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续随子根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1
作者 代炎 王一巍 +4 位作者 王瑞阳 刘晨阳 徐曙 冯煦 陈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从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inn.)根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续随子中分离获得,分别为3′,4,4″,6′-tetrahydroxy[1,1′:4′,1″-terphenyl]-2′,5′-dion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2′-oxybis(1,... 从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inn.)根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续随子中分离获得,分别为3′,4,4″,6′-tetrahydroxy[1,1′:4′,1″-terphenyl]-2′,5′-dion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3)、1,1′-oxybis(2,4-di-tert-butylbenzene)(4)、二十四烷醇(5)、1-O-cis-octadec-9-enyl-3-eicosapentaenoyl-sn-glycerol(6)、棕榈酸(7)、二十四烷(8)、2,3,4-trihydroxyoctacosanoic acid(9)、顺-11-二十碳烯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随子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唐靓 李丕睿 +2 位作者 冯博雅 赵万里 陈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5-22,36,共9页
地涌金莲是芭蕉科多年生大型丛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用作当地草药历史悠久。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二芳基庚酮类、脂肪类、甾醇类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地涌金莲具有止血、消炎、抗菌、抗肿瘤以及抗... 地涌金莲是芭蕉科多年生大型丛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用作当地草药历史悠久。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二芳基庚酮类、脂肪类、甾醇类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地涌金莲具有止血、消炎、抗菌、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等作用。对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和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植物化学研究提供参考,加强对其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涌金莲 特有植物 化学成分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方法在中药品质形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林谷音 冯煦 陈雨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23-1828,共6页
中药品质是药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要包括中药遗传品质与中药生态品质。中药的品质决定了中药活性成分的开发与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中药临床应用效果的保证,因而中药品质形成机制亟待阐明。系统生物... 中药品质是药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要包括中药遗传品质与中药生态品质。中药的品质决定了中药活性成分的开发与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中药临床应用效果的保证,因而中药品质形成机制亟待阐明。系统生物学这门新兴学科通过多组学研究的方法,可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方法得到的高通量数据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数据处理,为中药品质形成机制研究带来新的机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的一些前沿方法,以及在中药品质形成机制研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概述了系统生物学方法在中药品质形成机制中的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在中药遗传品质、中药生态品质研究中的系统生物学“整体观”研究思路,为今后中药品质形成机制的解析提供“整体观”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品质形成机制 系统生物学 多组学联用
原文传递
茅苍术种子内源抑制物分离及生物活性分析
4
作者 陈鹏旭 廖盼华 +5 位作者 王帆 陈雨 印敏 冯煦 王奇志 管福琴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探明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种子的内源抑制物,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进行分离,共得到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和水相5个分离相;以小白菜品种‘矮脚黄’(Brassica campestris ... 为探明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种子的内源抑制物,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进行分离,共得到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和水相5个分离相;以小白菜品种‘矮脚黄’(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Aijiaohuang’)种子为受试对象,对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不同分离相及6种可能内源抑制物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及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处理下,‘矮脚黄’的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超纯水)。从茅苍术种子甲醇浸提液的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中共分离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中,酯类、酚类、有机酸类、醇类、醛酮类、苯类、甘油类、醚类和烷类分别有8、6、6、5、4、3、2、2和1种。在1000μmol·L^(-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 S,3 R,4 S,5 S)-2-甲氧基四氢-2H-吡喃-3,4,5-三醇、(9 E,11 E)-共轭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处理下,‘矮脚黄’的胚根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处理组‘矮脚黄’胚根长度的抑制率分别为50.59%和60.81%,半抑制浓度分别为623.09和136.01μmol·L^(-1)。综上所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可能是导致茅苍术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内源抑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内源抑制物 生物活性检测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
