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激光内镜系统对消化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汪翰英 李杨 +2 位作者 余超 肖君 韩树堂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1期1-8,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蓝激光内镜系统(BLI)对消化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多个主要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设立相关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估,提取相关分析指标,使用Meta-DiSc 1.4、Rev...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蓝激光内镜系统(BLI)对消化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多个主要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设立相关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估,提取相关分析指标,使用Meta-DiSc 1.4、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7篇文献共包含2670处病变,计算合并敏感度为91%(95%CI:88%~92%),计算合并特异度为89%(95%CI:88%~91%),计算合并阳性似然比为8.46(95%CI:5.06~14.15),计算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11(95%CI:0.07~0.18),计算合并诊断比值比为80.53(95%CI:41.51~156.24)。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95.88%(95%CI:93.18%~98.58%)。亚组分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的异质性,回归分析提示,国家可能是产生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结果较为稳定。结论BLI对于消化道良恶性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要更多规范化的研究来提高研究的质量等级,提升临床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激光 放大内镜 消化道 早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44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海林 韩树堂 +2 位作者 肖君 张其德 孙仁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2007-07/2010-06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并行ESD治疗的44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2007-07/2010-06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并行ESD治疗的44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并对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评估.结果:44例患者均成功地接受ESD,所有剥离标本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共出现出血2例,穿孔2例,食管狭窄3例.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复发,行第2次ESD.结论: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
下载PDF
CSP与EMR治疗结直肠小息肉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3
作者 孙仁虎 吴大鹏 +1 位作者 王心平 姜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对比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临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广基小息肉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MR组(EMR治疗)39例与CSP... 目的 对比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临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广基小息肉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MR组(EMR治疗)39例与CSP组41(CS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息肉切除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CSP组手术时间、息肉切除时间均明显短于EMR组(P<0.05);两组在息肉整块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回盲部插管、息肉回收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LR、白细胞、CRP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NLR、白细胞、CRP水平均出现明显上升(P<0.05),而CSP组术后NLR、白细胞、CRP水平均明显低于EMR组(P<0.05);EMR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CSP组为2.43%,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SP与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均可有效完整切除息肉,临床疗效相当,但CSP对患者创伤更小,无需黏膜下注射,手术效率高,术后出血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套器冷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小息肉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四环素诱导调控的腺病毒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4
作者 李方圆 韩树堂 刘星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4-9,共6页
目的构建四环素诱导调控基因表达的腺病毒载体系统,评估该载体系统的高效性。方法利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四环素诱导调控体系中调节因子序列、应答元件序列的穿梭载体。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载体上的四环... 目的构建四环素诱导调控基因表达的腺病毒载体系统,评估该载体系统的高效性。方法利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四环素诱导调控体系中调节因子序列、应答元件序列的穿梭载体。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载体上的四环素调控因子以及应答元件序列整合于腺病毒基因组。利用RT-PCR检测病毒载体上四环素调节因子(rtTA和tTA)在Hela细胞中的转录水平;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分析腺病毒载体系统的效率。在不同浓度强力霉素的诱导下,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变化,分析可诱导调控腺病毒系统的有效性和敏感性。结果调控性腺病毒AdrtTA^(Tet-on)与Ad-tTA^(Tet-off)分别感染Hela细胞,逆转录PCR检测鉴定腺病毒载体Ad-rtTA^(Tet-on)与Ad-tTA^(Tet-off)的表达克隆用于调控应答性腺病毒Ad-TREmod/minCMV△-LUC、Ad-TREmod/U6-shLUC。在强力霉素的诱导下调控性腺病毒Ad-rtTA^(Tet-on)与Ad-tTA^(Tet-on)能够开启或关闭应答性腺病毒Ad-TREmod/minCMinCMV△-LUC、Ad-TREmod/U6-shLUC的表达,从而达到调控荧光素酶的表达或RNA干扰荧光素酶基因的目的。结论构建可诱导调控的腺病毒载体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强力霉素的调控下开/关目的基因、特异性干扰目的基因shRNA片段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诱导调控 腺病毒载体 RNA干扰 强力霉素
下载PDF
双气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韩树堂 张以洋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2期1065-1067,1072,共4页
关键词 小肠镜 双气囊内镜 小肠疾病
原文传递
