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蓄水后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熊飞 张伟 +5 位作者 翟东东 刘红艳 陈元元 段辛斌 田辉伍 陈大庆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12,I0004-I0010,共20页
为了解向家坝水电工程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基于2016-2018年邵女坪(库首)、绥江(库中)和桧溪(库尾)3个江段的鱼类群落调查数据,分析了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结合蓄水前(2011年)和蓄水初期(2015年)的资... 为了解向家坝水电工程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基于2016-2018年邵女坪(库首)、绥江(库中)和桧溪(库尾)3个江段的鱼类群落调查数据,分析了向家坝库区鱼类物种、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结合蓄水前(2011年)和蓄水初期(2015年)的资料,探讨了蓄水后向家坝库区不同维度鱼类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向家坝库区各江段以广适性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和静水性的■(Hemiculter leucisculus)占优势,两者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30.15%±14.82%和13.91%±11.16%。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蓄水后向家坝库区库首邵女坪和库中绥江鱼类群落差异最小,库首邵女坪和库尾桧溪鱼类群落差异最大;库中绥江在蓄水前、蓄水初期和2016-2018年3个时期的鱼类群落差异均较大,表明蓄水后绥江江段鱼类群落经历了剧烈变化。库区不同江段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桧溪>邵女坪>绥江,鱼类分类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指数均表现为:桧溪>绥江>邵女坪。库区鱼类摄食、运动和繁殖等不同维度的功能多样性(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空间格局不同,但总体上库中绥江鱼类功能丰富度最高,功能均匀度最低。与蓄水前相比,绥江江段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呈下降趋势,鱼类功能丰富度和均匀度也有下降趋势。蓄水后绥江江段鱼类群落主要功能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如蓄水前以下位口、纺锤形体型鱼类占优势,蓄水后以端位口、侧扁形体型鱼类占优势。不同维度多样性指数侧重于鱼类多样性的不同方面,结合多种指数分析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鱼类群落对环境变化和外界干扰的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水电工程建设对金沙江下游鱼类多样性的影响,为鱼类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也可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分类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大坝 鱼类 金沙江
下载PDF
地表环境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展望 被引量:8
2
作者 何正宇 魏锦博 +5 位作者 程波 陈路锋 曹梦西 阴永光 梁勇 蔡勇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5-425,共11页
汞(Hg)及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污染物,环境中高浓度的汞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正式生效后,汞生产量、使用量和排放量将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历史排放汞导致的污染问题依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长期的... 汞(Hg)及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污染物,环境中高浓度的汞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正式生效后,汞生产量、使用量和排放量将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历史排放汞导致的污染问题依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长期的生态风险,因此在减排的同时也亟需开发、发展有效治理汞污染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汞污染生物修复的技术及应用原理,分析了基于生物修复原理运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生物将其运用到汞污染修复的优势和潜力,最后探讨了汞污染合成生物学修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前沿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污染 生物修复原理 合成生物学修复技术 问题及展望
原文传递
斑马鱼在化学品高通量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俊 刘力 +6 位作者 徐颖君 刘俊杰 程波 张蒙 庞少臣 梁勇 宋茂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9,共13页
随着全球化学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哺乳动物毒性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化学品环境监管的需求.21世纪毒性测试转变成以高通量体外测试和非哺乳类动物模型替代方法为主的新模式.斑马鱼既有生物复杂度又具一定的分析通量,是高通量的药物... 随着全球化学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哺乳动物毒性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化学品环境监管的需求.21世纪毒性测试转变成以高通量体外测试和非哺乳类动物模型替代方法为主的新模式.斑马鱼既有生物复杂度又具一定的分析通量,是高通量的药物筛选和化学品毒性测试中重要的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斑马鱼在化学品高通量毒性评价中应用的重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多种自动化技术在斑马鱼高通量分析中的优势和潜力,最后探讨了斑马鱼高通量毒性测试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为研究人员高效利用斑马鱼胚胎开展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毒性筛查 风险评估 斑马鱼 化学品
原文传递
武汉市汉阳水网中5个连通湖泊的轮虫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4
作者 熊雪平 罗进勇 +3 位作者 翟东东 刘红艳 陈元元 熊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9-1492,I0016-I0018,共17页