下载PDF
木兰科8种植物和菊科23种植物叶片中小白菊内酯含量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倩 乔思薇 +5 位作者 印敏 田梅 王奇志 佟海英 徐曙 冯煦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87,共3页
采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木兰科(Magnoliaceae)8种植物和菊科(Asteraceae)23种植物叶片中小白菊内酯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木兰科8种植物叶片中小白菊内酯含量为20.90~3498.31μg·g^(-1),其中,荷花木兰(Magnolia grandiflora... 采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木兰科(Magnoliaceae)8种植物和菊科(Asteraceae)23种植物叶片中小白菊内酯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木兰科8种植物叶片中小白菊内酯含量为20.90~3498.31μg·g^(-1),其中,荷花木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叶片中小白菊内酯含量最高,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Rehd.et E.H.Wils.)N.H.Xia et C.Y.Wu〕次之(715.00μg·g^(-1))。在供试的23种菊科植物中,仅14种的叶片中可检测出小白菊内酯,含量为1.23~236.03μg·g^(-1);其中,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Bunge)Fisch.et C.A.Mey.〕和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Moore)叶片中小白菊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类。考虑到小白菊内酯含量及资源量,将厚朴作为小白菊内酯的原料植物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菊科 小白菊内酯 LC-MS技术
下载PDF
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梦迪 雍旭红 +1 位作者 印敏 王奇志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代谢组学是继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主要研究生物样本和器官小分子代谢产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科学、农业动植物学等领域。本文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中的应用,对近5年代谢组学技... 代谢组学是继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主要研究生物样本和器官小分子代谢产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科学、农业动植物学等领域。本文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中的应用,对近5年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热门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概括,以期为代谢组学在植物研究领域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植物 次生代谢物 差异性
下载PDF
灰毡毛忍冬花蕾乙醇提取物中酚酸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2
7
作者 姚静远 单宇 +5 位作者 鲁正熹 吴君芝 王湘莹 王晓明 冯煦 陈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4,共3页
从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花蕾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9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1)、绿原酸(2)、4-O-咖啡酰奎宁酸(3)、5-O-咖啡酰奎宁酸(4)、3,5-O-二咖啡酰奎宁酸(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4,5-O... 从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花蕾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9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1)、绿原酸(2)、4-O-咖啡酰奎宁酸(3)、5-O-咖啡酰奎宁酸(4)、3,5-O-二咖啡酰奎宁酸(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4,5-O-二咖啡酰奎宁酸(7)、3,4-O-二咖啡酰奎宁酸乙酯(8)和4,5-O-二咖啡酰奎宁酸乙酯(9)。化合物4、5、6、7、8和9均为首次从灰毡毛忍冬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花蕾 乙醇提取物 酚酸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海滨木槿茎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8
作者 唐靓 张国栋 +2 位作者 王瑞阳 冯煦 陈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1,共3页
从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 Sieb.et Zucc.)茎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植醇(1)、α-香树脂醇(2)、粘霉烯醇(3)、3β-7-豆甾烯-3-O-β-D-葡萄糖苷(4)、1-二十五烷醇(5)、东莨菪素(6)、丁香脂素(7)、白桦脂醇(8)、臭矢菜素... 从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 Sieb.et Zucc.)茎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植醇(1)、α-香树脂醇(2)、粘霉烯醇(3)、3β-7-豆甾烯-3-O-β-D-葡萄糖苷(4)、1-二十五烷醇(5)、东莨菪素(6)、丁香脂素(7)、白桦脂醇(8)、臭矢菜素D(9)、Z-咖啡酸硬脂醇酯(10)和东莨菪苷(11)。上述化合物均首次从海滨木槿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木槿 乙醇提取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脉络宁注射液酯提废渣大孔树脂富集液的化学成分鉴定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鲁正熹 姚静远 +5 位作者 印敏 李林蔚 何晓东 刘群 李剑 陈雨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638-2646,共9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脉络宁注射液酯提废渣的化学成分,为酯提废渣资源的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ASD-7大孔树脂柱富集脉络宁注射液酯提废渣化学成分,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脉络宁...