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6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人文地理学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林 史春云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差距扩大,乡村面临多方面问题.且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更加凸显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作用.人文地理学教育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可为城乡规划专业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教学提供新的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差距扩大,乡村面临多方面问题.且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更加凸显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作用.人文地理学教育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可为城乡规划专业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认为,可通过课程设置融合、实践教学融合、学科交叉融合、社区参与融合和政策研究融合等模式,实现在城乡规划教学中人文地理学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最后,论文分析了城乡规划专业中融合人文地理学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从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实践经验与实地考察、融合思维与综合能力培养、跨学科合作等视角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增强学生对国家战略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城乡规划专业 乡村振兴战略 融合模式
下载PDF
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现状调查分析——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珂 徐斯逸 +1 位作者 竺颖 陈影影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2年第8期12-15,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网购频率较高,使得高校内快递量迅速增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对校园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网购频率较高,使得高校内快递量迅速增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对校园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校园内快递包装物回收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高校快递包装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包装物 回收现状 高校
下载PDF
江苏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渠立权 雍新琴 张庆利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21期133-135,共3页
虽然江苏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长,但仍面临角色边缘化、特色不突出、师生结构不合理、学科关系不顺畅、人才培养不连贯等诸多困难。专业发展的首选出路是依托一级学科建设二级学科,改变专业的边缘化角色;次选出路是维持现... 虽然江苏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长,但仍面临角色边缘化、特色不突出、师生结构不合理、学科关系不顺畅、人才培养不连贯等诸多困难。专业发展的首选出路是依托一级学科建设二级学科,改变专业的边缘化角色;次选出路是维持现状,但要强化专业联系,将土地资源管理打造成测绘、遥感、地信甚至城乡规划的技术载体。不管选择哪条出路,都需要重塑专业特色、恢复连续招生、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学生质量、强化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发展困境 发展出路 江苏师范大学
下载PDF
高校城乡规划导论课程教学策略优化研究
4
作者 孙姗姗 李志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高校城乡规划导论课程在城乡规划类多专业开设,主要面向大学本科新生。面对新时期新要求,城乡规划导论课程教学优化路径包括:理顺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的课程教学理念;细分专业制定有差别的课程教学大纲;加强理论基础类课程教学建设;融入... 高校城乡规划导论课程在城乡规划类多专业开设,主要面向大学本科新生。面对新时期新要求,城乡规划导论课程教学优化路径包括:理顺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的课程教学理念;细分专业制定有差别的课程教学大纲;加强理论基础类课程教学建设;融入升学就业类课程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导论 教学策略 优化 高校
下载PDF
新时期地理学在城乡规划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新林 《江苏科技信息》 2021年第35期64-66,共3页
新时期,如何实现国土空间的高质量规划,是新时代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目前,传统城乡规划教学面临社会转型等现实性问题,而地理学本身的理论、学科特点及思维方式对于提升城乡规划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城乡规划教学... 新时期,如何实现国土空间的高质量规划,是新时代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目前,传统城乡规划教学面临社会转型等现实性问题,而地理学本身的理论、学科特点及思维方式对于提升城乡规划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城乡规划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科学研究、实践内容和学习意识等视角,提出了基于地理学的城乡规划教学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地理学 新时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培育型都市圈空间范围识别与规划引导策略——以徐州都市圈为例
6
作者 欧向军 朱虎啸 +1 位作者 杨振 汤爽爽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精准识别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是开展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基础。该文以乡镇为研究单元,通过采集网络地图开放平台(API)数据、夜间灯光影像、全球人口数据集(WorldPop)等多源数据,从交通可... 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精准识别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是开展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基础。该文以乡镇为研究单元,通过采集网络地图开放平台(API)数据、夜间灯光影像、全球人口数据集(WorldPop)等多源数据,从交通可达性、空间相互作用、人口密度、公共设施密度等方面进行多维定量叠加测算,并结合历史文化、产业合作、相关规划等经验视角进行定性辅助校核,科学划定了徐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和圈层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徐州都市圈的圈层结构特征和地方发展规划提出了培育圈层交通网络、增强中心城市能级的规划引导策略,以期为我国同类都市圈空间范围划定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范围 多源数据 圈层结构 规划引导 徐州都市圈
下载PDF
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贡献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7
