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蛹虫草下饭菜工艺及挥发性物质分析
1
作者 张纪新 周天浩 +3 位作者 张兰 温平平 许慧卿 王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5,共10页
以杏鲍菇和蛹虫草为主要原料,研发一种蛹虫草下饭菜,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获得制作蛹虫草下饭菜的最佳工艺条件,最终确定配方为杏鲍菇添加量35%、蛹虫草添加量10%、香菜碎添加量7.5%、辣椒粉添加量1%... 以杏鲍菇和蛹虫草为主要原料,研发一种蛹虫草下饭菜,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获得制作蛹虫草下饭菜的最佳工艺条件,最终确定配方为杏鲍菇添加量35%、蛹虫草添加量10%、香菜碎添加量7.5%、辣椒粉添加量1%。此外,对最佳配方产品进行理化分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鉴定,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下蛹虫草下饭菜的水分含量为25.83%,脂肪含量为39.69%,蛋白质含量为4.92%,水分活度为0.8817。共检测出4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酸类、酮类、醚类、烯烃类以及其他类风味化合物。该研究为蛹虫草相关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感官评价 响应面法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工艺探究
2
作者 魏新宇 王琨 +5 位作者 李云霞 赵文静 冯占 金宇昌 李贺文 邱亚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在热水提取条件下,研究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工艺。通过考查子实体形态、干燥方式对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洗次数开展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热水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灰树花菌盖部分... 在热水提取条件下,研究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工艺。通过考查子实体形态、干燥方式对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洗次数开展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热水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灰树花菌盖部分的开片程度越高,越利于可溶固形物的溶出。影响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率高低的干燥方式依次为鼓风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灰树花可溶固形物的最佳热水提取工艺为,鼓风干燥预处理,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5 h,pH自然,浸洗1次。最佳工艺下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率达到54.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可溶固形物 干燥工艺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蛹虫草速溶粉对环磷酰胺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邵颖 陈安徽 +3 位作者 张明 郑义 陈宏伟 夏振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0-294,305,共6页
研究蛹虫草速溶粉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蛹虫草速溶粉高剂量组(80 mg/kg)、中剂量组(40 mg/kg)、低剂量组(20 mg/kg),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构建小鼠肝损... 研究蛹虫草速溶粉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蛹虫草速溶粉高剂量组(80 mg/kg)、中剂量组(40 mg/kg)、低剂量组(20 mg/kg),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构建小鼠肝损伤模型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蛹虫草速溶粉(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水飞蓟宾),采用试剂盒法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转移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蛹虫草速溶粉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力均显著降低(p<0.01);雄性小鼠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仅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CAT活性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对于雌性小鼠而言,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CAT活力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雌性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GSH-Px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另外,除雄性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与模型组间无差异外,其他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说明蛹虫草速溶粉对环磷酰胺导致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速溶粉 环磷酰胺 肝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蛹虫草提取物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致小鼠肺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洪艳 房磊 +3 位作者 郑义 陈安徽 张微 王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6-41,共6页
观察蛹虫草提取物对PM2.5致小鼠肺损伤的干预作用。采用气管滴注法构建PM2.5致肺损伤小鼠模型;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炎性细胞计数;测定BALF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 观察蛹虫草提取物对PM2.5致小鼠肺损伤的干预作用。采用气管滴注法构建PM2.5致肺损伤小鼠模型;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炎性细胞计数;测定BALF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含量;测定小鼠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PM2.5染毒能够造成BALF中炎性细胞数目增加,蛹虫草提取物可以减少炎性细胞募集。PM2.5染毒后,肺泡灌洗液中ACP、AKP、LDH活性升高,不同剂量蛹虫草提取物可以减少上述酶渗漏。不同剂量蛹虫草提取物可显著提高PM2.5染毒引起的血清中IL-6、TNF-α、IgA、IgM、IgG水平。PM2.5染毒后,肺组织T-AOC、SOD、CAT、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蛹虫草提取物能够拮抗上述变化。PM2.5暴露可致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和氧化损伤,蛹虫草提取物能够减轻此损伤作用,其保护机理与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提取物 PM2.5 小鼠 肺损伤 干预作用
下载PDF
干热处理对杏鲍菇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陈怡静 李萍 +4 位作者 康雨薇 高璐 王琨 崔桂友 许慧卿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03-108,共6页
该文研究不同干热处理温度对杏鲍菇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将杏鲍菇分离蛋白经65、80、95、110、125℃干热处理30 min。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干热处理后的蛋白质表面出现裂纹和小孔。总巯基组和游离巯基组相较于未经干热处理杏鲍菇蛋白质... 该文研究不同干热处理温度对杏鲍菇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将杏鲍菇分离蛋白经65、80、95、110、125℃干热处理30 min。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干热处理后的蛋白质表面出现裂纹和小孔。总巯基组和游离巯基组相较于未经干热处理杏鲍菇蛋白质显著(p<0.05)降低。干热处理后杏鲍菇蛋白质的溶解度得到提高。随着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杏鲍菇蛋白质的发泡能力在95℃时达到最高,但其稳定性却不如未处理的生样蛋白。圆二色性光谱和紫外光谱显示杏鲍菇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发生变化,二级结构被破坏程度增加,但三级结构在110℃和125℃两组蛋白质的吸光度低于未处理组,这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展开的小分子发生聚集形成大分子。总体而言,经过干热处理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在95℃加热30 min时,杏鲍菇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蛋白 干热处理 温度 功能特性 结构
