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部分地区水禽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长明 陈怀君 +5 位作者 袁橙 封琦 王永娟 徐海 吴双 朱善元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3,共9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江苏地区水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进化分群、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期为水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从江苏省部分规模化水禽养殖场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病例中,分离得到24株水禽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并... 本研究旨在明确江苏地区水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进化分群、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期为水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从江苏省部分规模化水禽养殖场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病例中,分离得到24株水禽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并检测分离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系统进化分群和耐药情况。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O65血清型菌株共8株,占全部菌株的33.3%,O16、O68、O87、O126、O138、O164血清型菌株各1株,其他未鉴定血清型10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fimA、ECs3737、ECs3703、tsh和irp2基因在分离菌株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5.0%、66.7%、33.3%和4.2%,其中含有4个毒力基因组合的菌株占29.2%;系统进化分群结果表明,非致病群A占45.8%,低致病群B1占33.3%,高致病群B2和D分别占8.3%、1.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4株分离菌株均对恩诺沙星、强力霉素100%耐药,对四环素、万古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1.7%,对阿莫西林/棒酸的敏感率为100%。本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水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较为复杂、耐药性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建设数字化生物制药专业及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中的探索
2
作者 曹世诺 张力 周末 《科学咨询》 2024年第22期87-90,共4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制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制药领域,数据和数字化技术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此,高校需建设一个数字化生物制药专业所需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探索了建设数字...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制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制药领域,数据和数字化技术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此,高校需建设一个数字化生物制药专业所需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探索了建设数字化生物制药专业及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可能性和途径。内容涵盖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训中的应用等层面。通过这些探索,旨在为数字化生物制药专业的学习和教学提供有效的实践环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数字化生物制药专业及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将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升,为生物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生物制药 虚拟仿真 实训基地 课程改革
下载PDF
甜茶树苷H对高糖致小鼠肾足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陈毓 孙伟翔 +4 位作者 李昊达 张婷 杨海峰 陈晓兰 李锋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56-3266,共11页
[目的]探究甜茶树苷H抑制NLRP3/ASC/Caspase1通路从而改善高糖导致的小鼠肾足细胞(MPC-5)的损伤作用。[方法]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3.25、7.5、15、30、60、120μmol/L)甜茶树苷H分别孵育MPC-5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判定安全给... [目的]探究甜茶树苷H抑制NLRP3/ASC/Caspase1通路从而改善高糖导致的小鼠肾足细胞(MPC-5)的损伤作用。[方法]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3.25、7.5、15、30、60、120μmol/L)甜茶树苷H分别孵育MPC-5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判定安全给药浓度。将MPC-5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D(+)-无水葡萄糖等渗对照组(MA)、高糖组(HG)以及不同浓度(3.25、7.5、15μmol/L)甜茶树苷H组(CY3.25、CY7.5和CY15组)。HG和不同浓度甜茶树苷H组分别加入30μmol/L D(+)-无水葡萄糖,MA组加入5.5 mmol/L D(+)-无水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CON组加入不含FBS的DMEM培养基,孵育细胞24 h后,CY3.25、CY7.5和CY15组培养基更换为不同浓度甜茶树苷H,并再次孵育细胞24 h。收集细胞,采用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hydrogenase,LDH)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损伤程度;利用碘化丙啶(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MPC-5细胞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共定位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ASC、半胱氨酸天冬酶1(Caspase1)/半胱氨酸天冬酶1前体(Pro-Caspase1)以及肾结蛋白(Desmin)、肾病蛋白(Nephrin)、线粒体裂变因子(MFF)、胶原Ⅳ(CollagenⅣ)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mol/L甜茶树苷H组相比,7.5和15μmol/L甜茶树苷H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30、60和120μmol/L甜茶树苷H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因此,后续选择3.25~15μmol/L为甜茶树苷H的安全作用浓度。采用以上安全作用浓度甜茶树苷H处理细胞,结果显示,与HG组相比,CY3.25、CY7.5和CY15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显著降低(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CY7.5和CY15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G组细胞中NLRP3、ASC荧光增强且出现红绿荧光标记重叠现象;与HG组相比,CY3.25、CY7.5组细胞中NLRP3、ASC荧光减弱,未观察到红绿荧光标记重叠现象,CY15组细胞中NLRP3、ASC无荧光阳性标记。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HG组相比,CY15组细胞中IL-1β和Pro-IL-1β释放量比值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HG组相比,CY15组细胞中NLRP3、ASC、Desmin、MFF、CollagenⅣ及Caspase1/Pro-Caspase1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Nephr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甜茶树苷H能改善高糖诱导导致的MPC-5细胞损伤,其主要通过改变NLRP3/ASC/Caspase1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茶树苷H 高糖 足细胞 损伤作用
