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汽车仿人换道TSK模糊可拓控制研究
1
作者 耿国庆 丁鹏程 +1 位作者 江浩斌 唐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6,共10页
为提高智能汽车自主换道的轨迹跟踪精度和乘员舒适性,提出了一种将可拓控制与TSK(Takagi-Sugeno-Kang)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汽车仿人换道控制方法。通过驾驶模拟器对熟练驾驶员的实际驾驶轨迹数据进行采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进行仿... 为提高智能汽车自主换道的轨迹跟踪精度和乘员舒适性,提出了一种将可拓控制与TSK(Takagi-Sugeno-Kang)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汽车仿人换道控制方法。通过驾驶模拟器对熟练驾驶员的实际驾驶轨迹数据进行采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进行仿人理想轨迹拟合。为提高智能汽车对拟合轨迹的跟踪能力,引入可拓控制策略根据系统状态划分不同控制域,并在经典域和可拓域分别采用PID反馈控制和PID前馈-反馈控制,解决单一控制算法的局限性。为进一步改善可拓控制在不同控制域边界的抖动问题,采用了TSK模糊控制对其稳定性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保证在不同换道工况下都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换道 熟练驾驶员 可拓控制 TSK模糊控制
下载PDF
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算法的决策规划协同研究
2
作者 唐斌 刘光耀 +3 位作者 江浩斌 田宁 米伟 王春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3,187,共10页
为了解决基于常规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RL)的自动驾驶决策存在学习速度慢、安全性及合理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Soft Actor-Critic,SAC)算法的自动驾驶决策规划协同方法,并将SAC算法与... 为了解决基于常规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RL)的自动驾驶决策存在学习速度慢、安全性及合理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演员-评论家(Soft Actor-Critic,SAC)算法的自动驾驶决策规划协同方法,并将SAC算法与基于规则的决策规划方法相结合设计自动驾驶决策规划协同智能体。结合自注意力机制(Self Attention Mechanism, SAM)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 GRU)构建预处理网络;根据规划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设计动作空间;运用信息反馈思想设计奖励函数,给智能体添加车辆行驶条件约束,并将轨迹信息传递给决策模块,实现决策规划的信息协同。在CARLA自动驾驶仿真平台中搭建交通场景对智能体进行训练,并在不同场景中将所提出的决策规划协同方法与常规的基于SAC算法的决策规划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自动驾驶决策规划协同智能体学习速度提高了25.10%,由其决策结果生成的平均车速更高,车速变化率更小,更接近道路期望车速,路径长度与曲率变化率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动驾驶 柔性演员-评论家算法 决策规划协同 深度强化学习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脉冲激励下残余振动的多目标优化
3
作者 曾发林 王佳圣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2,50,共6页
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某电机后置纯电动汽车的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并展开对电动汽车过坎冲击残余振动问题的研究。建立一个新的优化目标—振衰度来表示残余振动的大小,并利用Isight集成Adams/Car、MATLAB模块对残余振动进行两次优化目标... 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某电机后置纯电动汽车的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并展开对电动汽车过坎冲击残余振动问题的研究。建立一个新的优化目标—振衰度来表示残余振动的大小,并利用Isight集成Adams/Car、MATLAB模块对残余振动进行两次优化目标不同的优化。首次优化目标是振衰度和后座椅垂向加速度峰值,第二次优化目标是后座椅垂向加速度峰值,并将两次优化结果作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首次优化目标对残余振动优化的效果好于第二次,说明新建的优化目标—“振衰度”能较好地衡量残余振动衰减速度的快慢,以此为优化目标对残余振动优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振动 过坎平顺性 多体动力学分析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用聚天冬氨酸酯聚脲的综合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楠 陈阳 +1 位作者 唐玲玲 傅嘉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采用二氧化硅、钛白粉、单层石墨烯和聚天冬氨酸酯聚脲,制备了新能源汽车底盘用防护涂料。研究了防护涂料的力学性能、耐候性、耐盐雾性以及抗石击性等,并用SEM、FT-IR、EIS表征了涂层的结构和形貌,测试了人工加速老化和耐中性盐雾试验... 采用二氧化硅、钛白粉、单层石墨烯和聚天冬氨酸酯聚脲,制备了新能源汽车底盘用防护涂料。研究了防护涂料的力学性能、耐候性、耐盐雾性以及抗石击性等,并用SEM、FT-IR、EIS表征了涂层的结构和形貌,测试了人工加速老化和耐中性盐雾试验过程中,涂层耐腐蚀性和附着力的变化,并与市售PVC涂层的抗石击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酯聚脲涂层的附着力、力学性能、耐腐蚀性以及抗石击性能优异;加入二氧化硅和钛白粉后,涂层在人工加速老化和耐中性盐雾试验后耐腐蚀性和附着力进一步提高,但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下降;而加入单层石墨烯后,涂层的各项性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抗石击性改善明显。所制备的改性聚天冬氨酸酯聚脲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酯聚脲 新能源汽车 底盘防护 二氧化硅 钛白粉 单层石墨烯 耐腐蚀性 附着力
下载PDF
基于模糊规则的智能汽车弯曲坡道避撞控制研究
5
