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钼靶X射线影像在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谢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4期39-40,共2页
目的分析乳腺钼(Mo)靶X射线影像在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均在术前行乳腺钼靶X射线影像检查和高频彩超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乳腺钼靶X射线影像检查的诊... 目的分析乳腺钼(Mo)靶X射线影像在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均在术前行乳腺钼靶X射线影像检查和高频彩超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乳腺钼靶X射线影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5.0%)和微小钙化正确识别率(62.5%)高于高频彩超(55.0%、37.5%),误诊率(12.5%)低于高频彩超(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漏诊率(2.5% VS 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原位癌早期的诊断中应用乳腺钼靶X射线影像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将其作为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X射线 乳腺癌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少贤 郑少燕 +3 位作者 曾向廷 林时勖 林斯宏 吴先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GMB)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影像学特征以及肿瘤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13例脑原发性淋巴瘤和19例胶质母细胞瘤的常规MRI及SWI影像学表... 目的:探讨脑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GMB)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影像学特征以及肿瘤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13例脑原发性淋巴瘤和19例胶质母细胞瘤的常规MRI及SWI影像学表现,测量肿瘤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对比分析两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13例淋巴瘤ITSS评分为0~1级,ITSS评分0级8例,1级5例。19例胶质母细胞瘤ITSS评级均为3级,胶质母细胞瘤ITSS级别明显高于淋巴瘤,两者ITSS级别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01)。结论定量测量肿瘤内ITSS有助于脑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可以作为常规MR检查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淋巴瘤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与肿瘤危险程度的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黛英 吴先衡 +2 位作者 汪丹凤 林志畑 张海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8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以及与肿瘤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并与肿瘤危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极低危险组4例,低度危险组18例,中度危险组17例,高度危险组14例。性别、年龄与肿瘤...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以及与肿瘤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并与肿瘤危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极低危险组4例,低度危险组18例,中度危险组17例,高度危险组14例。性别、年龄与肿瘤的危险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有无转移灶与肿瘤的危险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与胃肠道是否相通与危险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的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有无转移可以判断肿瘤的危险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泌尿系结石成分定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林黛英 吴先衡 +2 位作者 汪丹凤 林少帆 黄宝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2期1770-177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分析泌尿系统结石成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尿路结石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分析其结石成分,比较体外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的结果,分析双源CT分析各种成分泌尿系结石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双源CT能...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分析泌尿系统结石成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尿路结石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分析其结石成分,比较体外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的结果,分析双源CT分析各种成分泌尿系结石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双源CT能准确区分尿酸结石和非尿酸结石,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0%;磷酸盐结石的诊断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92.00%;胱氨酸结石的诊断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7.90%;草酸钙结石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100.00%。结论新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在治疗前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对结石的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泌尿系结石 红外光谱法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瑟燕 周琇 李楚莲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CT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使用对比剂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观察患者对比剂外渗情况和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在本院CT室行CT增强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12... 目的探讨CT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使用对比剂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观察患者对比剂外渗情况和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在本院CT室行CT增强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检查前均常规进行血液血肌酐检测,于检查后24 h再次检测血肌酐的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对比剂外渗情况和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肌酐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血肌酐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后,碘对比剂外渗情况和碘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预防对比剂肾病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并能有效减少碘对比剂外渗和对比剂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糖尿病 CT增强 对比剂肾病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行急诊CTA血管成像的理配合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瑟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23期3650-3651,共2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行急诊CTA血管成像的护理.方法 收集来我科行急诊主动脉夹层CTA患者10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急诊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97例顺利完成主动脉CTA检查,1例ICU的病人在搬上检查床时病情变化,经过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行急诊CTA血管成像的护理.方法 收集来我科行急诊主动脉夹层CTA患者10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急诊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97例顺利完成主动脉CTA检查,1例ICU的病人在搬上检查床时病情变化,经过积极抢救无效死亡,2例病人出现胸闷胸痛和呕吐症状而停止扫描.结论 主动脉夹层行急诊CTA的病人病情危重,发病突然、来势凶险、病情变化快,必须做好检查的一切准备,全程最好有相关临床医生陪同,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CTA血管成像 护理
下载PDF
