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习评价的转型——基于理解的视角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明选 邓喆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9,共8页
"理解"是将各种碎片化知识整合成一个系统的黏合剂,也是信息时代学习的核心价值。信息化进程中学习评价的转型是从注重记忆,走向注重理解力的评价。即:以理解促进人的发展;以追求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为核心价值;以核心知识... "理解"是将各种碎片化知识整合成一个系统的黏合剂,也是信息时代学习的核心价值。信息化进程中学习评价的转型是从注重记忆,走向注重理解力的评价。即:以理解促进人的发展;以追求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为核心价值;以核心知识为评价载体;以学生理解水平为评价标准;创设有利于理解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元评价和贯穿始终的过程性评价促进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学习评价 理解性学习
下载PDF
不同可视化实时互动界面对大学生同伴对话反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姚佳佳 李艳 +1 位作者 陈新亚 杨智超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为了挖掘促进大学生产生更深层同伴对话反馈的可视化实时互动界面设计特点,设计了三种不同可视化实时互动界面支持的同伴对话反馈活动,并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探究不同互动界面对大学生同伴对话反馈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适度增加可视化... 为了挖掘促进大学生产生更深层同伴对话反馈的可视化实时互动界面设计特点,设计了三种不同可视化实时互动界面支持的同伴对话反馈活动,并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探究不同互动界面对大学生同伴对话反馈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适度增加可视化互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层反馈行为的产生,以及达到更深的认知投入层次;(2)社交便签式的互动界面适用于激发更多初始提问,逻辑图式的互动界面可能会削减初始提问的发生;(3)逻辑图式的互动界面比社交便签式的互动界面更适用于促进初步反馈和深层反馈,以及缩小深度学习者和非深度学习者的对话反馈表现差距;(4)连接词的增加使用能激发更多的追问,但未能有利于激发更多的深层回应,且反而可能拉大深度学习者和非深度学习者的表现差距。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支持高校教师更好地基于可视化实时互动工具,设计混合教学情境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同伴对话反馈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学 同伴对话反馈 可视化实时互动 认知网络分析
下载PDF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调研 被引量:58
3
作者 张群 惠澜 +1 位作者 谢东 江惜春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8,75,共7页
对23所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发现,知识产权服务呈现出服务团队“三高”、专利服务内容丰富多样、专利培训教育层次分明、专利信息服务多方合作等特点,但也存在知识产权服务内容单一、高层次技术型专利服务薄弱、知识产... 对23所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发现,知识产权服务呈现出服务团队“三高”、专利服务内容丰富多样、专利培训教育层次分明、专利信息服务多方合作等特点,但也存在知识产权服务内容单一、高层次技术型专利服务薄弱、知识产权服务保障条件欠缺等问题。未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发展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政府宏观引导,加强配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高校决策层支持,构建多方无缝合作的管理机制;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开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信息服务中心 高校图书馆 专利服务
下载PDF
哪些因素影响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透视智能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蔡慧英 尹欢欢 陈明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69,共10页
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中的关键议题。另外,智能时代的发展为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趋向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教师是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践行者,也是整合教育信息化手段和方法的体验者。因此,从教师角度探究我国... 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中的关键议题。另外,智能时代的发展为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趋向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教师是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践行者,也是整合教育信息化手段和方法的体验者。因此,从教师角度探究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透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愿景。文章从数字教育资源本身、学校支持和教师三个维度梳理了影响教师数字教育资源使用的潜在因素。对全国31个省份294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以及技术服务支持、校园文化支持和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我国教师数字教育资源使用的因素。另外,不同区域、学段和学科的教师在这些因素上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所以,为了促进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要增强数字教育资源的内涵建设,营造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校园文化,提升教师数字教育资源使用的自我效能感。文章能为智能时代扩大我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策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数字教育资源 教师 影响因素 政策建议
下载PDF
面向智慧教育的教育“信息化”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权国龙 顾小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44,共10页
在未来教育的个性与智慧培养诉求中,数字信息世界被寄予厚望。教育信息化2.0的推出和智慧教育的发展对智慧服务环境都有寄托。如何在已有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上更直接地走向这个目标需要多角度思考。通过信息化连通意识世界与数字世界以&... 在未来教育的个性与智慧培养诉求中,数字信息世界被寄予厚望。教育信息化2.0的推出和智慧教育的发展对智慧服务环境都有寄托。如何在已有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上更直接地走向这个目标需要多角度思考。通过信息化连通意识世界与数字世界以"智慧化"数字教育环境,或可作为科学地审视这一问题的门径之一。其要点在于从信息科学视角深化教育的信息化研究工作,要害在于教育信息的技术化过程。回顾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与智慧教育理论研究,有利于认清现实问题,优化并推进未来教育信息化工作;运动与变化中聚类定型可以成为对教育信息进行技术塑造的基本要点。教育信息化需要通过对教育信息的技术塑造连通教育意识与数字世界,而伺服于个性与智慧培养的智慧服务环境在应教育活动参与者即时需求的逻辑演变中呈现高级的"神经网络"功能,它需要在教育信息的技术塑造中成长为智能化的、人性化的技术实体与服务形象。教育信息化的后续发展需要侧重教育信息的"流-态"设计,以及教育信息流通架构的思想、方法、策略和实施,以通过"智慧育人"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发展,响应"立德树人"教育改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 信息科学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2.0:愿景与路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4届年会综述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红英 耿楠 +1 位作者 王志军 陈明选 《终身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76-83,共8页
