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过程的桥梁工程课程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吴鸣 刘祥玲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2-46,共5页
课程的考核评价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以汕头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考核为例,构建了基于过程性考核评价的、多元的课程考核的方式。结果表明,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和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 课程的考核评价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以汕头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考核为例,构建了基于过程性考核评价的、多元的课程考核的方式。结果表明,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和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较全面真实地评价了学生对课程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对教学改革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为类似课程提供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考核 过程性评价 桥梁工程课程
下载PDF
汕头中砂钢箱梁斜拉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浦童刚 徐建光 +2 位作者 吴鸣 刘浩 王延宁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1-72,80,共13页
在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为确保结构安全,对重要构件进行健康监测尤为必要.以一座新建钢箱梁斜拉桥—中砂大桥为例,现场建立了施工期间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BSHMS),对该桥主梁及主塔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健康监测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拉... 在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为确保结构安全,对重要构件进行健康监测尤为必要.以一座新建钢箱梁斜拉桥—中砂大桥为例,现场建立了施工期间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BSHMS),对该桥主梁及主塔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健康监测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拉索索力、塔梁温度、塔梁应力、主梁线形、主塔偏位等监测参数在重要施工工序节点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了其随施工工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塔端斜拉索索力随施工进度的推进呈缓慢减小的趋势;钢箱梁截面不同测点随施工工序呈现不同的应力变化趋势;塔梁结构的应力与温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全桥合龙后塔梁线形顺畅,达到控制目标,可为同类型桥梁施工期间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箱梁斜拉桥 健康监测 实测分析
下载PDF
沈阳市郊区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楚涵 张鑫 +8 位作者 吴鸣 高健 高锐 毕方 毋振海 赵帝 惠宇 柴发合 李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71-2784,共14页
为探究沈阳市郊区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于2017年8月24日-9月2日采用2,4-二硝基苯肼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沈阳市郊区醛酮类化合物进行观测分析,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部分有毒有害醛酮类化... 为探究沈阳市郊区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于2017年8月24日-9月2日采用2,4-二硝基苯肼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沈阳市郊区醛酮类化合物进行观测分析,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部分有毒有害醛酮类化合物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利用比值法对醛酮类化合物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醛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日均值范围为23.16~38.38μg m^3;质量浓度最高的4种醛酮类化合物依次是丙酮、甲醛、正丁醛和乙醛,其质量浓度日均值的平均值分别为8.71、5.90、5.48和2.95μg m^3.对·OH消耗速率(L OH)贡献较大的醛酮类化合物物种是正丁醛、甲醛和乙醛,臭氧生成潜势贡献(OFP)较大的醛酮类化合物物种是甲醛、正丁醛和乙醛,在研究区影响醛酮类化合物光化学反应活性的物种主要是甲醛、乙醛和正丁醛.