轮虫是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是反映水环境现状的有效生物指标。为评估汉阳水网的水体健康状况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为湖泊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于20212022年对水网中5个不同富营养化程... 轮虫是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是反映水环境现状的有效生物指标。为评估汉阳水网的水体健康状况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为湖泊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于20212022年对水网中5个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湖泊的水环境及轮虫等浮游生物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网中大多数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5个湖泊共采集到轮虫15科25属51种,共有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对棘异尾轮虫(Trichcoerca similis),均为典型的富营养指示种。5个湖泊轮虫的年均密度范围为109.65~995.92 ind./L,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年均值的范围分别为0.86~1.68和0.65~1.44,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峰值多出现在夏、秋季。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轮虫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明显,除后官湖外,其余湖泊的空间差异较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轮虫种类数和Margalef指数主要受原生动物密度的影响,Shannon-Wiener指数主要受水温的影响,轮虫密度主要受浮游植物密度的影响。典范对应分析显示,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与水温、氨氮、透明度、总氮、浮游植物密度和枝角类密度有关。分段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轮虫种类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正相关,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达到70后,轮虫的种类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富营养化 汉阳水网
下载PDF
汉阳水网中5个连通湖泊的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5
作者 熊雪平 翟东东 +2 位作者 刘红艳 陈元元 熊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6-1477,共12页
为了解汉阳水网中的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探讨原生动物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响应规律,于2021~2022年对水网中5个湖泊的水环境及原生动物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后官湖为轻度富营养,三角湖和南太子湖... 为了解汉阳水网中的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探讨原生动物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响应规律,于2021~2022年对水网中5个湖泊的水环境及原生动物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后官湖为轻度富营养,三角湖和南太子湖为中度富营养,墨水湖和龙阳湖为重度富营养。共检出原生动物31属59种,其中后官湖种类最少,有21种,龙阳湖和墨水湖种类较多,分别有41种、40种。原生动物年均密度的变化范围为123.37~579.47ind./L,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年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5~1.73、0.47~1.32。从季节看,秋季原生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较高;从空间看,后官湖原生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较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叶绿素a(chl a)和轮虫密度是影响原生动物种类数、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WT)、枝角类密度、浮游植物密度、透明度(SD)、chl a、总氮(TN)等是驱动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子。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原生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和Margalef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规律,当44≤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77时,各参数随着TLI(∑)增大先增加后下降,峰值出现在TLI(∑)为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基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构建机制
6
作者 雷天娇 张韵 +3 位作者 翟东东 熊飞 陈元元 刘红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4-954,共11页
2017年4月、8月和11月对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库区的鱼类群落进行调查,通过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分析,从空间尺度(库首邵女坪、库中绥江、库尾桧溪)和时间尺度[蓄水前(2011年)、蓄水完成1年后(2015年)和蓄水完成3年后(2017年)]探讨向... 2017年4月、8月和11月对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库区的鱼类群落进行调查,通过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分析,从空间尺度(库首邵女坪、库中绥江、库尾桧溪)和时间尺度[蓄水前(2011年)、蓄水完成1年后(2015年)和蓄水完成3年后(2017年)]探讨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构建机制。结果显示:(1)在空间尺度上,库首邵女坪和库中绥江2个江段鱼类群落的标准化效应成对系统发育距离<0和标准化效应成对功能距离<0,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比随机群落更为聚集,环境过滤作用主导群落构建;库尾桧溪江段的标准化效应成对系统发育距离>0和标准化效应成对功能距离>0,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比随机群落更为发散,物种竞争作用主导群落构建。(2)在时间尺度上,绥江江段蓄水前的标准化效应成对系统发育距离<0和标准化效应成对功能距离<0,表现为鱼类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聚集,环境过滤作用主导群落构建;但蓄水完成1年和3年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分析结果不一致,蓄水后绥江江段的环境可能通过不同过滤方式影响鱼类群落构建的不同方面。在不同研究尺度下,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具有不同的构建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向家坝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鱼类群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构建 向家坝库区 系统发育 功能性状
下载PDF
汉阳地区3个小型富营养化湖泊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7
作者 胡乐 罗进勇 +5 位作者 王东 熊飞 翟东东 刘红艳 陈元元 喻记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4,共12页
