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逻辑理路、核心要义和价值意蕴
1
作者 杨蓉荣 刘谨铭 《江南论坛》 2025年第2期16-20,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借鉴运用,契合当下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时代特征与现实诉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借鉴运用,契合当下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时代特征与现实诉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这一重要思想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和怎样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筑牢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科学理论的基石,锚定了清晰明朗的前行方向,开辟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2
作者 徐龙建 王浩源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4,共9页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质生产力以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迁升级为基本内涵,呈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显著特征,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传承和创新发展。作为生...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质生产力以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迁升级为基本内涵,呈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显著特征,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传承和创新发展。作为生产力的高级形态,新质生产力在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层面与中国式现代化逻辑联接、相互啮合、共促共进,二者统一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当中。立足新发展阶段,要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遵循,以新发展格局为条件保障,加快培育和发展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使新质生产力在竞相迸发与充分涌流中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研究述评
3
作者 焦利萍 武星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国内学界在持续跟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围绕长期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国内学界在持续跟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围绕长期执政概念、长期执政风险、长期执政能力以及长期执政规律等核心议题展开广泛深入研究,形成丰硕成果。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可在建构长期执政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以系统观念全面分析长期执政风险、围绕解答大党独有难题提升长期执政能力、在大历史观中把握长期执政规律等方面开拓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研究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长期执政 执政风险 执政能力 执政规律
下载PDF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4
作者 王兵 《群众》 2025年第1期23-24,共2页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守正“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守正“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第一部分就是关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内容,突出了其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体制机制 文化主体性 党的文化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文化领导权 国家前途命运 集体学习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新型消费扩容升级研究——基于南通与苏南相关城市数据样本分析视角
5
作者 成青青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于以数字技术催生的新型消费具有关键的驱动力量。基于南通与苏南相关城市数据样本,通过新型消费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分析,探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新型消费扩容升级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居...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于以数字技术催生的新型消费具有关键的驱动力量。基于南通与苏南相关城市数据样本,通过新型消费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分析,探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新型消费扩容升级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居民收支不断向好,消费结构得到优化,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但消费能力、消费潜力、消费意愿、消费需求亟待进一步提升和激发。为此,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必须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完善新型消费生态;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新型消费能力;发展新业态新供给,拓展新型消费空间;全力促进服务消费,激发新型消费活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增强新型消费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消费 技术进步 扩容升级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作用、目标与路径
6
作者 张晶 《江南论坛》 2025年第3期20-25,共6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多维效用,包括建立自主、高效、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提供绿色低碳产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多维效用,包括建立自主、高效、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提供绿色低碳产品。中国式现代化也为新型工业化确立了发展目标,新型工业化应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应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新型工业化应继续坚持“中国特色”,走城乡、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 绿色低碳发展 融合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锤炼斗争的真本领
7
作者 徐贵耀 《唯实》 2024年第10期64-67,共4页
“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种精神特质,是全体中华儿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系列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 “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种精神特质,是全体中华儿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系列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体中华儿女 党员干部 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民心向背 敢于胜利 精神特质 人民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长三角一体化:时代价值与内在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占智勇 徐政 宁尚通 《产业经济评论》 CSSCI 2024年第4期50-61,共12页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区域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探索与实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区域发展点燃科技创新动力,开创长三角产业升级新思路,提供区域内就业新的增长极,推动区域内智慧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区域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探索与实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区域发展点燃科技创新动力,开创长三角产业升级新思路,提供区域内就业新的增长极,推动区域内智慧城市建设。新质生产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理是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市场要素支持,改善消费模式提供经济增长新动力,升级产业链指明产业发展新方向,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形成高效梯度产业分工体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推动合作共赢积极性——以人才培养为根基,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空间优化为支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依托,驱动数实融合发展,从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一体化 科技创新 区域协同发展
下载PDF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都市圈协同发展
9
作者 盛华根 《群众》 2025年第6期15-16,共2页
“十五五”期间,都市圈协同发展将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现阶段,江苏正立足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力图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能级等措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 “十五五”期间,都市圈协同发展将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现阶段,江苏正立足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力图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能级等措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前三大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分工协作不够、同质化竞争、协同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掣肘因素。如何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实现都市圈不同能级的城市政策互嵌、资源融通,是江苏都市圈改革发展探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机制改革 区域合作 城市能级 交通基础设施 协同发展 都市圈 分工协作 行政壁垒
下载PDF
伊朗对以色列反情报工作失误研究
10
