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方 吕保和 刘宏 《安全》 2015年第1期60-62,共3页
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为出发点,从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训练计划三位一体的全新教育体系,探寻实施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优秀工程师的路径。
关键词 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专业认证与注安师执业资格制度相衔接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方 吕保和 刘宏 《安全》 2016年第2期56-57,60,共3页
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将专业认证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相衔接,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定位要求确定与学校定位、社会需求相符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工程专业认证工作为抓手,建立目标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人才培... 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将专业认证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相衔接,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定位要求确定与学校定位、社会需求相符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工程专业认证工作为抓手,建立目标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培养目标分解为能力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载体、评价措施上,增强安全专业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培养能胜任社会需求的高级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下载PDF
关于提高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认可度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明毅 《科教文汇》 2019年第29期85-86,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目前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着招生生源较差,学生对专业认可度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在如何提高学生对专业认可度问题上做出的一些思考和实施方法,希望为安全工程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目前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着招生生源较差,学生对专业认可度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在如何提高学生对专业认可度问题上做出的一些思考和实施方法,希望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践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认可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附加阳光房取暖技术在西藏农牧区应用的环境效益
4
作者 阿琼 格桑德吉 解清杰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15-17,317,共4页
西藏太阳能资源丰富,建设附加阳光房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取暖用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降低燃烧污染物的排放。问卷调查发现,西藏农牧民普遍认可附加阳光房的建设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作用,认为室内空气品质好的家庭由改造前的38.5%大... 西藏太阳能资源丰富,建设附加阳光房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取暖用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降低燃烧污染物的排放。问卷调查发现,西藏农牧民普遍认可附加阳光房的建设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作用,认为室内空气品质好的家庭由改造前的38.5%大幅提升至68.5%。取样监测数据显示,取暖季附加阳光房的建设前室内CO平均体积分数、PM2.5平均质量浓度、PM10平均质量浓度均高于改造后,仅TVOC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平均质量浓度低于改造后。同时,附加阳光房的普遍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局部地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试点工程建设区域PM2.5和PM10等的质量浓度出现明显下降,证实附加阳光房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牧民生活区域的空气质量,为西藏清洁取暖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阳光房 清洁取暖 环境效益
下载PDF
环境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游文华 奚道国 +1 位作者 方龙香 杜道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12期88-89,共2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前提,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创新性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手段创新和考核优化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探讨和改革。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应用型 应用实践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大学《环境化学》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娟荣 《江西化工》 2015年第4期24-25,共2页
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来提高环境化学的教学质量,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环保观念,并初步培养了学... 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来提高环境化学的教学质量,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环保观念,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科研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农村汇水河浜生态修复组合工程处理效果分析
7
作者 张迎颖 闻学政 +6 位作者 李敏 徐佳兵 宋雪飞 姜智绘 刘海琴 王岩 张志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63-1575,共13页
为有效削减农村集中居住区汇水河浜的污染物,在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运村村新运小桥浜东北侧次级支浜构建“前置库-湿地塘-生态沟”的生态修复组合工程,并沿水流方向采集水样(平枯水期7次、丰水期7次),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包括水温、pH、溶... 为有效削减农村集中居住区汇水河浜的污染物,在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运村村新运小桥浜东北侧次级支浜构建“前置库-湿地塘-生态沟”的生态修复组合工程,并沿水流方向采集水样(平枯水期7次、丰水期7次),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包括水温、pH、溶解氧(DO)、总氮(TN)、氨氮(NH_(4)^(+)-N)、硝氮(NO_(3)^(-)-N)、总磷(TP)、磷酸盐(PO_(4)^(3-)-P)、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计算各污染物的沿程总削减率,分析各工艺段的污染通量,估算组合工程对于该次级支浜污染负荷的年削减量。结果表明:在平枯水期,组合工程主要依靠物理沉降、透水坝拦截等作用削减颗粒态污染物;在丰水期,组合工程主要依靠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削减溶解态污染物。生活污水和分散菜地对于TN、TP污染负荷的贡献较大;生活污水对COD污染负荷的贡献最大。次级支浜水体氮素中NO_(3)^(-)-N含量较高,磷素中颗粒态磷(PP)含量较高。组合工程对次级支浜陆源污染中TN、TP和COD污染负荷的年削减量分别为166.23、20.07、502.66 kg·a^(-1)。研究表明,生态修复组合工程能够削减部分污染负荷,今后仍须加强来自生产、生活的陆源污染拦截,以及汇入新运小桥浜之后的水体原位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组合工程 农村汇水河浜 菜地径流