为探讨富营养化背景下城市湖泊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于2021-2022年对汉阳地区三角湖、南太子湖和墨水湖等3个小型湖泊的鱼类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了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群、多样性及其受干扰情况。在3个湖泊共采集鱼类24... 为探讨富营养化背景下城市湖泊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于2021-2022年对汉阳地区三角湖、南太子湖和墨水湖等3个小型湖泊的鱼类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了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群、多样性及其受干扰情况。在3个湖泊共采集鱼类24种,隶属于5目6科20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5.0%。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分析表明,三角湖与南太子湖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与墨水湖差异较大,3个湖泊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为3个湖泊的第一优势种。各湖泊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变化范围分别为1.3~1.4、1.6~1.9和0.5~0.6,夏季或秋季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各湖泊以中上层、浮游生物食性、产沉粘性卵鱼类为主。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的鱼类群落受干扰较大,墨水湖的受干扰程度相对较轻。从湖泊水质保护的角度,建议对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控,提高湖中滤食性及肉食性鱼类的数量,增强对藻类的下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 鱼类群落 多样性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的大棚和露天种植模式下典型叶类蔬菜重金属累积特征
8
作者 庞婷婷 金紫依 +7 位作者 高家晖 潘钰 肖彩玲 陈路锋 曹梦西 刘艳伟 阴永光 梁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随着人类膳食结构的改变,因蔬菜摄入导致的重金属暴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有关大棚和露天种植模式下叶类蔬菜重金属富集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来源研究的缺乏,限制了对蔬菜富集重金属的有效控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 随着人类膳食结构的改变,因蔬菜摄入导致的重金属暴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有关大棚和露天种植模式下叶类蔬菜重金属富集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来源研究的缺乏,限制了对蔬菜富集重金属的有效控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湖南攸县大棚和露天种植的白苋菜和空心菜中Cd、Pb、As和Cr的含量发现,除白苋菜中As和空心菜中的Cd,其余叶类蔬菜重金属浓度呈现大棚种植低于露天种植的趋势。大棚种植模式下土壤水溶态Cd与叶类蔬菜各部位Cd浓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水溶态Cd可以更有效地预测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也表明土壤可能是大棚种植叶类蔬菜Cd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及大气共同影响了露天叶类蔬菜Cd的富集。除了大棚种植的空心菜Cd外,大棚种植的白苋菜和空心菜的其他单一重金属风险商(HQ)均低于露天种植,且露天种植的白苋菜的危害指数(HI)显著高于大棚种植,说明露天种植的叶类蔬菜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丰富了对不同种植模式下蔬菜重金属富集及健康风险的认识,并有望为蔬菜的安全种植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叶类蔬菜 富集 大棚种植 露天种植
下载PDF
长江上游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翟东东 蔡金 +6 位作者 喻记新 王莹 刘红艳 熊飞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4-282,共9页
为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向家坝库区(邵女坪)、三峡库区干流(巴南、丰都、万州、太平溪)及支流(箭滩河、嘉陵江、小江)等8个鲢群体... 为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向家坝库区(邵女坪)、三峡库区干流(巴南、丰都、万州、太平溪)及支流(箭滩河、嘉陵江、小江)等8个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为0.770~0.876,核苷酸多样性为0.687%~1.967%;8个群体的错配分析图都呈双峰分布,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s值均为正值或统计上不显著的负值,表明长江上游鲢群体在历史上较为稳定;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显示,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95.87%),仅有4.13%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箭滩河群体与太平溪、小江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他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Mantel检验显示,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远近无相关性;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长江上游鲢群体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格局.建议加强长江上游鲢遗传资源保护,将产生分化的群体作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遗传多样性 群体动态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环境传播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亚妮 王玲 +6 位作者 曹梦西 黄子纯 杜蕊 胡立刚 曲广波 梁勇 王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45-1957,共13页
自2019年12月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来,疫情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针对引起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世界各国积极开展了科学研究和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自2019年12月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来,疫情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针对引起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世界各国积极开展了科学研究和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作为疫情防控成效最显著的国家,在2020年6月份以后,我国多地出现了由“物传人”进而引发“人传人”的小范围疫情,表明SARS-CoV-2传播的复杂性;此外,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多国出现SARS-CoV-2变异毒株感染病例,使得疫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针对SARS-CoV-2的最新研究进行简要综述,包括病毒来源与感染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传播特征及环境影响等,重点对SARS-CoV-2传播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以期提升对SARS-CoV-2环境传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感染机制 诊断与治疗 环境传播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长江上游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翟东东 蔡金 +6 位作者 喻记新 刘红艳 陈元元 熊飞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7,共7页
