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钱柳醇提浸膏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热裂解产物的GC-MS分析研究
1
作者 张兴贵 方泗杨 +5 位作者 陈蕊 熊怡乐 董卉林 张健 秦艳华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3-503,共11页
为研究青钱柳浸膏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卷烟的可行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挥发性香气成分,通过单热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GA-GC/MS)模拟燃烧过程,分析青钱柳浸膏在氮气环境中的裂解产物,并对产物可能的裂解机制进行合理推... 为研究青钱柳浸膏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卷烟的可行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挥发性香气成分,通过单热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GA-GC/MS)模拟燃烧过程,分析青钱柳浸膏在氮气环境中的裂解产物,并对产物可能的裂解机制进行合理推测。结果表明:醛类、醇类、酮类为青钱柳浸膏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总香气成分的62.28%。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青钱柳浸膏裂解产物差异较大,在200℃、360℃、440℃共鉴定出79种化合物,其中24种致香成分对卷烟风格具有重要作用,包括醛、酮、醇、酚、呋喃、芳香族化合物和其他一些天然香气物质,其中含量较多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由含有类似愈创木酚单元和丁香酚单元结构的化合物通过侧链的断裂、脱甲基化、脱甲氧基化、脱水等形成,呋喃及呋喃衍生物主要由糖类或糖苷类化合物通过断裂糖苷键和脱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浸膏 挥发性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裂解产物 裂解机制
下载PDF
云南黄连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孟凡成 王磊 +3 位作者 张健 殷志琦 张庆文 叶文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对黄连属植物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根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反复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5,7-三羟基-6,8-二甲基黄酮(3,5,7-trihydroxy-6,8-dimeth-ylflavone,... 对黄连属植物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根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反复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5,7-三羟基-6,8-二甲基黄酮(3,5,7-trihydroxy-6,8-dimeth-ylflavone,1),阿魏酸(ferulic acid,2),Z-咖啡酸硬脂醇酯(Z-octadecyl caffeate,3),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4),丹参素甲酯(methyl-3,4-dihydroxyphenyl lactate,5),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 phenethyl alcohol,6),3,5-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3-O-β-D-glucopyranoside(7),(+)-落叶松树脂醇[(+)-lariciresinol,8],woorenosideⅠ(9),woorenosideⅡ(10),longi-folroside A(11),(+)-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云南黄连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4,7,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黄连 非生物碱类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青钱柳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何艳 殷志琦 +2 位作者 张健 叶文才 方升佐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第3期187-189,共3页
从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ljinskaja.地上部分分离出14个化合物,通过NMR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考察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 从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ljinskaja.地上部分分离出14个化合物,通过NMR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考察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α-L-(4′′-E-p-香豆酰基)吡喃鼠李糖苷(5),青钱柳酸B(6),阿江榄仁酸(7),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羟基乌苏酸(9),齐墩果酸(10),槲皮素(11),异槲皮苷(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化合物2、3、5和8为首次从青钱柳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131)Ⅰ-大黄素和^(131)Ⅰ-大黄素酸的坏死靶向性及成像坏死心肌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琴 张东建 +4 位作者 李进典 徐梦丹 廖红 殷志琦 张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5-241,共7页
探讨^(131)Ⅰ-大黄素和^(131)Ⅰ-大黄素酸的坏死靶向性及成像坏死心肌的潜能。用放射性^(131)Ⅰ标记大黄素、大黄素酸,在小鼠肌肉坏死和大鼠心肌梗死(MⅠ)模型上评估这两个示踪剂的坏死靶向性及成像潜能。分别在给药2、12和24 h后处死小... 探讨^(131)Ⅰ-大黄素和^(131)Ⅰ-大黄素酸的坏死靶向性及成像坏死心肌的潜能。用放射性^(131)Ⅰ标记大黄素、大黄素酸,在小鼠肌肉坏死和大鼠心肌梗死(MⅠ)模型上评估这两个示踪剂的坏死靶向性及成像潜能。分别在给药2、12和24 h后处死小鼠,并用γ-计数器测量主要脏器、坏死肌肉的放射量。给药6 h后,SPECT/CT成像大鼠梗死心肌,测量组织分布,并对心脏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小鼠分布数据表明^(131)Ⅰ-大黄素和^(131)Ⅰ-大黄素酸具有良好的坏死靶向性,同时从正常组织清除较快。SPECT/CT图像显示这两个化合物在MⅠ大鼠的心脏部位有高摄取("热点"成像),而在假手术大鼠的心脏区域没有明显的摄取。磷屏定量数据表明:^(131)Ⅰ-大黄素和^(131)Ⅰ-大黄素酸的坏死/正常心肌比分别为9.72和13.14。以上结果说明这两个示踪剂都具有坏死靶向性及成像坏死心肌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Ⅰ-大黄素 (131)Ⅰ-大黄素酸 坏死靶向性 心肌梗死 成像
