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无枝酸菌ST2710转化洛伐他汀为无锡他汀的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方 诸葛斌 +3 位作者 方慧英 饶志明 沈微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0,共4页
无锡他汀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ST 2710)转化产生。文中在摇瓶水平考察了底物浓度、溶氧和剪切力等因素对洛伐他汀(底物)转化为无锡他汀(产物)的影... 无锡他汀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ST 2710)转化产生。文中在摇瓶水平考察了底物浓度、溶氧和剪切力等因素对洛伐他汀(底物)转化为无锡他汀(产物)的影响,并在5 L发酵罐上进行了分批发酵及材料分批发酵研究。摇瓶结果表明,菌株对溶氧要求较高,对剪切力很敏感,底物适宜添加浓度为1 g/L。在5 L发酵罐间歇发酵过程中。在控制溶氧不低于35%.搅拌转速为300r/min,产物产量达到最高,为0.77 g/L左右,发酵周期为80 h,较摇瓶发酵缩短16 h。采用补料发酵工艺后,有效减缓底物抑制,产物产量达到1.83 g/L。是分批发酵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 无锡他汀 拟无枝酸菌 微生物转化
下载PDF
拟无枝酸菌ST2710转化洛伐他汀为无锡他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付维来 诸葛斌 +2 位作者 于海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27,共5页
无锡他汀是新发现的胆固醇合成途径中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是洛伐他汀的4倍,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高效降脂新药。研究发现,转化过程中,伴随无锡他汀的形成,存在着另一种转化... 无锡他汀是新发现的胆固醇合成途径中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是洛伐他汀的4倍,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高效降脂新药。研究发现,转化过程中,伴随无锡他汀的形成,存在着另一种转化化合物Ⅰ。通过液质联用和核磁共振测定及对所获图谱进行解析,获得产物Ⅰ的分子结构为2-甲基丁酸-1,2,3,7,8,8a-六氢-3-羟甲基-7-二甲基-8-[2-[(2R,4R-4-羟基-6氧代-2-四氢吡喃基]-乙基]-1-萘酯,与无锡他汀是同分异构体。同时发现产物Ⅰ的形成对无锡他汀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一发现为如何提高无锡他汀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他汀 核磁共振 液质联用 同分异构体
下载PDF
固定化Amycolatopsis sp.ST 2710转化洛伐他汀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姜琳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研究用海藻酸钠固定化ST2710的技术,确定了较好的制备工艺,并用该固定化细胞对转化洛伐他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2%,CaCl2浓度为2%,固化时间为1 h,包埋量为2.5 mL菌悬液/100 mL凝胶的条件下,固定化细胞具有较好的机械强... 研究用海藻酸钠固定化ST2710的技术,确定了较好的制备工艺,并用该固定化细胞对转化洛伐他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2%,CaCl2浓度为2%,固化时间为1 h,包埋量为2.5 mL菌悬液/100 mL凝胶的条件下,固定化细胞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固定化细胞 洛伐他汀 制备工艺
下载PDF
无锡他汀分离式分段发酵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牟琳 诸葛斌 +1 位作者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1-54,共4页
无锡他汀是一种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ST2710)转化产生的产物之一。转化产物Ⅰ则作为洛伐他汀转化为无锡他汀的中间产物,是影响无锡他汀生成及其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2种产... 无锡他汀是一种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ST2710)转化产生的产物之一。转化产物Ⅰ则作为洛伐他汀转化为无锡他汀的中间产物,是影响无锡他汀生成及其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2种产物形成时的pH值有所不同。为提高无锡他汀产率,研究以pH值为主要调节因素,对发酵过程pH值调节、菌体补加和pH值协同调节,以及分离式分段发酵工艺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结果表明,分离式分段发酵模式最好,即将产物Ⅰ分离提纯后作为底物再次发酵生成无锡他汀,2个阶段的pH值分别为7.5和5.5。同时也考察了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研究表明,Fe2+、Mg2+和Cu2+对2种产物的生成均有一定促进作用。经策略优化,无锡他汀转化率提高15%,缩短了发酵时间,并使最终产物更易纯化。这种利用同菌株分离式分段发酵模式广泛为生成过程中存在中间产物或发酵时间较长的发酵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他汀 同一菌株分离式分段发酵 pH值控制策略
下载PDF
Monacolin K转化产物对HMG-CoA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海 方慧英 +3 位作者 诸葛健 吴华俊 徐鑫 汪志君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0,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HMG-CoA还原酶的酶活性,探讨Monacolin K微生物转化产物与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对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Monacolin K微生物转化产物的IC50为377.69μg.mL-1,显著低于Mo-nacolin K和普伐他汀,而与辛伐...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HMG-CoA还原酶的酶活性,探讨Monacolin K微生物转化产物与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对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Monacolin K微生物转化产物的IC50为377.69μg.mL-1,显著低于Mo-nacolin K和普伐他汀,而与辛伐他汀的IC50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Monacolin K 转化产物 HMG—CoA还原酶 IC50值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一株对Monacolin K有转化作用菌株的鉴定
6
作者 于海 张永光 +3 位作者 方慧英 诸葛健 徐鑫 汪志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2-515,共4页
从1000多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对Monacolin K有转化作用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发现菌株ST2710的气丝交替或不规则分枝,不形成螺旋;可利用多种碳源;牛奶不凝固,不胨化;不利用纤维素,水解淀粉;通过对其细胞化学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菌... 从1000多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对Monacolin K有转化作用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发现菌株ST2710的气丝交替或不规则分枝,不形成螺旋;可利用多种碳源;牛奶不凝固,不胨化;不利用纤维素,水解淀粉;通过对其细胞化学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T2710细胞壁为Ⅳ型,糖型为A型,醌组分为MK-9(H4,H6),不含枝菌酸,G+C含量为67.3%(摩尔比);将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中已有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其序列与Amycolatopsis属菌株的16SrDNA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99%以上。初步将菌株ST2710归类为Amycolatopsi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acolin K 微生物转化 鉴定 AMYCOLATOPSIS sp.