为了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草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邵女坪、巴南、万州、太平溪、合川等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显示,长江上... 为了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草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邵女坪、巴南、万州、太平溪、合川等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显示,长江上游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18~0.8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88%~0.112%。5个群体的错配分析图呈单峰分布,表明长江上游草鱼在历史上发生过瓶颈效应和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显示草鱼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96.96%),仅有3.04%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邵女坪群体和合川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余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种群历史动态
下载PDF
DNA条形码在三峡库区鱼类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杨 陈文俊 +7 位作者 陈洁琼 曾文文 张雪晶 杨婷 翟东东 刘红艳 熊飞 王莹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8-518,共11页
为了探讨DNA条形码在三峡库区鱼类辅助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本研究通过在三峡库区大规模采样,共采集鱼类标本18466尾,PCR扩增了其中946尾标本的COⅠ基因序列(639 bp),在NCBI和BOLD数据库中比对鉴定出71个物种,隶属于6目14科55属,其中5个... 为了探讨DNA条形码在三峡库区鱼类辅助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本研究通过在三峡库区大规模采样,共采集鱼类标本18466尾,PCR扩增了其中946尾标本的COⅠ基因序列(639 bp),在NCBI和BOLD数据库中比对鉴定出71个物种,隶属于6目14科55属,其中5个为未命名种,鉴定率为93%;种间遗传距离(6.88%)是种内遗传距离(0.36%)的19.11倍;贝叶斯系统进化树显示,71个物种各自聚为一支且具有高的支持率(PP=1.00)。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三峡库区中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瓦氏黄颡鱼Tachysurus vachellii和蛇鮈Saurogobio dabryi具有较高的COⅠ条形码遗传多样性,而贝氏䱗Hemiculter bleekeri、光泽黄颡鱼Tachysurus nitidus和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的较低。本研究验证了DNA条形码在三峡库区大部分鱼类鉴定中的有效性,同时构建了三峡库区鱼类DNA条形码数据库,评估了6个优势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为三峡库区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三峡库区 物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毒死蜱降解菌的驯化筛选及高活性毒死蜱降解菌群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孝文 刘诚 王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3期64-68,73,共6页
[目的]通过对3种活性污泥的长期驯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优势菌筛选与复配,构建一种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菌群。[方法]以农药公司的3种不同废水处理工序的污泥为材料,利用毒死蜱长期胁迫驯化以获得高效降解毒死蜱的活性污泥;随后,... [目的]通过对3种活性污泥的长期驯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优势菌筛选与复配,构建一种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菌群。[方法]以农药公司的3种不同废水处理工序的污泥为材料,利用毒死蜱长期胁迫驯化以获得高效降解毒死蜱的活性污泥;随后,在驯化后的3种活性污泥中筛选优势菌株,并以筛选的菌株构建复合菌群用于毒死蜱的降解。[结果]以毒死蜱为碳源,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3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菌株(Paracoccus MLCa-1、Klebsiella MLCp-2、Serratia MLCs-1),并对3种菌株进行复配,构建了复合菌群MLCF7。复合菌群MLCF7对100 mg/L毒死蜱降解率达82.84%。[结论]复合菌群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表明其在农药污染生物修复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活性污泥 胁迫驯化 复合菌群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重铬酸钾所致孕鼠生殖毒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杜 刘燕群 +5 位作者 杨晔 甘维康 鲁雄兵 吴倩 林可欣 管庆美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对重铬酸钾(PD)所致孕鼠生殖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2018年7月将12只9周龄SPF级SD雌鼠和6只9周龄SPF级SD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六价铬离子(Cr 6+)]染毒组、PD染毒给予低剂量LBP组(PD+L-LBP组)、PD染毒给予中剂量LB...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对重铬酸钾(PD)所致孕鼠生殖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2018年7月将12只9周龄SPF级SD雌鼠和6只9周龄SPF级SD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六价铬离子(Cr 6+)]染毒组、PD染毒给予低剂量LBP组(PD+L-LBP组)、PD染毒给予中剂量LBP组(PD+M-LBP组)、PD染毒给予高剂量LBP组(PD+H-LBP组)和PD染毒给予更高剂量LBP组(PD+MH-LBP组),每组雌鼠2只,雄鼠1只。实验期间每日早上对各组雌鼠进行阴道涂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精子的雌鼠记为怀孕第0天。