教育信息化已经步入以创新为标志的2. 0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4届学术年会,以"教育信息化2. 0:愿景与路径"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我国新... 教育信息化已经步入以创新为标志的2. 0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4届学术年会,以"教育信息化2. 0:愿景与路径"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我国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方法与路径。站在时代前沿的104场专题报告与301篇论文发表,体现中国教育技术学术领域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致力于新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决心。大会提出实现教育信息化2. 0的新思考与新路径,主要包括:(1)发展核心是抓住新时代的教育变革趋势并注重"互联网+教育"的理论创新;(2)主要方法是采用新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等)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3)基础模式是立足"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服务新模式;(4)根本目标是培育新时代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引领性人才,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 互联网+教育 创新 愿景 路径
下载PDF
促进群体凝聚力的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研究
7
作者 杨爽 王小根 《软件导刊》 202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只顾个人观点的表达与完善,缺乏与同伴交流协商的共同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体凝聚力,阻碍了与同伴之间的有效交互。针对此问题,将对群体凝聚力具有显著影响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引入到协作知识建构... 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只顾个人观点的表达与完善,缺乏与同伴交流协商的共同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体凝聚力,阻碍了与同伴之间的有效交互。针对此问题,将对群体凝聚力具有显著影响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引入到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活动中,将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圈与协作建构的知识改进圈结合在一起,遵循基于设计研究的方法与思路,面向初中的综合实践课设计并实施了促进群体凝聚力的协作知识建构学习活动。通过数据分析得知,该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交互积极性,并提升其协作知识建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动力学 协作知识建构 群体凝聚力 活动设计
下载PDF
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研究者”
8
作者 刘向永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第17期1-1,共1页
新的一个学年开始了。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高中新课程标准开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正在研制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等新概念正不断刺激着教师们的神经,编程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内容正不断取代原有... 新的一个学年开始了。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高中新课程标准开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正在研制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等新概念正不断刺激着教师们的神经,编程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内容正不断取代原有内容。面对新挑战,信息技术教师拥有“研究者”心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教师 信息技术教育 计算思维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下载PDF
“热”中“冷”思考:盘点2019教育信息化热词
9
作者 刘向永 李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第1期5-7,共3页
伴随着岁月急匆匆的步履,2019只留下一道转身的背影,2020已然悄然来临。过去的一年里,数不胜数的新词、热词、流行语,折射出了当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五彩斑斓和精彩纷呈。人工智能、STEAM教育、计算思维、项目式学习、提升工程2.0等关键... 伴随着岁月急匆匆的步履,2019只留下一道转身的背影,2020已然悄然来临。过去的一年里,数不胜数的新词、热词、流行语,折射出了当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五彩斑斓和精彩纷呈。人工智能、STEAM教育、计算思维、项目式学习、提升工程2.0等关键词串起了过去一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沉浮、变革和发展。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新旧交替之时,回望是必做的功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项目式学习 计算思维 人工智能 五彩斑斓 流行语 提升工程 新旧交替
下载PDF
“不要”与“要”:纵论教育信息化发展
10
作者 刘向永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第1期4-7,共4页
技术正在变革教育,但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作者提出,技术不要仅用来作秀,要走向常态化应用;技术不要用强化灌输训练,要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技术不要控制学生,要解放学生;技术不要改变教育本质,要让教育更美好。科技变革... 技术正在变革教育,但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作者提出,技术不要仅用来作秀,要走向常态化应用;技术不要用强化灌输训练,要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技术不要控制学生,要解放学生;技术不要改变教育本质,要让教育更美好。科技变革所带来的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目标应当是"更新不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控制 技术
下载PDF
国际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理论研究脉络及新进展 被引量:101
11
作者 王志军 陈丽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9,共10页
