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场解冻在食品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巫宇航 金亚美 +3 位作者 张孝 姚黄兵 徐学明 杨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2-379,共8页
冷冻是食品保藏的重要方法,部分冷冻食品在消费前仍需进行独立的解冻处理。传统解冻方法存在升温不均匀、处理时间长且汁液损耗大的问题。作为新的解冻技术,物理场解冻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物理场解冻在冷冻食品加... 冷冻是食品保藏的重要方法,部分冷冻食品在消费前仍需进行独立的解冻处理。传统解冻方法存在升温不均匀、处理时间长且汁液损耗大的问题。作为新的解冻技术,物理场解冻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物理场解冻在冷冻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超声波、介电和电场等技术在解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相对于传统解冻,物理场解冻更好地保持食材的营养成分、维持感官品质,减少汁液流失,同时提高解冻效率。不同种类的食品原料和解冻方法可能会引起差异性的效果,需要分析实际原料对物理场的响应规律和特征理化指标,如介电常数、电导率和脂肪含量等,从而得到最佳的解冻条件。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探究高效稳定且低能耗的物理场辅助技术,继续深入研究对食材品质和解冻效果的影响,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冷冻食品的高效处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场解冻 超声波 静电场 介电 食品原料
下载PDF
电场技术在食品杀菌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子涛 金亚美 +3 位作者 张令涛 吴石林 徐学明 杨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7-184,共8页
食品生产涉及的杀菌单元操作是保证产品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当前各类杀菌技术大多是利用其热效应或非热效应以及两者的结合来实现。传统热杀菌需要传热介质并且在一定时间和温度下完成处理,而电场技术是一种同时具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食品生产涉及的杀菌单元操作是保证产品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当前各类杀菌技术大多是利用其热效应或非热效应以及两者的结合来实现。传统热杀菌需要传热介质并且在一定时间和温度下完成处理,而电场技术是一种同时具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食品物理场加工技术,能降低传统热杀菌的有效温度阈值以及缩短杀菌时间,可以更好地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对感官品质、风味和色泽造成的影响更小。本文对欧姆加热杀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和感应电场杀菌的原理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前沿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目前电场杀菌技术的特点和差异,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 电场 热效应 非热效应 电穿孔 电崩溃
下载PDF
磁场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姚黄兵 金亚美 +5 位作者 张令涛 吴石林 郑子涛 王婷 杨哪 徐学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6-316,共11页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和磁场生物学效应研究深入,磁场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科学的各个领域。适宜的磁场参数如强度、频率、波形等对农产品原料可产生特异性的非热效应,主要通过影响水分子簇、细胞形态、大分子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等方式调节...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和磁场生物学效应研究深入,磁场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科学的各个领域。适宜的磁场参数如强度、频率、波形等对农产品原料可产生特异性的非热效应,主要通过影响水分子簇、细胞形态、大分子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等方式调节生物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以及传质传热效率,因而相较于其他物理加工而言,其作用效果的显化更加缓慢。另一方面,相同的磁场参数针对不同处理对象也会展现不同的作用效果。磁场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中已得到一定的验证并应用,主要包括农产品的辅助贮藏、杀菌、发酵、提取等方面,本文综述了磁场生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旨在为该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生物效应 农产品 贮藏 杀菌 发酵
下载PDF
源于类芽胞杆菌的低聚糖脱支酶底物特异性及其应用研究
4