各组雌鼠从怀孕第3天开始灌胃,于每日早上进行灌胃操作,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PD染毒组、PD+L-LBP组、PD+M-LBP组、PD+H-LBP组和PD+MH-LBP组均灌胃1/4半数致死量的PD溶液。于第1次灌胃操作结束6 h后进行第2次灌胃操作,对照组、PD染毒组灌胃生理盐水,PD+L-LBP组、PD+M-LBP组、PD+H-LBP组和PD+MH-LBP组分别以10、50、100、200 mg/kg LBP溶液灌胃,持续灌胃7 d。怀孕第19天时处死孕鼠,取血清及胎盘,解剖孕鼠,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清及胎盘Cr水平。结果PD染毒组孕鼠胚胎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D+L-LBP组、PD+M-LBP组、PD+H-LBP组和PD+MH-LBP组,血清及胎盘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D+L-LBP组、PD+M-LBP组、PD+H-LBP组和PD+MH-L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P对PD所致孕鼠的生殖毒性具有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胎盘 重铬酸钾 枸杞多糖 生殖毒性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空间格局
15
作者 熊飞 郭祺 +5 位作者 张伟 刘红艳 翟东东 段辛斌 田辉伍 陈大庆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1,共10页
探究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梯级水电开发的响应,为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鱼类保护提供依据,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2016-2018年采用复合刺网和地笼对向家坝库区库首邵女坪、库中绥江和库尾桧溪的鱼类... 探究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梯级水电开发的响应,为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鱼类保护提供依据,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2016-2018年采用复合刺网和地笼对向家坝库区库首邵女坪、库中绥江和库尾桧溪的鱼类群落进行了7次调查,探究了建坝后的鱼类种类组成、个体大小、生态类群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9种,隶属于6目16科49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种,外来鱼类12种。在邵女坪、绥江和桧溪江段分别采集到鱼类39、40和39种,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3个江段鱼类群落物种组成为中等相似。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显示,邵女坪江段鱼类群落的优势种为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䱗(Hemiculter leucisclus),绥江江段优势种为䱗、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桧溪江段优势种为瓦氏黄颡鱼、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pecularis)、鲤(Cyprinus carpio)、䱗、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鲫(Carassius auratus)。NMDS分析显示,库首邵女坪和库尾桧溪江段鱼类群落差异相对较大,Bray-Curtis相异指数为0.59;库中绥江与库首邵女坪鱼类群落更为相似,Bray-Curtis相异指数为0.41;库中绥江和库尾桧溪的Bray-Curtis相异指数为0.46。广适性鱼类是向家坝库区各江段的优势类群,分别占鱼类种类、数量和重量的57.7%±5.9%、65.2%±20.7%和47.7%±16.1%;从库首至库尾江段其数量比分别为43.3%、67.8%和84.5%,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向家坝库区渔获群体体长为29~655 mm,平均体长为(128±65)mm,体重为0.1~5408 g,平均体重为(70±218)g,主要种类(鲤和镜鲤除外)在不同江段间个体大小差异显著(P<0.05)。与蓄水前(2011年)相比,金沙江下游鱼类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流水性的特有鱼类减少,外来鱼类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特有鱼类 外来鱼类 向家坝库区 金沙江下游
下载PDF
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芳 赖玮毅 汪海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6-2213,共8页
卤代苯醌(halobenzoquinones,HBQs)是近年来在水体中发现的一类具有潜在毒理学效应且未受管控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本文综述了HBQs的化学特征与生成机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引起的细胞毒性、氧化应... 卤代苯醌(halobenzoquinones,HBQs)是近年来在水体中发现的一类具有潜在毒理学效应且未受管控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本文综述了HBQs的化学特征与生成机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引起的细胞毒性、氧化应激毒性、遗传毒性、生物毒性进行了概述.这些内容旨在为深入探讨HBQs的毒理学机制和全面评估其暴露所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及癌症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苯醌 消毒副产物 环境暴露 毒性评估
原文传递
克氏原螯虾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与分馏特征研究
17
作者 陈晓龙 胡乐 +4 位作者 熊飞 喻记新 翟东东 刘红艳 陈元元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为了解稳定同位素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体内的周转与分馏特征,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虾种、成虾)克氏原螯虾在不同投饲条件下(饲料、鱼糜)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半衰期和肌肉组织判别系数。结果表明,饲料... 为了解稳定同位素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体内的周转与分馏特征,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虾种、成虾)克氏原螯虾在不同投饲条件下(饲料、鱼糜)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半衰期和肌肉组织判别系数。结果表明,饲料组和鱼糜组虾种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85±0.0007)d^(-1)、(0.0079±0.0012)d^(-1),成虾的生长系数分别为(0.0013±0.0001)d^(-1)、(0.0009±0.0004)d^(-1),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系数差异不显著。虾种的相对增长率(1.60、1.57)大于成虾(1.08、1.05),不同投饲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相对增长率差异不大。相对于饲料组,鱼糜组虾种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 C)在第7天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成虾组δ^(13) C值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和成虾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 N)均在第14 d出现显著差异,在28 d至56 d趋于稳定。