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晓杰 罗印升 +2 位作者 薛波 俞洋 朱雷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4-78,83,共6页
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出工程创新型本科人才,结合江苏理工学院实际情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索性改革与实践,提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 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出工程创新型本科人才,结合江苏理工学院实际情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索性改革与实践,提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强化本科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解决现场工程问题能力、集成创新能力的培养。经实践证明,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 工程创新型
下载PDF
产教融合促进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建斌 屠远 臧爱琴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其有效实现路径有赖于产教融合的培养机制,即在企业的有效支持下,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协同培养机制,从而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贯穿于工程硕士培养全过程。基于产教融合,以工程硕士实践创...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其有效实现路径有赖于产教融合的培养机制,即在企业的有效支持下,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协同培养机制,从而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贯穿于工程硕士培养全过程。基于产教融合,以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在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学位论文和毕业就业等培养环节,探索校企协同的工程硕士"142"培养模式,从而形成校企协同培养工程硕士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实践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下载PDF
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使用情况的调研及对策——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钱铮 钱雪菲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03-105,共3页
自2014年1月起,江苏理工学院开始推广、使用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通过对江苏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知:大学生普遍使用过该平台,并对其整体使用满意度较高;大学生使用者的任职、年龄等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的... 自2014年1月起,江苏理工学院开始推广、使用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通过对江苏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知:大学生普遍使用过该平台,并对其整体使用满意度较高;大学生使用者的任职、年龄等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该平台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活动发布等方面,其功能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加强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加强内容建设,深入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将会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平台 POCKET UNIVERSITY (PU) 调研 满意度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为例
4
作者 崔渊 高倩 陈祝洋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6期48-51,共4页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组织教学、开展教研、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对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课程育人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思政在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引领作用,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不仅是基层教学组织落实立德...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组织教学、开展教研、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对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课程育人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思政在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引领作用,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不仅是基层教学组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江苏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注重突出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三全育人”理念,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地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基层教学组织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教育教学过程评估与评价探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5
作者 范厚琼 杜友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2期60-63,共4页
教育教学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主体,其过程的评估与评价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保障措施之一。文章以江苏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类专业为例,基于OBE理念,探讨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从理论课程学习、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 教育教学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主体,其过程的评估与评价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保障措施之一。文章以江苏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类专业为例,基于OBE理念,探讨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从理论课程学习、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科研训练与实践创新、综合测评等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围绕面向产出准备教学材料、课堂教学实施和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讨论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机制,从而形成一种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目标成果为驱动的工程教育教学过程评估和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工程教育 教学过程评估 教学过程评价
下载PDF
做好三本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以江苏理工学院东方学院为例
6
作者 庄英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2期113-114,共2页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三本学生的几种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如何做好三本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三本学生 管理 体会
下载PDF
95后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7
作者 吴晓庆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10-114,共5页
闲暇生活满意度是研究95后大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收入、生源地、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是否有留守经历等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大学生闲暇满意度差异。分... 闲暇生活满意度是研究95后大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收入、生源地、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是否有留守经历等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大学生闲暇满意度差异。分析并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探索社会、高校和家庭3个维度加强和创新闲暇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5后大学生 闲暇生活 满意度 闲暇管理 闲暇教育
下载PDF
工作坊教学在“准职业人”职业素质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理工学院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建平 薛波 +1 位作者 钱铮 俞洋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8-81,共4页
江苏理工学院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探索和实践了职业素质教学工作坊,以"四听三练一演"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小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多元评价指标考核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职业素质教学工作坊循序渐进培养"准职业人&qu... 江苏理工学院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探索和实践了职业素质教学工作坊,以"四听三练一演"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小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多元评价指标考核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职业素质教学工作坊循序渐进培养"准职业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达到"上岗即用"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索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坊教学 “准职业人” 职业素质
下载PDF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峰 罗印升 +2 位作者 俞洋 邢绍邦 李博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特点,提出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采取多样化的理论教学形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机制,在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特点,提出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采取多样化的理论教学形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机制,在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课程理论的掌握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原理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职技高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10
作者 陈立兴 韩静 韩晓新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通过对职技高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发展现状、课程特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到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智慧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的教学改革对策,... 通过对职技高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发展现状、课程特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到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智慧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的教学改革对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对职教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分析 教学改革 职技高师
下载PDF
基于行业的工场化场景教学模式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例
11
作者 张思 陈祝洋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4-17,共4页