下载PDF
基于TNF-α/MAPK/apoB-48通路研究首乌降脂汤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娄彬 王云杉 +1 位作者 谷明林 王大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8-733,共6页
为探究首乌降脂汤抑制小肠分泌apoB-48治疗高脂血症的机制,将20只金黄地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非诺贝特治疗组和首乌降脂汤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高血脂模型,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微板法检测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为探究首乌降脂汤抑制小肠分泌apoB-48治疗高脂血症的机制,将20只金黄地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非诺贝特治疗组和首乌降脂汤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高血脂模型,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微板法检测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的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载脂蛋白B-48(apoB-48)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蛋白p38、ERK、JNK以及脂质代谢调节蛋白固醇原件蛋白(SREBP)、apoB-48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首乌降脂汤可有效降低高血脂金黄地鼠血清中LDL-C、TG、FFA以及TNF-α和apoB-48的含量,显著下调小肠组织中JNK、p38、ERK、SREBP以及apoB-48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述结果提示首乌降脂汤可能通过抑制TNF-α/MAPK信号通路下调apoB-48的表达,发挥降血脂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乌降脂汤 高脂血症 TNF-Α apoB-48 MAPK通路
下载PDF
三萜类化合物降血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诸夔妞 吴正凤 +3 位作者 蒋翠花 操兰洁 张健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4-770,共7页
三萜类化合物在预防糖尿病和降血糖活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发现,三萜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促进糖摄取,减... 三萜类化合物在预防糖尿病和降血糖活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发现,三萜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促进糖摄取,减少肝脏糖原分解与糖异生,抑制α-糖苷酶、醛糖还原酶(AR)和二肽基肽酶-4(DPP-4)的活性等。本文对三萜类化合物的降血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该类化合物降血糖活性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萜类化合物 降血糖 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芍药苷调控JAK/STAT3通路干预HepG2细胞PD-L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万南燕 蒋翠花 +3 位作者 高萌 张健 殷志琦 潘珂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221,共9页
为探究芍药苷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干扰素γ(IFN-γ)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PD-L1高表达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芍药苷的细胞毒性,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RT-PC... 为探究芍药苷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干扰素γ(IFN-γ)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PD-L1高表达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芍药苷的细胞毒性,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RT-PCR法检测其对PD-L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建立HepG2细胞和Jurkat T细胞共培养体系,ELISA检测芍药苷干预后共培养24 h后的IL-2的表达,CCK-8法检测药物干预后T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芍药苷作用后HepG2细胞中PD-L1、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的蛋白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芍药苷能够显著下调PD-L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共培养体系中的IL-2的浓度,促进T细胞显著增殖,此外,芍药苷能显著抑制JAK和STAT3的蛋白磷酸化。实验结果表明,芍药苷能够下调PD-L1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JAK/STAT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肿瘤免疫逃逸 免疫检查点
下载PDF
绞股蓝总苷颗粒改善高脂血症C57BL/6J小鼠脂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瑶丹 姜新宇 +5 位作者 操兰洁 王杰 蒋翠花 赵梦鸽 张健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3-720,共8页