研究区观测期间,环境空气中甲醛和乙醛的致癌性风险值分别为1.18×10^-5和5.91×10^-6,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乙醛的非致癌风险值为0.05,对暴露人群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在研究区的一次臭氧轻度污染过程期间,环境空气中的甲醛和乙醛受天然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二次转化的影响减弱,甲醛、乙醛和丙酮受到炼焦工业和机动车等人为源排放的影响增强,而正丁醛主要受当地精细化工产业排放的影响.研究显示,沈阳市应加大对炼焦工业、精细化工和机动车来源排放醛酮类化合物的管制,以降低环境空气中活性醛酮类化合物及有毒有害醛酮类化合物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酮类化合物 污染特征 人体健康风险 污染防控 沈阳市
下载PDF
杆塔基础沉降对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丁祥 夏浩衍 +2 位作者 龚坚刚 周奇 曹枚根 《浙江电力》 2023年第3期95-102,共8页
输电塔是高柔度的风敏感结构,若输电塔地基不均匀沉降后再遭遇台风侵袭将对输电塔安全性造成严重危害。为评估地基沉降对输电塔抗风能力的影响,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耦合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台风作用下不同地基倾斜角度下输电塔线体系... 输电塔是高柔度的风敏感结构,若输电塔地基不均匀沉降后再遭遇台风侵袭将对输电塔安全性造成严重危害。为评估地基沉降对输电塔抗风能力的影响,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耦合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台风作用下不同地基倾斜角度下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风振系数和主材应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相同的倾斜角度下,横线向倾斜较顺线向倾斜风振响应均方根值增加明显,最大增幅为40%;地基沉降所导致的结构倾斜,会导致风振系数超过规范值,最不利情况会导致风振系数超过规范值9.6%;压应力变化规律与风振系数变化规律一致,倾斜5°工况下压应力增加最大,较未倾斜时塔腿压应力增加了16.1%。研究成果对台风多发地区输电塔抗风评估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线体系 基础沉降 风振位移响应 风振系数 主材压应力
下载PDF
传统村落叙事性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展示策略研究——以汕头市金平区沟南村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谢天 李婉宁 陈立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3-28,共6页
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品质是促成村落现代转型的重要因子。本研究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及其Depthmap软件,分析了汕头市沟南村的可达性、公共性和认知度特征,并相应提出其叙事性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展示策略,建构了叙事主题、叙事路径、叙事场景... 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品质是促成村落现代转型的重要因子。本研究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及其Depthmap软件,分析了汕头市沟南村的可达性、公共性和认知度特征,并相应提出其叙事性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展示策略,建构了叙事主题、叙事路径、叙事场景和叙事平台四个层面的空间体系,展现沟南村的历史文化和当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 公共空间 空间句法 展示策略
下载PDF
练江干流底质污染及水质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依微 罗千里 +4 位作者 周华 黄菊 肖晔远 范中亚 陈钢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7-72,共6页
选取2019年11月(枯水期)和2020年5月(丰水期)、8月(平水期)练江干流20个调查点位,取样分析了底质总磷、总氮、有机质、重金属(铜、锌、镉、铅和镍)共8项检测指标数据,发现练江底质各种污染物总体时空差异较明显.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 选取2019年11月(枯水期)和2020年5月(丰水期)、8月(平水期)练江干流20个调查点位,取样分析了底质总磷、总氮、有机质、重金属(铜、锌、镉、铅和镍)共8项检测指标数据,发现练江底质各种污染物总体时空差异较明显.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沉积物污染进行源解析,并结合水质总氮、总磷、总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绘制网络关系图,结果表明练江干流底质主要受到电子垃圾拆解业和印染产业污染,其主要污染物是铜、镉和镍这三种重金属.11号点位受贵屿电子垃圾拆解区域污染,污染程度最高,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尤为严重.底质氮磷与水质氮磷共现性好,因此有必要关注沉积物氮磷污染与水质的相互影响.沉积物有机质与水质化学需氧量负相关,主要由于沉积物相以颗粒态有机物为主,而水相以溶解态有机物为主.锌和镉可考虑作为练江流域沉积物污染源的指示污染物,分别指示印染行业与电子垃圾拆解业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江 主成分分析 网络关系图 水质 底质