教学交互是远程教育的核心主题,也是设计在线学习最重要的要素。为了把握国际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研究脉络及其最新进展,本研究在收集国内外远程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远程教育的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三... 教学交互是远程教育的核心主题,也是设计在线学习最重要的要素。为了把握国际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研究脉络及其最新进展,本研究在收集国内外远程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远程教育的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三个阶段、两个视角、三个系统性理论和一个建构理论思想",即国际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理论研究的发展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前的起始期,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教学交互研究蓬勃发展和理论创新期,以及之后的社会交互和多元化发展三个时期。经历三个时期的发展,教学交互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交互在带给学习者更多机会的同时,也给研究的开展带来挑战。这三个时期的研究包括技术和教育学两个视角,其中技术的视角是主要的,教育学的视角是未来研究必须重视的。根据三代远程教育教育学的划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阶段,对联通主义教育学教学交互的研究还没有开始,未来应该重视。以往的研究形成了三个系统性理论——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交互等效原理和教学交互层次塔。这些理论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比较而言,我国自主创新的理论在国际上传播不够。在教学交互理论研究中,交互分层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揭示教学交互特征与规律的理论模型的思想,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在线学习 教学交互 研究脉络 新进展
下载PDF
教育大数据背景下学习结果预测研究的内容解析与设计取向 被引量:20
12
作者 牟智佳 武法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32,共7页
基于数据集的学习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以优化学习过程、缩短学习改善周期为目标的学习结果预测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实践探索。文章首先对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预测研究探索进行梳理,辨析其研究特性,之后纵向解析了... 基于数据集的学习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以优化学习过程、缩短学习改善周期为目标的学习结果预测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实践探索。文章首先对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预测研究探索进行梳理,辨析其研究特性,之后纵向解析了学习结果预测研究中的内容,并横向剖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情境、理论、数据、方法和结果五个层面对未来学习结果预测研究的设计取向进行讨论;最后,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据的预测设计原理进行阐释,并设计个性化学习结果预测研究框架,以明晰其系统化分析流程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结果预测 学习分析 人工智能 个性化学习 设计取向
下载PDF
国际教育数据挖掘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热点与趋势 被引量:26
13
作者 牟智佳 俞显 武法提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教育数据量的急剧增长、类型的多样性与可获取性以及教育计算的兴起推动了教育数据研究的发展,并引起了国际研究者的深度关注与探索。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教育数据挖掘类文献为样本数据,以知识图谱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聚类... 教育数据量的急剧增长、类型的多样性与可获取性以及教育计算的兴起推动了教育数据研究的发展,并引起了国际研究者的深度关注与探索。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教育数据挖掘类文献为样本数据,以知识图谱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为研究方法,分别采用CiteSpcae Ⅲ、Unicet 6.0、Bicomb 2.0、SPSS 20.0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据刻画学习者模型、生成有效学习的教学支持、学习行为模式与特征、学习表现预测、学习反馈与评价等为主要研究热点。最后,文章从学习情感识别与计算、人工智能分析与应用、学习推荐系统、个性化学习路径等方面对研究趋势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据挖掘 学习分析 研究热点 演进趋势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走在十字路口的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的反思与转型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明选 俞文韬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2,18,共9页
当前教育信息化如火如荼,学习科学备受瞩目,但教育技术研究者在教育信息化大舞台中的声音却越来越小,在自己的主场领域中已处在了边缘位置。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正走在一个面临变革的十字路口,这种变革并非体现在紧紧跟随新技术的研究潮... 当前教育信息化如火如荼,学习科学备受瞩目,但教育技术研究者在教育信息化大舞台中的声音却越来越小,在自己的主场领域中已处在了边缘位置。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正走在一个面临变革的十字路口,这种变革并非体现在紧紧跟随新技术的研究潮流,而是基于对教育技术核心理论的追寻,对研究的反思上。时代对教育技术研究提出了哪些诉求?我们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如何使研究成果变为教育生产力?文章从时代背景、教育技术学的知识基础、研究取向、研究方法论、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研究 信息化 研究方法 成果转化
下载PDF
面向创客教育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小根 张爽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6年第8期116-121,共6页
创客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机器人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任,也是创客教育实践的课程基础。文章分析了机器人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将创客教育与机器人教育相融合,... 创客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机器人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任,也是创客教育实践的课程基础。文章分析了机器人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将创客教育与机器人教育相融合,基于学习流程,构建出集"知识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创造过程"、"分享过程"于一体的教学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了基于该教学模型的机器人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以期为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和创客教育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教育 机器人教学 教学模型 教学活动设计
下载PDF
义务教育学校电子书包应用状况调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向永 王萍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2,共5页
电子书包已成为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一大着力点。为了了解义务教育学校电子书包应用状况,笔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470位学生和53位教师进行了电子书包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应用电子... 电子书包已成为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一大着力点。为了了解义务教育学校电子书包应用状况,笔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470位学生和53位教师进行了电子书包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应用电子书包存在教学应用频率普遍不高,软件功能应用深度不足,教师和学生对电子书包功能应用情况具有一定差异,应用缺乏完善的配套体系等问题。对此,建议以系统观点推进电子书包应用建设,自带设备(BYOD)引领常态化应用,连通家校构筑泛在学习生态,创新推广的区域应用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书包 长三角 应用状况 义务教育