作者 李臣旭 江浩斌 +1 位作者 张旭培 马世典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智能汽车自动代客泊车驶入地下停车场过程中易在弯曲坡道内与其他行驶车辆发生碰撞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规则的弯曲坡道避撞控制方法。首先,对地下停车场弯曲坡道内潜在碰撞场景及安全车距进行了分析;然后,进行了模糊避撞... 针对智能汽车自动代客泊车驶入地下停车场过程中易在弯曲坡道内与其他行驶车辆发生碰撞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规则的弯曲坡道避撞控制方法。首先,对地下停车场弯曲坡道内潜在碰撞场景及安全车距进行了分析;然后,进行了模糊避撞控制器的设计,并基于环境感知系统的输出进行了避撞控制模糊规则库的建立;最后,利用CarMaker与Simulink搭建了联合仿真平台,对文中设计的模糊避撞控制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中研究的基于模糊规则的避撞控制方法在地下停车场弯曲坡道上能够收到良好的避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代客泊车 弯曲坡道 环境感知 模糊规则 避撞控制
原文传递
车辆工程专业智能网联汽车课程改革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祎承 蔡英凤 王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51期165-167,共3页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课程存在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学习任务重、可参照教材少,以及教师备课难、学生理解难等问题,通过对该课程授课形式进行改革,打破以教材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将当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融会贯通,引入智能驾驶实车实验并结...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课程存在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学习任务重、可参照教材少,以及教师备课难、学生理解难等问题,通过对该课程授课形式进行改革,打破以教材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将当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融会贯通,引入智能驾驶实车实验并结合前沿科技论文,提升课堂授课质量和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此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智能网联汽车 课程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不确定性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行为决策方法
7
作者 付新科 蔡英凤 +2 位作者 陈龙 王海 刘擎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1,259,共12页
在真实驾驶环境中,由于感知数据的噪声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难以预测的行为意图,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在高度交互的复杂驾驶环境中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决策,是当前决策规划系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环境... 在真实驾驶环境中,由于感知数据的噪声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难以预测的行为意图,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在高度交互的复杂驾驶环境中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决策,是当前决策规划系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行为决策方法,为消除不确定性的影响,将行为决策过程转化为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OMDP)。同时为解决POMDP模型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首次将复杂网络理论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周围微观的驾驶环境,对自动驾驶汽车驾驶环境进行动态建模,实现了车辆节点间交互关系的有效刻画,并对重要车辆节点进行科学筛选,用于指导自车的行为决策,实现对关键车辆节点的精准识别和决策空间的剪枝。在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最先进的行为决策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拥有更高的计算效率,且拥有更好的性能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行为决策 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复杂网络
下载PDF
面向循环寿命最优的电池组串-并混联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8
作者 裴磊 吴宝坤 +1 位作者 王天鸶 盘朝奉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在电池系统中,由于其单体间不可避免的差异性,使得系统在循环老化速率方面远快于其中单体。而这一老化速率,又同时受到单体间老化分布与模组内串并联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在给定模组规模与单体参数分布条件下,通过对组内最优串并混... 在电池系统中,由于其单体间不可避免的差异性,使得系统在循环老化速率方面远快于其中单体。而这一老化速率,又同时受到单体间老化分布与模组内串并联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在给定模组规模与单体参数分布条件下,通过对组内最优串并混联结构的选取,实现对系统整体寿命的延长,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在经典电池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对其老化与不一致行为的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成组结构的老化仿真,与非典型结构的机器学习推衍,实现了对任意拓扑需求下最佳串并组合结构的选取。并结合不同锂离子电池组老化实验证明了方法在寿命预测与最优结构选取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组 循环寿命 典型结构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