为评价绞股蓝总苷颗粒以及其与他汀联用的降血脂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构建高脂血症C57BL/6J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Lip,10 mg/kg)、绞股蓝总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L、M、H,90,120,180 mg/kg),联合组(Lip+H,180 ... 为评价绞股蓝总苷颗粒以及其与他汀联用的降血脂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构建高脂血症C57BL/6J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Lip,10 mg/kg)、绞股蓝总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L、M、H,90,120,180 mg/kg),联合组(Lip+H,180 mg/kg+10 mg/kg)。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脂成分、血清ALT、AST及载脂蛋白B(Apo B)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利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肝X受体(LXRα)、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和B族Ι型清道夫受体(SR-BΙ)等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因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绞股蓝总苷颗粒能显著降低小鼠体重、腹部脂肪质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AST水平,并修复受损小鼠肝细胞;联合组能显著降低小鼠TC水平,效果优于绞股蓝总苷颗粒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单用组。此外,绞股蓝总苷颗粒能显著升高ABCA1的蛋白水平,同时上调ABCA1、CYP7A1和SR-BΙ的基因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绞股蓝总苷颗粒能够显著降低血脂,且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后降脂效果提高,并可降低血清转氨酶,初步探索其降脂机制可能是通过参与胆固醇逆转运调节T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绞股蓝总苷颗粒 联合用药 高脂血症 胆固醇逆转运
下载PDF
毛萼香茶菜醇提物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娄东晓 严冬 +3 位作者 郭敏 王庆 蒋翠花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探究毛萼香茶菜醇提物的解热药效及作用机制,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构建SD大鼠发热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扑热息痛组(150 mg/kg)、毛萼香茶菜醇提物低高剂量组(200 mg/kg、800 mg/kg)、迷迭香酸组(150 mg/kg)、蓟黄素... 为探究毛萼香茶菜醇提物的解热药效及作用机制,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构建SD大鼠发热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扑热息痛组(150 mg/kg)、毛萼香茶菜醇提物低高剂量组(200 mg/kg、800 mg/kg)、迷迭香酸组(150 mg/kg)、蓟黄素组(150 mg/kg)、毛萼晶D组(150 mg/kg)。动物造模4 h后给药治疗,造模8 h后眼眶采血和组织取材。通过测定造模后各组大鼠肛温的变化考察药效,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精氨酸加压素(AVP)、下丘脑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 AMP)和脑腹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初步探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总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肛温的上升,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升高AVP含量,并降低下丘脑中PGE2、c AMP及脑腹中隔区AVP的含量。但迷迭香酸、蓟黄素和毛萼晶D对发热大鼠肛温的上升抑制不明显,且不影响发热大鼠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毛萼香茶菜醇提物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生致热源TNF-α、中枢体温正调节介质c AMP和PGE2的分泌,以及促进中枢体温负调节介质AVP的分泌有关,但作用物质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萼香茶菜 醇提物 发热 干酵母 抗炎
下载PDF
不同程度肝肾损伤的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丽华 蒋翠花 +2 位作者 张健 张现涛 殷志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共8页
目的筛选稳定的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方法。方法单用或联合氧嗪酸钾、果糖、次黄嘌呤造模,观察不同给药方式和时间制备的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 目的筛选稳定的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方法。方法单用或联合氧嗪酸钾、果糖、次黄嘌呤造模,观察不同给药方式和时间制备的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肝肾病理切片变化、肾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2,ABCG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单用氧嗪酸钾造模7 d大鼠血清尿酸、尿素氮水平、AST、XO活力显著上升(P<0.05),肝肾有轻微损伤,肾ABCG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果糖和氧嗪酸钾联合造模7 d大鼠血清尿酸显著升高(P<0.05),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AST、ALT、XO活力、肾ABCG2蛋白表达无差异变化(P>0.05),联合造模14 d大鼠血尿酸、尿素氮水平和XO活力显著上升(P<0.05),AST和ALT活力无差异变化(P>0.05),肝肾损伤不显著。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联合造模7 d,大鼠血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AST、ALT、XO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肾损伤严重,肾ABCG2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单用氧嗪酸钾可建立轻微肝肾损伤的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果糖联合氧嗪酸钾可建立肝肾损伤小的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次黄嘌呤联合氧嗪酸钾可建立肝肾损伤严重的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大鼠模型 氧嗪酸钾 次黄嘌呤 果糖