食管记忆金属支架治疗53例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吻合口瘘的临床评价
6
作者 肖君 韩树堂 +4 位作者 周晓白 张其德 张以洋 胡余美 黄海燕 《中国厂矿医学》 2008年第6期672-673,共2页
目的评价食管记忆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和食管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食管、贲门或吻合口癌合并狭窄及食管、吻合口、残胃—胸腔瘘共53例患者置放多种记忆金属支架的临床资料,其中晚期食管癌22例,晚期贲门癌7例,食管贲门癌术... 目的评价食管记忆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和食管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食管、贲门或吻合口癌合并狭窄及食管、吻合口、残胃—胸腔瘘共53例患者置放多种记忆金属支架的临床资料,其中晚期食管癌22例,晚期贲门癌7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复发并狭窄8例,纵隔肿瘤所致食管外压性狭窄1例,食管癌所致的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与气管或胸腔形成的瘘共15例。结果53例患者支架均一次成功置放到位,操作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吞咽进食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瘘口封闭。无明显出血,术后仅轻微胸痛。结论食管记忆金属支架置放操作安全,是目前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以及各种内瘘的有效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支架 食管贲门狭窄 吻合口瘘 食管胃-胸腔瘘
下载PDF
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以洋 韩树堂 +2 位作者 周晓白 肖君 史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02-405,共4页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双气囊内镜、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对小肠出血病灶的总体检出率;通过自身对照,比较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分析胶囊内镜对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双气囊内镜、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对小肠出血病灶的总体检出率;通过自身对照,比较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分析胶囊内镜对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的影响。结果105例小肠出血患者中,双气囊内镜检出克罗恩病24例,腺癌15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2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10例,小肠间质肿瘤8例,小肠息肉8例,小肠血管畸形出血6例,钩虫病5例,麦克尔憩室及多发憩室5例,小肠淋巴瘤3例,无明显异常9例,阳性率91.4%(96/105)。其中40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75.0%(30/40);75例患者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33.3%(25/75)。根据胶囊内镜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90.0%(36/40),而根据临床特征及消化道造影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69.2%(45/65)。结论小肠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小肠良性溃疡(包括克罗恩病)、肿瘤、慢性炎症,其次是息肉、血管畸形、寄生虫感染、麦克尔憩室及淋巴瘤等。双气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高于胶囊内镜,胶囊内镜能提高1次双气囊内镜明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出血症 双气囊内镜 胶囊内镜
原文传递
晚期壶腹周围癌的胆胰管双支架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树堂 史伟 +6 位作者 张小琴 张以洋 张其德 肖君 周玉宏 胡余美 姜素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壶腹周围癌患者胆管和胰管双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学和(或)临床诊断为晚期壶腹周围癌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胰管和胆管均有狭窄,经内镜先在胰管内置入Teflon塑料支架,然后胆道内置可膨胀式金属支架,不成功... 目的探讨晚期壶腹周围癌患者胆管和胰管双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学和(或)临床诊断为晚期壶腹周围癌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胰管和胆管均有狭窄,经内镜先在胰管内置入Teflon塑料支架,然后胆道内置可膨胀式金属支架,不成功者改经皮经肝胆管内置入金属支架进行引流。观察支架置放前后患者的血清肝生化指标、胰酶水平和临床表现。结果36例置入胰管塑料支架均顺利,29例内镜置人金属胆道支架成功,7例(2例Billroth1I术后)因导丝插入胆管困难改为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置入。支架置放后肝ALT、AST、ALP、r-谷氨酰转肽酶以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的下降;15例出现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的升高,但经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腹痛缓解率82.4%(28/34),腹泻改善有效率达88.2%(15/17)。结论胆、胰管联合支架可以解除壶腹周围癌患者的胆、胰管恶性狭窄与梗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恶性梗阻 胆管 胰腺管 支架
原文传递
消癌解毒方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杨 陈晶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消癌解毒方在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消癌解毒方处理HepG2细胞12、24、48 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消癌解毒方处理HepG2细胞24 h凋亡情况;应用qRT-PCR检测...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消癌解毒方在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消癌解毒方处理HepG2细胞12、24、48 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消癌解毒方处理HepG2细胞24 h凋亡情况;应用qRT-PCR检测内质网应激上游分子标记GRP78、PERK、ATF-6、IRE-1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消癌解毒方对PERK、ATF4、CHOP和TRB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CCK-8法检测内质网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消癌解毒方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且这种效应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ATF-6和IRE-1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GRP78和PERK mRNA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均显著增加;消癌解毒方可上调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标志蛋白质PERK、ATF4、CHOP水平,增加下游TRB3蛋白的表达。4-PBA与消癌解毒方联合作用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结论]消癌解毒方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其可能是通过PERK通路上调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蛋白CHO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解毒方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