下载PDF
区域大气CO2浓度实时测量及分析——以江苏大学校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晨 徐朔 +3 位作者 夏涛 毛静 郑敏学 伊藤雅一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510,共6页
二氧化碳(CO2)浓度是研究大气温室效应最重要的参数,目前国内CO2监测点少,实时监测数据缺乏,已成为CO2相关研究的瓶颈.本研究采用日本先进的便携式CO2测量仪,从2018年3月—2019年9月对江苏大学校园30个不同观测点的CO2浓度变化进行监测... 二氧化碳(CO2)浓度是研究大气温室效应最重要的参数,目前国内CO2监测点少,实时监测数据缺乏,已成为CO2相关研究的瓶颈.本研究采用日本先进的便携式CO2测量仪,从2018年3月—2019年9月对江苏大学校园30个不同观测点的CO2浓度变化进行监测,期间共获得6 300组有效数据.监测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CO2平均浓度为397.9mL/m^3,低于2018年全球CO2平均浓度(407.8mL/m^3);(2)月平均浓度变化大体呈"M"型,浓度差最大为35.7mL/m^3;日平均浓度变化呈"V"型,早、晚高,中午低;(3)研究区域内C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北部、中部、东北部偏高(398.7~401.7mL/m^3),北部、东南部、西南部偏低(394.2~396.5mL/m^3);(4)CO2浓度与湿度呈正相关,与温度及风速呈负相关;(5)研究区域风向在正北方向、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具有较高重现率;(6)周边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CO2浓度变化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 地理信息系统 实时测量 时空变化 镇江市
下载PDF
“安全人机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及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方 许小红 +1 位作者 陈明毅 赵路遥 《安全》 2022年第3期56-59,共4页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革”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工科教学的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安全人机工程学”课为例,组织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根据收集的学习行为、学习反馈、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革”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工科教学的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安全人机工程学”课为例,组织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根据收集的学习行为、学习反馈、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信息资料,分析评价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调整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该课程总体满意度在学院排名前30%,入选江苏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A级课程,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机工程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包气带反硝化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垂向分布规律与主控环境因子研究:以北京市潮白河冲洪积扇为例
10
作者 晁韶良 郇环 +1 位作者 周向同 刘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54-1367,共14页
近年来,我国农田氮肥施用量增加,给地下水天然屏障“包气带”带来了威胁,而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对包气带中氮素的去除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包气带深度和理化性质对反硝化菌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北京市地下水水源地潮白河洪积扇区2个... 近年来,我国农田氮肥施用量增加,给地下水天然屏障“包气带”带来了威胁,而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对包气带中氮素的去除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包气带深度和理化性质对反硝化菌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北京市地下水水源地潮白河洪积扇区2个典型包气带剖面(编号为S6和S8)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潮白河10.0 m内包气带剖面nirS、nirK和nosZ型反硝化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垂向分布规律,通过Spearman非参数分析方法识别反硝化菌多样性主控因素,通过冗余分析方法、随机森林分析方法和曼特尔检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反硝化菌组成结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S6剖面反硝化菌的α多样性整体高于S8剖面,同时不同类型反硝化菌的α多样性表现为nirK>nirS>nosZ.S8和S6剖面反硝化菌的α多样性和包气带深度为非线性的关系,S6剖面α多样性变化相比S8剖面更加明显.nirS、nirK和nosZ基因主要来源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中参与氮循环的属,且不同剖面的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与反硝化菌多样性存在明显正相关性的环境因子包括pH、氨氮和黏粒含量,存在负相关性的环境因子包括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和反硝化速率.不同深度范围内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数量不同,在浅层包气带(S8剖面(0.2~1.0 m),S6剖面(0.2~0.8 m))下,与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呈显著相关的因子包括黏粒含量、深度、pH以及有机质、碳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等;深层包气带〔S8剖面(1~5.0 m),S6剖面(0.8~10.0 m)〕,与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呈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包括钙、镁、硝酸盐、总有机碳含量等.研究显示,不同深度包气带中的反硝化菌对环境的响应存在差异,多种环境要素共同影响了反硝化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因此,持续关注包气带中的反硝化功能基因,对于合理应对包气带及地下水环境氮污染、调节生物地球化学氮循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反硝化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某PCB产业园络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1
作者 何莹莹 武涛 +1 位作者 卓志美 赵如金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3期66-69,共4页