9
作者 陈彪 江浩斌 戴建国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与建设新工科的双重背景下,急需提升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文章从学生、指导教师、学科支持及环节管控四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背后的原因。针...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与建设新工科的双重背景下,急需提升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文章从学生、指导教师、学科支持及环节管控四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背后的原因。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分别从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及加强环节管控四个维度提出可行的建议,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持续提升给予支持及新工科视域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车辆工程专业 质量提升 新工科视域
下载PDF
基于模式切换的互联空气悬架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莹 马世典 李臣旭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6期72-77,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空气悬架性能,设计了一种互联模式切换策略,该策略首先建立互联空气悬架整车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平顺性和操稳性性能指标函数设计综合评价指标,利用不同连通模式下综合指标的变化规律,设计互联模式切换控制策略;最后进... 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空气悬架性能,设计了一种互联模式切换策略,该策略首先建立互联空气悬架整车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平顺性和操稳性性能指标函数设计综合评价指标,利用不同连通模式下综合指标的变化规律,设计互联模式切换控制策略;最后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明显地改善互联空气悬架性能,提高乘车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空气悬架 动力学模型 综合评价指标 模式切换
下载PDF
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混合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蔡英凤 李健 +4 位作者 孙晓强 陈龙 江浩斌 何友国 陈小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针对传统单一控制算法无法有效协调智能汽车不同转向工况下横向控制性能要求的问题,根据智能汽车在高速和低速转向工况下呈现出的系统特性差异,设计了一种基于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混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低速... 针对传统单一控制算法无法有效协调智能汽车不同转向工况下横向控制性能要求的问题,根据智能汽车在高速和低速转向工况下呈现出的系统特性差异,设计了一种基于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混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低速模式下采用PID控制,在高速模式下则采用模型预测控制,通过车辆速度确定路径跟踪控制模式,进而设计带稳定监督的控制模式切换机制,实现了横向控制系统的平滑切换。基于Carsim和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所设计的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混合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实车试验。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混合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智能汽车不同速度下的路径跟踪性能,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实时性和车辆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路径跟踪 车辆状态识别 控制模式切换机制 横向控制
下载PDF
自动驾驶汽车横向可拓预瞄切换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英凤 臧勇 +4 位作者 孙晓强 陈龙 王海 江浩斌 何友国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2-1039,共8页
针对曲率变化范围大的弯道混合道路工况下,自动驾驶汽车横向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横向可拓预瞄切换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由上层可拓控制器和下层控制器两部分组成,实现了在经典域中反馈控... 针对曲率变化范围大的弯道混合道路工况下,自动驾驶汽车横向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横向可拓预瞄切换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由上层可拓控制器和下层控制器两部分组成,实现了在经典域中反馈控制和可拓域中前馈-反馈控制策略的切换控制。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在保证小曲率道路控制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大曲率道路的控制误差,对于时变工况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可拓预描切换 横向控制 反馈控制 前馈-反馈控制
下载PDF
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智能汽车主动制动系统控制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袁朝春 王桐 +3 位作者 何友国 SHEN Jie 陈龙 翁烁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3-373,共11页
