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中药炮制实验课的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佳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11-13,共3页
随着疫情的发生,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对中药炮制实验课已不再适用。此研究发挥互联网优势,将慕课、虚拟仿真等网络资源引入中药炮制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资源为辅的实验课教学模式,... 随着疫情的发生,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对中药炮制实验课已不再适用。此研究发挥互联网优势,将慕课、虚拟仿真等网络资源引入中药炮制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资源为辅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科学研究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 中药炮制实验课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炮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昊 杜伟锋 +3 位作者 曹岗 蔡宝昌 丛晓东 葛卫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9-822,共4页
近些年,红外光谱在中药炮制研究领域广泛应用,譬如中药不同炮制品之间的鉴别,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以及炮制机理的探讨,中药炮制过程控制等方面。本文着重针对红外光谱在中药炮制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为红外光谱应... 近些年,红外光谱在中药炮制研究领域广泛应用,譬如中药不同炮制品之间的鉴别,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以及炮制机理的探讨,中药炮制过程控制等方面。本文着重针对红外光谱在中药炮制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为红外光谱应用于中药炮制生产实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中药炮制 鉴别 快速测定 过程控制
下载PDF
中药硇砂不同品种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余玖霞 陆兔林 +1 位作者 毛春芹 陈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硇砂不同品种的抗炎药理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腋窝皮下置无菌棉球致炎法,观察白硇砂、紫硇砂对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的对抗作用;采用小鼠体内急性毒理实验,评价白硇砂、紫硇砂的急性毒性。结果紫... 目的探讨硇砂不同品种的抗炎药理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腋窝皮下置无菌棉球致炎法,观察白硇砂、紫硇砂对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的对抗作用;采用小鼠体内急性毒理实验,评价白硇砂、紫硇砂的急性毒性。结果紫硇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为27.3%,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组织增生的抑制率为20.0%,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硇砂对小鼠耳廓肿胀及棉球肉芽肿的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小鼠灌胃白硇砂的LD50为2.94g/kg,灌胃紫硇砂的LD50为4.82g/kg。结论紫硇砂对急性、亚急性炎症动物模型有对抗作用,而白硇砂作用不明显;硇砂各品种使用药典推荐剂量安全性较好,大幅度增加剂量后可产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硇砂 紫硇砂 抗炎作用 LD50
下载PDF
中药狼毒生品与炮制品脂肪油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宁 李俊松 蔡宝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比较炮制前后狼毒脂肪油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应用GC-MS对狼毒炮制前后脂肪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生品脂肪油中共检出34种化合物,炮制品脂肪油中共检出30种化合物。结论:炮制对狼毒中脂肪油的化学成分产生了较大... 目的:比较炮制前后狼毒脂肪油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应用GC-MS对狼毒炮制前后脂肪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生品脂肪油中共检出34种化合物,炮制品脂肪油中共检出30种化合物。结论:炮制对狼毒中脂肪油的化学成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 月腺大戟 脂肪油成分 GC—MS
下载PDF
中药赭石炮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丹 李俊松 +2 位作者 李伟东 蔡皓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7,共3页
通过查阅文献追踪赭石炮制历史沿革及前人的炮制原始意图,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和临床体会,概括赭石古代、现代炮制研究情况,提出赭石炮制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为赭石的进一步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赭石 炮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秦昆明 方前波 蔡宝昌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183-185,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中药饮片规范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并对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炮制/规范化
下载PDF
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绚 蔡宝昌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2-14,共3页
通过分析中药炮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探讨,指出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点,为炮制现代化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今后科研中逐步改进,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炮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中药炮制 炮制原理 质量标准
下载PDF
中药炮制辅料米醋的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陆金兰 朱星宇 +4 位作者 刘玲 张希琼 徐柳 陈志鹏 李伟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3-469,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和品牌的米醋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为建立中药炮制辅料米醋的药用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方法收集33批米醋,采用HPLC方法,通过对流动相种类、色谱柱、洗脱程序、流动相pH的考察,优化米醋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并对其中20...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和品牌的米醋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为建立中药炮制辅料米醋的药用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方法收集33批米醋,采用HPLC方法,通过对流动相种类、色谱柱、洗脱程序、流动相pH的考察,优化米醋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并对其中20批黑醋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米醋浓度以1∶3稀释进样,色谱条件为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5μm,250mm×4.6mm),流动相:0.07%磷酸水(pH=2.28~2.38)-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此时特征峰分离效果最佳。米醋分白醋和黑醋,其指纹图谱差异较大,白醋几乎只有一个醋酸峰,单从HPLC方面无法判断配制白醋和酿造白醋的区别;20批黑醋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将其聚为几类。将同一品牌恒顺不同类型的米醋进行相似度比较,发现相似度较高,可见同一品牌内的米醋由于酿造工序、原料相似,品质比较均一稳定。结论市场上的米醋种类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实验选择20批常用黑醋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米醋的差异,为中药炮制辅料米醋的药用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醋 指纹图谱 HPLC 药用质量标准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竹沥半夏炮制工艺 被引量:2