下载PDF
高邮鸭Akt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李小芬 朱睿 +2 位作者 宋易霖 田维婷 张蕾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Akt1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基因,通过响应生长因子刺激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底物来调节许多过程,包括代谢、增殖、细胞存活、生长和血管生成等。实验室前期对全转录组差异分析获得了与高邮鸭双黄蛋率显著相关的候选关键基因Akt1,并且A... Akt1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基因,通过响应生长因子刺激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底物来调节许多过程,包括代谢、增殖、细胞存活、生长和血管生成等。实验室前期对全转录组差异分析获得了与高邮鸭双黄蛋率显著相关的候选关键基因Akt1,并且Akt1显著富集于差异表达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为了对高邮鸭双黄蛋候选基因Akt1进行系统的功能研究,本研究通过PCR技术克隆高邮鸭卵巢组织Akt1全长,构建了Akt1-EGFP融合表达载体,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AKT1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AKT1为种间保守型非分泌蛋白,表达于质膜,具有丰富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可与10种蛋白(TSC1、MAPK1、PIK3R1、PIK3CA、TSC2、CDKN1A、IKBKB、PIK3CD、PDPK1和ILK)发生互相作用。研究结果为揭示Akt1基因编码的蛋白在调控高邮鸭双黄蛋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鸭 双黄蛋 Akt1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一种基于HDR-CRISPR/Cas9技术快速构建重组鸭肠炎病毒的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贾文凤 蒋香香 +3 位作者 陶慧丽 王安平 吴植 朱善元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8-309,共12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建立基于HDR-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准确地将外源基因定向插入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基因组的方法,为以DEV为载体的重组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并扩繁DEV疫苗株,测定其... [目的]本研究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建立基于HDR-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准确地将外源基因定向插入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基因组的方法,为以DEV为载体的重组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并扩繁DEV疫苗株,测定其病毒滴度。根据DEV疫苗株UL26、UL27基因间非编码区序列,设计合成向导RNA(gRNA),经双链退火获得目的片段,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其插入PX459-V2.0载体获得gRNA-Cas9质粒。同时,通过常规基因克隆技术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插入PVAX-1载体,构建含有真核表达盒P_(CMV)-EGFP-BGH pA的重组表达质粒。以DEV疫苗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gRNA上、下游同源臂序列,通过融合PCR将同源臂序列与真核表达盒P_(CMV)-EGFP-BGH pA进行连接并克隆至PUC19载体获得供体质粒PUC19-UP-EGFP-DOWN。采用先转染质粒后感染亲本DEV的策略构建重组病毒rDEV-EGFP,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法优化重组病毒构建的试验条件,根据不同条件下绿色荧光蚀斑数量确定最佳条件。利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并纯化表达绿色荧光的蚀斑,获得重组病毒rDEV-EGFP,并对其进行遗传稳定性及体外复制能力的评估。[结果]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靶向DEV基因组UL27与UL26基因间非编码区序列的gRNA-Cas9质粒及包含EGFP真核表达盒的供体质粒。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 embryo fibroblast, CEF)中转染gRNA-Cas9及供体质粒后感染DEV,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蚀斑,表明成功利用HDR-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EGFP报告基因敲入DEV基因组。优化后的最佳试验条件为:DEV感染复数(MOI)为0.2、gRNA-Cas9质粒与供体DNA转染比例为1∶2、供体DNA的转染形式为DNA片段、转染与感染时间间隔为6 h、重组病毒收取时间为DEV感染后48 h,优化后EGFP报告基因的敲入效率显著提高(P<0.05)。重组病毒rDEV-EGFP在CEF中连续传代15次,EGFP真核表达盒仍稳定整合在UL26与UL27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区,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重组病毒rDEV-EGFP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DEV疫苗株无明显差异,生长趋势一致,具有良好的体外复制能力。[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HDR-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快速构建重组DEV的方法,成功构建了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及体外复制能力的重组病毒rDEV-EGFP,为重组DEV载体疫苗候选株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CRISPR/Cas9基因编辑 重组载体
下载PDF