1引言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1]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实现与国际接轨,是提升学校人才资源竞争力的强有力的方式之一。[2]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其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 1引言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1]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实现与国际接轨,是提升学校人才资源竞争力的强有力的方式之一。[2]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其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3][4]因而评价时秉持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对完善高校实训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工程教育认证 教学模式研究 实训教学环节 以学生为中心 工科专业 创新基地 合格性
下载PDF
普通高校本科生就业现状的调研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12
作者 朱建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10期87-90,共4页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一件大实事,是服务好一个人就能幸福一家子的大好事。为了践行“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求,以就业状况、就业选择因素、压力承受情况以及就业指导等为切入点进行就业情况调研,通过实证调研分析数据,了解...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一件大实事,是服务好一个人就能幸福一家子的大好事。为了践行“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求,以就业状况、就业选择因素、压力承受情况以及就业指导等为切入点进行就业情况调研,通过实证调研分析数据,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和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具体建议,以期能为提升普通院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和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分析
下载PDF
专业建设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
13
作者 罗印升 刘晓杰 +2 位作者 钱志文 陈太洪 宋伟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4-118,共5页
以高等工程教育专业为例,对专业的内涵与性质、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经验,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后续的主要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更好的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 以高等工程教育专业为例,对专业的内涵与性质、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经验,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后续的主要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更好的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条件,为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 专业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三学期制的“3+X”学期制探索与实践——以D学院为例
14
作者 张永政 陈海忠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125-127,共3页
在国内高校中已得到广泛实施的三学期制在深化教学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虽然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三学期制的实施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共性问题有待解决。D学院在三学期制的基础上提出并探索实施了具有... 在国内高校中已得到广泛实施的三学期制在深化教学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虽然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三学期制的实施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共性问题有待解决。D学院在三学期制的基础上提出并探索实施了具有灵活性、易行性、公益性等特点的"3+X"学期制,通过对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采取创新教学形式、打造辅导团队、优化资源配置、制定检验标准等多项举措,收到了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学期制 “3+X”学期制 闲暇时间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金课”建设实践——以产业学院“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倩 陆骐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3年第1期84-89,共6页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助力“金课”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升级改造课程。提出了“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合作企业全网仿真教学软件平台为依托...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助力“金课”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升级改造课程。提出了“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合作企业全网仿真教学软件平台为依托,打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结合产业学院实训室配置的虚拟现实VR设备,增强学生沉浸式体验。实验过程中,设备的普适性、融入的行业新技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推进了通信类竞赛团队运作机制的建立和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金课 虚实结合 理实结合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融入思政元素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大纲设计
16
作者 张雷 贾子彦 +1 位作者 王玉 丁兆明 《创新教育研究》 2022年第9期2038-2043,共6页
以江苏理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针对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对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大纲进行了设计,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考核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给出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以江苏理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针对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对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大纲进行了设计,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考核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给出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映射关系、课程目标与“N + 1”过程考核的对应关系等分解方式。该设计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大纲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论与编码 工程教育认证 课程思政 教学大纲
下载PDF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雷 薛波 +1 位作者 王玉 尚玉龙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构建了“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执行与授课情况分析、成绩评定与分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和改进措施等部分。采用了基于“N+1”过程考核成绩的直接评价和以问卷调查进行统计的间接评价方法。在直接评价中对考核... 构建了“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执行与授课情况分析、成绩评定与分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和改进措施等部分。采用了基于“N+1”过程考核成绩的直接评价和以问卷调查进行统计的间接评价方法。在直接评价中对考核成绩进行比例划分,给出了计算公式和达成情况分布;在间接评价中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设计,并与直接评价进行了对比。最后给出了基于达成度评价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论与编码 工程教育认证 达成度评价
下载PDF
改进YOLOv7的地下工程衬砌表观病害检测算法
18
作者 石朱林 陶为戈 孙志刚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2024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针对地下工程衬砌表观病害检测精度低的问题,给出了一种改进YOLOv7的衬砌表观病害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在主干网络输出位置各自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用于加强主干网络对关键区域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将无参数注意力机制SimAM引入到SPPCSP... 针对地下工程衬砌表观病害检测精度低的问题,给出了一种改进YOLOv7的衬砌表观病害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在主干网络输出位置各自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用于加强主干网络对关键区域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将无参数注意力机制SimAM引入到SPPCSPC模块中,并裁剪掉冗余的一层CBS模块,在增强主干网络对密集小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缩减计算量和参数规模;最后使用自制数据集训练算法模型,与原算法相比本算法的P、R以及mAP0.5分别提升了12.7、5.4和8.6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方法有效地提升了算法对衬砌表观病害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7 SPPFCSPC 衬砌病害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类专业"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9
作者 朱成喜 刘晓红 +1 位作者 谢鹏 杨一鸣 《移动信息》 2024年第9期104-106,共3页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文中探讨了电气类专业中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践教学改革,分析了当前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从实践平台的构建、实践内容的更新、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文中探讨了电气类专业中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践教学改革,分析了当前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从实践平台的构建、实践内容的更新、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及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优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具有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为国内其他高校在PLC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通过研究,希望能进一步完善电气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符合新工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PLC技术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与相关性的电能误差分析方法研究
20
作者 荣雪琴 丁营营 刘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针对传统方法中有限负载点(load point)检定方式导致的电能表负载点检测数量过于弱化、部分负载点误差无法全面代表全量程计量特性的问题,提出将运行误差作为负载点误差可靠来源的补充策略。在电力系统运行误差持续积累的基础上生成电... 针对传统方法中有限负载点(load point)检定方式导致的电能表负载点检测数量过于弱化、部分负载点误差无法全面代表全量程计量特性的问题,提出将运行误差作为负载点误差可靠来源的补充策略。在电力系统运行误差持续积累的基础上生成电能表全量程误差数据,将处理后的全量程误差时间序列和时效性等关键特征进行划分,通过比较多个采集周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来识别变点,建立不依赖于具体用电环境、仅依靠电能表误差本征分量的数据驱动型误差相关性预测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动态分析电能表误差在安全范围内的波动状态、挖掘电能表误差阶段性特征中的潜在高风险信息,以实现台区内电能表误差的长期趋势预测,对于具备时变特征的电能表误差评估及电能表轮换分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误差 电能表 皮尔逊相关系数 变分模态分解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