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固有模态函数振动传递率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2
1
作者 顾建祖 郝文峰 +1 位作者 骆英 汤灿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提出了无需量测外荷载的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将经验模态分解应用于结构损伤识别,通过求振动响应信号固有模态函数的振动传递率,构建结构损伤识别参数;通过对预置不同开胶损伤程度的玻璃幕墙试件进行动态测试,得到不同损伤程度下玻璃... 提出了无需量测外荷载的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将经验模态分解应用于结构损伤识别,通过求振动响应信号固有模态函数的振动传递率,构建结构损伤识别参数;通过对预置不同开胶损伤程度的玻璃幕墙试件进行动态测试,得到不同损伤程度下玻璃幕墙的固有模态函数振动传递率,并根据振动传递率的差别来识别和评估玻璃幕墙开胶损伤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量测外荷载也能精确识别结构损伤,通过损伤参数值也能判断损伤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固有模态函数 振动传递率 损伤识别 玻璃幕墙
下载PDF
叉指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驱动器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国旗 韩伟 骆英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叉指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Interdigitated Electrodes Piezoelectric Fiber Composites,IDEPFC)利用纤维形的压电相和叉指形电极相互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因其特有的压电正交异性驱动性能,在智能材料与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叉指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Interdigitated Electrodes Piezoelectric Fiber Composites,IDEPFC)利用纤维形的压电相和叉指形电极相互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因其特有的压电正交异性驱动性能,在智能材料与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计算平台,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1-3型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中关键的叉指式电极(IDE)几何尺寸与压电陶瓷纤维基体的度之间的关系对IDEPFC驱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压电陶瓷纤维直径、分支电极宽度与电极间隙对叉指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驱动应变的变化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当电极宽度等于基体厚度的一半时,可得到最优的正交异性驱动性能;采用直径越小的压电陶瓷纤维,从而减少基体厚度,有助于提高IDEPFC的驱动灵敏度;减小电极间隙可以降低驱动电压,当电极间隙与基体厚度的比值大于4时,可以获得最大的驱动应变。研究成果为叉指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叉指式电极 性能
下载PDF
CS损伤成像中的时间逆转多重信号分类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顾建祖 周春杰 +2 位作者 骆英 王自平 徐晨光 《电子科技》 2015年第12期18-21,共4页
将时间逆转多重信号分类算法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内部损伤检测中,由换能器单元发射的信号和接收的损伤回波信号构建传递矩阵,并通过对传递矩阵奇异值分解后得到的奇异值反映了损伤的数量与损伤的程度,奇异向量则包含了损伤信息,基于多重信... 将时间逆转多重信号分类算法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内部损伤检测中,由换能器单元发射的信号和接收的损伤回波信号构建传递矩阵,并通过对传递矩阵奇异值分解后得到的奇异值反映了损伤的数量与损伤的程度,奇异向量则包含了损伤信息,基于多重信号分类算法结合奇异向量对CS内部结构成像并实现损伤定位,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时间逆转成像方法用于CS损伤检测的可行性,实现了损伤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 时间逆转 奇异值分解 多重信号分类算法
下载PDF
1-3型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戴永 骆英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2-437,共6页
针对1-3型正交异性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Piezoceramics Fiber Composite,PFC)的构造原理,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叉指形电极关键尺寸和压电陶瓷纤维直径等对其传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制备的1-3型PFC传感元件的正交异性特性进... 针对1-3型正交异性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Piezoceramics Fiber Composite,PFC)的构造原理,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叉指形电极关键尺寸和压电陶瓷纤维直径等对其传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制备的1-3型PFC传感元件的正交异性特性进行了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元件具有明显的正交异性,能区分不同方向的应力波,减小电极中心距和纤维直径能提高传感元件的传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 有限元 性能参数 传感性能 正交异性
下载PDF
高灵敏度宽频带OPCM超声换能器的试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国旗 曾洪 +1 位作者 骆英 王自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1-73,共3页
