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任梦慧 张晓雨 +3 位作者 黄桂芹 符布清 缪明星 颜天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3期178-182,共5页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其分子机制涉及铁离子在细胞内积累导致的脂质过氧化积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理生理过程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密切...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其分子机制涉及铁离子在细胞内积累导致的脂质过氧化积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理生理过程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铁死亡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氧化应激和肺组织损伤等密切相关。本文概括了当前铁死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COPD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寻求COPD的治疗靶点与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铁死亡 分子机制
下载PDF
lncRNA H19和lncRNA GAS5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鹏飞 王蕾 +2 位作者 李帆 程迎迎 张春兵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4期531-534,54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H19和生长阻滞特异转录物5(GAS5)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脑皮质组织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PC12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IS分子诊断指标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H19和生长阻滞特异转录物5(GAS5)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脑皮质组织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PC12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IS分子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3例IS组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外周血,提取PBMC,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PBMC中lncRNA H19和GAS5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构建大鼠MCAO模型和PC12细胞OGD/R模型,qPCR分别检测lncRNA H19和GAS5在大鼠脑皮质和PC1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qPCR结果显示,IS组患者PBMC的lncRNA H1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患者PBMC中的lncRNA GAS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假手术组相比,MCAO模型大鼠缺血脑皮质lncRNA H19和lncRNA GAS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结果表明,PC12细胞在OGD/R后,lncRNA H19和lncRNA GAS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 H19和lncRNA GAS5在IS表达升高,有望成为诊断IS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H19 lncRNA GAS5 氧糖剥夺再灌注
下载PDF
益肾安胎化瘀方对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凝血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琳 左文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益肾安胎化瘀方联合孕激素对肾虚血瘀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SCH)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92例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患者(肾虚血瘀型),根据入院后有无使用中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回顾性分析益肾安胎化瘀方联合孕激素对肾虚血瘀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SCH)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92例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患者(肾虚血瘀型),根据入院后有无使用中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SCH面积、孕三项、凝血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1)临床有效率及中医主、次症状评分: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48%(43/46),对照组52.17%(2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64,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7、14天后各主、次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14天后阴道出血、夜尿频数、面色晦暗评分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7、14天后各主、次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SCH、SCH面积/孕囊(GS)面积比值、孕三项、凝血指标及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7天后,观察组SCH、SCH/GS、子宫动脉RI均显著降低(P<0.05),血雌二醇(E_(2))、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CH/GS显著降低(P<0.05),E_(2)、β-HCG显著升高(P<0.05);治疗14天后,观察组SCH、SCH/GS、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ADP)、RI显著降低(P<0.05),E_(2)、孕酮(P)、β-HCG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CH、SCH/GS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住院天数观察组(7.63±3.49)天,对照组(9.47±4.77)天,阴道血止时间观察组(3.17±2.14)天,对照组(4.41±2.05)天,观察组住院天数、阴道血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2.122,t2=2.834,P<0.05);(4)观察组足月产率[84.78%(39/46)]高于对照组[56.52%(26/46)],早产率[6.52%(3/46)]低于对照组[17.39%(8/46)],流产率[8.69%(4/46)]低于对照组[26.09%(12/46)],其中足月产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1)^(2)=4.842,P<0.05;χ_(2)^(2)=8.859,P<0.01)。结论益肾安胎化瘀方联合地屈孕酮、黄体酮注射液对肾虚血瘀型早期先兆流产合并SCH患者,能缩短阴道出血时间,促进SCH吸收,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子宫动脉RI,促进P、β-HCG的分泌,从而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流产率、早产率,提高足月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安胎化瘀方 肾虚血瘀 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 凝血指标 妊娠结局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对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宏坤 戴芳芳 钱世宁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MO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MO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3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及MODS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T、APTT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IL-1β、TNF-α、HMGB-1、CK、LDH、CK-MB、TBil、AST、ALT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监测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MODS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MODS,有利于减轻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心、肝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肾脏替代 血必净 心功能 肝功能 凝血功能 肾功能
原文传递
LZ-106诱导人肺癌NCI-H2228细胞凋亡的研究
5
作者 蒙飞 顾万建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57-562,共6页
目的研究LZ-106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ALK阳性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模拟LZ-106与ALK的结合,通过体外激酶活性实验检测其对ALK激酶活性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检测其对H2228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LZ-106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ALK阳性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模拟LZ-106与ALK的结合,通过体外激酶活性实验检测其对ALK激酶活性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检测其对H2228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通过Annexin V/PI细胞凋亡实验检测其对H2228细胞的凋亡作用,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H2228细胞p-ALK及下游信号通路关键激酶表达的影响。结果LZ-106能抑制ALK激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51±2.09)nmol/L,其能显著抑制H2228细胞存活率,并能浓度相关性地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LZ-106可以显著抑制p-ALK、p-蛋白激酶B(Akt)及p-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且Akt及STAT3激活剂可以明显削弱LZ-106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LZ-106显著抑制ALK激酶活性,诱导ALK阳性细胞凋亡,激活Akt及STAT3可以逆转LZ-106所致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细胞凋亡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 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Lp-PLA2、Hcy、CRP、Lp(a)、AT-Ⅲ联合预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