江苏及周边地区鸭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毒力因子及耐药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长明 吴植 +6 位作者 朱善元 王永娟 封琦 董洪燕 袁橙 徐海 吴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76-4084,共9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江苏及周边地区鸭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APEC的防控提供依据。从江苏省及周边养鸭场分离了191株APEC,并对其中21株(每个养殖场选... 本研究旨在明确江苏及周边地区鸭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APEC的防控提供依据。从江苏省及周边养鸭场分离了191株APEC,并对其中21株(每个养殖场选取1株)的O抗原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进行检测。对21株APEC的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O65血清型12株,占全部菌株的57.14%,O5、O28、O42、O87、O93、O138、O147血清型均为1株,其他血清型2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5个毒力基因有较高的分布率,其中fimA基因的阳性率为100%,ECs3737、ECs3703、tsh和irp2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0.5%、85.7%、57.1%和42.9%,含有5个毒力基因的菌株共有6株(28.5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1株APEC均存在多重耐药性,100%的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强力霉素、万古霉素和红霉素耐药,85.71%的分离株对10种以上抗生素耐药,14.29%的菌株对21种药物都耐药;对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含有4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有13株,其中9株是O65血清型。在13株含有4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中,耐15种药物以上的有9株(69.23%),耐20种以上药物的有3株(23.08%),表明含有4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研究表明,江苏及周边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耐药性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广西某猪场猪链球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长明 陈怀君 +4 位作者 朱善元 袁敬知 葛强 李珣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6-746,共11页
2019年12月广西玉林某猪场猪连续发生多起保育猪突然死亡病例,为确诊该猪场猪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对发病猪场进行采样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gdh基因PCR扩增、血清型和7个毒... 2019年12月广西玉林某猪场猪连续发生多起保育猪突然死亡病例,为确诊该猪场猪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对发病猪场进行采样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gdh基因PCR扩增、血清型和7个毒力基因的鉴定、耐药性检测以及耐药基因的鉴定。结果显示,从两头病死猪中各分离出1株细菌,在TSB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为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且大小一致的圆形菌落,初步鉴定为革兰阳性链球菌,分别命名为GXYL-F1、GXYL-N2。经猪链球菌特异性基因gdh及血清型引物鉴定,两分离株均为9型猪链球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两分离菌株均可发酵水杨素、麦芽糖、M.R.和七叶苷。PCR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gdh、fbps、sao、sbp2’和orf2均为阳性,mrp、epf、sly基因均为阴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分离株均对新霉素、链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和磺胺嘧啶这9种药物呈耐药性,此外分离菌株GXYL-F1还对恩诺沙星耐药。两分离菌株均扩增出耐药基因aadA1、qnrB、qnrS。表明该猪场保育猪突然死亡是由9型猪链球菌引起。上述研究结果为该猪场制定9型猪链球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了解猪链球菌流行血清型多样性与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PCR鉴定 耐药性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狼山鸡消化道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文强 王永娟 +2 位作者 张龙 朱善元 秦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5期12541-12543,12545,共4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狼山鸡消化道乳酸菌,为开发新型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厌氧菌分离技术,从狼山鸡肠道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耐酸性、抗菌活... [目的]分离和鉴定狼山鸡消化道乳酸菌,为开发新型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厌氧菌分离技术,从狼山鸡肠道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耐酸性、抗菌活性等筛选。[结果]分离到5株乳酸菌LCr-01、LCr-02、LCe-01、LCe-02、LCe-03,经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植物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以及嗜酸乳杆菌。其中,LCr-0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和抗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5株菌乳杆菌中LCr-0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与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山鸡 乳酸菌 生物学特性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抗体制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家禾 左伟勇 +4 位作者 洪伟鸣 管远红 孟婷 刘莉 周作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83-88,共6页
本文对噬菌体展示抗体技术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包括载体、蛋白融合、引物设计、构建方法、筛选技术等。并对其在抗体制备中的近年来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这一抗体制备技术进行了科学性展望。
关键词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单链抗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邮鸭对豆粕和豌豆蛋白粉的氨基酸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根来 杨晓志 +1 位作者 殷洁鑫 左伟勇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通过鸭代谢试验和化学分析比较测定豆粕和豌豆蛋白粉的氨基酸利用率以及养分含量。选择18羽20周龄健康状况良好的高邮鸭,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处理1为豌豆蛋白粉强饲组,处理2为豆粕强饲组,处理3为饥饿组,用以测定内源损失... 通过鸭代谢试验和化学分析比较测定豆粕和豌豆蛋白粉的氨基酸利用率以及养分含量。选择18羽20周龄健康状况良好的高邮鸭,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处理1为豌豆蛋白粉强饲组,处理2为豆粕强饲组,处理3为饥饿组,用以测定内源损失,分别测定和计算豌豆蛋白粉和豆粕的氨基酸消化率、可消化氨基酸含量。豌豆蛋白粉和豆粕中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纤维(CF)、钙(Ca)、总磷(TP)和各种氨基酸(AA)的含量采用化学分析法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豌豆蛋白粉中CP、EE、CF、Ca、TP的含量分别为56.08%、3.15%、4.98%、1.01%、0.63%,而豆粕中相应值分别为44.34%、1.95%、6.13%、0.53%、0.62%;(2)豌豆蛋白粉的表观可消化总氨基酸含量、真可消化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71.10、283.31 mg/g,均极显著低于豆粕的相应含量303.55、315.88 mg/g(P<0.01);(3)豆粕中赖氨酸、异亮氨酸和组氨酸3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5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可消化含量极显著高于豌豆蛋白粉中相应氨基酸值(P<0.01),而豌豆蛋白粉中可消化蛋氨酸、丙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豆粕中含量(P<0.01)。综上所述,高邮鸭对豌豆蛋白粉和豆粕中各种氨基酸的消化率具有较大差异,豆粕对鸭的营养价值高于豌豆蛋白粉。但豌豆蛋白粉的蛋白含量较高,可消化蛋氨酸含量丰富,可作为蛋白质饲料应用于鸭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蛋白粉 豆粕 氨基酸消化率 强饲法 鸭养殖