正交异性压电复合材料(Orthotropic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Materials,OPCM)超声换能器因其特有的正交异性特征具有发射和接收定向波信号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结构损伤定位精度。在OPCM元件研究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声阻抗匹配层与OPCM元... 正交异性压电复合材料(Orthotropic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Materials,OPCM)超声换能器因其特有的正交异性特征具有发射和接收定向波信号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结构损伤定位精度。在OPCM元件研究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声阻抗匹配层与OPCM元件间的声阻抗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带声阻抗匹配层的OPCM换能器具有更高的正交比,灵敏度和带宽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M超声换能器 正交异性 声阻抗匹配层 灵敏度 相对带宽
下载PDF
压电微悬臂梁传感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春娟 骆英 李红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力-电双向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研究压电微悬臂梁的灵敏度,并进行参数分析,为设计性能优良的悬臂梁提供理论依据。理论分析微悬臂梁在空气和液体中的共振频率和自身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灵敏度与共振频率变化量、被测物... 基于力-电双向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研究压电微悬臂梁的灵敏度,并进行参数分析,为设计性能优良的悬臂梁提供理论依据。理论分析微悬臂梁在空气和液体中的共振频率和自身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灵敏度与共振频率变化量、被测物质量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悬臂梁长度、宽度、厚度及共振阶数对微质量检测压电悬臂梁灵敏度的影响。在长期研究OPCM压电传感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纵向振动的OPCM材料制作悬臂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OPCM比PZT悬臂梁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数值模拟结果为设计性能优良的悬臂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传感器 灵敏度 有限元 动态模式
下载PDF
OPCM超声换能器的驱动性能及正交异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钱春华 骆英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研究了正交异性压电复合材料(OPCM)换能器的驱动特性,采用1-1型OPCM制备了换能器,对其驱动原理及正交异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了其在横观正交方向上不同的压电特性,即正交异性,并得出正交比,该特性可聚集特征信号的... 研究了正交异性压电复合材料(OPCM)换能器的驱动特性,采用1-1型OPCM制备了换能器,对其驱动原理及正交异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了其在横观正交方向上不同的压电特性,即正交异性,并得出正交比,该特性可聚集特征信号的能量,从而提高结构损伤的定位精度。OPCM超声换能器模拟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这种新型换能器具有明显的正交异性,能在特定方向产生定向应力波,其驱动性能优于片状压电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压电复合材料(OPCM) 换能器 正交异性
下载PDF
一种基于应变梯度监测Ⅰ型裂纹的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鲍金秋 骆英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4-707,共4页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中I型裂纹的欧文解答,解析推导了在单向拉伸作用下无限大平板中I型裂纹尖端应变梯度场,建立了应变梯度与裂纹扩展之间的关联;基于挠曲电效应建立了电极化强度与应变梯度之间的力电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应变梯度传...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中I型裂纹的欧文解答,解析推导了在单向拉伸作用下无限大平板中I型裂纹尖端应变梯度场,建立了应变梯度与裂纹扩展之间的关联;基于挠曲电效应建立了电极化强度与应变梯度之间的力电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应变梯度传感器监测I型裂纹的方法,获知裂纹尖端坐标和裂纹扩展长度.本研究拟为应用应变梯度传感器对工程结构中裂纹扩展的实时监测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及方法.挠曲电感应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扩展 应变梯度 挠曲电 应变梯度传感器 结构健康监测
下载PDF
微直径压电纤维压电应力常数的测量方法
9
作者 聂国旗 骆英 +1 位作者 陈彩凤 朱步银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4,11,共3页
基于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模型与压电纤维压电常数的测量方法,探讨了一种新的测量细微直径压电陶瓷纤维压电应力常数的方法。阐述了这种等应变法的测量原理,分析了实现等应变测量压电应力常数的条件,制作了测量试件,用实验... 基于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模型与压电纤维压电常数的测量方法,探讨了一种新的测量细微直径压电陶瓷纤维压电应力常数的方法。阐述了这种等应变法的测量原理,分析了实现等应变测量压电应力常数的条件,制作了测量试件,用实验验证了这种测量方法的可行性,为细微直径压电陶瓷纤维的压电常数测量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常数 压电陶瓷纤维 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