下载PDF
^(131)I标记番泻苷A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和评价心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俊虎 蒋翠花 +5 位作者 江骁 李玥 孙自平 殷志琦 张健 倪以成 《同位素》 CAS 2013年第2期98-103,共6页
采用Iodogen法标记番泻苷A得到131I标记番泻苷A溶液,并研究131I标记番泻苷A在小鼠体内分布和用于检测坏死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将标记物静脉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分别在给药4、24、48h后处死,测定标记物在主要脏器的分布。采用结扎左冠状... 采用Iodogen法标记番泻苷A得到131I标记番泻苷A溶液,并研究131I标记番泻苷A在小鼠体内分布和用于检测坏死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将标记物静脉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分别在给药4、24、48h后处死,测定标记物在主要脏器的分布。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考察131I标记番泻苷A给药24h后,在主要脏器、梗死心肌上分布,并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磷屏自显影对心脏切片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131I标记番泻苷A在小鼠血中清除较快,肾脏的放射性摄取高。131I标记番泻苷A主要分布在大鼠的梗死心肌区域,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放射性摄取比为11.9。TTC染色和磷屏自显影对比证明,131I标记番泻苷A对坏死心肌具有较强靶向性。结果表明,131I标记番泻苷A能选择性的在大鼠坏死心肌区域聚集,在心肌梗死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标记番泻苷A 心肌梗死 磷屏自显影 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
下载PDF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开亮 殷志琦 +3 位作者 张健 张庆文 蔡璐 叶文才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第3期196-198,共3页
从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考察分别鉴定为菜油甾醇(1),原苏木素A(2),胡萝卜苷(3),β-谷甾醇(4),熊果酸(5),齐墩果酸(6),缠结素(7),丁香树脂酚(8),3,4,5-三甲氧基... 从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考察分别鉴定为菜油甾醇(1),原苏木素A(2),胡萝卜苷(3),β-谷甾醇(4),熊果酸(5),齐墩果酸(6),缠结素(7),丁香树脂酚(8),3,4,5-三甲氧基苯酚(9),丁香醛(10),松柏醛(11),香草酸(1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13),3,8,9-trihydroxy-6H-ben-zo[c]chromen-6-one(14),苏木酮A(15)。化合物5~7,9~13为首次从苏木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MRI对比剂Gd-DO3A-Ether-Rhein的合成及其坏死亲和性研究
13
作者 张立邦 张东建 +5 位作者 高萌 金乔梅 吴天泽 杨阳 张健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451,共8页
以大黄酸为底物、醚链为连接臂合成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剂并评价其坏死亲和性。合成新的配体10-{[6-(1,8-二羟基蒽醌-3-甲酰氨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羰酰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DO3A-Ether-Rhein,即E1),再与Gd 3+配... 以大黄酸为底物、醚链为连接臂合成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剂并评价其坏死亲和性。合成新的配体10-{[6-(1,8-二羟基蒽醌-3-甲酰氨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羰酰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DO3A-Ether-Rhein,即E1),再与Gd 3+配位得到顺磁性对比剂10-{[6-(1,8-二羟基蒽醌-3-甲酰氨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羰酰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合钆(Gd-DO3A-Ether-Rhein,即GdE1)。分别在高热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坏死模型和微波消融诱导的大鼠肌肉坏死模型上评价探针的坏死亲和性。动物试验中,分别在给予GdE1(0.1 mmol/kg)前和给药后0~9 h进行MRI成像,Gd-DOTA(1,4,7,10-四乙酸-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钆)作为对照。MRI成像结果表明,坏死细胞的信号强度(4 369±70)显著高于正常细胞(2 555±84)(P<0.05);在GdE1给药后3 h,坏死肌肉与正常肌肉的对比度为2.00±0.12,显著高于给药后0 h(1.27±0.03)(P<0.05)。上述结果表明,GdE1具有良好的坏死亲和性,在坏死相关疾病的诊断上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Gd-DO3A-Ether-Rhein 坏死亲和性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31I-大黄素-7-磺酸钠坏死靶向性及成像坏死心肌的研究
14
作者 孙利丹 金乔梅 +4 位作者 李进典 罗麒 廖红 张健 殷志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4期00070-00073,共4页