下载PDF
广东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长明 陈怀君 +4 位作者 袁橙 袁圣 贾国华 王义仁 朱善元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当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流行状况和生物学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病防控提供新的数据。本研究于2019—2020年,从广东罗非鱼主养区茂名、湛江地区采集病样进行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 本研究旨在明确当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流行状况和生物学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病防控提供新的数据。本研究于2019—2020年,从广东罗非鱼主养区茂名、湛江地区采集病样进行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通过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31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和多重耐药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261份病样中分离到35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型检测表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均为Ia型;主要毒力基因的检测证明,cylE、sodA、gapC基因在所有鱼源分离株及人源、牛源和鱼源参考株中检出率均为100%,而scpB只在人源参考菌株中检出;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敏感率为90%以上,对6种抗菌药耐药率为50%以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型和表型部分一致,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均多重耐药,其中5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为27株,占总菌株数的77.1%;斑马鱼致病试验表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可导致斑马鱼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本研究明确了当前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特性和致病性,为广东乃至全国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抗微生物肽Alloferon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洪伟鸣 左伟勇 +2 位作者 吴双 王健 朱善元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5,共2页
Alloferon-1和Alloferon-2是分离自昆虫细胞的2个小肽,研究结果表明Alloferon-1和Alloferon-2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的活性。本文就Alloferon-1和Alloferon-2的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效果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多肽 Alloferon 抗病毒 抗肿瘤
下载PDF
海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怀君 郭长明 +6 位作者 朱善元 吴植 袁圣 王永娟 袁橙 潘勇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058-3068,共11页
为探究目前海南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流行性,了解该地区无乳链球菌耐药情况,本研究2020年8月从海南地区部分渔业养殖场的病鱼中共分离获得15株无乳链球菌,对各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主要毒力基因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并对多重耐药情况进... 为探究目前海南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流行性,了解该地区无乳链球菌耐药情况,本研究2020年8月从海南地区部分渔业养殖场的病鱼中共分离获得15株无乳链球菌,对各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主要毒力基因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并对多重耐药情况进行分析。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15株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与对照菌株A909一致,均为Ⅰa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5株分离菌株均未检出毒力基因scpB,但该毒力基因在参考菌株人源无乳链球菌2603V/R中检出,而主要毒力基因cylE、sodA、gapC的检出率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5株分离菌株对甲氧胺嘧啶、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85%以上;对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卡那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敏感性达80%以上;未发现对甲氧胺嘧啶、氟罗沙星、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敏感的菌株。多重耐药检测结果表明,15株分离菌株均至少对4种药物表现耐药,其中6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86.67%,并有2株为13重耐药菌株。本研究为海南地区鱼源无乳链球菌病的用药提供参考,为华南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和疾病防控提供调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源无乳链球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多重耐药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三七茎叶皂苷口服液的质量控制研究
14
作者 秦枫 王艳 +6 位作者 吴植 吴双 王安平 朱善元 李金贵 唐楠楠 陈瑜悦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4,共10页
