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研究
1
作者
吴沁沁
周代数
《新疆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43-57,187,共16页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从微观层面构建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从微观层面构建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在结构上存在新质劳动者占比高,而优化组合效率低下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赋能为主。其中,非国企、高技术行业、低污染行业和东西部地区的企业新质生产力受人工智能影响程度更高。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了新工具、新创企业、新资本、新市场、新基建、新能源等内外部创新因素,协同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其赋能渠道主要包含劳动力结构调整、缓解融资约束、优化国内外营收布局等,但人工智能对非技术人员占比、劳动生产率、人均收入和国外营收占比呈现负面影响。因此,提出建议:要大力提升资源优化组合效率,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开拓新市场,培育更多新动能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
赋能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2021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1
2
作者
陶忠元
胡绪华
陈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面对发达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党中央适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深入研...
面对发达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党中央适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深入研讨江苏如何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全球化
世界经济学会
双循环
开放型经济
战略部署
对外开放
高质量发展
新的方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自贸试验区开展国际技术创新协同的便利化评价研究
3
作者
胡绪华
宋尧卿
《科学发展》
2022年第1期49-56,共8页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进行国际技术创新协同的基础。中国自贸试验区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铁路、港口、机场承载力,打造海陆空立体化交通枢纽。重视提升科研机构管理水平,鼓励校企联合设立孵化器、专业咨询机构、...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进行国际技术创新协同的基础。中国自贸试验区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铁路、港口、机场承载力,打造海陆空立体化交通枢纽。重视提升科研机构管理水平,鼓励校企联合设立孵化器、专业咨询机构、研发机构、知识产权机构等创新环境支撑机构。通过共建境外科研机构或开展跨境技术合作等方式搭建多种形式的科研平台,使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都能够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确保创新要素能顺畅地进行聚合、流动、匹配和重组,并创造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国际技术创新协同
便利化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隐含碳贸易转移路径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灵
孙华平
《经济研究参考》
2022年第5期39-62,共24页
本文基于1990~2015年Eora26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结构和进出口碳贸易转移路径。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逐步加深,但嵌入的分工位置亟待...
本文基于1990~2015年Eora26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结构和进出口碳贸易转移路径。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逐步加深,但嵌入的分工位置亟待提升、低端锁定效应明显,引致环境问题加剧。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转移路径,发现中国的隐含碳贸易发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物产品业和交通运输业。1990~2015年间,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生产碳是进口值的近4倍,流入主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碳也略高于进口值。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向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新加坡、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为美国承担了大量的生产碳。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就发展全球绿色低碳贸易、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能源绿色开发与合作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隐含碳
发达国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研究
1
作者
吴沁沁
周代数
机构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产业经济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研究院
出处
《新疆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43-57,187,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机理、双重效应与政策协同”(72404107)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十四五”科研规划项目“Chat GPT背景下网络语言文字清洗与治理的关键技术布局研究”(WT145-34)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民共进’导向下江苏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4ZHC01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从微观层面构建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在结构上存在新质劳动者占比高,而优化组合效率低下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赋能为主。其中,非国企、高技术行业、低污染行业和东西部地区的企业新质生产力受人工智能影响程度更高。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了新工具、新创企业、新资本、新市场、新基建、新能源等内外部创新因素,协同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其赋能渠道主要包含劳动力结构调整、缓解融资约束、优化国内外营收布局等,但人工智能对非技术人员占比、劳动生产率、人均收入和国外营收占比呈现负面影响。因此,提出建议:要大力提升资源优化组合效率,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开拓新市场,培育更多新动能新优势。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
赋能效应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Enabling Effect
分类号
F062.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2021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1
2
作者
陶忠元
胡绪华
陈洁
机构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产业经济研究院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文摘
面对发达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党中央适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深入研讨江苏如何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逆全球化
世界经济学会
双循环
开放型经济
战略部署
对外开放
高质量发展
新的方向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自贸试验区开展国际技术创新协同的便利化评价研究
3
作者
胡绪华
宋尧卿
机构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产业经济研究院
江苏
大学
财经
学院
出处
《科学发展》
2022年第1期49-5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系统的主体关系演变与跨越式升级对策研究”(18BJY105)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2005)。
文摘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进行国际技术创新协同的基础。中国自贸试验区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铁路、港口、机场承载力,打造海陆空立体化交通枢纽。重视提升科研机构管理水平,鼓励校企联合设立孵化器、专业咨询机构、研发机构、知识产权机构等创新环境支撑机构。通过共建境外科研机构或开展跨境技术合作等方式搭建多种形式的科研平台,使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都能够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确保创新要素能顺畅地进行聚合、流动、匹配和重组,并创造新的价值。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国际技术创新协同
便利化评价
Keywords
Pilot Free Trade Zon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nergy
Facilitation evaluation
分类号
F127.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隐含碳贸易转移路径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灵
孙华平
机构
首都
经济
贸易
大学
城市
经济
与公共管理
学院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产业经济研究院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22年第5期39-62,共2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绿色转型视角下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低碳经济治理机制研究”(No.21AZD06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No.QNTD202209)。
文摘
本文基于1990~2015年Eora26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结构和进出口碳贸易转移路径。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逐步加深,但嵌入的分工位置亟待提升、低端锁定效应明显,引致环境问题加剧。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转移路径,发现中国的隐含碳贸易发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物产品业和交通运输业。1990~2015年间,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生产碳是进口值的近4倍,流入主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碳也略高于进口值。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向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新加坡、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为美国承担了大量的生产碳。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就发展全球绿色低碳贸易、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能源绿色开发与合作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隐含碳
发达国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Keywords
global value chain
trade in carbon emissions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分类号
F12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X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研究
吴沁沁
周代数
《新疆社会科学》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2021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综述
陶忠元
胡绪华
陈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自贸试验区开展国际技术创新协同的便利化评价研究
胡绪华
宋尧卿
《科学发展》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隐含碳贸易转移路径研究
张灵
孙华平
《经济研究参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