探讨131I-大黄素-7-磺酸钠的坏死靶向性及成像坏死心肌的潜力。方法 以大黄素(Emodin)为原料合成大黄素-7-磺酸钠(Emodin-7-sodiumsulfonate,ESS)。采用Iodogen氧化法对Emodin、ESS进行131I标记,摇瓶法测定油水分配系数(LogP)。通过体... 探讨131I-大黄素-7-磺酸钠的坏死靶向性及成像坏死心肌的潜力。方法 以大黄素(Emodin)为原料合成大黄素-7-磺酸钠(Emodin-7-sodiumsulfonate,ESS)。采用Iodogen氧化法对Emodin、ESS进行131I标记,摇瓶法测定油水分配系数(LogP)。通过体外细胞结合实验和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体内分布研究比较二者坏死靶向性。静脉注射131I-ESS后6h,利用SPECT/CT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成像坏死心肌。结果 LogP值数据表明131I-ESS的水溶性显著高于131I-Emodin(P<0.01)。体外细胞结合实验显示131I-Emodin和131I-ESS的坏死/活细胞比之间没有差异(P>0.05)。放射自显影定量数据显示两者的坏死/正常心肌比分别为9.02、10.45(P>0.05),表明均有坏死靶向性,坏死/正常心肌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体内生物分布结果一致。SPECT/CT图像显示131I-ESS在大鼠坏死心肌部位有高摄取,能够成像坏死心肌。结论 131I-大黄素-7-磺酸钠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坏死靶向性,并且有成像坏死心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大黄素-7-磺酸钠 坏死靶向性 心肌梗死 SPECT/CT
下载PDF
青阳参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15
作者 殷敏敏 殷志琦 +2 位作者 张健 王磊 叶文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3-218,共6页
从青阳参(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青阳参苷甲(1),青阳参苷乙(2),2,5-二羟基苯乙酮(3),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香草醛(5),阿江榄仁酸(6),山橘脂... 从青阳参(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青阳参苷甲(1),青阳参苷乙(2),2,5-二羟基苯乙酮(3),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香草醛(5),阿江榄仁酸(6),山橘脂酸(7),告达亭3-O-β-D-吡喃加拿大麻糖基-(1→4)-β-D-吡喃夹竹桃糖基-(1→4)-β-D-吡喃加拿大麻糖基-(1→4)-β-D-吡喃加拿大麻糖苷(8),本波苷元(9),告达亭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0),青阳参苷元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1),凯德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2),青阳参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3),凯德苷元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4)。其中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鹅绒藤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8~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参 甾体苷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野黄芩素对大鼠急性咽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阳 蒋翠花 +3 位作者 金乔梅 张立邦 张健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0-605,共6页
为了探究野黄芩素对急性咽炎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将60只大鼠分为5组:空白组、急性咽炎模型组、野黄芩素低剂量组、野黄芩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采用HE染色,血液细胞分析仪,IL-6、IL-1β、TNF-αELISA试剂盒考察野黄芩素对急性咽炎大鼠... 为了探究野黄芩素对急性咽炎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将60只大鼠分为5组:空白组、急性咽炎模型组、野黄芩素低剂量组、野黄芩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采用HE染色,血液细胞分析仪,IL-6、IL-1β、TNF-αELISA试剂盒考察野黄芩素对急性咽炎大鼠体征状态,咽部组织形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血清IL-6、IL-1β、TNF-α浓度的影响。将40只小鼠分为4组:空白组、野黄芩低剂量组、野黄芩素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采用小鼠热板实验和扭体实验考察野黄芩素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2.5、10 mg/kg野黄芩素均可改善急性咽炎大鼠的体征状态和咽部组织形态,显著减少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P<0.05,P<0.01),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P<0.01);同时,10 mg/kg野黄芩素可以极显著提高热板实验中小鼠的痛阈值,并减少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P<0.01)。实验结果表明,野黄芩素对大鼠急性咽炎具有潜在治疗作用,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素 急性咽炎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猪牙皂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林 张荣飞 +6 位作者 余舒乐 吴正凤 赵守训 王磊 叶文才 张健 殷志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凝胶、MCI、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各种柱色谱技术和现代波谱学方法,结合物理化学性质,从猪牙皂(Fructus Gleditsiae Abnormalis)醇提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gleditsioside A(1)、gleditsioside B(...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凝胶、MCI、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各种柱色谱技术和现代波谱学方法,结合物理化学性质,从猪牙皂(Fructus Gleditsiae Abnormalis)醇提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gleditsioside A(1)、gleditsioside B(2)、gleditsioside H(3)、gleditsioside I(4)、gleditsioside J(5)、gleditsioside K(6)、gleditsia saponins C'(7)、柽柳素-7-O-β-D-葡萄糖苷(8)、新橙皮苷(9)、金圣草素-7-O-新橙皮糖苷(10)、丁香脂素-O-β-D-吡喃葡萄糖苷(11)、鹅掌揪苷(12)。