本研究从性状、pH、相对密度、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对三七茎叶皂苷口服液(Oral liquid of saponins of stems and leaves of Panax notoginseng,LSPN)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利用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本研究从性状、pH、相对密度、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对三七茎叶皂苷口服液(Oral liquid of saponins of stems and leaves of Panax notoginseng,LSPN)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利用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法,鉴定其主要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法,建立LSPN中人参皂苷Rb1和Rb3含量的同步分析方法。HPLC-ELSD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GL,InertSustain C18柱(5μm,250×4.6 mm Column);流动相为乙腈(A)-水(B),采用梯度洗脱;进样量:10 L;人参皂苷Rb1和Rb3保留时间分别为13.264 min和15.415 min。ELSD运行参数:氮气流速为1.64 slpm,气化温度为48℃,蒸发温度为80℃。结果表明,LSPN为黄绿色的澄清液体,味苦,pH、相对密度和微生物限度均符合标准要求。人参皂苷Rb1和Rb3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均为10 g/mL,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均为20 g/mL,均在20~500 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1.58X+1.72(r=0.999904)和Y=1.60X+1.64(r=0.999628)。人参皂苷Rb1和Rb3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5%和100.42%,RSD分别为2.71%和1.12%。该法准确,精密度、重现性好,可用于LSPN中人参皂苷Rb1和Rb3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茎叶皂苷口服液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
下载PDF
UPLC-TRIPLE QUAD-MS/MS法检测水产品中14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乐 顾娟娟 +4 位作者 徐加兵 杨海峰 秦枫 孙晨欣 熊良伟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9-135,共7页
试验旨在建立1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接质谱联用(UPLC-TRIPLE QUAD-MS/MS)技术快速分析水产品中14种喹诺酮类药物(QNs)多残留的方法。使用2%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两次,QuEChERS法前处理,以甲醇-乙腈溶液和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利... 试验旨在建立1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接质谱联用(UPLC-TRIPLE QUAD-MS/MS)技术快速分析水产品中14种喹诺酮类药物(QNs)多残留的方法。使用2%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两次,QuEChERS法前处理,以甲醇-乙腈溶液和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利用UPLC-TRIPLE QUAD-MS/MS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44~0.99933,方法检出限为0.07~1.18μg/kg,定量限为0.25~3.94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9%~109.4%,相对标准偏差为0.5%~4.5%。对水产品等14种样品进行了抽样筛查,昂刺鱼、鲫鱼和基围虾中检出喹诺酮类药物,鱼丸、虾丸、小龙虾中未检出。研究表明,UPLC-TRIPLE QUAD-MS/MS技术灵敏度高、回收率好、专属性强,适用检测水产品及其加工品中喹诺酮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接质谱联用 水产品
原文传递
3种半边莲提取物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秦枫 刘云 +8 位作者 夏文龙 吴植 吴双 王安平 封琦 王永娟 郭长明 朱善元 吴晓洁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2-470,共9页
为研究半边莲水提取物、半边莲总黄酮、半边莲总生物碱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了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质量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 为研究半边莲水提取物、半边莲总黄酮、半边莲总生物碱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了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质量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对病毒进行阻断、抑制和直接杀灭3种作用方式的测定。结果显示,半边莲水提取物、半边莲总黄酮、半边莲总生物碱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5、1.25、0.63和0.016 mg·mL^-1。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半边莲水提取物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2.1%、60.2%、52.6%,极显著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P<0.01),且各作用方式下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半边莲总黄酮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1.1%、85.0%、93.9%,其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较强,极显著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P<0.01),且在这两种作用方式下细胞基本保持单层完好。半边莲总生物碱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1.2%、57.8%、58.1%,其对PRRSV在抑制作用和直接灭活作用下的抑制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P<0.05),对PRRSV阻断作用极显著强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P<0.01),且在阻断作用下细胞轻微病变。综合3种作用方式,3种半边莲提取物均具有体外抗PRRSV的作用,其中,半边莲总黄酮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半边莲总生物碱,半边莲水提取物抗PRRSV效果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莲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细胞病变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粗提物S-3溶血性及体外免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毓 秦枫 +2 位作者 朱善元 杨海峰 李锋涛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88,共5页
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从三七中得到三七总皂苷(PNS) S-3组分,研究其溶血性及体外免疫活性。采用红细胞溶血率测定溶血性,以体外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2诱生检测S-3的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S-3浓度在0.25 mg·mL^-1以... 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从三七中得到三七总皂苷(PNS) S-3组分,研究其溶血性及体外免疫活性。采用红细胞溶血率测定溶血性,以体外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2诱生检测S-3的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S-3浓度在0.25 mg·mL^-1以下时无溶血性,在125μg·mL^-1以下时未表现出对脾淋巴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S-3浓度为10μg·mL^-1时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体外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有极显著促进作用,为100μg·mL^-1时则极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而PNS浓度在1~100μg·mL^-1范围内均呈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S-3浓度为10、100μg·mL^-1时极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鼠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在此浓度下PNS显示出对B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或极显著促进作用。S-3浓度为25μg·mL^-1时极显著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IL-2分泌,与相同浓度的PNS相比, S-3无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提示S-3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在体外具有一定的细胞免疫活性和诱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为从PNS中开发出安全、高效的动物免疫增强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溶血性 脾淋巴细胞毒性 体外免疫活性