针对某PCB产业园络合废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和含氮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特点,设计采用亚铁、钠盐破络-混凝沉淀-生化处理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COD、NH_(3)-N、总磷和总铜去除率分别达到90.70%、91.71%... 针对某PCB产业园络合废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和含氮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特点,设计采用亚铁、钠盐破络-混凝沉淀-生化处理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COD、NH_(3)-N、总磷和总铜去除率分别达到90.70%、91.71%、83.92%和99.97%,其排放浓度均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3排放限值要求。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参数,给出了运行成本及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络合废水 工程设计 亚铁钠盐破络 混凝沉淀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未来展望
12
作者 格桑德吉 李佩航 +1 位作者 贾慧 阿琼 《环境科学导刊》 2023年第1期54-61,共8页
通过采集2015—2021年西藏自治区共7个城市和地区的SO_(2)、NO_(2)、CO、O_(3)、PM_(10)、PM_(2.5)等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对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_(2.5)、PM_(10)、SO_(2)、NO_(2)、CO年均浓度的变化情况较为稳... 通过采集2015—2021年西藏自治区共7个城市和地区的SO_(2)、NO_(2)、CO、O_(3)、PM_(10)、PM_(2.5)等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对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_(2.5)、PM_(10)、SO_(2)、NO_(2)、CO年均浓度的变化情况较为稳定,O_(3)和NO_(X)浓度呈上升趋势,O_(3)-8h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105μg/m~3上升到2021年的124μg/m~3,O_(3)超标污染天数主要出现在5—8月份;PM_(2.5)月均浓度变化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每年夏季(7—9月)PM_(2.5)的含量较低,11月—次年3月含量较高;大气综合污染指数都<5,优良天数比率98.5%~99.7%。统计年份中,各年度O_(3)和2015年、2016年PM_(2.5)年均浓度达到Ⅱ级标准,其余4项评价指标年均浓度均达到I级标准,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良好。拉萨市和昌都市的NO_(2)/SO_(2)的比值较大,而那曲市和阿里地区的NO_(2)/SO_(2)的比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污染特征 现状分析 评价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典型河湖水环境评价及影响因子分析
13
作者 何烽 黄坤晓 +3 位作者 郑小军 林洪军 胡志远 徐春生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3年第3期69-76,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水生态环境状况,该研究对主城区典型的9条河流和6个湖泊进行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化验分析,分别使用综合营养指数法(TLI)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表层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状进行系统评价... 为进一步探究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水生态环境状况,该研究对主城区典型的9条河流和6个湖泊进行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化验分析,分别使用综合营养指数法(TLI)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表层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典型河湖表层水体pH值为8.4~9.7,呈碱性;盐度含量0.63‰~21.9‰,平均值6.51‰,总体处于微咸水状态;河湖表层水质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属轻度富营养化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为0.84~8.72 mg/L和0.03~0.25 mg/L,整体处于Ⅳ类水平。电导率(EC)、总溶解性固体(TDS)、盐度和COD_(Mn)是影响区域河湖水质的关键因子。研究区内河湖水系间连通性不足和污染物胁迫是影响该地区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区域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健康河湖构建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圩新区 综合污染指数 综合营养指数法 富营养化评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中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14
作者 吴桂竹 卢艳艳 +1 位作者 杨文文 吴向阳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22-223,203,共3页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任务的形势下,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在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理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孤岛效应”,而如何高质量推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则成为专业教师需重点思考的环节。以《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为例,通...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任务的形势下,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在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理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孤岛效应”,而如何高质量推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则成为专业教师需重点思考的环节。以《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为例,通过探讨如何依据课程自身特点,设计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环保使命感,可为同类环境领域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水污染控制工程”产教融合一流课程研究
15
作者 杨文文 李潜 +2 位作者 沈军舰 张有仓 吴向阳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12期156-157,176,共3页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多样性,培养与绿色经济、“双碳”经济、环保技术等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形成了“引企入校-产教研学-多效协同”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思路。本课程大力进行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引企入校,产...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多样性,培养与绿色经济、“双碳”经济、环保技术等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形成了“引企入校-产教研学-多效协同”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思路。本课程大力进行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引企入校,产教研学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主阵地”和企业“第二战场”的作用,让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运营体系内化为教学体系,同时以企业作为实战场所,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载体,实现真实场景下的真学真做,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控制工程 产教融合 一流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16
作者 吴桂竹 卢艳艳 +1 位作者 杨文文 吴向阳 《安徽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64-167,共4页
