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科研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思政导育”研究生管理新思路探索——以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春蕾 毛银 +3 位作者 李亚男 赵运英 丁重阳 李兆丰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2期243-246,共4页
以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业特色为例,探索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思路,发挥科研团队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优势和和“传、帮、带”作用,把思政教育导入日常教育;通过引入学科经典案例、传递正确价值观、组织技能知识分享会、... 以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业特色为例,探索研究生思政教育新思路,发挥科研团队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优势和和“传、帮、带”作用,把思政教育导入日常教育;通过引入学科经典案例、传递正确价值观、组织技能知识分享会、传播时政正能量、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和发挥榜样的力量,从而实现研究生思政教育目的;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念,帮助研究生们塑造坚定忠诚的爱国精神、持续奋斗的人生观和崇高健全的学术道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提升社会责任感,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为其他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及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设计 实验技术人员 融入 学科案例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发酵低廉生物质产乙醇酸及其分离纯化研究
2
作者 胡成杰 毛银 +1 位作者 李国辉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1-29,共9页
碳中和背景下全生物基乙醇酸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其高昂发酵成本、匮乏的下游分离纯化工艺研究,限制了后续的工业生产应用。该研究以重组大肠杆菌为对象,采用统计学方法在摇瓶水平上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并基于5 L发酵罐进行初步... 碳中和背景下全生物基乙醇酸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其高昂发酵成本、匮乏的下游分离纯化工艺研究,限制了后续的工业生产应用。该研究以重组大肠杆菌为对象,采用统计学方法在摇瓶水平上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并基于5 L发酵罐进行初步放大验证和下游分离纯化研究。最终利用低廉的玉米芯水解液等成分,摇瓶水平乙醇酸产量达到4.77 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2.58倍;5 L罐乙醇酸产量达42 g/L,提高至优化前的1.4倍;通过初步的生物分离纯化,成功获得生物基乙醇酸,晶体纯度达到99.3%,符合市售标准要求。该研究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5 L发酵罐放大验证以及下游生物分离纯化,初步构建了生物基乙醇酸的低成本生产体系,为生物基乙醇酸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酸 大肠杆菌 发酵优化 分离纯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己二酸生物合成的途径改造以及发酵条件优化
3
作者 支睿 李国辉 +1 位作者 毛银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逆己二酸降解途径因可用于己二酸合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因其代谢途径较长、途径基因表达不平衡,难以对其异源的表达进行调控。因此,该研究将逆己二酸降解途径模块化,更换各模块的启动子以实现该途径在底盘细胞中表达水平的调控,从而... 逆己二酸降解途径因可用于己二酸合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因其代谢途径较长、途径基因表达不平衡,难以对其异源的表达进行调控。因此,该研究将逆己二酸降解途径模块化,更换各模块的启动子以实现该途径在底盘细胞中表达水平的调控,从而提高己二酸产量。利用己二酸生物传感器开展高通量筛选验证,获得最优组合模块菌株己二酸产量达到120.66 mg/L,提高至对照的8.35倍。通过理性分析确定了合成途径关键酶,最终实现了异源基因的有效表达调控。在此基础上,开展发酵条件优化,己二酸产量达到240.49 mg/L,较对照提高了16.65倍。该研究通过模块化改造,协调平衡异源途径基因表达,为己二酸生物合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 组成型表达 逆己二酸降解途径 高通量筛选 模块化改造
下载PDF
丙二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发酵优化
4
