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匀锈蚀钢筋屈曲性能研究
1
作者 成虎 邱开发 +2 位作者 王仁宇 王东升 孙治国 《公路交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60,共15页
【目标】探究氯盐长期侵蚀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的非均匀锈蚀问题对其屈曲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设计制作了16个钢筋混凝土试件,在通电加速锈蚀后对试件进行破形取出钢筋;随后,通过3D扫描识别了钢筋的锈蚀形貌,以标定锈蚀坑的深... 【目标】探究氯盐长期侵蚀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的非均匀锈蚀问题对其屈曲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设计制作了16个钢筋混凝土试件,在通电加速锈蚀后对试件进行破形取出钢筋;随后,通过3D扫描识别了钢筋的锈蚀形貌,以标定锈蚀坑的深度、位置以及数量;接着,对锈蚀钢筋进行压屈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坑蚀影响的钢筋力学性能数值分析方法;最后,探讨了坑蚀深度、坑蚀位置、以及坑蚀数量对钢筋屈曲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提出了非均匀锈蚀钢筋的最不利受压性能表征方法。【结果】随着锈蚀坑深度的增加,钢筋受压性能不断下降;且长径比越大,屈曲强度降幅越大。当锈蚀坑集中于钢筋中部时,钢筋的屈曲强度退化最为显著;随着锈蚀坑位置向钢筋两端移动,钢筋屈曲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钢筋表面存在多个锈蚀坑的情况下,钢筋的屈曲形态由位于其中间的锈蚀坑主导时将达到其受压性能的最不利状态。【结论】采用非均匀锈蚀钢筋最不利受压性能的预测结果来表征锈蚀钢筋屈曲强度下限值,将有助于降低由于钢筋坑蚀模式随机性所引起的近海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评估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筋屈曲 试验研究 坑蚀 屈曲强度 屈曲形态
原文传递
微观可视化模型在“建筑力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郑家乐 钱沁涵 +1 位作者 童颜泱 付李 《安徽建筑》 202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通过分析“建筑力学”教学现状,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导向,从注重工程实际实践出发,提出在力学课程中应用微观可视化模型(三维刚体弹簧元模型)的教育教学新手段。文章以梁的弯曲为例,建立悬臂梁的三维刚体弹簧元模型,向学生演示梁的弯曲破... 通过分析“建筑力学”教学现状,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导向,从注重工程实际实践出发,提出在力学课程中应用微观可视化模型(三维刚体弹簧元模型)的教育教学新手段。文章以梁的弯曲为例,建立悬臂梁的三维刚体弹簧元模型,向学生演示梁的弯曲破坏过程,并对演示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观可视化模型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使学生从机械化的力学公式套用转变为了实际构件的应用分析,为后期具体建筑结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力学基础,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力学” 教学现状 微观可视化模型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环氧树脂/苯并噁嗪共聚物的固化行为及其耐热性
3
作者 陈志姣 彭聪 武湛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7,142,共9页
为了探索环氧树脂/苯并噁嗪的固化行为及其共聚物的性能,本文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为基体,双酚A型苯并噁嗪(BA-mt)为改性剂,以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固化剂,制备了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共聚物(EDBx,x代表苯并噁嗪的质量分数)。本文研... 为了探索环氧树脂/苯并噁嗪的固化行为及其共聚物的性能,本文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为基体,双酚A型苯并噁嗪(BA-mt)为改性剂,以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固化剂,制备了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共聚物(EDBx,x代表苯并噁嗪的质量分数)。本文研究了环氧/苯并噁嗪体系的流变特性、固化行为、固化物的断面形貌以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BA-mt能够促进共混树脂体系的固化,从而缩短凝胶时间;当BA-mt质量分数为20%时,EDB20固化后在N_(2)氛围下800℃的残炭率可达24.6%。此外,EDB20固化物的T_(g)值由纯E51/DDS的180℃提高至190℃。当BA-mt质量分数为40%时,EDB40拉伸强度为74.4 MPa,与E51/DDS相近。另外,EDB20在180℃下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比E51/DDS高出50%和97.8%,这表明经BA-mt改性后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苯并噁嗪 流变特性 固化行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航空结构低速冲击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曾旭 邓德双 +4 位作者 杨红娟 杨正岩 马书义 杨雷 武湛君 《航空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4-121,共28页
低速冲击对航空结构造成的潜在损伤严重威胁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冲击监测技术能够实时定位冲击源、重构载荷历程并估计冲击能量,是结构健康状态评估的关键技术,对于保障飞行器的服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冲击监测的一般流程;归纳了... 低速冲击对航空结构造成的潜在损伤严重威胁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冲击监测技术能够实时定位冲击源、重构载荷历程并估计冲击能量,是结构健康状态评估的关键技术,对于保障飞行器的服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冲击监测的一般流程;归纳了具有代表性的冲击定位方法,包括基于稀疏传感器阵列的时差法、时间反转聚焦法、参考数据库法和机器学习法,基于密集传感器阵列的波束成形法、传感器簇法、多重信号分类法和空间波数滤波器法,以及基于非波动信号的其他方法;总结了基于模型和机器学习的2种冲击载荷重构方法,以及冲击能量识别方法;结合冲击监测技术的现状,讨论了其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结构 冲击监测 冲击定位 载荷重构 能量识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