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多糖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邴吉帅 王得发 +1 位作者 许依能 陈丽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28-34,共7页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活性玻璃为主要原料制备海洋多糖复合水凝胶,分别以成胶时间、含水量、溶胀率、力学性能为指标进行性能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复合水凝胶的微观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体积比为17∶3时,...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活性玻璃为主要原料制备海洋多糖复合水凝胶,分别以成胶时间、含水量、溶胀率、力学性能为指标进行性能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复合水凝胶的微观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体积比为17∶3时,复合水凝胶成胶时间最短,约为60 s。生物活性玻璃的添加对复合水凝胶成胶时间影响不大,但有助于使其网状结构更加紧密、分散性更加均匀,其力学性能远高于未添加生物活性玻璃的复合水凝胶。同时,复合水凝胶的含水量、溶胀率随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体积比的减小而减小,随生物活性玻璃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据此筛选出复合水凝胶制备最适条件为: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体积比为17∶3,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浓度为0.5 g/mL。将南极磷虾抗菌肽负载于海洋多糖复合水凝胶上,并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具有良好抑制细菌活性的海洋多糖/抗菌肽复合抗菌水凝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多糖 生物活性玻璃 复合水凝胶 抗菌肽
下载PDF
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HL9的筛选鉴定及产磷脂酶B性质
2
作者 王藏 马小艺 +4 位作者 田小鹏 祖航天 丁延帅 吕明生 王淑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41,共8页
从黄海海泥中筛选产磷脂酶菌株,其中酶活力最高的HL9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该菌株最佳生长培养基组成为米糠与酵母粉,最佳生长pH 8.0、NaCl质量浓度30 g/L、培养温度25℃。优化后产酶最高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从黄海海泥中筛选产磷脂酶菌株,其中酶活力最高的HL9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该菌株最佳生长培养基组成为米糠与酵母粉,最佳生长pH 8.0、NaCl质量浓度30 g/L、培养温度25℃。优化后产酶最高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0 g/L麸皮和5 g/L鱼粉蛋白胨,NaCl 20 g/L,pH 8.5,接种量2%,30℃培养48 h。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菌株HL9产磷脂酶B,且磷脂酶B水解sn-2酰基的产物占70%。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45℃和7.5。Ca^(2+)、Co^(2+)、Mn^(2+)等金属离子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Cu^(2+)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磷脂酶B在有机溶剂中可以保持80%的酶活力。反应温度高和碱性条件等催化特性使该酶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研究结果也为进一步探索该酶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 磷脂酶B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海洋细菌Catenovulum sp.DP03两个右旋糖酐酶差异分析
3
作者 田小鹏 邓甜 +3 位作者 董冬雪 祖航天 吕明生 王淑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81,共10页
右旋糖酐酶是一类能够专一性水解右旋糖酐α-(1,6)糖苷键的糖苷水解酶,在食品工业以及龋齿的防治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提取海洋细菌Catenovulum sp.DP03的基因组并测序,从中挖掘编码右旋糖酐酶的基因,在大肠杆菌... 右旋糖酐酶是一类能够专一性水解右旋糖酐α-(1,6)糖苷键的糖苷水解酶,在食品工业以及龋齿的防治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提取海洋细菌Catenovulum sp.DP03的基因组并测序,从中挖掘编码右旋糖酐酶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并对重组右旋糖酐酶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海洋细菌Catenovulum sp.DP03中含有两个编码右旋糖酐酶的基因GL002870与GL002872,其大小分别为2511 bp和2805 bp;编码的蛋白质Cadex2870与Cadex2872的3D结构与AoDex的结构相似,AoDex的催化区域Q418-D440分别对应Cadex2870的Q431-D453以及Cadex2872的Q425-D447。Cadex2870与Cadex2872的比酶活分别16.2 U/mg和4 U/mg,最适催化温度分别为45℃与30℃,最适催化pH分别为7和8;Cadex2870水解右旋糖酐的产物为异麦芽七糖、异麦芽五糖、异麦芽四糖以及少量异麦芽糖;Cadex2872水解右旋糖酐的产物为异麦芽七糖、异麦芽五糖以及异麦芽四糖。证实海洋细菌Catenovulum sp.DP03中含有两个编码右旋糖酐酶的基因,这两个右旋糖酐酶的蛋白质结构以及酶学性质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enovulum sp.DP03 右旋糖酐酶 克隆表达
下载PDF
含5-巯基-1,3,4-噻二唑磺胺衍生物的合成
4
作者 吴杨全 曹联攻 +3 位作者 高田田 邱敏 梁馨文 刘玮炜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66-72,共7页