DWI在食管癌病灶范围及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壮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8期95-97,共3页
目的探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显示及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3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平扫且分别于300s/mm^2、500s/mm^2、800s/mm^2、1000... 目的探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显示及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3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平扫且分别于30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的b值范围下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对比表面弥散系数变化情况。结果同一b值下,中高分化病灶的表面弥散系数明显高于低分化病灶;不同b值下,食管癌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获得图像均为高信号。随着b值的升高,食管癌病灶的噪声比、信噪比下降,差异显著。当b值为500s/mm^2时,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在食管癌的诊断上,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病灶以及病灶的恶性程度,且当b值为500s/mm^2时,检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食管癌 表面弥散系数 诊断结果 恶性程度 评估价值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合并孤立性ACTH缺乏症1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丹 翁焕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7期627-628,共2页
孤立性ACTH缺乏症是发病率很低的内分泌疾病,1型糖尿病合并孤立性ACTH缺乏症更是罕见,本文报道1例。
关键词 型糖尿病 孤立性 缺乏症 报告 内分泌疾病 发病率
下载PDF
CTA对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汪丹凤 林黛英 +2 位作者 吴先衡 郭瑞勇 张海贤 《影像技术》 CAS 2017年第1期48-50,4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显示C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顾性分析106例C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畸形血管团部位、大小、供血动脉类型、引流静脉类型及数目、合并动脉瘤与CAVM破裂出...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显示CAV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顾性分析106例C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畸形血管团部位、大小、供血动脉类型、引流静脉类型及数目、合并动脉瘤与CAVM破裂出血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位于脑深部、小型、单支静脉引流、深静脉引流与CAVM破裂出血相关。结论 :位于脑深部、畸形血管团<3cm、单支静脉引流、深静脉引流为CAVM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增强CT检查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前定位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佳伟 肖映胜 +2 位作者 杜光舟 杨熙鸿 林炘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9期104-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增强CT检查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术前定位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增强CT、彩超、MIBI等3种影像学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市中心医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SHPT患者77例,所有... 目的:研究增强CT检查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术前定位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增强CT、彩超、MIBI等3种影像学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市中心医院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SHPT患者7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彩超、MIBI以及三者联用影像学检查。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统计出CT、彩超、MIBI以及3种检查联用所诊断甲状旁腺的确诊数及误诊数,并计算其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手术共切除标本374枚,确诊为甲状旁腺304枚,增强CT、MIBI、彩超及3种检查联用的灵敏度分别为80.59%、64.80%、47.04%、85.86%;特异度分别为64.28%、82.14%、89.29%、60%;增强CT的诊断灵敏度高于其他两种影像,特异度低于其他两种影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而3种影像学联用的灵敏度高于3种检验单一使用,特异度低于3种检验单一使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颈部增强CT检查对术中甲状旁腺的定位、指导术者快速切除甲状旁腺意义重大;增强CT联合彩超、MIBI检查,能进一步提高定位甲状旁腺的准确性,有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增强CT 彩色超声 ^(99m)Tc-MIBI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儿童正畸治疗埋伏牙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衍霖 黄宝泉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7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正畸治疗埋伏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收治的埋伏牙患者41例,在进行正畸治疗过程中均进行多排螺旋CT轴位扫描及扫描层厚为1.25mm,采用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技...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正畸治疗埋伏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收治的埋伏牙患者41例,在进行正畸治疗过程中均进行多排螺旋CT轴位扫描及扫描层厚为1.25mm,采用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重建(MIP)等后处理技术,统计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CPR能呈现出埋伏牙形态及与正常牙齿、牙槽骨及周围软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VR能展现口腔及颌骨不同角度的空间全景关系图;MIP能观测埋伏牙与相邻组织结构的相对关系及萌出方向;MPR则主要显示牙齿间的局部关系;41例患者的均可清楚的观测患者牙齿位置,数目以及与相邻牙齿的关系。结论: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可为正畸治疗埋伏牙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正畸治疗 多排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筛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翁焕 谢丹 肖梓栋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6-519,共4页
目的采用经皮氧分压(TcPO2)测定对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进行检测,分析其病变特点及筛查其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6名,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重点记录下肢缺血性病变临床症状,行TcPO2检查(足背TcPO2<40mm Hg为... 目的采用经皮氧分压(TcPO2)测定对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进行检测,分析其病变特点及筛查其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6名,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重点记录下肢缺血性病变临床症状,行TcPO2检查(足背TcPO2<40mm Hg为下肢存在缺血性病变)及生化检测: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尿清蛋白排泄率、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眼底镜检、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 35.7%患者存在下肢缺血病变(TcPO2<40mm Hg),在缺血性病变患者中有58.9%无缺血病变的临床症状。TcPO2测定值与年龄、病程、收缩压、糖尿病肾病(DN)分期、糖尿糖视网膜病变(DR)分期、HbA1c、TC、Fg呈负相关(P<0.05),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WHR)、舒张压,高血压率,吸烟率,UA、LDL-C、HDL-C、TG均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bA1c、Fg是下肢缺血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依次为:1.078、1.101、1.242、1.560。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很常见,超过一半无临床症状,存在下肢缺血病变的患者常合并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年龄、病程、HbA1c、Fg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下肢 缺血 经皮氧分压测定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