其中化合物8~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牙皂 分离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可 姚楠 +4 位作者 陆军 施鑫 吴苏稼 马捷 王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74-482,共9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9年12月至2011年l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骨肉瘤标本113例,免疫组...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9年12月至2011年l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骨肉瘤标本113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灶中FAK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并通过RNA干扰观察改变FAK的表达与激活水平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活动的影响。结果:70例标本(61.95%)FAK过表达,其中42例(37.17%)p FAK阳性。FAK表达谱与性别、年龄、AJCCⅡA/ⅡB期、病灶部位、术式、术前化疗效果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FAK的过表达及其磷酸化显著缩短了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转移生存时间(metastasis-free survival,m FS),其与术前化疗效果是预测骨肉瘤生存时间和转移早晚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细胞学实验则显示FAK的表达和激活可以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活动,并能抑制凋亡。结论:FAK的过表达及其磷酸化与骨肉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为生存期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黏着斑激酶 预后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猪牙皂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殷志琦 张荣飞 +2 位作者 张健 孔铭 戴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8-430,共3页
以prosapogenin 2b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法研究猪牙皂药材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汉邦Lichrospher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36∶64),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5 nm。结果表明,prosapogenin 2b在... 以prosapogenin 2b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法研究猪牙皂药材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汉邦Lichrospher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36∶64),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5 nm。结果表明,prosapogenin 2b在5.38~32.2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8,97.39和96.85,RSD为2.92%。本法为猪牙皂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和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牙皂 三萜皂苷 质量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青钱柳中5种三萜酸成分对肝细胞糖异生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静静 郑显 +3 位作者 刘瑶 殷志琦 蒋翠花 张健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评价青钱柳中5种三萜酸成分,即化合物1(arjunolic acid)、化合物2(hederagenin)、化合物3(3β,23-dihydroxy-12-ene-28-ursolic acid)、化合物4(cyclocaric acid B)和化合物5(2α,3α,23-trihydroxyurs-12-en-28-oic)对小鼠原代肝... 目的:评价青钱柳中5种三萜酸成分,即化合物1(arjunolic acid)、化合物2(hederagenin)、化合物3(3β,23-dihydroxy-12-ene-28-ursolic acid)、化合物4(cyclocaric acid B)和化合物5(2α,3α,23-trihydroxyurs-12-en-28-oic)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糖异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以乳酸和丙酮酸为糖异生底物,glucagon为刺激物,采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glucagon刺激原代肝细胞糖异生,筛选最佳造模条件。给予不同药物干预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培养液上清葡萄糖含量,RT-qPCR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6Pase、PEPCK蛋白水平。结果:glucagon刺激6 h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葡萄糖浓度显著升高(P<0.01);化合物1、3、5干预后,细胞上清中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P<0.05,P<0.01),化合物2、4干预后无显著性差异。RT-qPCR结果显示,化合物1、3、5干预后,肝细胞中PEPCK、G6Pase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化合物1、3、5均可抑制G6Pase、PEPCK的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青钱柳三萜酸中arjunolic acid、3β,23-dihydroxy-12-ene-28-ursolic acid、2α,3α,23-trihydroxyurs-12-en-28-oic可通过调控关键酶G6Pase、PEPCK表达,抑制肝细胞糖异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2型糖尿病 肝糖异生 G6Pase PEPC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