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脉络宁注射液酯提废渣的化学成分,为酯提废渣资源的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ASD-7大孔树脂柱富集脉络宁注射液酯提废渣化学成分,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脉络宁注射液酯提废渣大孔树脂富集液进行数据采集和化学成分鉴定,采用定量软件对绿原酸、异绿原酸、异绿原酸C、灰毡毛忍冬皂苷甲和灰毡毛忍冬皂苷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共鉴定出脉络宁注射液酯提废渣中42个化学成分,包括9个酚酸类化合物、9个黄酮类化合物、10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8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和1个联苄类化合物,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绿原酸、异绿原酸、异绿原酸C、灰毡毛忍冬皂苷甲和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0),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5.38%~103.06%,RSD为0.76%~1.8%。结论本研究可用于脉络宁注射液酯提废渣大孔树脂富集液中化学成分的鉴定以及5种有效成分的准确定量分析,为脉络宁注射液酯提废渣的再利用和制备工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注射液酯提废渣 超高效液相-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成分鉴定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高产巨大戟醇铁海棠毛状根培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茜 李丕睿 +4 位作者 陈梅香 代炎 陈鹏旭 冯煦 陈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为构建高产巨大戟醇的铁海棠毛状根培养体系,研究比较了6个不同品种铁海棠茎叶部分的巨大戟醇含量,以含量高的铁海棠原种的花梗及叶盘为外植体,考察不同菌株以及不同侵染条件对其诱导率的影响,筛选适宜铁海棠毛状根生长的液体培养基,并... 为构建高产巨大戟醇的铁海棠毛状根培养体系,研究比较了6个不同品种铁海棠茎叶部分的巨大戟醇含量,以含量高的铁海棠原种的花梗及叶盘为外植体,考察不同菌株以及不同侵染条件对其诱导率的影响,筛选适宜铁海棠毛状根生长的液体培养基,并比较了铁海棠毛状根和植株中的巨大戟醇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铁海棠6个品种间巨大戟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为铁海棠原种。(2)以铁海棠原种的花梗为外植体,预培养7 d,以D_(600 nm)=0.6的Ar A4菌液侵染6 min,转入1/2MS固体培养基中共培养3 d可获得最佳转化效果,毛状根诱导率最高达68.33%。(3)毛状根在1/2M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迅速,长势良好。(4)毛状根中巨大戟醇的含量显著高于铁海棠原种植株中各部位的含量,达到593.14 mg/kg,鲜质量为0.50 g的毛状根经悬浮培养10 d后,可获得132.27μg巨大戟醇。铁海棠6个品种中以铁海棠原种巨大戟醇含量最高,利用发根农杆菌Ar A4侵染铁海棠原种花梗,成功建立了铁海棠毛状根的高效诱导及悬浮培养体系,且获得的毛状根中巨大戟醇含量高于原植株,为高效获得巨大戟醇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海棠 巨大戟醇 毛状根 发根农杆菌 诱导率
下载PDF
葱莲地上部和地下部总生物碱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体外抑制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思薇 姚静远 +5 位作者 印敏 王忠 王奇志 冯煦 陈雨 徐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97,共3页
为了探究葱莲(Zephyranthes candida(Lindl.)Herb.)在生物农药上的应用价值,采用水浴加热浸提法提取野生葱莲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总生物碱,并比较质量浓度500μg·mL^(-1)地上部和地下部总生物碱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菌(包括12种植物... 为了探究葱莲(Zephyranthes candida(Lindl.)Herb.)在生物农药上的应用价值,采用水浴加热浸提法提取野生葱莲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总生物碱,并比较质量浓度500μg·mL^(-1)地上部和地下部总生物碱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菌(包括12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率。结果表明:葱莲地上部和地下部总生物碱的提取率分别为18.241%和9.725%。葱莲地上部和地下部总生物碱提取物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抑制率均较高,分别为75.29%和82.62%;2种提取物对其余植物病原真菌和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率均较低,多在20%以下。并且,葱莲地上部和地下部总生物碱提取物对多数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葱莲地上部和地下部总生物碱提取物具有防治稻瘟病的潜力,且地上部总生物碱提取物的使用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莲 总生物碱 植物病原菌 抑制率 生物农药
下载PDF
不同月份竹叶花椒叶挥发性成分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璟璟 印敏 +3 位作者 雍旭红 冯煦 王碧 王奇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0,共3页
利用GC-MS技术检测并比较了3月至10月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叶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差异。结果表明:3月至10月竹叶花椒叶挥发油含量为0.06%~0.53%,且在不同月份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竹叶花椒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挥... 利用GC-MS技术检测并比较了3月至10月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叶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差异。结果表明:3月至10月竹叶花椒叶挥发油含量为0.06%~0.53%,且在不同月份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竹叶花椒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类成分最多(18),醇类成分次之(11),而酯类、酸类、醛类、酮类和氧化物成分均较少,分别只有5、3、2、1和1种。竹叶花椒叶挥发性成分在4月最多(36),在9月最少(12)。不同月份竹叶花椒叶挥发性成分均以烯类和醇类为主,且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和D-柠檬烯。结合其他研究结果,推测竹叶花椒叶挥发油可能具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花椒 挥发油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