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DSCAM-AS1调节miR-431-5p/PRDX1信号轴对肝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1
作者 陈志飞 孙伟涛 +4 位作者 颜廷启 孙江江 石彦科 于生才 黄伟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SCAM-AS1调节微小RNA-431-5p(miR-431-5p)/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1(PRDX1)信号轴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人正常肝细胞...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SCAM-AS1调节微小RNA-431-5p(miR-431-5p)/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1(PRDX1)信号轴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以及人肝癌细胞系Hep G2中LncRNA DSCAM-AS1、miR-431-5p水平;将si-DSCAM-AS1+miR-431-5p inhibitor、si-DSCAM-AS1+inhibitor NC、si-DSCAM-AS1、si-NC分别转染至Hep G2细胞并记为si-DSCAM-AS1+miR-431-5p inhibitor组、si-DSCAM-AS1+inhibitor NC组、si-DSCAM-AS1组、si-NC组,未作处理的Hep G2细胞记为NC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DSCAM-AS1与miR-431-5p、PRDX1的关系;qRT-PCR检测Hep G2细胞中LncRNA DSCAM-AS1、miR-431-5p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Hep G2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Hep G2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检测Hep G2细胞侵袭、迁移数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ep G2细胞Ki-67、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PRDX1蛋白表达。结果与L02细胞相比,Hep G2细胞LncRNA DSCAM-AS1表达水平、PRDX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miR-431-5p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与NC组、si-NC组相比,si-DSCAM-AS1组Hep G2细胞A570、LncRNA DSCAM-AS1表达、侵袭细胞数量、N-cadherin、迁移细胞数量、Vimentin蛋白表达、Ki-67显著下降(P<0.05),Hep G2细胞凋亡率、miR-431-5p表达水平、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抑制miR-431-5p表达削弱了沉默LncRNA DSCAM-AS1抑制Hep 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LncRNA DSCAM-AS1负向调控miR-431-5p/PRDX1轴。结论沉默LncRNA DSCAM-AS1可能通过上调miR-431-5p来下调PRDX1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EMT,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系Hep G2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DSCAM-AS1 miR-431-5p/PRDX1轴 肝癌 增殖 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劳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蕾 邬晓敏 +1 位作者 吕庆 谢智惠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7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劳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2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表进行癌因性疲劳症的调查及测量,对确诊患有癌因性疲劳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信息采集和中医...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劳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2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表进行癌因性疲劳症的调查及测量,对确诊患有癌因性疲劳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信息采集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3个月后对患者随访1次,观察证候的演变情况。结果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劳的中医证候主要分为6类:肝气郁滞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亏虚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聚证,其中出现比例较高的证型依次为:肝气郁滞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亏虚证。3个月后肝气郁滞证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证型演变,演变为气滞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最多。结论肝气郁滞证是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劳症最主要的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辅助化疗 癌因性疲劳 中医证型
原文传递
归芍六君子汤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蕾 谢智惠 +1 位作者 肖寒 吕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2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加减归芍六君子汤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符合癌因性疲劳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使用治疗并服用加减归芍六君子汤,1... 目的观察加减归芍六君子汤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符合癌因性疲劳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使用治疗并服用加减归芍六君子汤,1日2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其间间隔5日,2组均观察2个疗程。均行手术根治术,术后化疗方案采用肠癌NCCN的Capox 21天的标准化疗方案。观察比较疲劳症状评分、临床疗效、骨髓抑制情况、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疲劳评分均数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6.6%;对照组有效率为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及血红蛋白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改变均不明显。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下降,而治疗组患者的CD^+3,CD^+4,CD^+4/CD^+8的水平较化疗前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组间同期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NK细胞,治疗组百分比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使用加减归芍六君子汤能较好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劳的诸多症状,同时可增强其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劳 中医药疗法 归芍六君子汤 直肠癌
下载PDF