作者 孔昊存 张笑 +3 位作者 李才明 班宵逢 顾正彪 李兆丰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脱支酶是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常用酶制剂,然而传统脱支酶难以完全满足淀粉糖绿色生产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挖掘适合的新型脱支酶。本研究筛选并构建来源于类芽胞杆菌STB16的低聚糖脱支酶基因(oga)的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实... 脱支酶是淀粉深加工产业的常用酶制剂,然而传统脱支酶难以完全满足淀粉糖绿色生产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挖掘适合的新型脱支酶。本研究筛选并构建来源于类芽胞杆菌STB16的低聚糖脱支酶基因(oga)的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实现低聚糖脱支酶的异源表达,并探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和底物特异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上清液的酶活力可达162.33 U/mL,重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50℃、最适反应pH值6.0,且专一地作用于底物中聚合度为1的分支的α-1,6-糖苷键。相比于其它类型的脱支酶(底物转化率低于检出限),重组低聚糖脱支酶对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潘糖等异麦芽低聚糖具有更彻底的水解能力,底物转化率达97.4%~100%,且产物为葡萄糖,因此更适合用于处理葡萄糖母液,可使一次母液、二次母液和色谱分离尾液中葡萄糖含量分别提升3.6%,12.7%和34.4%。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脱支酶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淀粉糖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糖脱支酶 酶学性质 底物特异性 淀粉糖 葡萄糖母液
下载PDF
介电解冻技术对肉类原料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孝 金亚美 +3 位作者 巫宇航 姚黄兵 杨哪 徐学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291,共9页
解冻是冷冻肉制品加工的重要单元操作,其应用效果关注的重点包括解冻时间、样品温度均匀性、汁液流失率、蒸煮损耗、新鲜度、质构特征和口感变化差异等。因此,选择适宜的技术及工艺参数最终能得到解冻品质俱佳的肉类原料产品。传统解冻... 解冻是冷冻肉制品加工的重要单元操作,其应用效果关注的重点包括解冻时间、样品温度均匀性、汁液流失率、蒸煮损耗、新鲜度、质构特征和口感变化差异等。因此,选择适宜的技术及工艺参数最终能得到解冻品质俱佳的肉类原料产品。传统解冻技术包括空气解冻、浸泡解冻等,新型的物理场解冻包括微波解冻、射频解冻、远红外解冻和欧姆解冻等。以高频电磁波为激励源的微波和射频介电解冻方式因其操作时间短、高效等优点逐渐在冷冻肉制品加工领域得到应用。本文综述了介电解冻技术,概述其关键影响因素,探讨了介电解冻过程中肉类原料品质的变化,并对介电解冻过程中还存在的共同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特性 射频解冻 微波解冻 肉类原料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拉曼增强特性的细胞氧化损伤检测
6
作者 宋芷仪 王周平 马小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表面增强拉曼可作为单细胞氧化损伤的一种检测手段。以铜离子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为模型、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为检测手段,建立了用以表征细胞损伤的拉曼光谱方法。通过制备经多肽修饰的金纳米花作为拉曼增强基底,使其能够进入细胞并达到... 表面增强拉曼可作为单细胞氧化损伤的一种检测手段。以铜离子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为模型、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为检测手段,建立了用以表征细胞损伤的拉曼光谱方法。通过制备经多肽修饰的金纳米花作为拉曼增强基底,使其能够进入细胞并达到信号增强的效果。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测试基底对细胞的损伤程度,确定基底质量浓度为160μg/mL。进一步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验证Cu^(2+)对细胞的氧化损伤,证实经Cu^(2+)诱导后细胞出现明显的损伤和死亡现象。最后,建立了Cu^(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并获得不同条件下细胞所呈现的拉曼光谱,发现经氧化处理后,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内的糖类、核酸、脂质和蛋白质等物质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对机体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 基底 细胞氧化损伤 纳米材料
下载PDF
海藻糖基麦芽五糖及其微球的体外消化和酵解
7
作者 潘莹 江波 +1 位作者 陈静静 张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为研究包埋前后的海藻糖基麦芽五糖(N-G7)在模拟消化液及体外酵解过程中的变化,采用口腔、胃部及小肠的体外消化模型分析消化前后溶液中N-G7的质量和N-G7微球(ALGCa)中的糖组成变化,应用体外发酵技术评价N-G7微球的发酵行为,检测不同时... 为研究包埋前后的海藻糖基麦芽五糖(N-G7)在模拟消化液及体外酵解过程中的变化,采用口腔、胃部及小肠的体外消化模型分析消化前后溶液中N-G7的质量和N-G7微球(ALGCa)中的糖组成变化,应用体外发酵技术评价N-G7微球的发酵行为,检测不同时间点的pH值、菌体浓度(OD600)、产气量、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等指标的变化,并探究其对人体肠道微生物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G7在口腔消化2 min后在强酸性的胃部环境中几乎不被水解,在小肠中N-G7的水解率达到了82.70%。采用不同质量分数(1%、2%、3%)的海藻酸钙对其进行包埋,形成的微球保留80%以上的N-G7到达结肠。