9
作者 罗美美 朱伟豪 +7 位作者 郑琳玉 朱星宇 梅春梅 陈富贵 赵雨薇 郝芳雨 胡晓芳 李伟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55,共4页
目的优化竹沥半夏炮制工艺,为竹沥半夏饮片临方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分析,以浸出物、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鸟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竹沥半夏辅料用量、炮制时间、干燥温度等3个因素,对竹... 目的优化竹沥半夏炮制工艺,为竹沥半夏饮片临方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分析,以浸出物、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鸟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竹沥半夏辅料用量、炮制时间、干燥温度等3个因素,对竹沥半夏炮制工艺进行优选,同时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结果竹沥半夏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g姜半夏,鲜竹沥15 g,炮制时间1 h,干燥温度44℃。结论该工艺简易可行、竹沥半夏质量稳定可靠,为竹沥半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沥半夏 Box-Behnken响应面法 炮制工艺 总评归一值
原文传递
蟾蜍油炮制工艺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10
作者 牟丽燕 高萌 +7 位作者 陆兔林 毛春芹 季德 苏联麟 郭志俊 高波 罗川 殷放宙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57-363,共7页
目的:优化蟾蜍油干燥工艺,并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氨基酸含量测定为主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氨基酸和浸出物为指标,进行蟾蜍油热风干燥、自然阴干、冷冻干燥及真空干燥工艺的优选,分别考察了热风干燥的加热温度、加... 目的:优化蟾蜍油干燥工艺,并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氨基酸含量测定为主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氨基酸和浸出物为指标,进行蟾蜍油热风干燥、自然阴干、冷冻干燥及真空干燥工艺的优选,分别考察了热风干燥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物料厚度,冷冻干燥的预冻时间、冷冻干燥时间,真空干燥的温度及时间对蟾蜍油的影响。采用HPLC建立15批蟾蜍油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采用柱前衍生化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蟾蜍油最佳工艺为不叠加样本,50℃热风干燥11 h。HPLC指纹图谱中共确定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40%~0.57%、0.57%~0.78%、0.54%~0.75%、0.26%~0.86%。结论:所确定的工艺及质量评价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蟾蜍油的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油 干燥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氨基酸
下载PDF
竹沥半夏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及4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比较
11
作者 郑琳玉 朱伟豪 +4 位作者 罗美美 梅春梅 李伟东 许垒 黄玉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90-2595,共6页
目的比较姜半夏与其竹沥炮制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核苷类成分变化,为竹沥半夏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0批姜半夏及其炮制品竹沥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 目的比较姜半夏与其竹沥炮制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核苷类成分变化,为竹沥半夏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0批姜半夏及其炮制品竹沥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测定姜半夏与竹沥半夏中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鸟苷共4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10批姜半夏和竹沥半夏与其对应对照指纹图谱R的相似度均在0.851~0.990之间。2种样品共得到10个共有峰,并指认出了4个成分,分别为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鸟苷。HCA、PCA、OPLS-DA结果均显示,姜半夏、竹沥半夏样品分别聚为一类,且OPLS-DA筛选出姜半夏与竹沥半夏4个差异性成分,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值排序依次为峰8、峰1、峰6(腺嘌呤)、峰10。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竹沥半夏中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鸟苷的平均含量较姜半夏分别下降了15.90%、12.00%、26.04%、22.18%,其中次黄嘌呤、腺嘌呤、鸟苷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姜半夏和竹沥半夏的定性、定量分析;竹沥炮制姜半夏后4种核苷类成分的平均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沥半夏 姜半夏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核苷类成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中药自然铜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高婵 蔡宝昌 +2 位作者 李伟东 李俊松 蔡皓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7,共3页
从自然铜的鉴别、化学成分、炮制研究、药理研究等方面入手,针对近年来有关自然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自然铜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为进一步完善自然铜的炮制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自然铜 鉴别 工艺 质量标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楼成华 王明艳 +3 位作者 杨欢 杨光明 童丽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对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的13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采用MTT法观察黄酮类化合物对SMMC-7721、Hela、A549、MGC-803、MDA-MB-231、LOVO 6种人癌细胞株的影响。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细胞... 目的对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的13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采用MTT法观察黄酮类化合物对SMMC-7721、Hela、A549、MGC-803、MDA-MB-231、LOVO 6种人癌细胞株的影响。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细胞株增殖的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 黄酮类化合物 癌细胞株 抗肿瘤 MTT法
下载PDF
山茱萸的化学、药理与炮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4
作者 张程荣 曹岗 +2 位作者 张云 丛晓东 蔡宝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9期2002-2005,共4页
通过对山茱萸在近几年国内外化学研究、药理作用方面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对其炮制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山茱萸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山茱萸 化学 药理 炮制
原文传递
中药牡蛎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钟洁雯 陈建伟 +2 位作者 李祥 蔡宝昌 侯珂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499-501,共3页
