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医疗视角下门诊服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中医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左志芹 沈永健 《江苏科技信息》 2019年第27期77-80,共4页
科技发展引领现代医疗进入智慧医疗时代,科学技术在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医生活力增强、患者就医质量提升、企业升级转型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智慧医疗要解决信息未完全共享、泄露隐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难度大、病患就医习惯改变... 科技发展引领现代医疗进入智慧医疗时代,科学技术在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医生活力增强、患者就医质量提升、企业升级转型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智慧医疗要解决信息未完全共享、泄露隐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难度大、病患就医习惯改变难、处方药网上销售路途艰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与医疗服务的融通和提高医疗行业的服务质量,解决增强医生自由度、“互联网+”支付以及寻求医生、患者、医院、药企电商等相关因素利益平衡点等问题。文章以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智慧医疗现状为例,研讨智慧医疗视角下的门诊服务现状与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医疗 门诊服务 发展策略
下载PDF
患者就诊江苏省中医院的心态分析
2
作者 王前山 陈列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682-1683,共2页
关键词 问卷调查 江苏省中医院 医学心理学
下载PDF
屏障技术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美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2期44-46,共3页
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1]。关注患者安全,共创医护患关系双赢局面,已是现代医疗护理服务追求的目标。如何积极预防和控制门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门诊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 门诊护理 屏障技术 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 医疗护理服务 医护患关系 护理管理者
原文传递
门诊预约挂号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美 《甘肃中医》 2011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索门诊提供预约挂号的服务模式。方法:加强对医院预约挂号、现场挂号及诊间预约挂号等方面的管理。结果:实行预约挂号满足了患者多渠道挂号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号贩子"倒号的现象,营造出公平合理的就医环境。结... 目的:探索门诊提供预约挂号的服务模式。方法:加强对医院预约挂号、现场挂号及诊间预约挂号等方面的管理。结果:实行预约挂号满足了患者多渠道挂号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号贩子"倒号的现象,营造出公平合理的就医环境。结论:实行预约挂号可以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约挂号 服务模式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中医专家治疗恶性癌瘤的效果及处方分析
5
作者 陈列红 朱澄 +2 位作者 张天一 杜斌 潘雪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9期57-61,共5页
目的分析中医专家治疗恶性癌瘤的效果及处方意义。方法检索2010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0日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中医专家治疗恶性癌瘤的文献。结果录入211篇文献,共计211例病案,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达到97.69%(169/173)高于中医组的92.... 目的分析中医专家治疗恶性癌瘤的效果及处方意义。方法检索2010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0日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中医专家治疗恶性癌瘤的文献。结果录入211篇文献,共计211例病案,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达到97.69%(169/173)高于中医组的92.11%(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的患者生存长达221个月。共使用374味药,处方频率超过30%的药物仅有31味;单方平均质量(275.47±108.58)g,单方平均药味(16.33±4.88)味;补益药的药物质量及味数相对多于清解祛毒药。结论中医协同西医治疗恶性癌瘤有较好效果;扶正抑癌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体质,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延长带瘤生存期,达到“带瘤生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教授 主任医师 名老中医 恶性癌瘤 血液病 末次处方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中的影响效果
6
作者 袁翠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15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8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6月就诊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门诊护理,将7~12月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8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6月就诊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门诊护理,将7~12月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技能、就诊环境、健康宣教及就诊环境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7.5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率
下载PDF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处方特征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朱澄 高杉杉 +2 位作者 张天一 潘雪飞 陈列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8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方剂的处方特征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信息系统近13年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篇论文中使用疏肝理气30张,活血通络方9张,理气化痰方7张,补益肝肾类4张。103味中药中,健脾运中、理...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方剂的处方特征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信息系统近13年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篇论文中使用疏肝理气30张,活血通络方9张,理气化痰方7张,补益肝肾类4张。103味中药中,健脾运中、理气解郁、化痰开窍及活血通络类使用频繁,总频次位列前4位。处方使用频数较高的23种中药,分别为柴胡、川芎、白芍、石菖蒲、郁金、香附、甘草、枳壳、当归、远志等。当归+丹参、远志+夜交藤、当归+夜交藤等对药常配伍组合。按关联规则算法,提示解郁柔肝、化痰开窍及活血通络药物配伍的概率较高。结论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处方以健脾运中、理气解郁、化痰开窍、活血通络为主,结合安神定志等,兼顾其他病理因素,反映出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处方有其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中医治疗 处方特征 用药规律 中风 郁证
下载PDF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北疆地区医疗援疆工作实践和思考
8
作者 徐骁晗 张为中 +2 位作者 孙云飞 王加磊 吴海峰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1期14-16,共3页
总结分析了北疆地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医疗援疆工作在人才汇聚,精准防控,资源协调,技术输出等方面的思考和具体举措,为进一步充分落实“长期建疆”的中央精神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常态化 疫情防控 医疗援疆
下载PDF
刮痧拔罐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美 安红丽 《江苏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56-58,共3页