下载PDF
一种估算MICP加固砂土体渗透系数的简便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延宁 黄龙剑 +1 位作者 李思侃 吴鸣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12,F0002,共11页
基于Kozeny-Carman(K-C)方程和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原理,提出一种MICP加固砂土体渗透系数的简便算法.MICP产生的碳酸钙填充土体孔隙,采用电镜成像法得到碳酸钙晶体的粒径,推导得... 基于Kozeny-Carman(K-C)方程和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原理,提出一种MICP加固砂土体渗透系数的简便算法.MICP产生的碳酸钙填充土体孔隙,采用电镜成像法得到碳酸钙晶体的粒径,推导得固化砂土体的孔隙比和颗粒平均比表面积.将固化砂土体的孔隙比和颗粒平均比表面积代入K-C方程,得到预测MICP加固砂土体渗透系数的简便算法,并经已有文献试验数据和研究结果验证,结果表明:孔隙比减小和颗粒平均比表面积增大导致MICP固化砂土渗透系数显著降低,算例一土体的渗透系数最终下降了93%-97%,算例二碳酸钙含量达到10%时,渗透系数下降了67%-92%;MICP固化砂土的渗透系数下降速率开始加固时最大,随着碳酸钙含量逐渐增加,渗透系数下降速率逐渐减小;初始渗透系数越大的土体,加固效果越明显,渗透系数的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值更大;该算法简便可靠,能较为快速和准确预测MICP加固砂土体的渗透系数,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K-C方程 MICP 粒径 孔隙填充
下载PDF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土建类课程思政的育人研究——以汕头市红色遗址为例
8
作者 陈艳 刘汉清 吴鸣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3年第3期44-52,68,共10页
红色遗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红色革命精神,而且是优秀的建筑教学案例。在分析汕头红色遗址现状和地方红色文化对高校土建类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开展汕头红色文化问卷调查,得出当前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土... 红色遗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红色革命精神,而且是优秀的建筑教学案例。在分析汕头红色遗址现状和地方红色文化对高校土建类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开展汕头红色文化问卷调查,得出当前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土建专业教育教学存在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不高、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基于此调查结果,提出构建知识体系、挖掘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教学实践渗透地方红色文化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土建类课程思政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 土建类专业 课程思政 育人研究
下载PDF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工程制图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传林 《甘肃教育》 2023年第1期60-64,共5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的先进教学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实践性较高课程的教学过程。工程制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学习层次较低、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文章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的先进教学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实践性较高课程的教学过程。工程制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学习层次较低、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文章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分析与设计,最后结合具体案例描述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通过课程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工程制图 AUTOCAD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基于OpenSees的钢筋本构关系二次开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荒龙 孙淑慧 《四川建材》 2018年第11期55-56,共2页