作者 陈龙高 林莹 +4 位作者 杨小艳 徐伟义 曲子文 潘怡莎 杜漩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研究目的:以江苏为实证区域,揭示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效应贡献及其多因素影响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基于细分活动的碳排放测算、几何重心转移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30年间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整... 研究目的:以江苏为实证区域,揭示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效应贡献及其多因素影响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基于细分活动的碳排放测算、几何重心转移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30年间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苏中苏北高、苏南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且相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30年间持续增强;作物产出地均碳汇与要素投入地均碳排呈相似的空间格局,且整体呈降低趋势。(2)30年间各县区要素投入碳排放量均小于作物生长碳吸收量,耕地呈典型碳汇效应;空间上各市辖区的年均投入产出比值普遍较高,大部分农业比重相对较高的县区比值相对较低。(3)在全省大部分区域,高程是抑制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地均碳排放/吸收的最重要因素;GDP则是促进两者增长的主要正向因素;坡度、水体、人口、距城镇距离、距高速公路出入口与政府距离等因素指标对两类碳效应均整体呈负向贡献,其他因素指标则相反,且这种贡献在不同地区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论:应依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效应贡献差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减碳增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碳排放 要素投入 作物产出 多因素影响时空分异 江苏省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经济韧性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谭俊涛 陈奕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本研究依据演化韧性概念构建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分析框架,以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作为研究对象,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的区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分析了危机不同阶段江苏省经济韧性的整体特征、行业特征和区域分异特征,并对其主要影响因... 本研究依据演化韧性概念构建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分析框架,以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作为研究对象,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的区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分析了危机不同阶段江苏省经济韧性的整体特征、行业特征和区域分异特征,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江苏省经济韧性整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经济韧性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此后呈稳定波动的趋势,第三产业的经济韧性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2)2008年,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2017年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而房地产业经济韧性明显下降。(3)江苏省市辖区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明显高于外围县市,2008年经济危机对苏南地区的影响要高于苏北和苏中地区,2017年江苏省经济韧性表现出从南向北增加的趋势,空间集聚特征显著。(4)经济危机不同阶段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区域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和政府管理对区域经济韧性影响显著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区域经济韧性 金融危机 江苏省
下载PDF
江苏省城乡转型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地域类型 被引量:1
9
作者 耿梦 马晓冬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36-42,共7页
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及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城乡转型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近10年来江苏省各市城乡转型发展水平,通过变异系数分析法及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城乡转型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地域类型.研... 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及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城乡转型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近10年来江苏省各市城乡转型发展水平,通过变异系数分析法及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城乡转型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地域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城乡转型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趋势,区域差异波动减小.(2)城乡转型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态势,且空间集聚现象先强后弱,苏南、苏中、苏北城乡转型发展水平大致呈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分布,快速转型区主要集中在连云港及宿迁市,慢速转型区则向苏南地区靠拢.(3)综合城乡转型发展水平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将江苏省城乡转型发展划分为5种类型: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较稳定型、较低水平较稳定型、较低水平轻微波动型及低水平剧烈波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发展 时空特征 地域类型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和Flus模型的江苏省碳储量变化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先雯 郭风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为明确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具体影响,实现耕地、林地等生态环境的更好保护,以江苏省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的碳储存和固定模块以及Flus模型ANN模块、CA模块、Markov Chain模块,分析了江苏省不... 为明确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具体影响,实现耕地、林地等生态环境的更好保护,以江苏省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的碳储存和固定模块以及Flus模型ANN模块、CA模块、Markov Chain模块,分析了江苏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量变化特征,并预测了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和2050年江苏省碳储存与固定情况。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与2020年,江苏省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803.948×10^(6)t下降至1641.008×10^(6)t,其中耕地碳储量下降最多,为239.494×10^(6)t。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耕地和林地等面积的减少并转为建筑用地有关。此外,各市碳储量差异较显著,其中盐城市碳储量最大,占全省总碳储量的16.12%,无锡市在全省碳储量中占比最小(4.12%)。基于ArcGIS 10.2软件和GeoDa 1.20软件分析发现,2000—2010年,南京、无锡、常州的碳储量分布呈低-低聚集,连云港市呈低-高聚集;2020年无锡、常州、镇江呈现低-低聚集,连云港市呈现高-高聚集。本研究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和2050年的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存储能力较自然发展情景有一定提升,分别提升6.069×10^(6)t和5.861×10^(6)t。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更好地建设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Flus模型 土地利用类型 碳储量 江苏省
下载PDF
地理测绘理工交叉融合硕士生培养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晋山 康建荣 +2 位作者 王树果 李英杰 李二珠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年第9期3-5,共3页
