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啤酒对肝影响的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研究
1
作者 沙佩林 张艳 熊希凯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6-388,507,共4页
啤酒为营养丰富的低度酒精饮料。目的 探讨啤酒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用 2 0只刚断乳昆明种 (清洁级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0只 )饲以标准饲料 ,强制以啤酒为饮料。B组 (10只 )饲以标准饲料 ,自由饮清水。... 啤酒为营养丰富的低度酒精饮料。目的 探讨啤酒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用 2 0只刚断乳昆明种 (清洁级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0只 )饲以标准饲料 ,强制以啤酒为饮料。B组 (10只 )饲以标准饲料 ,自由饮清水。经 2周喂养后处死 ,取小鼠肝右叶作AcP、LDH、ChE、ATPase、SDH、PAS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A、B两组未见肝细胞变性。 (2 )A、B两组AcP为阳性 (+) ,LDH为阳性 (+)。 (3)A、B两组ChE为中等阳性 ( ) ,ATPase为阳性 (+)。 (4)A组SDH为阳性 (+) ,PAS为中等阳性 ( )。B组SDH为中等阳性( ) ,PAS为强阳性 ( )。将A、B两组PAS、SDH标本各随机抽五张 ,经IBAS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测定 (P <0 0 5 ,即抽样误差小于 5 % ,有统计学意义 )。A、B组小鼠肝均无明显组织学损害。A、B组小鼠肝蛋白质及糖原合成、胆汁分泌功能未受影响。结论 长期饮用啤酒对小鼠肝的组织结构、肝合成、分泌及代谢功能未产生明显的损害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组织化学 酶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丹参酮对两种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林 夏保芦 茹立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9-822,827,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拟人类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2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①实验动物随机分成5组:痴呆(AD/VD)模型组、丹参酮治疗组、假造模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应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塞(M...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拟人类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2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①实验动物随机分成5组:痴呆(AD/VD)模型组、丹参酮治疗组、假造模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应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塞(MCAO)法建模;AD模型组:应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肽蛋白片段1-40(Aβ1-40)复合造模方法建模。丹参酮治疗组:VD大鼠造模完成后或AD大鼠造模24h后给予丹参酮[50mg/(kg·d)],溶于5ml玉米油中灌胃14d。假造模对照组:与VD大鼠同法,但不做插线、结扎;与AD大鼠同法注射等量溶媒。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②采用水迷宫行为学实验,以单位时间逃避潜伏期及其频率为指标,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①AD/VD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逃生错误频率高,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丹参酮治疗组大鼠较痴呆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逃生错误频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2种痴呆大鼠模型具有较好仿真人类AD/VD的特点。②丹参酮对AD/V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动物模型 水迷宫实验 学习记忆
下载PDF
大鼠肠道内ACh能、SP、VIP-肽能和NO能神经的分布模式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林 茹立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目的比较观察大鼠肠道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4种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目的比较观察大鼠肠道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4种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AChE、NOS、SP、VIP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分布。结果4种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遍布肠壁各层,其分布状态有相随性和相似性规律,即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逐渐增多,从结肠到直肠逐渐减少;AChE阳性神经元在肠壁各层都十分丰富,NOS和SP阳性神经元以肠肌丛较为丰富,VIP阳性神经元以黏膜下神经丛和黏膜层较为丰富;分布密度依次为AChE>NOS>VIP>SP。4种神经元彼此有共染(递质共存)现象,肠肌丛内神经元互相有突触样联系。结论AChE、SP、VIP和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在不同肠段的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异,而肠肌丛内各种神经元在形态学上有密切联系,由此推论在肠动力功能调节上它们可能起协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肠道
下载PDF
动态比浊法测定金叶败毒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沙佩林 李明 +2 位作者 汤杰 方建国 王文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建立金叶败毒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将金叶败毒注射液作100倍稀释,采用动态比浊法,通过干扰试验和验证试验,测定金叶败毒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将样品作100倍稀释可以有效地消除对鲎试验的干扰,检测其平... 目的:建立金叶败毒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将金叶败毒注射液作100倍稀释,采用动态比浊法,通过干扰试验和验证试验,测定金叶败毒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将样品作100倍稀释可以有效地消除对鲎试验的干扰,检测其平均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论: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可以高效地测定金叶败毒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比浊法 金叶败毒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下载PDF
丹参酮对D-半乳糖-Aβ_(1-40)致痴呆大鼠海马内Aβ和AChE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林 茹立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D-半乳糖-Aβ1-40致复合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内β-淀粉样蛋白(Aβ)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AD模型组、丹参酮治疗组和溶媒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大鼠海马内Aβ...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D-半乳糖-Aβ1-40致复合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内β-淀粉样蛋白(Aβ)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AD模型组、丹参酮治疗组和溶媒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大鼠海马内Aβ和AChE表达的变化。结果AD模型组大鼠海马内Aβ-ir细胞数显著增多,平均光密度增强;AChE阳性神经纤维受损,光密度下降(含阳性面积百分比和光密度);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丹参酮处理后,Aβ-ir细胞数明显减少,光密度也下降;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增强,与AD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改善D-半乳糖-Aβ1-40致复合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内Aβ的表达而保护脑内胆碱能神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D-半乳糖 β-淀粉样肽蛋白 乙酰胆碱酯酶 海马