传感器感知盲区是造成智能汽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传感器感知盲区对智能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影响,对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智能汽车主动制动系统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感知盲区数据库,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识别... 传感器感知盲区是造成智能汽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传感器感知盲区对智能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影响,对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智能汽车主动制动系统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感知盲区数据库,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识别;其次,根据其运动特征进行分类,建立感知盲区条件下的安全距离模型;最后,基于上述安全距离模型对感知盲区内的潜在障碍物进行自车速度控制,达到主动避撞的目的。仿真和实车试验表明,提出的传感器感知盲区分类可以较好地表述感知盲区的运动特征,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对潜在障碍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主动避撞算法提高了智能汽车在传感器感知盲区内的主动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传感器感知盲区分类 潜在障碍物 卷积神经网络 安全距离模型
下载PDF
基于流动模式的汽车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贾永枢 周孔亢 徐兴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流动模式的汽车单出杆、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该减振器采用已有汽车悬架双筒式普通液压减振器的设计标准制造,对现有双筒式减振器具有很强工艺继承性。根据Bingham流体模型建立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数... 提出一种基于流动模式的汽车单出杆、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该减振器采用已有汽车悬架双筒式普通液压减振器的设计标准制造,对现有双筒式减振器具有很强工艺继承性。根据Bingham流体模型建立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数学模型,并提出该减振器的磁路设计方法;针对磁路的非轴对称特性,建立磁路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结合北京现代某款汽车前悬架减振器的技术要求和磁流变液流变特性,进行三维静态磁场分析,确定活塞磁路的主要参数。制作汽车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并对此进行台架特性试验;通过试验与理论计算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较吻合,所提出的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对汽车双筒式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模式 磁流变减振器 双筒式 阻尼力
下载PDF
无人驾驶汽车周边车辆行为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蔡英凤 邰康盛 +2 位作者 王海 李祎承 陈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64-1472,1505,共10页
周边车辆行为识别对于提升无人驾驶汽车决策规划的合理性和控制安全性至关重要。传统的周边车辆行为识别方法识别精度普遍不高,且缺乏对交通主体相互之间邻域影响的考虑,算法鲁棒性较差。针对此,本文中提出了一种SLSTMAT(Social-LSTM-At... 周边车辆行为识别对于提升无人驾驶汽车决策规划的合理性和控制安全性至关重要。传统的周边车辆行为识别方法识别精度普遍不高,且缺乏对交通主体相互之间邻域影响的考虑,算法鲁棒性较差。针对此,本文中提出了一种SLSTMAT(Social-LSTM-Attention)算法,创新性地引入目标车辆社交特征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识别模型,应用注意力机制来捕捉行为时窗中的多时步信息,实现了周边车辆行为准确识别。采用HighD轨迹数据集和实车数据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周边车辆行为识别的准确率达94.01%,在目标车辆到达换道点的前1 s时刻行为识别精度达90%,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汽车 行为识别 长短时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社交特征
下载PDF
基于联合滑模变结构的电动轮汽车DYC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江浩斌 苏健 张厚忠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7-53,共7页
设计了基于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的联合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基于Car Sim和MATLAB软件建立了电动轮汽车整车模型和整车控制模型,对电动轮汽车的驱动DYC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联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较... 设计了基于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的联合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基于Car Sim和MATLAB软件建立了电动轮汽车整车模型和整车控制模型,对电动轮汽车的驱动DYC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联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较好地控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所采用的轴载比例分配算法对车辆的纵向加速度影响较小,既实现了车辆横向稳定性的控制,同时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轮汽车 稳定性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 转矩分配
下载PDF
基于NA-EKF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状态估计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耿国庆 韦斌源 +2 位作者 江浩斌 华一丁 吴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0-776,共7页