目的:评价刮痧联合拔罐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刮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拔罐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 目的:评价刮痧联合拔罐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刮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拔罐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田中靖久症状量表和SF-36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改善(P<0.05);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亦均有改善(P<0.01,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刮痧拔罐法能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颈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优于单纯刮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刮痧 拔罐 视觉模拟评分 症状量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226名护士对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认知及预防行为现状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李菊云 杨丽华 +1 位作者 樊玲丽 王琰 《护理学报》 2017年第18期48-52,共5页
目的调查外科病房及手术室护士对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认知和预防行为现状。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17年2月抽取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手术室的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围... 目的调查外科病房及手术室护士对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认知和预防行为现状。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17年2月抽取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手术室的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认知和预防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226名临床护士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知识、预防行为得分分别为(13.01±2.69)分、(120.89±19.06)分;知识问卷答题准确率最低的条目是"手术室压力性损伤是指术后多久发生的压力性损伤",预防行为问卷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术中定时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体位及承受高压力的接触面";不同性别、科室护士预防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是否编内护士预防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知识及预防行为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知识得分受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和新知识的更新速度影响,预防行为主要与缺乏相关指引和统一的标准有关。护理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指南的培训和教育,制定分层次培训方案,注重高年资护士临床预防行为追踪,以达到持续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围术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压力性损伤 预防 行为
下载PDF
红藤煎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3例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祖莉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9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红藤煎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红藤煎灌肠治疗组(27例)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针剂的对照组(26例),2组均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藤煎灌... 目的:观察红藤煎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红藤煎灌肠治疗组(27例)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针剂的对照组(26例),2组均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藤煎灌肠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红藤煎 灌肠 体会
下载PDF
科护士长在护理质量全程控制中的作用
12
作者 宋剑萍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科护士长在护理质量全程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护理三级垂直管理组织,同时紧紧依靠基层护理质控小组的力量,明确护理全程管理的任务和内容。结果管理者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和改变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掌握其规则,完善制度,... 目的探讨科护士长在护理质量全程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护理三级垂直管理组织,同时紧紧依靠基层护理质控小组的力量,明确护理全程管理的任务和内容。结果管理者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和改变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掌握其规则,完善制度,加强督导,使护理质量循着良性PDCA规律发展。结论明确了科护士长在护理质量全程管理中的任务和意义,对提高全院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人员 护理质量 全程控制
下载PDF
捏耳朵降血压,捶脚心强体质
13
作者 徐陆周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6年第7期35-35,共1页
耳朵虽小,但有260多个与全身经脉相通的穴位,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高血压患者若每天按压外耳廓后面的降压沟可使血压下降5~10毫米汞柱;而有轻度失眠的患者经常按摩神门穴有利于改善睡眠。耳部穴位众多,平时可用两手多搓搓揉揉,... 耳朵虽小,但有260多个与全身经脉相通的穴位,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高血压患者若每天按压外耳廓后面的降压沟可使血压下降5~10毫米汞柱;而有轻度失眠的患者经常按摩神门穴有利于改善睡眠。耳部穴位众多,平时可用两手多搓搓揉揉,直到发热为止,有不错的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朵 降血压 高血压患者 体质 脚心 脑部血液循环 耳部穴位 毫米汞柱
下载PDF
行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德莉 徐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24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本院门诊高血压慢病管理中5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慢病管理登记的单双号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本院门诊高血压慢病管理中5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慢病管理登记的单双号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很好地控制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护理 高血压 药物 治疗依从性 血压控制
下载PDF
乳腺X线及CT成像在乳腺分叶状肿瘤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兆春 张翔 +3 位作者 王荣洲 张鸽 丁媛媛 崔文静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及CT成像鉴别乳腺分叶状肿瘤G1级与G2/G3级的影像特征,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搜集了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乳腺X线及40例CT从临床、X线及CT征象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乳腺X线及CT成像鉴别乳腺分叶状肿瘤G1级与G2/G3级的影像特征,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搜集了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乳腺X线及40例CT从临床、X线及CT征象进行评估。应用卡方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有意义的特征及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当X线及CT上肿瘤直径分别大于4 cm及3.25 cm时,提示为G2/G3级肿瘤,P=0.025、0.05。高级别肿瘤更易呈现深分叶或多结节融合状,P值为0.004及0.046。CT上肿瘤的边界、均匀性对于分级的鉴别P值为0.018及0.016。X线对于分叶状肿瘤的分级鉴别曲线下面积达0.831(敏感性74.2%,特异性85.7%),CT检查曲线下面积达0.834(敏感性72.4%,特异性81.8%)。结论乳腺X线及CT成像均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且效能相近,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任意一种检查,均可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术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检查 CT 分叶状肿瘤 良恶性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