作者 凌春榕 杨小雁 +3 位作者 耿嘉宝 毛银 赵运英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丙二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二元羧酸,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但目前由于生物法合成丙二酸产量较低,不适合进行工业化生产。为提高丙二酸的生物法合成能力,该文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底盘细胞,通过过量表达ppc、aspA、panD、sdhC、pa0132及yneI... 丙二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二元羧酸,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但目前由于生物法合成丙二酸产量较低,不适合进行工业化生产。为提高丙二酸的生物法合成能力,该文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底盘细胞,通过过量表达ppc、aspA、panD、sdhC、pa0132及yneI基因,构建了丙二酸生物合成工程菌BL21(PPP)。在摇瓶条件下,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丙二酸合成量达0.48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倍。同时,该文探究了外源添加生物素及富马酸对丙二酸合成的影响,在添加75μg/L生物素的发酵条件下,丙二酸的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32.59%;在添加终质量浓度为8 g/L的富马酸的条件下,该菌株可合成1.2 g/L丙二酸。在5 L发酵罐中,该菌株最高可以合成12.42 g/L的丙二酸。该文实现了丙二酸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生物合成,并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丙二酸的产量,为更进一步提高丙二酸产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丙二酸 富马酸 生物合成 发酵优化
下载PDF
大豆肽和豌豆肽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代谢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5
作者 刘婧 任玮 +5 位作者 程改平 李可 徐淼 闫九明 李明亮 秦修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通过细胞实验探讨大豆肽与豌豆肽的复合物对II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并初步探明其作用机制。采用1×10^(-6)mol/L的人胰岛素处理HepG2细胞24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CCK-8法确定大豆肽及豌豆肽对HepG2细胞的安全剂量;检测不同复配... 通过细胞实验探讨大豆肽与豌豆肽的复合物对II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并初步探明其作用机制。采用1×10^(-6)mol/L的人胰岛素处理HepG2细胞24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CCK-8法确定大豆肽及豌豆肽对HepG2细胞的安全剂量;检测不同复配比例的大豆肽和豌豆肽实验组的葡萄糖消耗、葡萄糖吸收及细胞中的糖原含量反应糖代谢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HepG2细胞置于含1×10^(-6)mol/L人胰岛素培养液孵育24 h,葡萄糖消耗量、葡萄糖吸收量、糖原含量都降低,表明建模成功。大豆肽及豌豆肽干预均能改善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状况,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消耗能力、糖原合成能力,并能够提高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GLUT4的表达量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和蛋白激酶B(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其中质量浓度为200μg/mL、比例为2∶1的大豆肽和豌豆肽效果最好。大豆肽与豌豆肽以2∶1的质量比进行复配可以有效改善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状况,可能与肽提高细胞中GLUT2和GLUT4的表达量,以及提高IRS-1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肽 豌豆肽 胰岛素抵抗 HepG2细胞 糖代谢 IRS-1 Akt
下载PDF
基于抗原蛋白评价的豆粕菌酶协同发酵研究
6
作者 荀冉 卢艳波 +4 位作者 杨小雁 马忠玛 李国辉 赵运英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27-134,共8页