1,3,4-噻二唑核是最重要的杂环核之一,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共同特征。以1,3,4-噻二唑为起始原料,经卤代、酰化及水解反应合成了7种未见报道的新型5-巯基-1,3,4-噻二唑磺胺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了化合... 1,3,4-噻二唑核是最重要的杂环核之一,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共同特征。以1,3,4-噻二唑为起始原料,经卤代、酰化及水解反应合成了7种未见报道的新型5-巯基-1,3,4-噻二唑磺胺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新合成化合物在丰富该类化合物的同时,也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4-噻二唑 磺胺 合成方法
下载PDF
虾蟹混养池塘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抗性基因
5
作者 王晓凡 蔡月凤 +3 位作者 张宇 李俊佳 谭皓文 申欣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7-18,共12页
为比较不同种类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池塘中环境微生物的种类、丰度及群落结构差异,综合水质监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养殖池塘的理化参数、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抗性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周期中,环境微生... 为比较不同种类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池塘中环境微生物的种类、丰度及群落结构差异,综合水质监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养殖池塘的理化参数、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抗性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周期中,环境微生物在门水平上均以变形菌门为主,其相对丰度最高。此外,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基因比较分析显示,不同种类三疣梭子蟹混养池塘中微生物种群相对丰度存在差异,且对应的优势功能基因也存在差异,总体上以参与新陈代谢功能为主。环境抗性基因时空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水环境中抗性基因在养殖早期阶段主要为磷酸乙醇胺转移酶MCR,中后期为β型-内酰胺酶,在养殖全周期底泥环境中,内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为相对丰度最高的抗性基因。对虾蟹混养池塘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构组成等进行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优质种苗的选择、人工养殖管理技术等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水产养殖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养殖水体中ARGs的分布、丰度和变化对水质评价和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群落结构 抗生素抗性基因 虾蟹养殖池塘
下载PDF
半滑舌鳎室外池塘越冬及混养技术
6
作者 魏敏 单昕 +4 位作者 孙雨琰 刘旭晓 管彬 朱颖 郑伟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9-24,共6页
半滑舌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养殖空间及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其自然越冬成活率低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半滑舌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江苏连云港市开展了半滑舌鳎室外池塘自然越冬养殖试验,并进行半滑舌鳎混养试验。结果... 半滑舌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养殖空间及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其自然越冬成活率低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半滑舌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江苏连云港市开展了半滑舌鳎室外池塘自然越冬养殖试验,并进行半滑舌鳎混养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池塘改造能够使半滑舌鳎顺利越冬,成活率高达71.7%,收获达到上市规格的半滑舌鳎(0.4 kg/尾左右)760.1 kg;此外通过混养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美洲帘蛤经济品种,使得塘口整体利润达到93286.36元/hm^(2),产出投入比为1.67,池塘养殖效益处于全国前列。该研究解决了半滑舌鳎在江苏池塘中自然越冬成活率低的难题,最大化提高了池塘的经济效益,为半滑舌鳎在江苏地区池塘养殖的推广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池塘越冬技术 养殖试验 池塘改造
下载PDF
伊姆裸甲藻溶藻菌LD-B3的分离鉴定及溶藻作用
7
作者 李俊佳 陈磊 +3 位作者 王君玥 蔡月凤 申欣 姬南京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00,共9页
近年来,有害藻华频繁发生给海洋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伊姆裸甲藻(Gymnodinium impudicum)是一种典型有害藻华原因种,开展其溶藻菌筛选工作,将有利于该种藻华的防控研究。本研究从伊姆裸甲藻藻华发生海域,分离一株针对藻... 近年来,有害藻华频繁发生给海洋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伊姆裸甲藻(Gymnodinium impudicum)是一种典型有害藻华原因种,开展其溶藻菌筛选工作,将有利于该种藻华的防控研究。本研究从伊姆裸甲藻藻华发生海域,分离一株针对藻华原因种的溶藻菌LD-B3,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菌藻共培养结果显示,2.0%终浓度LD-B3菌液添加72 h后,伊姆裸甲藻溶藻率达81.06%,且溶藻效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显微观察和生理参数测定结果表明,菌株LD-B3可导致伊姆裸甲藻细胞链断裂,最大光合效率(Fv/Fm)下降。溶藻方式研究发现,菌株LD-B3主要通过分泌胞外物质实现溶藻,且这类物质对温度较为敏感,初步推断其可能为蛋白类物质。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D-B3在伊姆裸甲藻溶藻剂开发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有害藻华 伊姆裸甲藻 溶藻菌 假交替单胞菌