OpenSees作为一款开源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因其强大的非线性分析能力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接受。本文介绍了OpenSees二次开发的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C建议钢筋本构模型,考虑到我国对于钢筋本构关系的使用... OpenSees作为一款开源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因其强大的非线性分析能力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接受。本文介绍了OpenSees二次开发的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C建议钢筋本构模型,考虑到我国对于钢筋本构关系的使用,将规范建议钢筋本构关系开发到OpenSees项目中,通过低周反复加载测试其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开发 OPENSEES 钢筋本构关系 低周反复加载
下载PDF
海水海砂条件下硅酸盐-硫铝酸盐(OPC-CSA)水泥复掺二元体系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传林 张宇轩 颜爽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3-63,共11页
为更加深入探讨硅酸盐-硫铝酸盐(OPC-CSA)二元体系在海水海砂环境下的各项性能,并确定海水海砂环境下二元体系最佳配合比,研究了海水海砂环境下OPC-CSA复掺二元体系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pH值、氯离子结合率等性能,并根据X射... 为更加深入探讨硅酸盐-硫铝酸盐(OPC-CSA)二元体系在海水海砂环境下的各项性能,并确定海水海砂环境下二元体系最佳配合比,研究了海水海砂环境下OPC-CSA复掺二元体系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pH值、氯离子结合率等性能,并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镜分析(SEM)、热重分析(TGA)等测试方法探索二元体系微观结构、水化规律.结果表明:OPC占比增多能延缓体系凝结时间;体系在OPC占比为30%~60%时会出现自裂现象,强度骤降;当CSA或OPC占比10%时体系强度较对应纯水泥有所提升,为最佳配比;体系中OPC含量越多,pH值越高;氯离子结合率随着OPC占比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复合体系水化产物有Friedel盐、钙矾石、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Ca(OH)_(2)、C-S-H凝胶和铝胶(AH3).钙矾石及AFm的生成受到体系中CSA及OPC共同影响,C-S-H凝胶的生成主要受体系中OPC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体系 钙矾石 氯离子结合 碱度 水化作用
下载PDF
单向冻结粉质黏土已冻区分凝冰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震 朱珍德 +1 位作者 胡家豪 周子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7-416,432,共11页
在单向冻结中,已冻区分凝冰的产生和发展是影响冻融土结构性特征的重要因素。选取降温速率(0.5~0.005℃/s)、冷端温度(–30~–70℃)、暖端补水(无补水、恒压补水)等3种单向冻结边界条件,探究其对已冻区分凝冰发育的影响规律。基于光学... 在单向冻结中,已冻区分凝冰的产生和发展是影响冻融土结构性特征的重要因素。选取降温速率(0.5~0.005℃/s)、冷端温度(–30~–70℃)、暖端补水(无补水、恒压补水)等3种单向冻结边界条件,探究其对已冻区分凝冰发育的影响规律。基于光学显微数字拍摄,自主研发了裂纹显微测量系统,为分凝冰裂纹的原位、无接触式测量提供了便利。试验研究发现:(1)不仅是温度梯度、暖端补水条件,单向冻结冷端降温速率对已冻区分凝冰分布也会产生影响,传统模型(如分凝模型)计算的水分迁移量难以准确反映已冻区冰裂纹分布特征;(2)冻结锋面移动速率对已冻区分凝冰宽度的影响大于温度梯度;(3)冻结过程中已冻区分凝冰宽度随0℃线移动速率呈指数形式变化。最后基于0℃线移动速率提出了已冻区分凝冰宽度预测的经验公式,为工程中评估变降温速率条件下黏土的单向冻胀破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冻胀 降温速率 黏土 分凝冰裂纹 超低温
原文传递
生物炭联合微生物矿化技术改善软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秀丽 李佳禧 +2 位作者 谢佳旻 林军 庞书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146,共13页
【目的】实现对软土地基的绿色加固对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和生物炭联合固化软土。【方法】首先确定了MICP灌浆最优细菌浓度和胶结液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生物炭含量联合微... 【目的】实现对软土地基的绿色加固对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和生物炭联合固化软土。【方法】首先确定了MICP灌浆最优细菌浓度和胶结液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生物炭含量联合微生物矿化技术加固提升软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通过直剪试验,得到MICP联合生物炭固化软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试验(EDS),获得了固化软土的微观结构、矿物成分及元素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MICP能够提升软土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在最优菌液浓度OD_(600)=0.9,胶结液浓度为1.0 mol/L的条件下,养护28 d时,MICP固化软土的最大内摩擦角为11.3°,最大黏聚力为12.15 kPa;添加生物炭后,MICP固化软土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得到显著提升,添加12%生物炭,养护28 d时,内摩擦角最大为20.8°,相应条件下的黏聚力最大值为16.61 kPa。