β-伴大豆球蛋白是豆粕饲料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蛋白,需要有效的发酵来降低或消除其抗原性,然而如何控制发酵终点和评价抗原蛋白含量成为了难题。该文利用纳米金适配体生物传感器,通过测定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确定发酵终点,并... β-伴大豆球蛋白是豆粕饲料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蛋白,需要有效的发酵来降低或消除其抗原性,然而如何控制发酵终点和评价抗原蛋白含量成为了难题。该文利用纳米金适配体生物传感器,通过测定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确定发酵终点,并获得了最优的菌酶协同发酵工艺。最终得到的豆粕产品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达到75.27%,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明显提升。该研究利用纳米金适配体传感器解决了豆粕发酵过程中抗原蛋白含量评价和发酵终点控制的难题,为其在发酵豆粕的工业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纳米金适配体传感器 枯草芽胞杆菌 菌酶协同发酵 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程度
下载PDF
酿酒酵母固态发酵的精准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白钰琨 廖博曦 +2 位作者 孙昭 高翔 陈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4-62,共9页
酿酒酵母作为白酒双边固态发酵中的重要微生物,不仅产生白酒中的主要物质乙醇,还会产生部分风味成分。该文通过精准调控葡萄糖淀粉酶、温度、接菌量、酸度4个变量,探究它们对酿酒酵母单菌固态发酵过程的影响;对最适产酒条件下的酿酒酵... 酿酒酵母作为白酒双边固态发酵中的重要微生物,不仅产生白酒中的主要物质乙醇,还会产生部分风味成分。该文通过精准调控葡萄糖淀粉酶、温度、接菌量、酸度4个变量,探究它们对酿酒酵母单菌固态发酵过程的影响;对最适产酒条件下的酿酒酵母单菌固态发酵进行跟踪并测定其风味成分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30℃恒温培养发酵下,每1 g酒醅中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为13.43~67.17 U时,对其最终的产酒率基本没有影响;酒醅的初始接菌量由7.085 lg CFU/g提高到8.401 lg CFU/g时,乙醇最终产量提高了13.92%;酸度和最终产酒率呈现负相关,由0.20 mmol/10 g提高到1.95 mmol/10 g时,乙醇最终产量降低了16.53%;最适发酵温度区间为24~27℃,最终的产酒率达到1.065~1.117 g/10 g;综合多因素设计响应面实验并得出最佳乙醇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接菌量8.300 lg CFU/g酒醅,酸度0.15 mmol/10 g。优化后乙醇的最终产率达到1.198 g/10 g;另外,酿酒酵母单菌固态发酵过程主要产生异丁醇、乙酸、异戊醇、糠醛、丁酸、β-苯乙醇6种有机风味成分,并伴随产生少量酯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固态发酵 乙醇代谢 精准调控 响应面分析 风味成分
下载PDF
不同堆积醅对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演替及代谢的影响
8
作者 贾一清 孙昭 +1 位作者 廖博曦 陈建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39,共6页
芝麻香型白酒发酵包括堆积和窖池发酵两个过程,初始菌株的分布对发酵过程影响较大。利用不同料醅组合,形成不同初始菌浓及比例模拟窖池发酵,探究微生物演替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窖池发酵前期的优势菌为酵母和乳酸菌,发酵后期为... 芝麻香型白酒发酵包括堆积和窖池发酵两个过程,初始菌株的分布对发酵过程影响较大。利用不同料醅组合,形成不同初始菌浓及比例模拟窖池发酵,探究微生物演替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窖池发酵前期的优势菌为酵母和乳酸菌,发酵后期为芽孢杆菌。表层堆积醅中的优势细菌从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48.0%)、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17.9%)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16.4%)演变为Bacillus(34.8%)、Lactobacillus(28.8%)以及Delftia(15.0%),堆积酒醅全上层∶中下层=1∶6样品中优势细菌的相对丰度由Lactobacillus(75.7%)、Bacillus(14.9%)变化至90.6%与3.8%。堆积结束的表层醅菌浓高、淀粉老化程度高,抑制了窖池发酵过程中酵母的乙醇代谢,发酵结束时乙醇含量仅为2.2 g/100 g酒醅,酸度为26.5 mmol/100 g酒醅。在窖池发酵初期补加糖化酶(10%)对发酵结束时的乙醇含量和酸度有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堆积发酵 演替规律 乙醇代谢 相互作用 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合成β-胡萝卜素
9