按照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目标建设要求,根据当前高校开设“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样化教学资源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多维度考核形式安排、优化课程思政目标等环节,探索构建新型混合式课... 按照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目标建设要求,根据当前高校开设“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样化教学资源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多维度考核形式安排、优化课程思政目标等环节,探索构建新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对“制药分离工程”在人才培养、教学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改善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为同类制药工程领域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制药分离工程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提升环保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改革
17
作者 赵媛媛 王秀礼 +1 位作者 杨成方 潘艳 《科技风》 2023年第34期121-123,共3页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是2011年设立的新兴专业,是主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由于专业的设置年限短,设置的基础学科差异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两个主要问题:(1)高契合度的师资;(2)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建设。特别是在人才...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是2011年设立的新兴专业,是主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由于专业的设置年限短,设置的基础学科差异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两个主要问题:(1)高契合度的师资;(2)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建设。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更加需要积极探索。OBE在培养环保设备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将OBE理念完全应用到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之中可以实现培养方案、企业、教师、学生四者相互融合,另外重点阐述基于OBE模式下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建设路径和未来的提升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环保设备工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砒砂岩坡面侵蚀产沙规律及多元回归估算模型研究
18
作者 梁止水 陈煜 +2 位作者 孙悦 高海鹰 吴智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目的]揭示砒砂岩坡面侵蚀产沙规律并初步建立侵蚀产沙估测模型,为创新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依据18个工况的试验数据,定量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植被覆盖度和坡度3个因素对砒砂岩坡... [目的]揭示砒砂岩坡面侵蚀产沙规律并初步建立侵蚀产沙估测模型,为创新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依据18个工况的试验数据,定量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植被覆盖度和坡度3个因素对砒砂岩坡面降雨侵蚀产沙量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了坡面侵蚀产沙预测模型。[结果](1)砒砂岩坡面产沙规律曲线均属于平缓型,每分钟产沙量随降雨历时呈现逐渐增大并直至稳定。(2)坡面产沙量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最为强烈,植被其次,坡度最小,且降雨强度对植被的减沙效益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低覆盖度的植被减沙效益降低。(3)产沙量同降雨强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同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结论]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所建立的侵蚀产沙估算方程的拟合相关系数(R^(2))可达到0.980,可以有效反映坡面侵蚀产沙量与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模拟降雨 侵蚀产沙 多元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黑水虻生物堆肥处理鸡粪养分转化及气体排放规律研究
19
作者 黄周轲 王莉 叶小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29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添加黑水虻幼虫对鸡粪堆肥养分含量、腐熟度及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为推广黑水虻生物堆肥处理鸡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设置了2个处理,新鲜鸡粪添加黑水虻幼虫(黑水虻处理组)与不添加黑水虻幼虫处理(对照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添加黑水虻幼虫对鸡粪堆肥养分含量、腐熟度及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为推广黑水虻生物堆肥处理鸡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设置了2个处理,新鲜鸡粪添加黑水虻幼虫(黑水虻处理组)与不添加黑水虻幼虫处理(对照组),比较不同堆肥处理理化性质变化、温室气体与氨气排放变化规律。[结果]黑水虻生物堆肥转化鸡粪料虫比为6.70,生物转化率为38.3%,物料鲜重减量率为66.0%,对照组物料的鲜重减重率仅为47.6%;在周期为12 d的试验中,黑水虻处理组CO_(2)累积排放量在前6 d低于对照组,后期CO_(2)累积排放量高于对照组,而CH_(4)排放量远低于对照组,黑水虻处理组与对照组均未检测到N_(2)O的明显排放,黑水虻处理组非CO_(2)全球增温潜势显著低于对照组,仅为对照组的7.09%;黑水虻处理组NH3累积排放量高于对照组。[结论]黑水虻能直接实现高湿物料鸡粪的减量化处理,并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虫体及虫粪,且温室气体的排放潜势显著低于对照组,是一种低碳高效高值的畜禽粪污处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生物转化 鸡粪 物料理化性质 气体排放
下载PDF
希瓦氏菌介导纳米材料生物合成及其环境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晓波 雷育斌 +3 位作者 王明娜 刘鹏程 朱雯雯 杜道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3-257,共5页
纳米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物理、化学的合成方法存在着费用高、环境危害大等问题,因此,通过生物方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新型绿色合成技术已经成为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金属还原菌希瓦氏菌(Shewanel... 纳米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物理、化学的合成方法存在着费用高、环境危害大等问题,因此,通过生物方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新型绿色合成技术已经成为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金属还原菌希瓦氏菌(Shewanella)所具有的电子释放能力、硫代谢能力以及对毒性的高耐受力等特性,使其在纳米材料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受到广泛重视。文章对当前希瓦氏菌合成纳米材料最新进展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作简要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希瓦氏菌 纳米颗粒 环境修复 绿色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