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接种内生真菌B3后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志林 戴传超 +2 位作者 李霞 田林双 杨启银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3,共3页
在水稻苗期(4叶期)分别施加内生真菌B3菌剂、B3无菌发酵液、灭菌培养基,CK为全空白处理,分别测定SOD酶活性、POD酶活性、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处理10d后接种内生真菌B3能诱导水稻体内SOD酶、POD酶活性的提高,与CK组差异达到(极... 在水稻苗期(4叶期)分别施加内生真菌B3菌剂、B3无菌发酵液、灭菌培养基,CK为全空白处理,分别测定SOD酶活性、POD酶活性、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处理10d后接种内生真菌B3能诱导水稻体内SOD酶、POD酶活性的提高,与CK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发酵液组与CK组之间SOD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培养基组SOD酶活性低于CK,发酵液组、培养基组POD酶活性在处理后期高于CK。内生真菌B3能有效调节水稻的根系活力,在整个处理期中B3菌剂组的根系活力均高于其他各组,且下降速度最慢。同时,抗病试验表明,B3菌剂组与发酵液组的水稻对稻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SOD酶 POD酶 根系活力 稻瘟菌 水稻
下载PDF
微生物源ABA对茄苗抗冷性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汤日圣 唐现洪 +3 位作者 钟雨 张大栋 余永柱 童红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9-151,共3页
叶面喷施生物源ABA能有效提高茄苗的抗冷性。与此同时,ABA能有效减缓低温胁迫过程中茄苗叶片的SOD活性和GSH含量的降低,以及MDA的积累,促进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使AsA含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关键词 茄子 外源ABA 抗冷性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研究小麦遗传群体的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旭 任丽娟 +4 位作者 谭秀云 臧宇辉 马鸿翔 秦浚川 陆维忠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32,共8页
 针对小麦赤霉病抗源苏麦3号构建的两个小麦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苏麦3号/Alondra和苏麦3号/安农8455,采用单花接种、表土接种及自然发病3种不同的接种方法进行小麦赤霉病抗性接种鉴定,并根据苏麦3号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的连锁分子标记Xgwm...  针对小麦赤霉病抗源苏麦3号构建的两个小麦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苏麦3号/Alondra和苏麦3号/安农8455,采用单花接种、表土接种及自然发病3种不同的接种方法进行小麦赤霉病抗性接种鉴定,并根据苏麦3号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的连锁分子标记Xgwm493和Xgwm533.1分别对群体进行抗性连锁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温室单花接种所获得的鉴定数据中,标记的赤霉病抗性连锁效应最高,P值分别小于0.0001,抗性鉴定结果最为准确.研究表明,对小麦赤霉病这种由数量性状控制,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真菌病害进行抗扩展性的遗传研究,应采用控温控湿条件下的单花滴注接种鉴定方法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赤霉病 SSR标记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水稻对光抑制和除草剂DCMU的耐性及其生理遗传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焦德茂 季本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2-86,共5页
以种稻3037、Palghar和粳稻029、02428及其正反交F1为材料,探讨水稻籼粳亚种对光抑制和DCMU的耐性及其在杂种F1中的生理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亲本及正反交F1的PSⅡ活性对光抑制和除草剂的耐性基本上是... 以种稻3037、Palghar和粳稻029、02428及其正反交F1为材料,探讨水稻籼粳亚种对光抑制和DCMU的耐性及其在杂种F1中的生理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亲本及正反交F1的PSⅡ活性对光抑制和除草剂的耐性基本上是一致的。粳稻大于籼稻,籼粳杂种F1分别与其母本相似。在育种上选用耐光抑制和DCMU(I50较高)的品种作母本是水稻生理育种中选亲配组的重要着眼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光抑制 生理遗传 除草剂 水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薛启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8,共7页
作为1种新型、方便的活性标记,来自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正在多种原核和真核生物研究中应用。近来研究表明,GFP具有很多理想的特性,适合用作普遍的报告标记,尤其适合于活体细胞或组织。譬如,GFP在细胞中表达,在蓝... 作为1种新型、方便的活性标记,来自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正在多种原核和真核生物研究中应用。近来研究表明,GFP具有很多理想的特性,适合用作普遍的报告标记,尤其适合于活体细胞或组织。譬如,GFP在细胞中表达,在蓝光或紫外光照射下可以产生明亮的绿色荧光。而且,GFP在细胞中呈自主性表达,没有细胞或位置表达的专一性,无需外源反应底物,无需进行细胞或组织的固定和渗透处理,使表达检测很方便。由于GFP对光漂白、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其它许多化学试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因此,可用来监测基因表达、信号转导、共转染、蛋白运输与定位,以及细胞系谱分类等。本文就GFP的特性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GFP 分子生物学 特性
下载PDF
普通小麦1B/4A染色体相互易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少斌 姚景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品种扬麦3号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1B和4A染色体与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明显不同。扬麦3号的1B长臂与中国春4A长臂带型相同,而其4A长臂带型又与中国春1B长臂带型一致,这一结果表明,... 利用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品种扬麦3号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1B和4A染色体与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明显不同。扬麦3号的1B长臂与中国春4A长臂带型相同,而其4A长臂带型又与中国春1B长臂带型一致,这一结果表明,扬麦3号的1B和4A发生了相互易位,易位断裂点分别在1B的L2.2带区和4A的L1.4带区,所形成的易位染色体分别命名为TIBS·L2.2::4AL1.4+ter和T4AS·L1.4::IBL2.2、ter。用扬麦3号与中国春1B和4A的双端二体杂交,其F1分别有52.4%和71.7%花粉母细胞形成异型五价体,表明扬麦3号的1B和4A参与易位染色体的形成,从而进一步证实C一分带鉴定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 易位 C-分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增加水稻C_4光合特性和减轻光氧化伤害的机理及其生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碳4光合特性 光氧化伤害 生理育种 光抑制