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步入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时代,基于学科融合的复合创新型硕士生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学培养的改革方向。地理学与测绘科学与技术是地学大门类下的2个一级学科,二者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本文在分析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 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步入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时代,基于学科融合的复合创新型硕士生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学培养的改革方向。地理学与测绘科学与技术是地学大门类下的2个一级学科,二者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本文在分析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2个学科当前硕士生培养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2个学科交叉融合硕士生培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理学 理工融合 硕士生培养
下载PDF
新工科测绘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风成 张连蓬 刘文宋 《北京测绘》 2023年第2期312-316,共5页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测绘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测绘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缺乏体系、科研素养培育欠佳等总体现状,具体分析了地方高校测绘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过程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新工科背景...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测绘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测绘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缺乏体系、科研素养培育欠佳等总体现状,具体分析了地方高校测绘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过程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测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的三项要求,提出了提升测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的三条途径,有望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测绘科技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 新工科 科研创新培育 大学生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毛胜洪 李鑫 雍新琴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基于2005—2020年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SFA模型分别测算出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脱钩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量化,最后借助Tobit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挖掘。结果表明:城市韧性、土地利用效率... 基于2005—2020年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SFA模型分别测算出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脱钩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量化,最后借助Tobit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挖掘。结果表明:城市韧性、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二者间耦合协调水平呈增长式发展,但增速均在逐渐减缓,且在空间格局演变上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分布;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状况良好,属于高水平耦合,整体协调度均值为0.67,属于“基本协调—初级协调”状态,且逐渐以中级协调类型城市为主;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脱钩类型以扩张负脱钩为主,未实现协同增进,多以土地利用效率增速相对滞后型发展,存在退耦风险;从江苏省整体尺度看,政府干预、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对协调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财政压力具有抑制作用。从三大区域尺度看,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协调发展,其余要素均表现出区域异质性特征。城市科学发展离不开“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双系统的良性协同联动增长,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土地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 脱钩分析 高质量建设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多尺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振 朱虎啸 +1 位作者 王晓筱 欧向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探索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对于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夜间灯光数据与传统经济数据相结合来综合表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2005—2020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空... 探索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对于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夜间灯光数据与传统经济数据相结合来综合表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2005—2020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借助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因素的尺度差异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江苏省区域经济“中心—外围”特征突出,苏北市区的经济引领作用逐渐凸显,苏南县市经济辐射圈层不断扩大,总体上集聚效应在不断增强。(2)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极化现象仍然突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在扩大,但相对差距在减小。(3)江苏省经济发展重心日益北移,南北方向的扩张趋势大于东西方向。(4)产业发展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强度最强,其次是市场引导、基础条件和政府调控,外向拉动的影响不显著;在影响尺度上,产业发展、市场动力和外向动力作用尺度较大,基础条件和政府调控作用尺度较小。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较好地展示了影响因素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尺度效应及空间关系的非平稳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夜间灯光影像 空间特征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江苏省
下载PDF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亮 张忠启 《大众标准化》 2021年第24期263-265,共3页