作者 周颂 李由然 +4 位作者 张梁 丁重阳 顾正华 石贵阳 徐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β-胡萝卜素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利用微生物细胞合成高附加值的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调控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度,是在酿酒酵母体内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因素。该文利用来源于三孢布拉... β-胡萝卜素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利用微生物细胞合成高附加值的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调控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度,是在酿酒酵母体内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因素。该文利用来源于三孢布拉氏霉Blakeslea trispora的β-胡萝卜素合成酶转化出发菌株酿酒酵母LFD18,酿酒酵母能够从头合成β-胡萝卜素,并在细胞中积累。在研究过程中,平板上发现一株菌落颜色明显较周围菌落更深地突变株命名为ZS19 reddish,经实验验证突变株的β-胡萝卜素产量显著提高。针对上述两种不同颜色菌落,进行转录组分析,主要是发现一些与产物合成有关的基因,通过GO与PATHWAY分析发现与碳代谢和脂质体合成有关的6个上调基因,hxk1、dpp1、lpp1、fdh1、hmg2和gre2表达水平上调。通过定量PCR和单个基因过表达验证,最终通过同时过量表达hxk1、dpp1、lpp1和fdh1基因构建命名为ZS20菌株,β-胡萝卜素摇瓶发酵产量提高到194.3 mg/L,是ZS19 reddish菌株的1.3倍,是出发菌株ZS19的2.1倍,最终ZS20菌株经发酵罐发酵后β-胡萝卜素产量为314.3 mg/L,因此,通过进一步PATHWAY分析构建重组菌或许可以提高β-胡萝卜素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酿酒酵母 转录组 qPCR 过表达 PATHWAY分析
下载PDF
营养化学品的生物制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南凯 龚劲松 +1 位作者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共9页
基于绿色生物制造合成营养化学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有望给食品、医药、化工及农业等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技术变革。作者概述了生物信息学、基因组编辑技术、系统代谢工程策略以及酶工程技术等在营养化学... 基于绿色生物制造合成营养化学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有望给食品、医药、化工及农业等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技术变革。作者概述了生物信息学、基因组编辑技术、系统代谢工程策略以及酶工程技术等在营养化学品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简述了功能糖类、氨基酸类、功能性脂质类、维生素类和黄酮类营养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方法,展望了营养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未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期待为提升绿色生物制造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化学品 生物制造 发酵 合成生物学 生命健康 生产工艺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F1表达P450酶催化柠檬烯生物合成紫苏醇
11
作者 底心怡 刘春立 +2 位作者 刘秀霞 杨艳坤 白仲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紫苏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利用柠檬烯生物合成中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不强、底物对宿主菌株有毒性等问题。为此该文选择恶臭假单胞菌F1这种对环境具有高耐受度的菌株,构建在大肠... 紫苏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利用柠檬烯生物合成中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不强、底物对宿主菌株有毒性等问题。为此该文选择恶臭假单胞菌F1这种对环境具有高耐受度的菌株,构建在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菌中皆可扩增并表达目的基因的广宿主载体,过表达选择性羟化酶CymAa、CymAb,异源表达特异性氧化柠檬烯生成紫苏醇的P450酶CYP153A6,并在表达P450酶的基础上对柠檬烯底物添加浓度进行了调整,与大肠杆菌BL21(DE3)一同进行柠檬烯生物合成紫苏醇实验,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GC-MS分别测量菌株生长状况和紫苏醇产量。最终证明了恶臭假单胞菌F1在柠檬烯浓度为10 mmol/L内的环境中具有高耐受度,且添加1 mmol/L柠檬烯底物发酵48 h后获得最高产量75.6 mg/L,最高转化率达到49.66%,缩小了生物合成紫苏醇的底物添加范围,并获得对柠檬烯具有高耐受度的发酵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醇 细胞色素P450 CymAab 恶臭假单胞菌 广宿主载体 萜类化合物 耐受度
下载PDF
四种过氧化物酶体同工酶在毕赤酵母甲醇代谢中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邹潇毅 王世杰 +1 位作者 杨艳坤 白仲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15,I0001,共8页