养护周期28 d内,试样内摩擦角和黏聚力提升速率在前14 d明显高于后14 d,表明微生物矿化技术主要在养护前期发挥作用。(2)微观测试表明,经MICP处理的软土中均可观察到碳酸钙,添加生物炭后在生物炭和软土界面处观察到大量碳酸钙晶体。(3)EDS测试结果表明,土颗粒表面有明显的钙、碳和氧元素分布。【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生物炭协同MICP技术固化软土具有可行性,为滨海软土地层的绿色加固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软土 生物炭 内摩擦角 黏聚力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海岸带地质公园融入性设计策略研究——以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金石滩园区为例
14
作者 白雪 高德宏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地质公园的观赏研究价值,以及国内外地质公园开发、保护的差异,以全国唯一的海岸带地质公园——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金石滩园区为例,提出国内地质公园开发、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园区现状和后期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 文章通过分析地质公园的观赏研究价值,以及国内外地质公园开发、保护的差异,以全国唯一的海岸带地质公园——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金石滩园区为例,提出国内地质公园开发、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园区现状和后期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首先,利用生态景观确定规划秩序,采用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环境的方法,对其加以更新和扩建,实现地质资源叠合组织和参观探索游线有机连通。研究致力于将建筑、人文要素和地质公园景观环境紧密结合,打造融入性、综合型国家级滨海地质公园,为后续类似项目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地质公园 总体规划布局 建筑策划 融入性设计 游线设计 地质博物馆
下载PDF
上海浦东足球场风洞试验和风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晓明 崔家春 +1 位作者 史炜洲 王钦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25,49,共5页
上海浦东足球场为跨度211m的轮辐式张弦结构体系,对其屋盖风荷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1/300缩尺比的同步多点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获得了屋盖上下表面的风平均内压和风压系数;其次,由风洞试验结果分析得到24个风向角下100年重现期对应... 上海浦东足球场为跨度211m的轮辐式张弦结构体系,对其屋盖风荷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1/300缩尺比的同步多点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获得了屋盖上下表面的风平均内压和风压系数;其次,由风洞试验结果分析得到24个风向角下100年重现期对应的屋盖表面的风峰值外压;最后,结合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风洞试验结果计算了结构的风振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结果表明:屋盖平均内压分布均匀并且随风向角变化不大;在迎风面外边缘可能出现最大的峰值外压;屋盖整体结构沿竖向的平均气动力和等效静力风荷载随风向角的变化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屋盖结构 上海浦东足球场 风洞试验 风振响应分析
下载PDF
某不稳定边界层单体建筑后方点源污染扩散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国义 杨浩凯 孙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71-1176,共6页
首先产生大涡模拟所需要的入流湍流条件,然后应用标准Smagorinsky模型对位于某不稳定边界层的单体建筑后方点源污染扩散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稳定条件下,使用大涡模拟能够较好地预测单体建筑的绕流特性和污染物分布。单体... 首先产生大涡模拟所需要的入流湍流条件,然后应用标准Smagorinsky模型对位于某不稳定边界层的单体建筑后方点源污染扩散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稳定条件下,使用大涡模拟能够较好地预测单体建筑的绕流特性和污染物分布。单体建筑绕流的湍流场十分复杂,空气流经建筑后发生了分离,在建筑后方形成了再循环区域,使高浓度气体被输送到建筑背面附近。受周期性涡脱落现象的影响,污染气体被释放后逐渐向建筑两侧及下游扩散,形成了较宽的扩散区域。气体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瞬时等值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大涡模拟 入流湍流条件 单体建筑绕流 污染扩散
原文传递
圆管输电塔风荷载多天平同步测力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宏杰 黄阳 周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37-143,共7页