下载PDF
不同底质和光周期对青蛤潜沙和摄食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魏敏 宋杰 +10 位作者 刘玉 李德盛 秦俊杰 刘潘江 徐晓怀 姚顺 管彬 单昕 马欣然 孙雨绮 郑伟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在(25±3)℃下,将2龄青蛤(Cyclina sinensis)放在30 cm×30 cm×30 cm的人工调控水温、光照和声音的养殖暗箱中,每箱放8个。开关箱盖上的LED光源模拟有光(12 h)和无光(12 h)条件,箱底铺10 cm厚全泥(含沙量0%组),沙泥比1∶3(... 在(25±3)℃下,将2龄青蛤(Cyclina sinensis)放在30 cm×30 cm×30 cm的人工调控水温、光照和声音的养殖暗箱中,每箱放8个。开关箱盖上的LED光源模拟有光(12 h)和无光(12 h)条件,箱底铺10 cm厚全泥(含沙量0%组),沙泥比1∶3(25%沙组)、沙泥比1∶1(50%沙组)、沙泥比3∶1(75%沙组)和全沙(100%沙组),每天早晚各投喂小球藻1次,连续投喂3天,用摄像头拍摄记录青蛤在不同底质和光照时长下的潜沙行为和摄食活动,测定其消化酶和代谢酶的活性,研究光照对青蛤摄食和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蛤的潜沙行为大致分为五个步骤:伸出水管,伸出斧足,竖壳,钻泥,潜沙;黑暗条件下潜沙时间较短。青蛤白天的摄食活动时长明显低于黑暗条件下,摄食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19:00—22:00;α-淀粉酶和丙酮酸激酶在自然光照组(12h黑暗∶12 h光照)中酶活达到最高,胃蛋白酶、己糖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在24 h黑暗条件下酶活最高。实验结果表明,青蛤更喜在黑暗条件下的进行潜沙、摄食及体内消化代谢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潜沙 摄食 酶活 昼夜节律
下载PDF
三种化学试剂对生物组织和塑料聚合物的消解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游 孙一鑫 +3 位作者 李瑾祯 庞智予 张涛 冯志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9-1571,1581,共4页
以30%H_(2)O_(2)溶液、35%HNO_(3)溶液和10%KOH溶液对生物组织和塑料进行消解。结果表明,选取40℃作为对生物组织和塑料消解能力的温度是恰当的。生物组织消解中,3种试剂消解24 h的消解率显著高于消解1 h的消解率。在1 h时长下,35%HNO_... 以30%H_(2)O_(2)溶液、35%HNO_(3)溶液和10%KOH溶液对生物组织和塑料进行消解。结果表明,选取40℃作为对生物组织和塑料消解能力的温度是恰当的。生物组织消解中,3种试剂消解24 h的消解率显著高于消解1 h的消解率。在1 h时长下,35%HNO_3溶液的消解率最高,为(77.05±2.86)%;30%的H_(2)O_(2)溶液消解率最低,为(73.76±0.63)%。在时长24 h下,10%KOH溶液消解率最高,达到(98.64±0.38)%。3种试剂在40℃消解24 h的条件下,对塑料的消解率均在1%以内,H_(2)O_(2)和HNO_(3)溶液会引起塑料变色,选取10%KOH溶液,在40℃下消解24 h的条件作为对生物组织的消解分离其中的微塑料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 塑料 试剂 消解
下载PDF
产电微生物耦合光电催化燃料电池去除RhB研究
10
作者 于婷婷 刘青松 +1 位作者 张旭 朱雨情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35-40,共6页
针对染料废水净化问题,制得光催化材料MoS 2,并负载于碳刷上作为阴极,产电微生物作为阳极,构建产电微生物耦合光催化燃料电池系统,降解染料废水罗丹明B(RhB)的同时产生电能.通过调节光催化剂的负载量、电解质浓度、RhB浓度和光照条件等... 针对染料废水净化问题,制得光催化材料MoS 2,并负载于碳刷上作为阴极,产电微生物作为阳极,构建产电微生物耦合光催化燃料电池系统,降解染料废水罗丹明B(RhB)的同时产生电能.通过调节光催化剂的负载量、电解质浓度、RhB浓度和光照条件等探究污染物的最佳降解条件.研究发现,电极负载0.1 g MoS 2且Na 2SO 4浓度为0.3 mol/L时,10 mg/L的RhB在黑暗条件下降解率可达99%.产电微生物耦合光催化燃料电池系统可不利用外加光源降解污染物,且降解过程中能够产生电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催化 染料去除 产电微生物 MoS 2
下载PDF
苦参抗水产病原哈氏弧菌活性物质的提取、鉴定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斯崖 郑慧芳 +3 位作者 张淼 蔡静 王鑫彤 郭雷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7,共9页
利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从提取溶剂(蒸馏水、50%甲醇、甲醇、50%乙醇、乙醇)、乙醇浓度(60%~100%)、提取温度(60℃、70℃、80℃、90℃、100℃)、提取时间(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和... 利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从提取溶剂(蒸馏水、50%甲醇、甲醇、50%乙醇、乙醇)、乙醇浓度(60%~100%)、提取温度(60℃、70℃、80℃、90℃、100℃)、提取时间(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和液料比等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几方面优化苦参抗水产病原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活性物质(ASSF)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标准品比对技术,鉴定ASSF的抗菌活性化合物;从对哈氏弧菌的生长、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细胞壁的通透性等方面探讨ASSF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SSF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无水乙醇为溶剂,液料比30∶1 mL/g,提取温度79℃,提取146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物抑菌圈的实际值为(17.64±0.22)mm,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固态ASSF的得率为(21.17±0.91)%。