下载PDF
教育技术期刊学术写作范式与出版策略:请不要放弃你的论文*--访SSCI期刊《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主编迈克尔·斯佩克特教授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慧英 顾小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3-12,共10页
学术研究和学术发表的国际化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共识。厘清国际教育技术期刊学术写作范式和出版策略的核心问题,有利于推进我国教育技术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进程,提升本土化研究水平。美国SSCI期刊《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资深... 学术研究和学术发表的国际化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共识。厘清国际教育技术期刊学术写作范式和出版策略的核心问题,有利于推进我国教育技术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进程,提升本土化研究水平。美国SSCI期刊《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资深主编迈克尔·斯佩克特教授依据自身多年的学术经历,在采访中重点与学者分享了他对学术写作、研究范式与实践、学术发表和研究建议等议题的真知灼见。在学术写作方面,学术研究应是一项目标驱动的活动,起始于研究者意欲探究的研究问题;通过综述2-3个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内容,逐步形成回答研究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或者研究假设;在确定达到研究目的的行动方案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在研究范式和实践方面,设计研究是教育技术的研究根基,在这一理念下,可以在学习技术整合于课堂的研究实践中开展描述性研究、对比研究和预测性研究。在学术投稿时,研究者需要熟悉投稿流程,不要轻言放弃,通过与审稿人的学术互动不断促进自己的学术成长。而作为学术研究新手,需要将自己放置在"向学"的位置上,学会如何提问,还需要对自己有研究规划并稳步推进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学术期刊 写作范式 学术发表 出版策略
下载PDF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大学生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靖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第22期97-99,共3页
本文针对大一学生,开展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同伴互助学习研究,采用访谈调查法及内容分析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平台课程讨论区中的会话及小组完成的教学教案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网络学习平台获取何种学习资源、进... 本文针对大一学生,开展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同伴互助学习研究,采用访谈调查法及内容分析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平台课程讨论区中的会话及小组完成的教学教案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网络学习平台获取何种学习资源、进行什么内容的学习,是学生是否对学习具有高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同伴互助学习能够在其熟悉的话题范围内,对其作业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对于其不太熟悉的话题,学习活动不会对作业质量产生根本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大学生 同伴互助学习
下载PDF
基于实时互动的同伴对话反馈对大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的促进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佳佳 李艳 +1 位作者 陈新亚 苏建元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1,共9页
高校传统课堂中生生对话互动的缺乏是其不足以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基于课堂实时互动的同伴对话反馈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动机和加深课堂学习投入的重要途径,对缓解高校教学互动现状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通过单组前后测实... 高校传统课堂中生生对话互动的缺乏是其不足以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基于课堂实时互动的同伴对话反馈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动机和加深课堂学习投入的重要途径,对缓解高校教学互动现状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通过单组前后测实验探究了基于实时互动的同伴对话反馈对大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的促进效果。研究发现:(1)该互动形式的同伴对话反馈可显著削弱学生的浅表学习方法倾向,但对深度学习方法倾向强化不明显;(2)同伴对话反馈中初始对话和初步反馈层面的提问行为,以及深层反馈层面的提问与观点发表行为,都比初始对话和初步反馈层面的观点发表行为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深化。研究基于以上发现为高校教师更好地设计混合教学情境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同伴对话反馈活动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学 深度学习 同伴对话反馈 实时互动 认知网络分析
下载PDF
同伴对话反馈对大学生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佳佳 李艳 +1 位作者 潘金晶 程萌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26,共15页
高校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需要更加重视深度学习人才的培养和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训练,基于同伴对话反馈的讨论式学习是高校课堂中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加深学习投入度的重要实现途径。研究通过自然状态下的探索性实验探究了基于小组在线讨... 高校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需要更加重视深度学习人才的培养和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训练,基于同伴对话反馈的讨论式学习是高校课堂中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加深学习投入度的重要实现途径。研究通过自然状态下的探索性实验探究了基于小组在线讨论活动的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学生在同伴对话反馈过程中存在的表现特征与规律。研究发现:(1)基于小组在线讨论活动的同伴对话反馈策略可以显著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浅表学习转向策略学习和深度学习,尤其对浅表学习者作用较明显,对深度学习者可能存在负面效果;(2)此类活动可以显著促进学生的认知层次从单一或低级多元结构到中高级多元结构的转变,但尚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到更高层次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3)更积极参与活动的深度学习者的认知层次并没有比浅表学习者提升更佳,尽管他们在带动浅表学习者参与和学习方法深化方面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以上发现为高校教师更好地设计混合教学情境下的深度学习活动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 深度学习 在线讨论 同伴对话反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