利用毕赤酵母进行甲醇生物转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深入了解该酵母甲醇代谢机理,该文以甲醇利用途径的4个过氧化物酶体同工酶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分别为D-核酮糖-5-磷酸-3-表异构酶2(D-ribulose-5-phosphate 3-epimerase,Rpe1-2),... 利用毕赤酵母进行甲醇生物转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深入了解该酵母甲醇代谢机理,该文以甲醇利用途径的4个过氧化物酶体同工酶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分别为D-核酮糖-5-磷酸-3-表异构酶2(D-ribulose-5-phosphate 3-epimerase,Rpe1-2),核糖-5-磷酸异构酶2(ribose-5-phosphate isomerase,Rki1-2),转醛醇酶2(transaldolase,Tal1-2),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2(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Fba1-2)。在验证其参与甲醇代谢的基础上,分别对4个酶基因进行单敲除、四敲除,并在四敲除菌中分别进行细胞质同工酶及过氧化物酶体同工酶的回补实验。结果表明4敲除菌在甲醇培养基中受到严重的生长抑制。而单敲除菌中,Fba1-2的缺失对菌株在甲醇培养基中的生长表型影响最大;同时,回补Fba1-2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4敲除菌株的生物量。综上,Fba1-2是甲醇同化途径中的关键酶,且同化途径的过氧化物酶体区室化对甲醇代谢途径至关重要。此外,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edoheptulose-1,7-bisphosphatase,Shb17)基因单敲除菌和TAL1-2基因单敲除菌的表型对比结果表明,更改的卡尔文循环是甲醇代谢中木酮糖-5-磷酸(xylulose 5-phosphate,XU5P)再生的主要途径。该研究可为后续优化毕赤酵母甲醇利用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甲醇利用途径 同化 同工酶 区室化 木酮糖-5-磷酸
下载PDF
醋酸发酵阶段添加不同类型高温大曲对食醋风味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马嘉艺 黄浩伦 +5 位作者 刘孟春 熊羊城 张晓娟 柴丽娟 陆震鸣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0-107,共8页
该研究将白曲、黄曲、黑曲3种不同类型的高温大曲拌入醋醅进行醋酸发酵,制备固态发酵食醋。采用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 该研究将白曲、黄曲、黑曲3种不同类型的高温大曲拌入醋醅进行醋酸发酵,制备固态发酵食醋。采用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比较成品醋中有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在醋酸发酵阶段添加3种不同类型的高温大曲均能够提高成品醋的总酸和有机酸含量,主要表现为乳酸和乙酸含量的提高,添加白曲的提升效果最佳;同时,HS-SPME-GC-MS显示3种不同类型高温大曲的添加均能丰富成品醋的挥发性风味,OPLS-DA筛选出38种具有重要差异的挥发性化合物,并且添加黄曲和黑曲的成品醋的挥发性化合物与对照组成品醋的差异更明显;此外,感官评价表明醋酸发酵阶段添加高温大曲能改善成品醋的风味品质,添加黄曲的效果最佳。该研究证实了在醋酸发酵阶段添加3种不同类型的高温大曲可以改善固态发酵食醋的风味品质,为食醋产品的开发和风味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高温大曲 醋酸发酵 有机酸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大肠杆菌合成烟酰胺单核苷酸途径构建及发酵工艺研究
14
作者 程琳 龚劲松 +4 位作者 Michael HALL 苏畅 徐国强 许正宏 史劲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14,共7页
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作为人体内重要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直接前体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化学法或化学-酶催化法进行合成,发酵法仍未取... 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作为人体内重要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直接前体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化学法或化学-酶催化法进行合成,发酵法仍未取得突破。为获得一株高产NMN的工程菌株,对大肠杆菌进行了代谢途径改造。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了来自松噬几丁质菌(Chitinophaga pinensis)的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构建了NMN的补救合成途径;为增强前体5-磷酸核糖-1-焦磷酸(5-phosphoribose 1-pyrophosphate,PRPP)的供应,过表达了从葡萄糖出发的多个途径酶,促进了葡萄糖向磷酸戊糖途径的流动;同时,为有利于NMN积累,通过敲除NMN下游代谢分解途径基因pncC、ushA以及调控NAD+衍生物基因nadR,所获得的重组菌产量摇瓶水平达到60 mg/L,是初始产量的4.95倍;进一步在5 L罐上进行发酵试验,产量最高达到390.1 mg/L。该菌株用于NMN的发酵生产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网络 基因调控 烟酰胺单核苷酸 5-磷酸核糖1-焦磷酸 发酵工艺