6
作者 王学燕 汪媛媛 季明德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2期93-97,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Lp-PLA2、Hcy、CRP、Lp(a)、AT-Ⅲ联合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即高血压组193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Lp-PLA2、Hcy、CRP、Lp(a)、AT-Ⅲ联合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即高血压组193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92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51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比较三组各指标水平及与CIMT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单项及联合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结果高血压组Lp-PLA2、Hcy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Lp-PLA2、Hcy、Lp(a)高于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Lp-PLA2、Hcy、Lp(a)粥样硬化所占比高于高血压组(P<0.05);Lp-PLA2、Hcy、CRP、Lp(a)、AT-Ⅲ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Lp-PLA2、Hcy、CRP、Lp(a)、AT-Ⅲ联合检测对于早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大的价值,早于颈动脉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PLA2 HCY CRP Lp(a) AT-Ⅲ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外周血NRR、LRR、MRR、NLR及MLR相关参数对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李全 沈建江 李鹏飞 《现代医学》 2023年第11期1578-1583,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红细胞比率(NRR)、淋巴细胞与红细胞比率(LRR)、单核细胞与红细胞比率(MR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及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LR)对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红细胞比率(NRR)、淋巴细胞与红细胞比率(LRR)、单核细胞与红细胞比率(MR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及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LR)对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收治入院的14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训练集,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慢性肾脏病分为3期,其中慢性肾脏病3期43例(30<eGFR≤60),慢性肾脏病4期56例(15<eGFR≤30),慢性肾脏病5期49例(eGFR≤15)。入院后慢性肾脏病3期收治入院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慢性肾脏病4期收治入院以治疗并发症为主,慢性肾脏病5期开始透析治疗。比较训练集正常对照组和不同分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外周血NRR、LRR、MRR、NLR及MLR值,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所有指标对不同分期的慢性肾脏病诊断价值,并分析各指标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住院治疗前后的差异。另收集20例临床确诊慢性肾脏病患者及30例健康者作为验证集,对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验证。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外周血NRR、LRR、MRR、NLR及ML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eGFR数值的降低,NRR、LRR、MRR、NLR及MLR数值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NRR、LRR、MRR、NLR及M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NRR、LRR、MRR、NLR、MLR及联合诊断对CKD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验证集数据表明,NRR、LRR、MRR、NLR及MLR联合检测CK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满足要求。结论:NRR、LRR、MRR、NLR、MLR对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进展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且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慢性肾脏病治疗效果监测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性粒细胞与红细胞比率 淋巴细胞与红细胞比率 单核细胞与红细胞比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实验在慢性肾脏病各期凝血及纤溶功能检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杰 詹晓燕 +3 位作者 鲁思文 李晓荣 林玉蓓 陈皞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967-970,975,共5页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实验检测慢性肾脏病(CKD)各期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变化,为CK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用TEG和常规凝血实验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0例CKD患者(CKD组)以及100例健康体...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实验检测慢性肾脏病(CKD)各期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变化,为CK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用TEG和常规凝血实验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0例CKD患者(CKD组)以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凝血、纤溶功能的分析;CKD组按照(K/DOQI)指南的分期标准分为5个亚组(CKD1~2期组28例,CKD3期组36例,CKD4期组31例,CKD5期未透析组43例,CKD5期透析组32例),通过对数据的整理、运算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TEG参数[凝血因子功能(R)、纤维蛋白原功能(K)、α角、血小板聚集功能(MA)]和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率(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与C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TEG检测结果中,纤溶功能参数(EPL,Ly30)的变化在CKD各亚组间无差异(P>0.05);在常规凝血实验检测结果中,CKD1~2期组纤溶功能参数的变化与CKD组中的其他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余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两种检测方法提示有纤溶功能亢进的累计人数占实验组的40.00%,共同显示纤溶功能亢进者占纤溶功能亢进总例数的14.71%;两种检测方法在纤溶功能检测中的差异较大,不存在一致性(Kappa值=0.054,P>0.05)。结论TEG和常规凝血实验两种检测方法在测定凝血、纤溶功能方面有互相补充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机体的真实状态,可以高效、及时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实验 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原文传递
常规凝血实验对慢性贫血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分析
9
作者 胡杰 陈皞 +1 位作者 陆慧玲 鲁思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32-35,共4页
通过常规凝血实验观察慢性贫血患者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贫血患者,运用常规凝血实验进行凝血、纤溶功能的分析。结果 按贫血程度分组,重度贫血组PT值较轻度、中度贫血组延长,纤溶功... 通过常规凝血实验观察慢性贫血患者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贫血患者,运用常规凝血实验进行凝血、纤溶功能的分析。结果 按贫血程度分组,重度贫血组PT值较轻度、中度贫血组延长,纤溶功能指标异常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125);按贫血病因分组,血液病性贫血组TT值小于其他三组,FIB值小于肾病性贫血组,纤溶功能指标异常率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25)。结论 慢性贫血患者存在纤溶功能改变且纤溶功能异常率与贫血严重程度无关;血液病性贫血患者贫血程度整体较重,肾病性贫血患者多呈现高凝状态且与肿瘤病性贫血患者的纤溶功能异常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贫血 常规凝血实验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