基于OBE理念的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提出,对高校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课程考核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厘定当前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专业课程特色和我校地理科学... 基于OBE理念的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提出,对高校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课程考核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厘定当前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专业课程特色和我校地理科学专业自身建设实践,提出通过增加过程性考核,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体系,丰富课程评价的内容,多样化课程评价手段和完善课程考核的督导机制,切实提高考核评价的实效性,以提升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 OBE理念 课程考核 地理科学专业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俊杰 欧向军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科创发展、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5个子系统协调层面入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协调度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12—2021年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科创发展、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5个子系统协调层面入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协调度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12—2021年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提升速度前期快、后期慢;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地区间的差异主导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发展的演化方向由南向北,南北发展变化快于东西方向变化且南北差异大;各影响因素对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开放和产业水平对协调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大且驱动强,消费、教育和交通水平空间异质性小且驱动力弱或起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时空格局 动力机制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
下载PDF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劳动力转移中介效应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胜洪 雍新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基于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劳动力转移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AGTFP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先缩小后扩大的“U”形影响,其“U”形拐点值为0... 基于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劳动力转移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AGTFP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先缩小后扩大的“U”形影响,其“U”形拐点值为0.786,且该影响效应逐渐减弱。异质性分析发现AGTFP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在东部不显著,而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具有明显的“U”形影响特征,且该特征效应表现为“西部>中部>东北部”。(2)劳动力转移能够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AGTFP对劳动力转移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影响。此外,财政支出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支出与科技投入可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城镇化水平具有收敛作用。(3)AGTFP可通过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先缩小后扩大的“U”形影响。为此,加强绿色科技研发、优化农业要素配置与城乡劳动力转移结构,并制定差异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切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转移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8
作者 杨亦文 欧向军 徐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8,共7页
选取江苏省45个县域单元,通过行政区驻地以及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各县域的城区进行划定,基于医疗、教育、休闲、交通、餐饮、金融6类公共服务设施的POI数据,运用核密度比值、标准差椭圆、香农多样性指数、可达性分析及熵值法等对江苏省... 选取江苏省45个县域单元,通过行政区驻地以及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各县域的城区进行划定,基于医疗、教育、休闲、交通、餐饮、金融6类公共服务设施的POI数据,运用核密度比值、标准差椭圆、香农多样性指数、可达性分析及熵值法等对江苏省县城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县域6类公共服务设施中教育设施配置最为分散,餐饮设施配置最为集中;(2)北部地区县城在县域范围的公共服务设施集聚效应更强;(3)县城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混合度高值区分布较为集中;(4)县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南高北低,分布类型具有地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分布 江苏省
下载PDF
江苏省“三生”功能水平测度及差异分析
19
作者 徐玥 欧向军 杨亦文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地关系逐渐紧张并表现为“三生”空间之间的胁迫和博弈。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江苏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地关系逐渐紧张并表现为“三生”空间之间的胁迫和博弈。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江苏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省“三生”功能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生态功能在苏北地区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2)2000-2020年,江苏省“三生”功能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在空间角度上,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都呈现出非均匀分布。(3)江苏省“三生”功能差异整体表现为缩小态势,但“生态”功能差异在不断扩大,苏南、苏中和苏北在“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水平测度 时空演变 差异分析
下载PDF
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珂怡 郭传旭 +1 位作者 张婷 渠立权 《自然资源情报》 2024年第1期8-18,共11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当量因子法、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江苏省县域ESV时空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当量因子法、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江苏省县域ESV时空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子作用强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江苏省ESV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年间增加84.25亿元;空间上表现为低值区和中低值区以集中连片的形式分布在全省范围内,中高值区和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水域区域,中值区则呈零星分布态势。②经济社会因素对ESV的解释作用高于自然因素。其中人口密度、土地垦殖率和ESV之间存在全局负相关,人均耕地面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ESV之间存在全局正相关,作用强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弱。未来,加强湿地与农田保护,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绿地设施是提高ESV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时空分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