Billroth-Ⅱ与Roux-en-Y重建消化道对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中长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小进 钱程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讨Billroth-Ⅱ与Roux-en-Y术式重建消化道对高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22例70岁以上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毕-Ⅱ术式的65例作为毕-Ⅱ组、采用R-Y术式的57例作为R-Y组;于消化道重建术后1年,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评... 目的:探讨Billroth-Ⅱ与Roux-en-Y术式重建消化道对高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22例70岁以上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毕-Ⅱ术式的65例作为毕-Ⅱ组、采用R-Y术式的57例作为R-Y组;于消化道重建术后1年,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吻合口2 cm处的胃炎程度、生活质量(QOL)评分、营养风险指数(NRI)及血清转铁蛋白(TFN)、前白蛋白(PA)、血浆白蛋白(ALB)水平;采用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位置、重建方式及吻合方式对术后发生胃肠道症状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年2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NRI及血清TFN、PA、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Y组患者吻合口2 cm处重度胃炎发生率(38.6%)显著低于毕-Ⅱ组(56.9%)、QOL评分显著高于毕-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MI(<25 kg/m 2、≥25 kg/m 2)、肿瘤位置(胃窦、胃体)、重建方法(毕-Ⅱ、R-Y)及吻合方式(手工、器械)均不是影响术后发生胃肠道症状风险的独立因素。结论: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R-Y术式的中长期疗效优于毕-Ⅱ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治疗结果 高龄 Billroth-Ⅱ ROUX-EN-Y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右侧腹股沟斜疝继发大网膜扭转梗死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过晓强 华玉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男性,44岁,厨师。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20年,右侧腹股沟区疼痛2天于2019年8月2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6/80 mmHg。腹部稍膨隆,右侧腹股沟区可及大小约4 cm×3 cm梨形包块,质中,活动度一般... 男性,44岁,厨师。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20年,右侧腹股沟区疼痛2天于2019年8月2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6/80 mmHg。腹部稍膨隆,右侧腹股沟区可及大小约4 cm×3 cm梨形包块,质中,活动度一般,可回纳腹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膜扭转 腹股沟疝 原发性大网膜扭转
原文传递
四位一体居家护理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宋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00130-00131,共2页
探究四位一体居家护理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选取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四位一体居家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 探究四位一体居家护理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选取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四位一体居家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使用四位一体居家护理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满意度,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位一体居家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 护理
下载PDF
经Laennec膜入路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胡笑源 李晋 +5 位作者 秦磊 朱晓龙 韩孟奎 金家伟 吴努娃 杨小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究经Laennec膜入路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肝切除治疗的98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22例,年龄61.0(55.0,66.0)岁。经Laennec膜入路肝切... 目的:探究经Laennec膜入路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肝切除治疗的98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22例,年龄61.0(55.0,66.0)岁。经Laennec膜入路肝切除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接受传统入路肝切除手术治疗的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术前及术后1周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前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腹腔出血、胆漏、切口愈合不良等)。同时比较两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前生化、肿瘤血清学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80.0(141.3,227.3)min,小于对照组的221.5(187.5,25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0.41, P=0.002)。研究组手术出血量为295.0(127.5,350.0)ml,低于对照组的300.0(200.0,5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7, P=0.003)。研究组术后1周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分别为33.4(24.0,43.8)U/L、64.5(38.3,119.1)U/L,低于对照组的41.3(29.7,63.0)U/L、102.8(50.1,140.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09、-2.38, P=0.035、0.028)。研究组术后有8例(16.7%)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20.0%)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 P=0.67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6个月和18个月,两组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1, P=0.130)。 结论:经Laennec膜入路肝切除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长并减少手术出血量,而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Laennec膜 解剖性肝切除 手术治疗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邓新 王叶纯 +2 位作者 宗剑 杜军 费伯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3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组(N组)、口服药物治疗组(D组)、超声...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3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组(N组)、口服药物治疗组(D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口服药物联合治疗组(ND组),每组10例。N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或生殖股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口服药物治疗组为普瑞巴林75 mg,一天两次;N+D组采用神经阻滞+口服药物治疗,方法分别同N、D组;神经阻滞治疗药物浓度为0.15%罗哌卡因+0.1 g/L得宝松+0.01 g/L维生素B12;用量为5 ml/每支神经。3组患者均必要时加服氨酚曲马多37.5 mg。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10、17 d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S)、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各组VAS、PSQIS和加服氨酚曲马多用量的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两两比较时用SNK法。结果各组治疗后3、10、17 d时VAS、PSQIS评分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0 d和17 d时,N组(q=4.701、5.984)和ND组(q=6.242、8.472)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组的PSQIS评分明显降低,与D组(q=4.859、7.289)和N组(q=5.762、6.3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组治疗后17 d时,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较治疗后3 d(q=3.263)、10 d(q=2.995)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组治疗后10 d(q=3.328),17 d(q=3.692)时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较治疗后3 d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组与D组比较,ND组治疗后10 d(q=4.624)、17 d(q=7.349)时加服氨酚曲马多总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优于口服药物;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疼痛治疗效果最好,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慢性疼痛 腹股沟疝修补术 神经病理痛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玲 何菁 +6 位作者 孟东 孙春雷 时伟锋 齐晓薇 金琳芳 徐闻欢 周士福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7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104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104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乳腺癌组织中GnRH-R的表达,研究GnRH-R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GnRH-R的阳性表达率为66.3%(69/104)。