鉴定出苦参酮是ASSF中的抗哈氏弧菌活性化合物。ASSF和苦参酮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 mg/mL和0.0625 mg/mL。ASSF对于哈维氏弧菌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细胞壁的通透性抑制细胞的增殖。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苦参酮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哈氏弧菌 抗菌活性 提取工艺 苦参酮
下载PDF
球形棕囊藻抑藻活性化合物筛选及抑藻微球制备
12
作者 毛奕淋 张乃胜 +2 位作者 龙正康 孙颖颖 王长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首先评价了胆固醇、棕榈酸单甘油酯、玉米黄素、对羟基苯乙醇、豆甾醇、尿嘧啶核苷、亚油酸、十七烷酸、异植醇、半胱氨酸、海藻糖和二十二碳酸甲酯12种化合物对赤潮微藻球形棕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筛选到最具有抑藻剂开发前景的化合物... 首先评价了胆固醇、棕榈酸单甘油酯、玉米黄素、对羟基苯乙醇、豆甾醇、尿嘧啶核苷、亚油酸、十七烷酸、异植醇、半胱氨酸、海藻糖和二十二碳酸甲酯12种化合物对赤潮微藻球形棕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筛选到最具有抑藻剂开发前景的化合物——亚油酸。在此基础上,将亚油酸制备成微球,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优化的微球制备条件:亚油酸质量浓度50μg/mL、海藻酸钠质量分数0.500%、CaCl_(2)质量分数1.00%、体系pH 4.0、水浴温度60℃、壳聚糖质量分数0.5%。优化条件下制备得到的亚油酸微球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49.06%、81.76%,对球形棕囊藻的第4天生长抑制率可达5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藻活性化合物 亚油酸微球 赤潮 球形棕囊藻
下载PDF
红螯螯虾不同体色个体间营养差异分析
13
作者 魏敏 王亦我 +12 位作者 刘玉 李德胜 单昕 宋杰 姚顺 管彬 马欣然 孙雨绮 韩宗傲 秦俊杰 郑建波 贾永义 郑伟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0,共7页
为了探究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体色与其营养成分之间的连锁关系,测定分析棕黄色[体质量为(51.8±4.2)g]、草绿色[体质量为(52.9±3.4)g]和天蓝色[体质量为(48.5±10.9)g]三种体色个体肌肉的营养组分。结果显示... 为了探究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体色与其营养成分之间的连锁关系,测定分析棕黄色[体质量为(51.8±4.2)g]、草绿色[体质量为(52.9±3.4)g]和天蓝色[体质量为(48.5±10.9)g]三种体色个体肌肉的营养组分。结果显示,草绿色个体腹部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棕黄色和天蓝色个体(P<0.05)。棕黄色、草绿色、天蓝色三种体色个体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38.83%、41.52%和34.6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均超过60%;草绿色个体显著高于棕黄色和天蓝色个体(P<0.05),属于优质蛋白;呈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6.87%、41.94%和53.41%,天蓝色个体显著高于草绿色和棕黄色个体(P<0.05),表明天蓝色个体的肉质风味更加鲜美。三种体色的红螯螯虾之间总饱和脂肪酸差异显著,棕黄色个体显著高于草绿色和天蓝色个体(P<0.05);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棕榈油酸(C16:0)为主,棕黄色个体中C16:0的含量高于草绿色和天蓝色个体,并与草绿色个体形成显著性差异(P<0.05)。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天蓝色个体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显著低于草绿色和棕黄色个体(P<0.05)。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红螯螯虾的营养存在一定差异,草绿色红螯螯虾的营养最为全面,天蓝色红螯螯虾的口感风味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体色 营养
下载PDF
天然植物源虾青素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唐佳伟 陈紫罗 +5 位作者 刘子烁 孙中伟 王鑫 杨文康 冯志华 张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6-50,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从侧金盏花花瓣中提取的虾青素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480尾体长、体重相近的南美白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南美白对虾投喂基础对虾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 试验旨在探究从侧金盏花花瓣中提取的虾青素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480尾体长、体重相近的南美白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南美白对虾投喂基础对虾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60、90、120 mg/kg虾青素。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对虾末重、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利用率、蛋白质效率及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试验3组对虾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对虾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试验3组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对虾CA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对虾ACP活性降低(P<0.05)。研究表明,120 mg/kg虾青素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性能、抗氧化以及免疫能力的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南美白对虾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免疫
