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
1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由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省重点学科、学科办、社科处共同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层论坛”7月2日至3日在江苏徐州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 由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省重点学科、学科办、社科处共同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层论坛”7月2日至3日在江苏徐州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各个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的负责人,以及《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江海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报刊的主编等近70人参加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 江苏徐州 学科建设 习近平 论坛 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使命与建设路径
2
作者 方兵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4-9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的依托单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并在制度安排上为建好建强马...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的依托单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并在制度安排上为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了方向指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任务。聚焦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的关键职责,厘清其基本职责和主要职责。进一步从高校践行“五大重要使命”视域明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使命担当,有利于高质量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新时代新要求,高校应从教育教学、研究宣传、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学院 职责使命 立德树人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不同理解视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建构的影响
3
作者 宋啟闻 冯建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哲学。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成功开创,使发展哲学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在中国发展的沃... 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哲学。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成功开创,使发展哲学获得了新的生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在中国发展的沃土中成长,是伴随着我国的发展历程发展而来的。同时,在进行中国的发展哲学学科构建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一是发展哲学的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该如何定义?二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解释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和争论亟需肃清。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理论根基,探究不同理解视域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建构的影响,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发展和全新探索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 “创新出场论” 出场学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交往思想的萌芽时期:从自我意识到唯物主义的转变
4
作者 李彤 《哲学进展》 2025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哲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动态过程。马克思的交往思想也经历了类似的演变,从其思想的萌芽阶段,到逐渐成形,再到最终确立。这一思想的发展不仅展现了马克思个人哲学思想的变化,也揭示了哲学史的进程和动态性。... 哲学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动态过程。马克思的交往思想也经历了类似的演变,从其思想的萌芽阶段,到逐渐成形,再到最终确立。这一思想的发展不仅展现了马克思个人哲学思想的变化,也揭示了哲学史的进程和动态性。本论文旨在重点研究马克思交往思想的萌芽时期,深入探讨马克思早期唯物主义思想的转变,尤其是从《博士论文》时期受自我意识哲学影响的思维,到《莱茵报》时期因物质利益等现实问题的影响而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这一思想的转折标志着马克思的交往思想逐渐从自我意识主导转向唯物主义主导。通过这一转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的理论创立及其内在的逻辑基础,并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解。Philosophy is not just a fixed and unchanging dogma, it is a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changing dynamic process. Marx’s ideas on communication have also undergone a similar evolution, from the embryonic stage of his thought, to gradually taking shape, and finally establishe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deology not only demonstrates the changes in Marx’s pers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 but also reveals the process and dynamics of philosophical history.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focus on the embryonic period of Marx’s communication thought, and to deeply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rx’s early materialist thought, especially from the thinking influenced by self-consciousness philosophy during the doctoral thesis period to the research on political econom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practical issues such as material interests during the Rheinische Zeitung period. The turning point of this ideology marks the gradual shift of Marx’s communication thought from self-consciousness to materialism.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internal logical basis of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and further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materialist philos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思想 自我意识 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中国之治”:治国理政新时代--江苏师范大学社科理论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笔谈 被引量:4
5
作者 华桂宏 陈延斌 +6 位作者 曹典顺 石海兵 李子联 张文德 娄峥嵘 菅从进 魏本亚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7,共17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会强调,...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2019年11月7日下午,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华桂宏教授主持召开了学校部分社科理论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座谈会就两个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一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和感想,二是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如何做好社科工作。与会同志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谈了各自的认识、理解和体会,提出了许多颇具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见解,现将座谈会部分代表的发言进行整理并以笔谈的形式呈现出来,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和完善 四中全会精神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交流讨论 治国理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决定》 研究和宣传
下载PDF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多维考察与经验借鉴
6
作者 方兵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10期78-83,共6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我国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学院。加强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至关重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与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通过对42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我国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学院。加强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至关重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与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通过对42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情况开展调研,梳理分析其地域分布、所在高校类型、主要建设内容和特色优势,重点考察其在教育教学、研究宣传、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现状。总结提炼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主要经验,为助力其他高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质量发展 教育强国
下载PDF
高校建档立卡现状及应对方法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
7
作者 张芩民 《新丝路(中旬)》 2022年第3期0238-0240,共3页
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扶贫是全面脱贫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收集建档立卡生的反馈,深入调查目前高校建档立卡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其中的利弊,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推... 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扶贫是全面脱贫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收集建档立卡生的反馈,深入调查目前高校建档立卡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其中的利弊,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推动高校建档立卡持续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扶贫 精准扶贫 建档立卡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引发的马克思历史哲学时代定向
8
作者 宋啟闻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是区别于以往传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新形态”的提出,跳脱出人类文明单线性发展的固有逻辑,摆脱了社会形态单一性更替的僵化理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是区别于以往传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新形态”的提出,跳脱出人类文明单线性发展的固有逻辑,摆脱了社会形态单一性更替的僵化理念,为全世界指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方向。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关注人自身以及人类文明未来将如何发展的哲学,探讨人类文明新形态引发的马克思历史哲学时代新定向,就成为回答“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何能、如何能以及怎样能更好地引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这一时代之问的必要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历史哲学 世界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及当代启示
9
作者 陆莉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7期56-59,共4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消费理论为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异化消费的系统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异化消费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路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消费理论为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异化消费的系统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异化消费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路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对当代的启示是,要把好生产关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教育力度,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积极倡导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异化消费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
10