GnRH-R的阳性表达率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分别为5/11、61.4%(27/44)、8/16、87.9%(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7,P<0.050)。两两比较显示,GnRH-R在三阴性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luminal A型(χ~2=8.455,P<0.008)和HER-2过表达型(χ~2=8.361,P<0.008)。乳腺癌组织中GnRH-R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的患者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506,P=0.477;χ~2=0.007,P=0.936;χ~2=2.158,P=0.340;χ~2=0.007,P=0.936)。结论 GnRH-R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受体 GNRH
原文传递
微小RNA-376b-3p和微小RNA-654-5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傅文杰 葛新义 +2 位作者 李鹏飞 赵长勇 李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5-927,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小RNA(miR)-376b-3p和miR-654-5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34组来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淮安市肿瘤医院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iR-376b-3p和miR-654-5p的表达。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小RNA(miR)-376b-3p和miR-654-5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34组来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淮安市肿瘤医院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iR-376b-3p和miR-654-5p的表达。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miR-376b-3p和miR-654-5p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大肠癌组织中miR-376b-3p表达下调,miR-654-5p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376b-3p表达的降低和miR-654-5p表达的升高与肿瘤的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此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R-376b-3p的低表达或miR-654-5p的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miR-376b-3p低表达和miR-654-5p高表达是大肠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miR-376b-3p的低表达和miR-654-5p的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微小RNA 预后
原文传递
微小RNA-93-5p调控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红网 赵长勇 +2 位作者 许改红 金涛 李鹏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93-5p调控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将抗miR-NC(anti-miR-NC组)、抗miR-93-5p(anti-miR-93-5p组)、miR-NC(miR-NC组)、miR-93-5p(miR-93-5p组)、pcDNA-NC(pcDNA-NC组)和pcDNA-F-box富含亮...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93-5p调控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将抗miR-NC(anti-miR-NC组)、抗miR-93-5p(anti-miR-93-5p组)、miR-NC(miR-NC组)、miR-93-5p(miR-93-5p组)、pcDNA-NC(pcDNA-NC组)和pcDNA-F-box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5(FBXL5)(pcDNA-FBXL5组)转染至Capan-1胰腺癌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将anti-miR-93-5p分别与si-NC、si-FBXL5共转染至胰腺癌细胞,标记为anti-miR-93-5p+si-NC组和anti-miR-93-5p+si-FBXL5组。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噻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93-5p和FBXL5的靶向关系。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计量资料差异。结果吉西他滨组Capan-1胰腺癌细胞miR-93-5p表达低于对照组(0.32±0.29比1.00±0.10,t=6.650,P<0.05),FBXL5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mRNA为3.14±0.31比1.00±0.02,蛋白为1.12±0.12比0.40±0.03,t=19.710、17.076,P<0.05)。anti-miR-93-5p组胰腺癌细胞miR-93-5p、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多药耐药基因相关蛋白1(MRP1)、细胞存活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低于anti-miR-NC组[0.35±0.04比1.00±0.11、0.45±0.05比1.15±0.12、0.33±0.03比0.75±0.08、(52.44±5.24)%比(97.22±10.03)%、(7.29±0.73)mg/L比(22.13±2.11)mg/L,t=16.660、16.154、14.747、12.667、19.940,P值均<0.05],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和细胞凋亡率高于anti-miR-NC组(0.85±0.09比0.39±0.04、16.27±1.63比4.25±0.43,t=14.012、21.391,P<0.05)。miR-93-5p靶向调控FBXL5基因表达。anti-miR-93-5p组胰腺癌细胞磷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低于anti-miR-NC组(0.25±0.03比0.75±0.08、0.38±0.04比0.89±0.09,t=20.176、12.399,P<0.05)。anti-miR-93-5p+si-FBXL5组胰腺癌细胞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高于anti-miR-93-5p+si-NC组(0.66±0.07比0.32±0.04、0.79±0.08比0.42±0.05,t=16.433、19.128,P<0.05)。结论抑制miR-93-5p表达可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miR-93-5p靶向调控FBXL5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93-5p F-box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5 胰腺癌 吉西他滨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33及其在肝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杰 张烽 鲍传庆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5-720,共6页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中的一个多功能基因,以ST2为受体,在全身组织中广泛表达。它与哮喘、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炎症性肠病、肿瘤等疾病都有关系。IL-33通过诱导Th2细胞因子产生以增加脂...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中的一个多功能基因,以ST2为受体,在全身组织中广泛表达。它与哮喘、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炎症性肠病、肿瘤等疾病都有关系。IL-33通过诱导Th2细胞因子产生以增加脂质代谢并下调脂肪形成基因表达,在脂肪肝中起保护作用。在肝炎中,IL-33/NKT/IFN-γ通路可加剧小鼠肝炎;IL-33/ILC2/IL-13/STAT6通路可减轻肝脏损伤。在肝硬化中,IL-33/ILC2/IL-13/IL-4Rα/STAT6轴起促进作用。在肝癌中,发现IL-33/ILC2/IL-13信号通路在有利的病理环境中能促进胆管癌的发生,而肝细胞癌的发生与IL-33/IL-6/JAK/STAT/Mcl-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ST2 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