在体外酵解中,各实验组的pH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OD600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质量分数2%的ALG-Ca组产气量和碳源消耗率在0~6 h内达到最低,而后逐渐增加,证明包埋后的N-G7发酵体系属于缓慢发酵。与对照相比,质量分数2%的ALG-Ca组产生大量SCFA,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更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基麦芽五糖 微球 体外消化 体外发酵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植物发酵活性物在美妆中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余霞 胡家逢 +1 位作者 黄晓东 胡晓清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蕴涵着极其多样化的活性物质如多糖、多肽、黄酮、多酚、氨基酸等,其储存的含碳物占生物体含碳物的80%,在化妆品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天然植物原材料中有效成分相对较低、传统提取不充分,甚至会有一些毒副作用成分... 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蕴涵着极其多样化的活性物质如多糖、多肽、黄酮、多酚、氨基酸等,其储存的含碳物占生物体含碳物的80%,在化妆品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天然植物原材料中有效成分相对较低、传统提取不充分,甚至会有一些毒副作用成分,影响了其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原料或提取物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促进活性物释放、富集或转化生成新的活性物、增强并拓展功效、降低毒副作用。植物发酵活性物具有抗菌、美白、抗氧化、抗炎、促进胶原再生等多重功效,在美妆产品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原料 发酵 活性物 抗氧化 抗炎 抗菌
下载PDF
酰化淀粉消化过程中结构变化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9
作者 詹锦玲 许倩 +2 位作者 梁玉燊 麻荣荣 田耀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4-241,共8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了取代度分别为0.157、0.161和0.167的乙酰化、丙酰化和丁酰化淀粉(MSA、MSP和MSB)。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高压离子色谱等手段,系统研究3种酰化淀粉经小鼠十二指肠消化前后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结合...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了取代度分别为0.157、0.161和0.167的乙酰化、丙酰化和丁酰化淀粉(MSA、MSP和MSB)。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高压离子色谱等手段,系统研究3种酰化淀粉经小鼠十二指肠消化前后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结合气质联用及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解析酰化淀粉长期干预对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酰化淀粉经十二指肠消化后其短程、长程有序结构及分子结构均被破坏,并伴有大量短链产生,该结构有助于后续大肠中微生物发酵利用;酰化淀粉均能提高总短链脂肪酸含量,且MSA、MSP和MSB分别能特异性促进乙酸、丙酸、丁酸的释放,MSP和MSB的促进效果优于MSA;酰化淀粉均能促进有益菌属生长,MSB组粪小杆菌(Faecalibaculum)丰度显著提高,MSP显著促进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增长。综上,酰化淀粉显著改善肠道有益菌群,为酰化淀粉在食品功能配料中的广泛应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化淀粉 消化 结构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脂肪酶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丹 吴雪莹 +1 位作者 吴凤凤 徐学明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5-52,共8页
为了改善小麦面团的加工特性和馒头品质,分别选取不同浓度脂肪酶Lipopan Xtra BG、Lipopan 50 BG,以单甘酯为对照,分析它们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脂肪酶Lipopan Xtra BG、Lipopan 50 BG和单甘酯均能提升馒头品质。其中,当... 为了改善小麦面团的加工特性和馒头品质,分别选取不同浓度脂肪酶Lipopan Xtra BG、Lipopan 50 BG,以单甘酯为对照,分析它们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脂肪酶Lipopan Xtra BG、Lipopan 50 BG和单甘酯均能提升馒头品质。其中,当Lipopan Xtra BG、Lipopan 50 BG和单甘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60μg/g和4 mg/g时,它们对馒头品质改善效果最佳。此时,新鲜馒头比容由2.29 mL/g分别增大到2.79、2.86、2.78 mL/g,气孔稠密度、气孔表面积分率(AF)均为最大,馒头芯组织细腻均匀,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感官总评分分别提高了30.1%、22.6%、21.0%。2种脂肪酶能够改善小麦粉的粉质特性及面团的拉伸特性,提高面团稳定时间,加强其抗拉伸性能,改善面团加工特性。综合考察2种脂肪酶和单甘酯对馒头品质的影响,脂肪酶Lipopan Xtra BG作用效果更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脂肪酶 单甘酯 小麦粉 面团
下载PDF
钙离子协同溶氧提高重组β-CGT酶的可溶性表达量
11
