剂对照组 (n =6 0 ) ,予西比灵 10mgqd。治疗 ...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月经期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12 8例月经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 :A组为益母草治疗组 (n =6 8) ,予益母草注射液 2mlimqd ;B组为钙离子拮抗剂对照组 (n =6 0 ) ,予西比灵 10mgqd。治疗 3个月后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的变化 ,经量化进行评定。结果 :A组显效率为 6 4 7% ,总有效率为 88 2 % ;B组显效率为 4 1 7% ,总有效率为 85 0 %。显效率A、B两组间对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6 4 7% /41 7% ,P <0 0 1) ,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月经期偏头痛有效 ,且疗效优于西比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月经期偏头痛 西比灵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