原文传递
两侧对称动物左右不对称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邢超凡 王闽涛 +1 位作者 王磊 申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8-500,共13页
左右不对称是两侧对称动物的重要特征,其形成机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脊椎动物的左右不对称发生经过3个重要阶段:左右对称性的打破,左右不对称信号的建立和维持,以及左右不对称器官的形态发生。多数脊椎动物... 左右不对称是两侧对称动物的重要特征,其形成机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脊椎动物的左右不对称发生经过3个重要阶段:左右对称性的打破,左右不对称信号的建立和维持,以及左右不对称器官的形态发生。多数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阶段依赖纤毛产生定向液流打破胚胎的左右对称性,随后建立Nodal-Pitx2左右不对称信号,最后由Pitx2等基因指导左右不对称器官的形态发生过程。无脊椎动物中存在不依赖纤毛介导的Nodal-Pitx不对称信号表达机制,甚至具有完全独立的左右不对称发育机制。本文结合最新的左右不对称器官发育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胚胎左右不对称的发生过程及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有助于深入理解左右不对称器官发育的过程,以期为追溯左右不对称器官发育机制的起源演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侧对称动物 左右不对称 发育 起源演化
下载PDF
夜光藻高效培养方法建立及其有性繁殖发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王君玥 徐名扬 +4 位作者 张慧敏 张珍珍 申欣 顾海峰 姬南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6,共8页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是典型的赤潮生物,在世界多个海域形成过大面积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夜光藻赤潮的发生不仅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其有性繁殖的方式在赤潮发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连云港海域分...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是典型的赤潮生物,在世界多个海域形成过大面积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夜光藻赤潮的发生不仅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其有性繁殖的方式在赤潮发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连云港海域分离获得一株夜光藻,利用自行设计的饵料藻投喂装置,以天然海水为培养基,在温度20~25℃范围内实现了夜光藻的室内长期培养,并观察记录了夜光藻配子发生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夜光藻不同生长阶段培养体系中配子母细胞与营养细胞密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夜光藻的有性繁殖发生与种群丰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夜光藻有性繁殖的认识,有助于阐明其种群增长模式,并深入理解其赤潮暴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夜光藻 有性繁殖 配子母细胞
下载PDF
灌河口海域水生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17
作者 王鑫 李昌文 +5 位作者 徐加涛 李士虎 宋可心 唐佳伟 马晓娜 冯志华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29-41,共13页
于2021年春季和秋季在灌河口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别对游泳动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生物样本采集,并对水生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差异进行研究。游泳动物部分共发现42种,隶属于6... 于2021年春季和秋季在灌河口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别对游泳动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生物样本采集,并对水生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差异进行研究。游泳动物部分共发现42种,隶属于6门,10纲,17目,鱼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游泳动物的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94,0.73和2.00。浮游动物共发现5个门类,12个类群,35个物种,其中节肢动物门桡足类最多,占比48.57%。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在0.90~2.01之间。根据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标准,灌河口海域目前水质处于中污染状态。底栖动物共发现56种,7个门类,其中环节动物为主要类群,物种数占比53.57%。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570 ind/m^(2),平均生物量为84.72 g/m^(2)。