作者 周媛媛 李兆丰 +4 位作者 顾正彪 班宵逢 洪雁 程力 李才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3,共8页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简称CGT酶)能够通过环化反应生成环糊精,但天然菌株发酵产酶的水平较低,使得环糊精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旨在通过异源表达以及发酵优化策略来提高CGT酶的表达量。首先将来源...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简称CGT酶)能够通过环化反应生成环糊精,但天然菌株发酵产酶的水平较低,使得环糊精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旨在通过异源表达以及发酵优化策略来提高CGT酶的表达量。首先将来源于Bacillus xiaoxiensis STB08的cgt基因插入质粒pET-20b(+)中,在宿主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分泌表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发酵96 h后,胞外酶活为34.66 U/mL。然后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改变溶氧以及添加一定终浓度的Ca^(2+)可使酶活提高到66.86 U/mL及83.15 U/mL,且溶氧与Ca^(2+)协同作用可使酶活提高到105.69 U/mL,相比于优化发酵条件之前提高了204.93%。最后通过蛋白质定位分析及流式细胞分析对溶氧及添加Ca^(2+)影响发酵水平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低的溶氧能够减少重组大肠杆菌包涵体的形成,且溶氧较低时细胞活性较高,但溶氧过低时菌体浓度太低,不能满足菌体正常生长及代谢的需求。而添加Ca^(2+)能够减少包涵体的形成,同时Ca^(2+)对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溶氧以及Ca^(2+)的协同作用下,能够保证菌体的高生长浓度,且Ca^(2+)能够增加细胞透性并保护细胞,使得活细胞数目显著增多。该研究提高了CGT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为该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策略及方法,也可为相关酶的发酵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异源表达 发酵优化 溶氧 钙离子
下载PDF
蛋黄中免疫球蛋白提取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
12
作者 高净乐 顾璐萍 +3 位作者 常翠华 李俊华 杨严俊 苏宇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3-82,共10页
以蛋黄免疫球蛋白提取后的副产物-冻融蛋黄颗粒(FYP)为原料,经酶解和亚临界萃取后制备具有良好功能特性与品质的低脂蛋黄粉和蛋黄油,以期实现蛋黄资源的综合利用。首先采用蛋白酶对已发生变性的FYP进行酶解,研究酶解对其功能性质的改善... 以蛋黄免疫球蛋白提取后的副产物-冻融蛋黄颗粒(FYP)为原料,经酶解和亚临界萃取后制备具有良好功能特性与品质的低脂蛋黄粉和蛋黄油,以期实现蛋黄资源的综合利用。首先采用蛋白酶对已发生变性的FYP进行酶解,研究酶解对其功能性质的改善效果,进而采用亚临界萃取低脂蛋黄粉和副产物蛋黄油,以低脂蛋黄粉的残油率为主要指标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最终选择丙烷为萃取溶剂,萃取温度35℃,压力1.5 MPa,时间120 min,料液质量体积比1 g∶7 mL。进一步对低脂蛋黄粉的溶解性和乳化性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酶量的增加,低脂蛋黄粉的溶解度上升,乳化性能提高,残油率明显下降。当加酶量为1000 U/g时,低脂蛋黄粉的残油率为15.50%。而进一步增加酶添加量,反而会降低油脂萃取效率。因此,酶的最适添加量为1000 U/g,此条件下制得的低脂蛋黄粉含脂量低且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蛋黄颗粒 酶解 亚临界萃取 低脂蛋黄粉 功能性质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熟化鱼肉纤维程度评价方法研究
13
作者 俞军华 朱金林 +3 位作者 闫博文 焦熙栋 黄建联 范大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2-260,共9页
为了打破熟化鱼肉纤维口感无系统性评价方法的局面,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熟化鱼肉纤维程度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纤维程度的熟化鱼肉样品进行微观图片采集,建立数据集。数据集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的模型在训练集... 为了打破熟化鱼肉纤维口感无系统性评价方法的局面,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熟化鱼肉纤维程度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纤维程度的熟化鱼肉样品进行微观图片采集,建立数据集。数据集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的模型在训练集上训练,然后用测试集评估其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在网络深度的选择时,34层的ResNet模型在收敛速度和准确率上均胜出;4种不同深度的ResNet模型在最佳识别准确率上都优于AlexNet、VGG-16和GoogLeNet模型;ResNet-34的准确性、精度、灵敏度、特异性和AUC的平均值分别为96.94%,91.26%,91.00%,98.13%和99.19%,表明基于ResNet-34模型搭建的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地识别熟化鱼肉纤维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化鱼肉 纤维程度 卷积神经网络 ResNet
下载PDF