下载PDF
苯乳酸与DNA相互作用及其抑菌机制研究
15
作者 贾以泽 舒泉先 +3 位作者 丛瑞涛 毛银 周胜虎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7-74,I0001,共9页
苯乳酸作为新兴的绿色高效抑菌剂,是传统化学防腐剂的理想替代品,在食品发酵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研究聚焦于苯乳酸与DNA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苯乳酸胁迫下的关键基因表达变化。发现苯乳酸能够通过氢键作用与范德华力并以插嵌的方式与... 苯乳酸作为新兴的绿色高效抑菌剂,是传统化学防腐剂的理想替代品,在食品发酵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研究聚焦于苯乳酸与DNA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苯乳酸胁迫下的关键基因表达变化。发现苯乳酸能够通过氢键作用与范德华力并以插嵌的方式与DNA相互结合。结合分子对接构建了苯乳酸-ctDNA结合模型,结果表明苯乳酸更倾向于插入DNA的CG碱基对之间。最后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了苯乳酸胁迫乳酸片球菌DY15后基因表达变化,发现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壁成分与核酸合成修复方面,说明细胞壁与基因组DNA可能是苯乳酸的主要攻击靶点。乳酸菌酸胁迫应答机制的改变说明精氨酸代谢途径也可能是苯乳酸抑菌过程中的关键靶点,通过抑制基因表达从而降低细菌酸耐受性,进而抑制细菌生长。总而言之,该研究解析了苯乳酸的抑菌机制,为后续苯乳酸作为生物抑菌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CTDNA 抑菌机制 光谱法 分子对接 转录组
下载PDF
不同品饮温度下虔酒香气组成及感官特征差异研究
16
作者 李晨 王显焕 +4 位作者 张治刚 张晓娟 王成新 王龙 许正宏 《中国酿造》 CAS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该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解析赣州虔酒在不同品饮温度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通过电子舌采集味觉指标,并结合感官品评分析不同温度下酒体表现。结果表明,温度在20~25℃时,各类挥发性化合物较协调;电子舌检测结果... 该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解析赣州虔酒在不同品饮温度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通过电子舌采集味觉指标,并结合感官品评分析不同温度下酒体表现。结果表明,温度在20~25℃时,各类挥发性化合物较协调;电子舌检测结果显示,温度在18℃时,甜度显著更高,苦、涩等指标都较弱,整体味觉指标轮廓最佳。结合感官评分结果,综合认为赣州虔酒在18~20℃时,酒体风味均衡,酱酒风格突出,品饮最佳。该结果对其他酱香型白酒在不同品饮温度下风味物质挥发特点及品饮感官特征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为酱酒新型饮用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品饮温度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舌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特征
下载PDF
射频技术处理糙米自由基与脂肪酶的作用效果研究
17
作者 王岚峰 史锋 +1 位作者 黄金荣 李永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9-67,共9页
采用射频技术适度灭活糙米脂肪酶并控制自由基强度,改善其贮藏稳定性。考察极板间距、温度、补水率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糙米脂肪酶灭活率和自由基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分别得到最高脂肪酶灭活率和最低自由基强度的工艺参数,最终通过对... 采用射频技术适度灭活糙米脂肪酶并控制自由基强度,改善其贮藏稳定性。考察极板间距、温度、补水率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糙米脂肪酶灭活率和自由基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分别得到最高脂肪酶灭活率和最低自由基强度的工艺参数,最终通过对比2个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处理的糙米和未处理糙米在37℃下贮藏28 d过程中的变化,用以分析射频处理对糙米贮藏稳定性的改善效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了脂肪酶灭活率最高(样品Ⅰ)的最佳加工参数:极板间距145 mm、温度105℃、补水率4.5%;自由基强度最低(样品Ⅱ):极板间距145 mm、温度95℃、补水率4.5%,得到的样品Ⅰ和样品Ⅱ的脂肪酶灭活率分别为62.65%和41.77%,而自由基强度分别为0.891和0.699。在加速贮藏期间,样品Ⅰ和样品Ⅱ的脂肪酸峰值分别为22.42、24.00 mg/100 g,均处于<25 mg/100 g的稻谷宜存品质范围内,而对照样品峰值为33.17 mg/100 g,已经超标;样品Ⅱ的过氧化值峰值浓度低于样品Ⅰ与未处理样品,且在可接受范围内。贮藏期间,射频处理的2个糙米样品自由基强度呈增加趋势,在射频样品中以样品Ⅱ的自由基强度峰值最低,此外,样品Ⅱ的己醛峰值浓度也较低,且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速率最慢。在控制自由基强度的前提下,适度灭活糙米脂肪酶能够改善糙米的贮藏稳定性,仅追求较高脂肪酶灭活率而忽略自由基强度增加并不能改善糙米贮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射频加热 脂肪酶灭活 自由基强度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重组地衣芽孢杆菌全细胞转化产(R)-柠苹酸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佳颖 李由然 石贵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9-15,共7页