作者 李奕瑶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五四运动前,伴随着“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国人开始接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入,呈现出传播主体复杂性、内容片面性、方式单一性的特点。五四运动后,在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五四运动前,伴随着“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国人开始接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入,呈现出传播主体复杂性、内容片面性、方式单一性的特点。五四运动后,在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对早期阶段的超越,呈现宣传目的明确性、方式多样性、内容全面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启示我们,新时代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五四运动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人本主义思考
11
作者 高海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0123-0127,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中央关于中国现阶段何去何从的重要战略指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全体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马克思人本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别样的生机活力,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进一步思考马...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中央关于中国现阶段何去何从的重要战略指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全体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马克思人本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别样的生机活力,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人本主义的思想源泉,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人本主义有了新的超越,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时刻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做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人本主义 费尔巴哈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有机马克思主义:融通“中”“西”“马”的新范式 被引量:15
12
作者 冯颜利 孟献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4,共5页
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中国学者和美国学者在连续多年联合召开"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基础上,提出了融通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范式——有机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为了人类的共同福祉,... 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中国学者和美国学者在连续多年联合召开"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基础上,提出了融通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范式——有机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为了人类的共同福祉,要坚持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原则的有机融合。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认为导致当前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是"现代性",而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制度。有机马克思主义积极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格外关注中国发展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认为人类实现生态文明的最大希望在社会主义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 中国元素 有机哲学 生态文明
下载PDF
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元素及启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玉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31,共5页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语境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流派,它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吸收借鉴了有机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理论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对中国的极...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语境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流派,它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吸收借鉴了有机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理论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对中国的极大关注和兴趣,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借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赞赏,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注,都体现了其与众多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不同之处。深入挖掘有机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独特"中国元素",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中国元素 生态文明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逻辑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献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1,26,共6页
资本主义毁灭性的现代性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生态灾难。为避免现代性的错误继续上演,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假设、现代性思维方式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有机马克思主义基于后现代思维和逻辑,建构了有机马... 资本主义毁灭性的现代性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生态灾难。为避免现代性的错误继续上演,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假设、现代性思维方式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有机马克思主义基于后现代思维和逻辑,建构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世界观。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探索无疑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然而,作为产生于西方文化语境和学术传统中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流派,其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也存在某些方面的误判和曲解,这决定了基于后现代逻辑的有机马克思主义不可避免地存在自身的局限。对于这点,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后现代逻辑
下载PDF
基于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献丽 刘林沙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6-80,192,共5页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实现大众化,为广大人民所认知、接受、掌握和运用,就必须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接受,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依托,推...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实现大众化,为广大人民所认知、接受、掌握和运用,就必须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接受,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依托,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现路径
原文传递
清正廉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本色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旭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并就如何弘扬清正廉洁精神,建设廉洁政治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优良传统的时代弘扬;是共产党人坚守精神追求的内在诉求;是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精神动力;...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并就如何弘扬清正廉洁精神,建设廉洁政治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优良传统的时代弘扬;是共产党人坚守精神追求的内在诉求;是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精神动力;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现实明镜。自觉弘扬清正廉洁精神,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典型政治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正廉洁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政治本色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中的自然主义哲学批判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琳 《生产力研究》 2012年第9期12-14,共3页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自然主义哲学批判是对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等的哲学方法论批判。他认为近代以来的自然主义是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相割裂的"未完成"的自然主义。古典经济学中的自然主义哲学作为说明经济机体内部联系...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自然主义哲学批判是对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等的哲学方法论批判。他认为近代以来的自然主义是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相割裂的"未完成"的自然主义。古典经济学中的自然主义哲学作为说明经济机体内部联系的单纯现象的复写,在庸俗经济学中成为混合主义和折衷主义的综合表现,更是一种自然主义唯物主义的资产阶级社会意识形态表现。马克思从历史的视角,辩证的分析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范畴,着重批判了这种自然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粗率的经验主义。澄清马克思的批判,为分析马克思的追随者与反对者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提供了理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经济哲学 自然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辨析
18
作者 孟献丽 王玉鹏 亢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14,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各具自身特色的个性命题,分别具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侧重点和实现路径;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始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各具自身特色的个性命题,分别具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侧重点和实现路径;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始了它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程,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下载PDF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探究
19
作者 孟献丽 王玉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4,共4页
方式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或船"。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平台渠道。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平台渠道,构建覆盖广泛、立体互动的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体系,马克... 方式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或船"。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平台渠道。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平台渠道,构建覆盖广泛、立体互动的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真正掌握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方式方法 载体平台
下载PDF
把握“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20
作者 孟献丽 王玉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3-86,共4页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优势。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实现"大众"化,就要求理论贴近、服务的对象范围要广泛,切合、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现实需要和利益诉求。因此,把握&qu...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优势。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实现"大众"化,就要求理论贴近、服务的对象范围要广泛,切合、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现实需要和利益诉求。因此,把握"大众",切合、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众 思想实际 利益诉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