苦荞对发酵豆乳纳豆激酶活力、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王淼霜 仝艳军 +1 位作者 蒋雨桥 杨瑞金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71,共10页
相较于纳豆,以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获得的发酵豆乳食用更方便,但同样存在纳豆激酶活性低、风味不良等缺点。作者首先研究了苦荞、糙米、薏米、藜麦、燕麦粉对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苦荞的效果最好,当添加质量分... 相较于纳豆,以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获得的发酵豆乳食用更方便,但同样存在纳豆激酶活性低、风味不良等缺点。作者首先研究了苦荞、糙米、薏米、藜麦、燕麦粉对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苦荞的效果最好,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的酶活力由原来的5803.12 U/mL提高到23326.23 U/mL;然后研究了苦荞粉对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豆乳的纳豆激酶活力、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添加的苦荞质量为大豆质量的50%时,发酵豆乳的纳豆激酶活力、挥发性盐基氮质量浓度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4460.28 U/mL、3.45 mg/dL和16.34 mmol/L,分别为纯大豆发酵所得豆乳的161.42%、79.84%和196.39%。添加苦荞能够明显提高发酵豆乳中纳豆激酶活力,并且改善风味和抗氧化活性。该研究可为开发富含纳豆激酶、食用方便的纳豆食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发酵豆乳 苦荞 纳豆激酶 风味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天然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程昊 陈龙 +4 位作者 徐振林 支朝晖 叶蕾 孟嫚 金征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213,共9页
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愈演愈烈,天然可降解材料的开发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蛋白质、多糖和脂质作为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天然物质,是天然可降解材料制备的理想原料。但是,由于其自身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天然可降解... 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愈演愈烈,天然可降解材料的开发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蛋白质、多糖和脂质作为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天然物质,是天然可降解材料制备的理想原料。但是,由于其自身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天然可降解材料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耐热性能等往往难以与不可降解塑料媲美。目前,人们主要通过不同原料复配、材料改性以及采用不同加工方式来改善天然可降解材料的性能,使其具备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潜能。本文对近年来常见的蛋白质、多糖和脂质基天然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天然可降解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天然可降解材料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材料 淀粉 蛋白质 多糖 脂质
原文传递
维生素C及衍生物的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陈楷文 赵立鑫 +4 位作者 殷欣 冯帅 陈鹏 程昊 梁丽 《中国果菜》 2023年第6期42-48,共7页
本研究分析了光照、空气、温度和储藏时间对市场上8种常见维生素C原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维生素C在日光、紫外光照射及避光条件下6 h后保留率在95%左右;在密封条件下加热处理时,维生素C的降解较慢,而当样品与空气接触时,其降解... 本研究分析了光照、空气、温度和储藏时间对市场上8种常见维生素C原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维生素C在日光、紫外光照射及避光条件下6 h后保留率在95%左右;在密封条件下加热处理时,维生素C的降解较慢,而当样品与空气接触时,其降解加快,随温度增高而加快;在有氧条件下,当温度升高至50℃及以上时,所有样品降解明显。比较热及储藏稳定性发现,乙基醚维生素C具有最高的稳定性,维生素C、100目维生素C、复配维生素C和96%颗粒维生素C次之,维生素C钠、复配维生素C钠和维生素C钙具有最低的热和储藏稳定性。研究结果将为果蔬保鲜及和维生素C稳定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衍生物 敏感条件 稳定性
下载PDF
板栗糯米酒的糖化发酵工艺研究
17
作者 李堂骏 王斌 +3 位作者 时雨晴 刘振兴 姜启兴 杨远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8期87-91,共5页
板栗作为我国传统特色农产品之一,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米酒是我国传统的发酵制品之一,但市场上以板栗和糯米为原料发酵酿造的酒产品较少。本文以还原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为依据,对板栗糯米酒的糖化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 板栗作为我国传统特色农产品之一,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米酒是我国传统的发酵制品之一,但市场上以板栗和糯米为原料发酵酿造的酒产品较少。本文以还原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为依据,对板栗糯米酒的糖化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糖化发酵工艺为米曲霉添加量为0.4%,糖化温度为32℃,糖化时间为60 h。因此,本研究可为板栗糯米酒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糯米 米曲霉 糖化