水平风作用下输电塔风荷载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有竖向风联合作用下的输电塔风荷载的研究甚少。采用多天平同步测力风洞试验方法,获得了水平风和竖向风联合作用下的输电塔塔身节段的气动力系数。试验研究表明:多天平同步测力方法... 水平风作用下输电塔风荷载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有竖向风联合作用下的输电塔风荷载的研究甚少。采用多天平同步测力风洞试验方法,获得了水平风和竖向风联合作用下的输电塔塔身节段的气动力系数。试验研究表明:多天平同步测力方法可以直接且准确地测量输电塔构件的风荷载;与常规试验相比,多天平同步测力方法可以用于同时具有攻角和偏角的风作用下输电塔风荷载的测量,且能准确地模拟输电塔的气流扰流,减少或避免风洞地面或分离平台引起的边界层效应;来流风攻角在±5°范围内时,竖向风对阻力系数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来流风攻角较大时,竖向风对输电塔塔身气动力系数的影响较大,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管输电塔 多天平同步测力 气动力系数 风偏角 风攻角
下载PDF
灌浆压力与上覆土压力对土钉摩阻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成雨 刘子雄 +1 位作者 张孟喜 周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17-322,共6页
灌浆压力和上覆土压力是影响土钉峰值摩阻力的关键参数,考虑土钉不同的注浆压力与上覆土压力的工况,结合现场试验与研究人员大量的室内土钉拉拔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一些关键参数对土钉峰值摩阻力的影响程度,定量地分析了关键参数对土钉... 灌浆压力和上覆土压力是影响土钉峰值摩阻力的关键参数,考虑土钉不同的注浆压力与上覆土压力的工况,结合现场试验与研究人员大量的室内土钉拉拔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一些关键参数对土钉峰值摩阻力的影响程度,定量地分析了关键参数对土钉摩擦系数的影响程度。为方便衡量各个参数对土钉的摩擦系数的影响性,利用归一化摩擦系数AFC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土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土钉的归一化摩擦系数对上覆土压力的依赖程度最高(变化范围为0~1),而对饱和度的依赖性最弱(变化范围为0~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 峰值摩阻力 摩擦系数 上覆土压力 灌浆压力 饱和度
原文传递
平行分离双幅桥气动导数识别的混合强迫振动试验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奇 朱乐东 +1 位作者 周成 郭震山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311,共8页
自由振动试验法(FreeV法)用于平行分离双幅桥气动导数识别时,由于人工初始激励不同,节段模型产生的气动干扰不同,进而导致气动导数识别结果规律性差,识别数据离散性大。为此,提出了混合强迫振动试验法(MFV法),并对比分析了MFV法和FreeV... 自由振动试验法(FreeV法)用于平行分离双幅桥气动导数识别时,由于人工初始激励不同,节段模型产生的气动干扰不同,进而导致气动导数识别结果规律性差,识别数据离散性大。为此,提出了混合强迫振动试验法(MFV法),并对比分析了MFV法和FreeV法识别出的气动导数,以及基于MFV法和FreeV法的二维颤振分析结果与节段模型测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上游桥还是下游桥,MFV法识别的气动导数均离散性较小,随折算风速的变化规律明确;而FreeV法识别的气动导数离散性较大,随折算风速的变化规律较差,尤其是受气动干扰效应影响较大的下游桥;基于MFV法预测的颤振临界风速与节段模型测试结果较为接近,而基于FreeV法预测的颤振临界风速与节段模型测试结果的偏差较大,尤其是下游桥,偏差更为显著;相比于FreeV法,MFV法能更为准确地模拟平行分离双幅桥的气动干扰效应,其颤振预测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分离双幅桥 气动导数 混合强迫振动试验法 自由振动试验法 颤振临界风速
下载PDF
斜拉桥钢箱梁考虑疲劳性能的纵隔板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欧阳洋 祝志文 蔡晶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65-3172,共8页
为研究纵隔板设计参数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建立带纵隔板的某斜拉桥钢箱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单元模型,通过桥面移动轮载加载,分别获得横桥向不同轮载位置下,纵隔板邻近构造细节的应力响应;基于纵隔板-面板构造细节轮载应力... 为研究纵隔板设计参数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建立带纵隔板的某斜拉桥钢箱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单元模型,通过桥面移动轮载加载,分别获得横桥向不同轮载位置下,纵隔板邻近构造细节的应力响应;基于纵隔板-面板构造细节轮载应力幅的最不利荷载工况,对该构造细节进行疲劳性能评价,探讨纵隔板厚度及其与紧邻纵肋的间距等参数变化对纵隔板-面板构造细节的应力响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面板-纵隔板构造细节具有无限疲劳寿命;纵隔板与紧邻纵肋腹板间距的改变会引起面板-纵隔板构造细节应力的显著变化,不宜采用过大的间距;需要指出,纵隔板厚度的改变对该构造细节的应力影响很小,因而纵隔板厚度不宜过大。基于有限元分析提出纵隔板优化参数组合,为钢桥面板抗疲劳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正交异性钢桥面 纵隔板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