(R)-柠苹酸作为重要聚合物中间体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 MAA)的化学合成前体,在食品加工、医疗、建筑、照明和家电等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R)-柠苹酸目前主要通过化学法生产,其生物法合成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该研究首次在... (R)-柠苹酸作为重要聚合物中间体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 MAA)的化学合成前体,在食品加工、医疗、建筑、照明和家电等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R)-柠苹酸目前主要通过化学法生产,其生物法合成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该研究首次在地衣芽孢杆菌中引入异源柠苹酸合酶搭建了(R)-柠苹酸合成途径,以葡萄糖为底物实现了(R)-柠苹酸的合成与积累。进一步建立及优化了重组菌株进行全细胞转化产(R)-柠苹酸的条件,发现温度和时间可以显著影响(R)-柠苹酸的产量。最终,采用CMC培养基制备全细胞催化剂,在37℃、pH 7.0、底物质量浓度为100 g/L、菌体浓度OD600值为70、摇床转速为250 r/min的条件下转化120 h后,生成(R)-柠苹酸8.57 g/L,转化率为142.84 mg/g葡萄糖,是目前报道的摇瓶培养合成(R)-柠苹酸的最高水平,为生物法高效合成(R)-柠苹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柠苹酸 异源表达 地衣芽孢杆菌 全细胞转化 柠苹酸合酶
下载PDF
庚二酸的生物合成及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19
作者 鲍青青 毛银 +1 位作者 李国辉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4-39,共6页
庚二酸是一种重要的二元羧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健康及聚合物制造等多种领域。当前,生物法合成庚二酸存在产量较低、宿主种类较少的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及衍生物开发。为了提高庚二酸的生物法合成能力,该研究首先利用48孔板和... 庚二酸是一种重要的二元羧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健康及聚合物制造等多种领域。当前,生物法合成庚二酸存在产量较低、宿主种类较少的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及衍生物开发。为了提高庚二酸的生物法合成能力,该研究首先利用48孔板和摇瓶分别进行初筛和复筛,得到了1株产庚二酸的霍氏肠杆菌Bpa-3,在摇瓶条件下,该菌株可以合成115.4 mg/L的庚二酸。随后对菌株Bpa-3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当以甘油为碳源,胰蛋白胨为氮源,接种量为4%并外加30 mmol/L KH_(2)PO_(4)时,庚二酸的产量最高,为217.3 mg/L,是优化前的1.89倍,为庚二酸的生物法合成提供了新宿主,也为其工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二酸 生物合成 高效液相色谱法 霍氏肠杆菌 发酵优化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在重组米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甘志聪 张新霞 +5 位作者 张聪男 徐志村 薛薇 黄杨斌 王俊仁 王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6-61,共6页
重组米因方便、易熟及营养多样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研究发现,食品添加剂可有效改善重组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本文综述了重组米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及其作用原理,并概述了食品添加剂对重组米糊化、质构、老化、消化以及... 重组米因方便、易熟及营养多样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研究发现,食品添加剂可有效改善重组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本文综述了重组米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及其作用原理,并概述了食品添加剂对重组米糊化、质构、老化、消化以及营养功能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米 食品添加剂 食用品质 功能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