下载PDF
创新(实验)思维在高校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18
作者 王怡淼 刘桂林 +3 位作者 陶秀梅 严诸颖 谢广喜 聂延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47-150,共4页
在高校“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对研究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引入高阶(实验)思维能力,引导研究生自主反思、分析、评价与创新思考,提升了本单位气相色谱分析测试机组的机台绩效。同时,在高阶思维... 在高校“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对研究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引入高阶(实验)思维能力,引导研究生自主反思、分析、评价与创新思考,提升了本单位气相色谱分析测试机组的机台绩效。同时,在高阶思维训练方法的启发下,学生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2022年第四季度研究生基于气相色谱机组设备发表SCI论文41篇,与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提升122%,高阶(实验)思维的引导模式效应显著。该方法可进一步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推广,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独立能力与实验效率,对高校研究生培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验)思维 研究生教育教学 气相色谱 分析测试 学术能力 实验效率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鱼肉中蓝藻异味代谢物
19
作者 虞锐鹏 吴胜芳 +1 位作者 王利平 宋启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89,共8页
通过优化微波蒸馏(microwave distillation,MD)及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tion,SPME)等提取富集条件,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有效实现了蓝藻中常见的8种异味代谢物的完全分离,以高分辨特征离子的精确质量数进行内标法定量分... 通过优化微波蒸馏(microwave distillation,MD)及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tion,SPME)等提取富集条件,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有效实现了蓝藻中常见的8种异味代谢物的完全分离,以高分辨特征离子的精确质量数进行内标法定量分析,建立了一种鱼肉中蓝藻异味代谢物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8种异味代谢物在质量浓度0.01~100.00μg/L时呈良好线性,方法的检出限为0.07~3.30μg/kg,定量限为0.2~10.0μg/kg,加标回收率为72.5%~103.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6%~14.30%(n=6)。对淡水鱼肉产品进行分析检测,二甲基三硫、土臭素、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吲哚质量分数最高,分别可达7.21×10^(2)、3.18、1.85×10^(2)、94.6、4.69×10^(2)μg/kg。该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极大降低了假阳性问题,可作为水产品中蓝藻异味筛查及确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 蓝藻异味代谢物 微波蒸馏 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长余辉基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顾天悦 高雪梅 +3 位作者 陈柯霖 严诸颖 陈丽建 赵旭 《分析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安全体系的构建。食品安全检测关系经济民生,是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长余辉纳米粒子具有免原位激发和磷光可再生性,在激发光停止后持续发光,从而消除背景荧光干扰,是理想的光学传感元件。适配体是具有识别性能... 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安全体系的构建。食品安全检测关系经济民生,是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长余辉纳米粒子具有免原位激发和磷光可再生性,在激发光停止后持续发光,从而消除背景荧光干扰,是理想的光学传感元件。适配体是具有识别性能的寡核苷酸序列,兼具快速响应性、高特异性和灵敏度。二者通过基团键合可构建性能独特的探针,产生靶标刺激的信号变化,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享有壮阔前景。本文阐述了近年来长余辉基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聚焦于实现传感器光学激活的设计策略,简要介绍了相应原理的研究应用,最后对于该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推进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长余辉纳米粒子 适配体 生物传感器 磷光猝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