目的:观察牡蛎对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取昆明小鼠(均为雄性),随机分组,每组12只。采用不同剂量生、煅牡蛎混悬液、生牡蛎的水提液、生牡蛎中水不溶性部分及CaCO3化学药品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进行镇静催眠实... 目的:观察牡蛎对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取昆明小鼠(均为雄性),随机分组,每组12只。采用不同剂量生、煅牡蛎混悬液、生牡蛎的水提液、生牡蛎中水不溶性部分及CaCO3化学药品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进行镇静催眠实验研究。结果:生牡蛎混悬液、生牡蛎的水提液、生牡蛎中水不溶性部分、CaCO3化学药品及350℃下的煅牡蛎较空白对照组的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生牡蛎有较好的镇静、催眠、安神作用,低温煅制的牡蛎亦有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戊巴比妥钠 催眠作用 小鼠
原文传递
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0
16
作者 杜伟锋 王明艳 蔡宝昌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5-717,共3页
目的:研究山茱萸生品和制品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炮制增效的机理。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的小鼠模型,以碳粒廓清法测定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测定法测定体液免疫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测定细... 目的:研究山茱萸生品和制品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炮制增效的机理。方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的小鼠模型,以碳粒廓清法测定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测定法测定体液免疫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山茱萸生品和制品多糖均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增加血清HC50值,明显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且制品多糖的作用显著优于生品多糖。结论:山茱萸生品多糖和制品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山茱萸经酒蒸制后,其多糖的药效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多糖 炮制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梁小娟 杜伟锋 +2 位作者 蔡宝昌 丛晓东 张云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0-462,共3页
目的测定并考察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山茱萸的炮制机理。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结果生品总糖含量为51.41%,得率为10.12%;制品总糖含量为53.10%,得率为5.91%,较生品多糖得率下降了41.60%。... 目的测定并考察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山茱萸的炮制机理。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结果生品总糖含量为51.41%,得率为10.12%;制品总糖含量为53.10%,得率为5.91%,较生品多糖得率下降了41.60%。结论山茱萸经酒蒸制后,多糖得率降低。实验结果为探讨山茱萸炮制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炮制 多糖 苯酚-硫酸法
下载PDF
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成分对肾阴虚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傅紫琴 蔡宝昌 +1 位作者 余宗亮 戴衍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成分对肾阴虚模型小鼠抗衰老作用的差异。方法通过灌胃给药,观察山茱萸炮制前后粗多糖对肾阴虚模型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时间、血清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山茱萸制品多糖较生品更能显著延长肾阴... 目的探讨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成分对肾阴虚模型小鼠抗衰老作用的差异。方法通过灌胃给药,观察山茱萸炮制前后粗多糖对肾阴虚模型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时间、血清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山茱萸制品多糖较生品更能显著延长肾阴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时间,提高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结论山茱萸多糖对肾阴虚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且制品作用优于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多糖 炮制 肾阴虚 抗衰老 小鼠
下载PDF
HPLC-ESI-MS法分析山茱萸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杜伟锋 张云 +1 位作者 丛晓东 蔡宝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方法,分析比较山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6410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联用;正、负离子检...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方法,分析比较山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6410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联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通过质谱中的主要碎片,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山茱萸生品中检测出了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裂苷,制品中检测出了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马钱苷和山茱萸裂苷;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山茱萸生、制品中均检测出了没食子酸、7-O-没食子酰基景天庚酮糖、莫诺苷、山茱萸裂苷。结论:在质谱正、负离子检出模式下,主要化学成分响应均较好,这为分析山茱萸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以及控制饮片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ESI-MS 山茱萸 炮制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黄芩炮制前后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欣文 吴德康 +1 位作者 李俊松 蔡宝昌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考察黄芩酒制、炒炭炮制前后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炮制机理。方法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 目的考察黄芩酒制、炒炭炮制前后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炮制机理。方法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结果 6种黄酮类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分别在选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7.8%~101.2%之间,RSD均小于3.0%。黄芩酒制后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的质量分数有所下降,黄芩素、汉黄芩素的质量分数则稍有增加;黄芩炒炭后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的质量分数明显下降,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结论本方法简便、重复性好,能准确测定黄芩及其炮制品中6种成分的含量,为评价黄芩炮制前后成分变化提供了分析方法。炮制后所得酒黄芩和黄芩炭6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均发生了变化,也为黄芩炒炭后发生质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酮类 HPLC 炮制前后 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