虾种碳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0.0208±0.0040)d^(-1)大于成虾(0.0184±0.0020)d^(-1)。虾种和成虾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0.89‰±0.15‰、1.06‰±0.16‰,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分别为3.42‰±0.08‰、3.63‰±0.13‰,虾种的碳同位素判别系数、氮同位素判别系数均小于成虾。研究结果可为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克氏原螯虾食性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提高食源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碳周转速率 稳定同位素判别系数 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三角湖鱼类营养结构研究
18
作者 刘淑君 翟东东 +3 位作者 罗进勇 熊飞 刘红艳 陈元元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共9页
为了解武汉地区三角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鱼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组成、营养级和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角湖鱼类δ^(13)C、δ^(15)N均值分别为-26.16‰±1.33‰... 为了解武汉地区三角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鱼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组成、营养级和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角湖鱼类δ^(13)C、δ^(15)N均值分别为-26.16‰±1.33‰、13.19‰±1.97‰,平均营养级为3.05±0.64。鱼类δ^(13)C值无显著季节差异,秋季鱼类δ^(15)N值(11.33‰±2.02‰)与夏季(13.67‰±1.24‰)、冬季(14.46‰±1.36‰)差异显著。不同食性鱼类营养级存在差异,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三角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秋季鱼类基础食物来源(CR)、鱼类群落营养长度(NR)、生态位总空间(TA)、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均为最大,说明秋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高,春季NR、TA、SEAc值均为最小,说明春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低,鱼类之间竞争相对较大。三角湖杂食性鱼类较多,建议通过投放一些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及肉食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三角湖 鱼类
下载PDF
汉阳地区不同富营养化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19
作者 罗进勇 胡乐 +3 位作者 王东 翟东东 刘红艳 熊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6,共14页
为了解不同富营养化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讨湖泊底栖动物对富营养化的响应,于2021年6、9、12月和2022年3月对汉阳地区不同富营养化状态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后官湖为轻度富营... 为了解不同富营养化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讨湖泊底栖动物对富营养化的响应,于2021年6、9、12月和2022年3月对汉阳地区不同富营养化状态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后官湖为轻度富营养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为中度富营养化、墨水湖和龙阳湖为重度富营养化。在5个湖泊共采集底栖动物20种,隶属于3门5纲7目10科18属,皆属于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物种,其中后官湖有18种,三角湖有13种,南太子湖有13种,墨水湖有7种,龙阳湖有7种。5个湖泊共有优势种为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后官湖独有优势种为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表明,3月和6月各湖泊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9月和12月差异较小。5个湖泊底栖动物平均密度范围为594~1041 ind./m^(2),湖泊间差异不显著,平均生物量为1.8~298.9 g/m^(2),后官湖平均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4个湖泊。5个湖泊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44~0.98、0.45~1.03、0.36~0.66。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与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 C)显著负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透明度(SD)、沉积物全磷(TP-S)是影响汉阳地区5个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优势种 多样性 富营养化
下载PDF
莱茵衣藻LRR-1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0
作者 冯雳 卢静 +3 位作者 魏思雯 胡长峰 弋美霞 罗仕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7-302,共6页
为深入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在机体先天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模式生物,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CrLRR-1蛋白的二级结构、亲水性及免疫原性等理化性质,人工设计并合... 为深入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在机体先天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模式生物,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CrLRR-1蛋白的二级结构、亲水性及免疫原性等理化性质,人工设计并合成特异性肽段,与钥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偶联后免疫新西兰白兔。结果显示: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达到1∶512000,将抗血清依次经Protein A和抗原亲和纯化后得到CrLRR-1蛋白多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印迹与免疫荧光检测制备的抗体,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莱茵衣藻内源LRR-1蛋白,且CrLRR-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结果表明,成功制备CrLRR-1蛋白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 富亮氨酸重复序列 先天免疫 防御反应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