下载PDF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乙酰胆碱能神经在大鼠肠道内的分布及其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林 茹立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3-666,共4页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AChE三种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内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SP、VIP、AChE阳性神经神经元和纤维均...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AChE三种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内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SP、VIP、AChE阳性神经神经元和纤维均分布于肠壁各层,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逐渐增多,但从结肠到直肠则逐渐减少;AChE阳性神经元或纤维在肠壁各层最丰富,其中VIP以粘膜层和粘膜下神经丛较丰富,SP以肠肌丛较丰富;三者的分布密度为AChE>VIP>SP。AChE、SP和VIP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在不同肠段的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可能与不同肠段肠动力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乙酰胆碱酯酶 肠道 大鼠
原文传递
中药丹参酮对复合痴呆大鼠海马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林 茹立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D-半乳糖-Aβ1-40致复合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AD模型组:采用1.25%D-半乳糖...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D-半乳糖-Aβ1-40致复合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AD模型组:采用1.25%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衰老结合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微量注射凝聚态Aβ1-40复合造模方法,拟建立AD样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痴呆动物模型;丹参酮治疗组:AD大鼠造模24 h后给予丹参酮〔50 mg/(kg.d)〕;溶媒对照组:与AD大鼠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大鼠海马内iNOS和AChE表达的变化。结果①模型组AChE阳性纤维受损,光密度下降(含阳性面积百分比和光密度);iNOS-ir细胞数显著升高,平均光密度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②丹参酮处理后,iNOS-ir细胞数明显减少,光密度也下降;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改善D-半乳糖-Aβ1-40致复合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脑内胆碱能神经,以及降低海马内iN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D-半乳糖 β-淀粉样肽蛋白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乙酰胆碱酯酶 大鼠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林 夏保芦 茹立强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拟人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方法:(1)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VD模型组、假造模... 目的:研究拟人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方法:(1)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VD模型组、假造模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采用水迷宫行为学试验,观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VD模型大鼠发生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本研究制成的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脑性痴呆的特点.(2)水迷宫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动物模型 大脑中动脉栓塞 水迷宫试验 学习记忆
下载PDF
D-半乳糖-Aβ复合造模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及丹参酮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林 茹立强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拟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及丹参酮的治疗作用。方法(1)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AD模型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微量注射凝聚态β-淀粉样肽1-40(amyloid beta-pe... 目的研究拟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及丹参酮的治疗作用。方法(1)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AD模型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微量注射凝聚态β-淀粉样肽1-40(amyloid beta-peptide,Aβ1-40)的复合造模方法,拟建立AD样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丹参酮治疗组:AD大鼠造模24 h后给予丹参酮[50 mg/(kg.d)],溶于5 mL玉米油中灌胃14 d;假造模对照组:与AD大鼠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2)采用水迷宫行为学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1)AD模型大鼠发生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丹参酮治疗组治疗后较AD模型组潜伏期缩短、误入盲端次数也明显减少。结论(1)D-半乳糖-Aβ复合造模致AD样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AD的特点。水迷宫实验能较真实地反应动物学习记忆功能。(2)丹参酮对AD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Β-淀粉样肽 水迷宫实验 老年痴呆症 学习记忆 丹参酮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褪黑素对铝致痴呆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保芦 李林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铝致痴呆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褪黑素改善铝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用腹腔注射三氯化铝的方法建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并用褪黑素进行实验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各组大鼠...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铝致痴呆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褪黑素改善铝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用腹腔注射三氯化铝的方法建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并用褪黑素进行实验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大鼠经多次训练后,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呈缩短趋势,此现象表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随训练次数增加而有所增强.但是大鼠在染铝后40、45、50、55、60 d逃避潜伏期明显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用褪黑素治疗组在染铝后40、45、50、55、60d逃避潜伏期明显小于模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0、50、60 d的时间段中,褪黑素治疗组穿环系数明显大于痴呆模型组(P<0.01).结论:褪黑素对铝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空间学习记忆 三氯化铝 大鼠
下载PDF
AChE阳性神经在大鼠肠道内分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林 夏保芦 《临床医学工程》 2009年第9期30-31,共2页
目的比较观察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阳性神经在大鼠肠道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AChE阳性神经在大鼠道肠的分布规律。结果①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布肠壁各层和肠肌丛,以粗大纤维居多;肠道各... 目的比较观察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阳性神经在大鼠肠道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AChE阳性神经在大鼠道肠的分布规律。结果①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布肠壁各层和肠肌丛,以粗大纤维居多;肠道各段肠肌丛内AChE阳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异,即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逐渐增多,从结肠到直肠逐渐减少。②肠肌丛中酶阳性神经元十分丰富,密布于节(丛)和节间束内。肠道各段肠肌丛内AChE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有明显的差异,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直肠。结论AChE阳性神经在不同肠段的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异,可能与不同肠段肠动力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肠道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