下载PDF
混菌发酵改良棉粕蛋白工艺及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诸葛斌 刘俊 +3 位作者 方慧英 孙进 张漾 诸葛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2-68,共7页
利用筛选到的Aspergillus nigerP1和Bacillus subtilisH1混菌发酵改良棉粕蛋白,以提高其利用率。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棉粕40 g,硫酸铵0.2%,麸皮15%,含水量50%,接种量15%,同时接菌且两菌接菌比例(A.nigerP1∶B.subtili... 利用筛选到的Aspergillus nigerP1和Bacillus subtilisH1混菌发酵改良棉粕蛋白,以提高其利用率。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棉粕40 g,硫酸铵0.2%,麸皮15%,含水量50%,接种量15%,同时接菌且两菌接菌比例(A.nigerP1∶B.subtilisH1)为2∶1,发酵温度30℃,pH约为6.0,发酵时间60 h。在此条件下发酵后棉粕小肽含量可提高至18.36%,平均肽链长度可降至4.23,体外消化率可提高至88.59%,显著提高了改良棉粕蛋白的效果。在相同发酵条件下比较单、混菌发酵过程的各营养指标发现:A.nigerP1可分泌丰富的酸性蛋白酶,B.subtilisH1可分泌丰富的中、碱性蛋白酶,混菌发酵各种蛋白酶的活性显著提高。混菌发酵将大多数大于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降解为1~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单菌发酵。两菌株具有很好的"协同性",可充分利用棉粕基质,协同改良棉粕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粕 B.subtilis A.niger 混菌发酵 小肽
原文传递
可改良棉粕蛋白的菌株选育及其发酵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俊 诸葛斌 +2 位作者 方慧英 张濛 诸葛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3-38,共6页
棉粕蛋白质含量高达38%-50%,然而作为饲料其蛋白质品质较差,饲料利用率较低。为提高其蛋白质利用率,从自然界筛选出了能够高效降解棉粕大分子蛋白质的优良菌株4株,经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2株,编号为H1和H7),B... 棉粕蛋白质含量高达38%-50%,然而作为饲料其蛋白质品质较差,饲料利用率较低。为提高其蛋白质利用率,从自然界筛选出了能够高效降解棉粕大分子蛋白质的优良菌株4株,经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2株,编号为H1和H7),Bacillus cereus(1株,编号为H9)和Aspergillus niger(1株,编号为P1)。通过单菌及组合发酵实验比较发现:最适宜菌种组合为B.subtilis(H1)和A.niger(P1)。两菌株组合发酵后,棉粕TCA-NSI(三氯乙酸氮溶指数)提高了25.34%,小分子多肽含量提高了11%,游离必需氨基酸提高了24%,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由44.56%提高到了78.61%,明显高于其他菌种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其组合发酵可有效改良棉粕蛋白品质,显著提高棉粕蛋白的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粕 固体发酵 TCA-NSI小肽
原文传递
3-羟基丙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及诱变选育 被引量:8
9
作者 范俊英 方慧英 +1 位作者 诸葛斌 诸葛健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55-1362,共8页
【目的】3-羟基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平台化合物,期望得到一株能够高产3-羟基丙酸的菌株。【方法】从土壤及粪便筛选并对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复合诱变。【结果】得到了一株能够利用丙酸发酵生产3-羟基丙酸的酵母Y-11,经生理生化鉴定及1... 【目的】3-羟基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平台化合物,期望得到一株能够高产3-羟基丙酸的菌株。【方法】从土壤及粪便筛选并对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复合诱变。【结果】得到了一株能够利用丙酸发酵生产3-羟基丙酸的酵母Y-11,经生理生化鉴定及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Candida sp.(假丝酵母)。以Y-1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亚硝基胍-60Coγ复合诱变得到了突变性状稳定且可遗传的高产菌株5-13B,其3-羟基丙酸的产量为11.78 g/L,是出发菌株的2.46倍。【结论】对出发菌株和突变株的发酵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突变株的3-羟基丙酸产量、对底物丙酸的转化率、产物3-羟基丙酸的积累性能及丙酸的耐受性均优于出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 3-羟基丙酸 诱变 发酵特性
原文传递
高效降解棉酚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诱变选育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中超 方慧英 +2 位作者 诸葛斌 张濛 诸葛健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66-1171,共6页
作为一种蛋白资源,棉籽粕因其含有毒素——游离棉酚限制了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为获得能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棉酚的菌株,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从16份样品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棉酚菌株(Y-2),经生理生化及18S rDNA鉴定为Pichia guil... 作为一种蛋白资源,棉籽粕因其含有毒素——游离棉酚限制了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为获得能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棉酚的菌株,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从16份样品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棉酚菌株(Y-2),经生理生化及18S rDNA鉴定为Pichia guilliermondii,此菌种为非致病酵母,且首次报道用于棉酚的降解,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棉酚降解率更高的突变株YUV-51。通过对突变株YUV-51发酵温度、时间及接种量的初步优化,获得其固态发酵优化条件:30°C培养48 h,接种量0.025 g湿菌体/g棉籽粕,初始水分含量50%。为避免游离棉酚在前处理中大量降解棉籽粕,不进行湿热处理,经接种发酵后脱毒率可达到58%。这使微生物脱毒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紫外诱变 季也蒙毕赤酵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