作者 刘传平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目的]在应对以色列的情报活动中,伊朗出现多次反情报失误。研究这一问题,能够为反情报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媒体报道、智库文章和学术成果,从伊朗情报机构自身及所处的工作环境总结伊朗反情报工作失误的原因。[... [研究目的]在应对以色列的情报活动中,伊朗出现多次反情报失误。研究这一问题,能够为反情报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媒体报道、智库文章和学术成果,从伊朗情报机构自身及所处的工作环境总结伊朗反情报工作失误的原因。[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认为,伊朗对以色列的情报失误存在系统性原因。伊朗情报机构的体制机制问题、国内政治矛盾和地缘政治环境,助推了反情报工作的失误。应当将反情报工作视作整体性工程,树立科学指导思想、优化组织管理、提升反情报能力,缓和国内政治矛盾和国际冲突,为反情报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工作 反情报 情报失误 以色列 伊朗
下载PDF
数实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多元优势、动能解析与布局完善
11
作者 刘惠惠 高嘉遥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5,共1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服务模式,为经济增...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服务模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数实融合在不同层面需要不同机制,要素端融合机制主要涉及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需求端变革机制则围绕产品与服务创新、需求预测与管理展开,产业端融合机制包括农业现代化转型、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和服务业质量提升等。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化路径,需要加速技术创新与研发强化,建设数智化生态体系,扩大消费需求,推动产业数智化改造升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下载PDF
左宗棠兴利江苏事
12
作者 王秋爽 《群众》 2025年第6期68-69,共2页
左宗棠(1812—1885),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1881年10月,左宗棠被清政府任命为两江总督,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的治理经验,是其一生政治事业的重要组... 左宗棠(1812—1885),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1881年10月,左宗棠被清政府任命为两江总督,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的治理经验,是其一生政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心怀爱民之情,满腔强国之志,以古稀之龄,踏遍江苏的大江南北,在水利、盐务、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江总督 左宗棠 张之洞 李鸿章 治理成效 名臣 治理经验 洋务派
下载PDF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新提升的江苏实践
13
作者 吴青熹 刘佳起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江苏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新提升,一是要深入推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江苏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新提升,一是要深入推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二是要广泛通过区域化党建、网格化党建和党建引领的三治融合,扩大组织网络、吸纳多元主体、激活社会资本、发起政治动员,完善党委领导、党建引领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要以科技赋能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通过新技术构建平台型组织、再造组织流程和业务流程,赋能社会治理精细化和智能化等方式,让基层治理方式更人性、更贴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现代化 江苏实践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14
作者 王松 徐政 袁瀚坤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对于国内大循环而言,新质生产力能够打造高质量供给进而满足居民高品质需求、提升居民收入和购买力进而促进国内消费、加速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进而提升国内循环效率;对于国际循环而言,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 对于国内大循环而言,新质生产力能够打造高质量供给进而满足居民高品质需求、提升居民收入和购买力进而促进国内消费、加速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进而提升国内循环效率;对于国际循环而言,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帮助我国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促进对外开放的深化和拓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薄弱、制度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才体系不能充分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西方科技打压和经贸围堵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水平国际循环形成外部阻碍。为了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基石;二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坚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土壤;三是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四是要深化国际经贸和科技合作,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外部动能;五是要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水平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国际经贸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命题的出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传善 周毅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8,255,共9页
“因地制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指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命题的出场遵循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上看,这一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因地制宜”理念的具体体现;从历史进程看,这一命题是... “因地制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指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命题的出场遵循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上看,这一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因地制宜”理念的具体体现;从历史进程看,这一命题是生产力发展不同阶段“因地制宜”规则的当代呈现;从现实问题看,这一命题是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状态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论权威,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全局,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化策略 被引量:8
16
作者 易华勇 韩璞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2-44,共3页
工匠精神既是劳动者实现个人职业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内在驱动,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推动技能型劳动者向大国工匠迈进、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基于认知驱动内生催化工匠品质,尊... 工匠精神既是劳动者实现个人职业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内在驱动,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推动技能型劳动者向大国工匠迈进、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基于认知驱动内生催化工匠品质,尊重个体需求促进工匠精神内化为受教主体的行为自觉,立足素质化与个性化、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实现工匠文化浸润,强化教育主体的引导能力建设等内化策略,是新时代有效推动工匠精神内化为广大劳动者职业素养、全社会崇尚工匠精神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受教主体 内化策略
下载PDF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17
作者 盛华根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5-7,共3页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分类指导 支撑力 高质量发展 体制机制 生产力 全国两会
下载PDF
统筹做好科技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
18
作者 盛华根 《群众》 2024年第7期12-13,共2页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我省“新春第一会”上,省委省政府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我省“新春第一会”上,省委省政府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作出江苏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 自立自强 全球影响力 深度融合 高质量发展 统筹 因地制宜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下载PDF
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19
作者 谭军 《唯实》 2024年第8期43-44,共2页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进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进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举措,这些改革举措旨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更有力的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活力 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举措 文化支撑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下载PDF
组织行为学视域下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研究
20
作者 于江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却出现了“躺平”“侧卧”“摆烂”的行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社会科学,能够基于组织行为学视域,为激励党... 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却出现了“躺平”“侧卧”“摆烂”的行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社会科学,能够基于组织行为学视域,为激励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担当作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主观、客观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因素,提出通过合理设置多重激励目标、平衡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培育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等路径,不断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担当作为 组织行为学 激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