精确的行驶状态估计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DDEV)的纵、横向稳定性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中应用噪声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NA-EKF)算法对DDEV行驶状态进行估计。该算法充分利用观测信号的实时统计信息,通过监测滤波器新息和残差... 精确的行驶状态估计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DDEV)的纵、横向稳定性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中应用噪声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NA-EKF)算法对DDEV行驶状态进行估计。该算法充分利用观测信号的实时统计信息,通过监测滤波器新息和残差的动态变化,不断修正状态噪声方差和量测噪声方差,从而调整滤波器增益、状态预测值和观测值在滤波后的状态值中的比例,提高状态估计精度。最后利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ve DYNA对本文应用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EKF相比,该算法可有效克服先验统计信息不准确和复杂工况下造成估计不准确的问题,状态量估计的平均误差不超过27%,均方根误差不超过26%,峰值相对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 行驶状态 噪声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基于效率优化的纯电动汽车双电源工作模式切换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龙 周文竞 +1 位作者 盘朝奉 陈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2-428,共7页
为了提高双电源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效率,对电池、超级电容和电机等子模块进行了建模和工作过程的效率分析,以揭示在蓄电池单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双驱和预充电3种驱动模式下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效率随车速和加速度而变化的规律。基于效率最... 为了提高双电源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效率,对电池、超级电容和电机等子模块进行了建模和工作过程的效率分析,以揭示在蓄电池单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双驱和预充电3种驱动模式下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效率随车速和加速度而变化的规律。基于效率最优的原则,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研究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使电动汽车能够合理切换工作模式,使动力系统工作在效率最优的区域,延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源 控制策略 效率最优 超级电容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功率分配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燎 叶扬波 盘朝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7,67,共11页
对蓄电池、超级电容常用复合电源结构进行分析,确定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复合电源结构,根据复合电源系统设计理念提出复合电源系统总体结构。根据原型车参数对超级电容和DC/DC变换器进行设计与选型,制定复合电源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 对蓄电池、超级电容常用复合电源结构进行分析,确定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复合电源结构,根据复合电源系统设计理念提出复合电源系统总体结构。根据原型车参数对超级电容和DC/DC变换器进行设计与选型,制定复合电源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将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和基于车速的功率分配控制策略相结合的新的功率分配策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复合电源功率分配策略模型,并搭建超级电容-蓄电池复合电源系统模型。在原型车路试工况和UDDS工况下对复合电源系统供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此功率分配策略下,超级电容很好地起到辅助蓄电池输出功率的作用。最后根据复合电源系统总体结构,搭建复合电源系统试验平台并进行试验,验证了功率分配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复合电源 功率分配策略 超级电容
下载PDF
线控四轮独立转向汽车执行机构容错控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友国 耿朋杰 +1 位作者 蔡英凤 袁朝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3-41,共9页
针对可能出现多种执行器故障的线控四轮独立转向汽车系统,首先建立简化线性2自由度模型并定义包含多种故障的执行器故障模型,然后基于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的设计思路,引入一种鲁棒自适应容错控制策略。以跟踪参考模型为目标进行了容错控... 针对可能出现多种执行器故障的线控四轮独立转向汽车系统,首先建立简化线性2自由度模型并定义包含多种故障的执行器故障模型,然后基于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的设计思路,引入一种鲁棒自适应容错控制策略。以跟踪参考模型为目标进行了容错控制器的设计,实现执行器故障模式下汽车对理想参考模型的零质心侧偏角和修正横摆角速度的跟踪。基于Lyapunov函数证明该容错控制器可以确保闭环系统渐近稳定。Matlab仿真及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均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线控转向汽车执行器故障情况下的容错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执行器故障 直接自适应控制 容错控制 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