下载PDF
龙胆草及其提取物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云 朱善元 +3 位作者 龚祝南 秦枫 顾玲玲 吴晓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49-3456,共8页
为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 为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对病毒进行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3种作用方式的测定。结果显示,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6.250、0.020、0.630和0.016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龙胆草水提取物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3.1%、57.4%和56.4%,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各作用方式下细胞均发生了明显病变。龙胆草总黄酮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6.1%、41.1%和42.7%,其抑制作用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阻断作用下细胞轻微病变。龙胆草总苷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3.4%、78.2%和81.9%,其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较强,远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在这两种作用方式下细胞基本保持单层完好。综合3种作用方式,3种龙胆草提取物中龙胆草总苷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胆草水提取物和龙胆草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细胞病变 抗病毒活性 龙胆草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感染雏鸭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枫 刘云 +5 位作者 吴植 封琦 吴双 宋海港 吴晓洁 朱善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371-3378,共8页
本研究对由地锦草、石榴皮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感染雏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临床大肠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试验选取50只健康1日龄雏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莫西林组、... 本研究对由地锦草、石榴皮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感染雏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临床大肠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试验选取50只健康1日龄雏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莫西林组、中药复方高剂量组(DSH)和低剂量组(DSL)。给药组在3日龄开始给药,连续给药至试验结束,共10 d。除空白对照组外,在雏鸭6日龄时用大肠杆菌腹腔注射进行攻毒,0.5 mL/只。比较各试验组雏鸭的病死率;对病死鸭和各组存活鸭进行解剖,观察肝脏和小肠的病理剖检及HE染色切片;检测血常规及血清生化各项指标,评价中药复方对感染大肠杆菌雏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DSH、DSL和阿莫西林均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雏鸭的死亡率;与模型组相比,阿莫西林和DSH、DSL组均可减少肝脏、小肠等器官的损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尿素(UREA)极显著升高(P<0.01),且模型组和给药组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指标变化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ALP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血液中WBC、RBC、HGB、PLT等指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给药组机体损伤程度低于模型组。以上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可以减轻因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机体损伤,且作用效果与阿莫西林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雏鸭 体内 中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广西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郭长明 陈怀君 +5 位作者 袁橙 罗福广 黄德生 贾国华 袁圣 朱善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07-2616,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罗非鱼主养区广西各地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情况,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控奠定基础。2018-2019年从广西柳州、钦州、南宁、北海等地患无乳链球... 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罗非鱼主养区广西各地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情况,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控奠定基础。2018-2019年从广西柳州、钦州、南宁、北海等地患无乳链球菌病罗非鱼体内分离了47株无乳链球菌,并对各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47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型高度一致,均为Ⅰa血清型。对4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47株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cylE、sodA、gapC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100%,而scpB基因仅在人源参考菌株2603V/R中检出,在所有鱼源分离株中未检出。对11类(31种)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分离株对磺胺异噁唑、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土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检测结果表明,5重以上耐药菌株占93.62%,其中9重以上耐药菌株为19.15%,且均分离自柳州地区。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单一,均为Ⅰa血清型,且均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罗非鱼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