下载PDF
蛹虫草工厂化优质生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
6
作者 李云霞 陈安徽 +1 位作者 王琨 夏振荣 《菌物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75-280,共6页
从优质菌种选育、品质调控和自动化生产3个角度创建了蛹虫草工厂化优质生产技术体系。建立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蛹虫草菌种选育技术路线,通过蛹虫草杂交育种获得优良菌株,量产后筛选优良子实体进行杂交育种。以期由此方法保证蛹虫草工厂... 从优质菌种选育、品质调控和自动化生产3个角度创建了蛹虫草工厂化优质生产技术体系。建立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蛹虫草菌种选育技术路线,通过蛹虫草杂交育种获得优良菌株,量产后筛选优良子实体进行杂交育种。以期由此方法保证蛹虫草工厂化栽培育种的良性循环和高质量生产种的持续供应。建成蛹虫草工厂化、自动化生产配套设备设施,符合自动化生产车间的蛹虫草栽培工艺,实现优质蛹虫草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蛹虫草工厂化优质生产技术体系可为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借鉴和帮助,对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工厂化栽培 杂交育种
原文传递
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理化成分变化规律及其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邵颖 陈安徽 +6 位作者 陈尚龙 巫永华 赵文静 贺程 黄勃 夏振荣 王西朴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1,24,共8页
研究了植物酵素人工发酵过程中部分理化指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考察了酵素对果蝇寿命及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酵素发酵过程中p H由最初的4.11不断降低至发酵终点的3.50,还原糖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 研究了植物酵素人工发酵过程中部分理化指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考察了酵素对果蝇寿命及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酵素发酵过程中p H由最初的4.11不断降低至发酵终点的3.50,还原糖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终降低到78.78±3.24 mg/mL,总酸和总多酚的含量最终分别达到9.80±1.06 mg/mL和55.04±1.36μg/mL;酵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随发酵的进行而增强;野生黑腹果蝇基础培养基中添加2%的酵素可显著提高雄性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最高平均寿命(p<0.0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06%、15.44%和14.99%;2%剂量组雌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和最高平均寿命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1%剂量组雌果蝇的平均最高寿命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剂量组果蝇体内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酵素对果蝇体内MDA含量的降低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酵素 发酵 理化指标 抗氧化性 寿命
原文传递
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几种功效酶的动态变化及减肥功效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邵颖 陈安徽 +2 位作者 黄勃 夏振荣 王西朴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7-120,共4页
考察了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SOD、纤维素酶、蛋白酶几种功效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植物酵素的减肥功效。分别测定了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SOD、纤维素酶及蛋白酶的酶活力,并构建大鼠减肥模型,通过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增加量、体脂质量、脂... 考察了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SOD、纤维素酶、蛋白酶几种功效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植物酵素的减肥功效。分别测定了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SOD、纤维素酶及蛋白酶的酶活力,并构建大鼠减肥模型,通过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增加量、体脂质量、脂肪/体重比及食物利用率考察酵素对大鼠的减肥功效。实验结果表明,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SOD活力先上升后下降,最终活力为(49.29±2.02)U/mL,纤维素酶活力在发酵的前42 d活力极低,但在第(42~49)天时活力迅速提高,发酵终点时活力达到(319.71±8.19)U/mL,蛋白酶活力变化较复杂,在发酵结束时其活力为(12.51±1.31)U/mL;在酵素减肥功效评价方面,实验组大鼠的体重增加量、体脂质量及脂肪/体重比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植物酵素对肥胖大鼠具有明显的减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酵素 SOD 纤维素酶 蛋白酶 减肥
原文传递
外源因子对桦褐孔菌发酵产桦褐孔菌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管玉艳 王琨 +1 位作者 左松 张薄博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68-1379,共12页
食药用真菌因其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成为具有开发潜力的药物来源。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作为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因其对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病和癌症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桦褐孔菌醇(inotodiol... 食药用真菌因其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成为具有开发潜力的药物来源。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作为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因其对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病和癌症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桦褐孔菌醇(inotodiol)是桦褐孔菌特有的一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抗癌活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外源因子的添加对桦褐孔菌液态发酵产桦褐孔菌醇的影响,以及对桦褐孔菌醇合成途径中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外源因子是香叶醇,最佳添加浓度和添加时间分别为0.02%(V/V)和第144小时。发酵结束时(240h)桦褐孔菌醇的产量为27.89mg/L是对照组(9.23mg/L)的3.02倍。通过对比添加香叶醇后桦褐孔菌醇的产量变化以及合成途径中4种酶(法尼基焦磷酸合酶、角鲨烯合酶、角鲨烯环氧化酶和羊毛甾醇合酶)的活性变化,对香叶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香叶醇后,4种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与此对应的桦褐孔菌醇产量也显著增加,说明这4种酶在桦褐孔菌醇合成途径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桦褐孔菌醇 液态发酵 香叶醇 代谢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