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06~2.53,平均值为1.75,参照水质生物评价标准判定水质处于中污染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并与历史文献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灌河口海域底栖动物逐渐小型化,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减少,优势种数量下降,且结构趋向单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灌河口海域 游泳动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维生素E对脊尾白虾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婉莹 于淼淼 +3 位作者 彭豫鹏 牟华 高焕 阎斌伦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探究维生素E水平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脊尾白虾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个组,设计5种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200,400,800,1600 mg/kg,并标记为A,B,C,D,E组。饲养结束... 为了探究维生素E水平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脊尾白虾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个组,设计5种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200,400,800,1600 mg/kg,并标记为A,B,C,D,E组。饲养结束后测定脊尾白虾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400 mg/kg维生素E为最优水平,可有效提高脊尾白虾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脊尾白虾 生长性能 抗氧化酶活性 人工配合饲料
下载PDF
6种大型海藻甘油糖脂的吸湿保湿活性
19
作者 龙正康 易俪慧 +1 位作者 李宇翔 孙颖颖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13-21,共9页
甘油糖脂的亲水性糖基使其具有吸湿保湿活性,目前甘油糖脂吸湿保湿的相关研究较少。选定海水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菊花江蓠(Gracilaria confervoides)、江蓠(Gracilar... 甘油糖脂的亲水性糖基使其具有吸湿保湿活性,目前甘油糖脂吸湿保湿的相关研究较少。选定海水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菊花江蓠(Gracilaria confervoides)、江蓠(Gracilaria sp.)和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等6种大型海藻,以常见的吸湿保湿剂丙三醇、山梨醇和海藻酸钠为对照,分析大型海藻甘油糖脂组分的吸湿保湿活性,为天然保湿剂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江蓠、石花菜、海水红毛菜、条斑紫菜和菊花江蓠等5种海藻甘油糖脂的吸湿活性高于海藻酸钠;江蓠和石花菜甘油糖脂的吸湿活性均高于山梨醇;石花菜甘油糖脂在81%相对湿度下的吸湿率强于丙三醇,为丙三醇吸湿率的1.7倍。在6种海藻中,石花菜和江蓠甘油糖脂表现出比山梨醇和海藻酸钠更高的保湿活性,72 h时石花菜和江蓠甘油糖脂的保湿率分别为20.8%和19.3%,此数值明显高于山梨醇和海藻酸钠,并与丙三醇的保湿率接近。在鲜切苹果的保湿研究中,海水红毛菜、石花菜、海萝和江蓠甘油糖脂表现出一定的保湿作用,苹果水分损失率在41.9%~51.7%,低于空白对照组。从结果可以看出,海水红毛菜等6种大型海藻甘油糖脂均具有较为良好的吸湿或保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甘油糖脂 吸湿 保湿
下载PDF
日本囊对虾两种表型差异类型线粒体的全基因组比较
20
作者 王攀攀 谢姝敏 +4 位作者 于世豪 陈昊 邢超凡 高焕 阎斌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63,共17页
为了分析日本囊对虾两种表型差异类型的系统发育关系,实验系统比较了两种类型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基因结构、遗传距离和密码子偏好性等特征。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重叠区、基因间隔和密码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两种类型的线... 为了分析日本囊对虾两种表型差异类型的系统发育关系,实验系统比较了两种类型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基因结构、遗传距离和密码子偏好性等特征。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重叠区、基因间隔和密码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两种类型的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为91.10%~95.00%,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为96.15%~100%。两种类型的A+T富集区的同源性只有82.60%,分歧度为15.40%,呈现高度遗传分化。日本囊对虾两种类型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歧度大于明对虾属和叉肢螯虾属,但氨基酸序列的分歧度小于后者。研究发现,基于cytb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遗传距离的10倍;基于cox1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类型Ⅰ和类型Ⅱ的种内遗传距离的14.6倍和5.2倍。两种类型的nd1、nd4和nd5基因的Ka/Ks值大于1,表明受到正向选择。基于20种隶属9属的对虾线粒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能有效区分各属对虾,其中日本囊对虾的两种类型首先聚类,再与宽沟对虾聚类。研究表明,日本囊对虾的两种表型差异类型基本达到物种水平,有必要进一步评估更多的性状差异,以提高两种囊对虾的特异性养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表型差异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分歧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