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郑丽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5期30-32,共3页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新生儿气胸患儿,按抽签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粗硅胶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新生儿气胸患儿,按抽签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粗硅胶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撤离呼吸机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拔引流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血量、操作时间、肺复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患儿效果优于粗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新生儿科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粗硅胶管 胸腔闭式引流 新生儿气胸
下载PDF
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晓东 陈崇新 罗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8期111-113,共3页
目的 观察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89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 观察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89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3 d及7 d总胆红素水平,临床症状(胎便排空时间、排便次数、黄疸持续时间)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免疫指标(IgM、IgA、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1.82%(χ^(2)=6.234,P=0.015);治疗后3 d及7 d,2组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各时点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儿胎便排空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7 d后,观察组IgM、IgA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45%(χ^(2)=5.264,P=0.022)。结论 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及临床症状,从而提升患儿的免疫水平,促进病情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布拉酵母菌散 茵栀黄口服液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晓东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降阶梯疗法治疗,... 目的探讨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降阶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肺啰音消失、呼吸恢复平稳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WBC、PCT、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各项炎症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梯疗法 新生儿 重症感染性肺炎 临床预后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东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0期1381-1382,共2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HMD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HMD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氧指标、呼吸力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pH、PaO2、PaCO2、SaO2以及Cstat、Insp Flow、Rcex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HMD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血氧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猪肺磷脂注射液
下载PDF
早期营养干预对低/极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败血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志雄 翁璇铃 陈晓冬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对低/极低体重儿营养状况、体格发育及败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低/极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儿间胎龄、性别、出生体重、...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对低/极低体重儿营养状况、体格发育及败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低/极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儿间胎龄、性别、出生体重、体长及头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低/极低体重儿采用常规营养干预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联合方式进行营养干预,比较2组低/极低体重儿干预前后血清营养指标、感染指标变化,以及体格发育情况和晚发型败血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常规营养干预,早期营养干预可显著提高低/极低体重儿血清ALB、BUN水平(均有P<0.05),但对体重和身长生长无特殊优势(P>0.05)。另外,对照组患儿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为12%,观察组为3%,观察组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838,P<0.05),且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清WBC、CRP及PCT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干预可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保证体格发育,降低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对可耐受早期营养干预的低/极低体重儿应进行积极的早期营养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极低体重儿 早期营养干预 营养状况 体格发育 晚发型败血症
下载PDF
抚触被动体操对极低体重早产儿体格生长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翁璇铃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3期95-97,共3页
目的 观察抚触被动体操对极低体重早产儿的校正月龄12个月体格生长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20年3月就诊本院的极低体重早产儿138例,采用红蓝球法进行分组,红球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蓝球纳入观察组采用抚触被动体操,... 目的 观察抚触被动体操对极低体重早产儿的校正月龄12个月体格生长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20年3月就诊本院的极低体重早产儿138例,采用红蓝球法进行分组,红球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蓝球纳入观察组采用抚触被动体操,比较两组患儿校正月龄12个月体格生长及神经行为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体重、头围、身长值经测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行为能力、主被动肌张力、一般评估、原始反射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量表(neonatal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NBNA)总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抚触被动体操对于极低体重早产儿适用性强,可改善校正月龄12个月的体重、头围、身长生长发育指标,且促进极低体重早产儿的神经行为功能,使得患儿尽早符合正常新生儿体格生长和神经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体重 早产儿 校正月龄12个月 体格生长 神经行为 抚触被动体操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分析与随访
7
作者 郑丽文 陈泽钦 罗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随访。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4月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接受救治的5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8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随访。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4月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接受救治的5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8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并随访观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心理发育评分为(92.24±10.78)分,低于对照组的(114.35±2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以皮肤及黏膜损害、眼分泌物增多、黄疸伴肝脾肿大、骨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患儿TPPA和RPR结果显示均为阳性。经青霉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0%,且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无明显特异性,为减少误诊,应结合多项检查结果对其实施诊断,尽早对患儿实施青霉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