下载PDF
水稻耐盐性的生理研究 IV.盐渍对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汪宗立 李建坤 王志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6,共6页
应用砂培和水培法研究了盐渍对两个水稻品种80-85(耐盐)和83-51(不耐盐)幼苗地上部两个内源保护酶的影响。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因介质中盐浓度增高及处理时间延长不断下降。但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耐盐品种在0.2%NaCl浓度... 应用砂培和水培法研究了盐渍对两个水稻品种80-85(耐盐)和83-51(不耐盐)幼苗地上部两个内源保护酶的影响。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因介质中盐浓度增高及处理时间延长不断下降。但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耐盐品种在0.2%NaCl浓度下影响甚微,0.5%和0.8%浓度下酶活性受抑程度以及丙二醛的积累量都显著低于不耐盐品种。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Na^+的积累,明显削弱体内某些酶性防护系统,致使体内由活性氧引发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水稻品种的耐盐性可能与这类内源保护酶系统受抑程度较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超氧物歧化酶 酶活性
下载PDF
钙提高水稻耐盐性的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晏斌 戴秋杰 +3 位作者 刘晓忠 黄少白 王志霞 汪宗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85-690,共6页
在0.5%NaCl盐胁迫下,适当增加外界Ca^(2+)浓度,可显著降低水稻体内Na^+含量,减少Na^+由根向地上部的净运输率,并提高植株相对生长率。但Ca^(2+)作用大小受介质中Na^+与Ca^(2+)两者之比值的制约,最适Na/Ca比值为20和50。Ca^(2+)的减少(... 在0.5%NaCl盐胁迫下,适当增加外界Ca^(2+)浓度,可显著降低水稻体内Na^+含量,减少Na^+由根向地上部的净运输率,并提高植株相对生长率。但Ca^(2+)作用大小受介质中Na^+与Ca^(2+)两者之比值的制约,最适Na/Ca比值为20和50。Ca^(2+)的减少(即Na/Ca比值=1000)或过多(即Na/Ca比值=5)都导致了水稻盐害进一步加剧。钙还可以明显降低叶片和根系的质膜透性,并提高根质膜ATPase的活性。推测,Ca^(2+)对水稻耐盐性的提高很可能是通过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质膜透性 钠钙比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92
10
作者 李霞 戴传超 +2 位作者 程睿 陈婷 焦德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3,共8页
以粳稻9516、H45、武育粳、转PEPC基因水稻、Kitaake、苏沪香粳,籼稻扬稻6号、香籼I、R64,培矮64S以及杂交稻粤优938、汕优63、X07S/紫徽100、两优培九共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鉴定了芽期(胚根1 cm,胚芽0.5 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 以粳稻9516、H45、武育粳、转PEPC基因水稻、Kitaake、苏沪香粳,籼稻扬稻6号、香籼I、R64,培矮64S以及杂交稻粤优938、汕优63、X07S/紫徽100、两优培九共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鉴定了芽期(胚根1 cm,胚芽0.5 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的耐冷性,同时选取南京对水稻播种敏感的自然低温条件,进行低温鉴定。结果表明,芽期存活率、苗期的枯死率和孕穗期结实率均为可靠的水稻耐冷性鉴定指标。进一步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脂肪酸组分、活性氧指标(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耐冷性不同的水稻的耐冷生理机制。表明耐冷的水稻品种武育粳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逆境下,膜的流动性愈大,低温对其伤害愈小。对杂交稻汕优63而言,其叶内抵御逆境的保护系统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循环被较大地激活,特别是谷胱甘肽再生的高速运转,与不耐冷的品种香籼相比,汕优63叶内的过氧化物质累积较少,其耐冷性表现中等。认为水稻叶片维持高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谷胱甘肽的周转循环能力是水稻耐冷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生理基础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黄益洪 周淼平 +3 位作者 叶兴国 唐克轩 程红梅 陆维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0-515,共6页
从 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入手 ,利用不同种类的农杆菌菌株感染小麦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 ,研究了农杆菌菌系、小麦基因型和外植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从中优选出了对小麦愈伤组织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系 AGL 0和 MOG10 1,... 从 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入手 ,利用不同种类的农杆菌菌株感染小麦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 ,研究了农杆菌菌系、小麦基因型和外植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从中优选出了对小麦愈伤组织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系 AGL 0和 MOG10 1,以及高敏感受体基因型 Alondra和扬麦 15 8等。实验结果还表明 ,预培养 10~ 15天的幼胚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瞬时表达率和再生能力 ,是较好的转化受体。对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的筛选程序进行了摸索 ,获得了 70多个 PPT(Phosphinothricin)抗性植株 ,经 PCR等分子检测分析 ,证明部分植株实现了外源基因的成功转化 ,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法 小麦 转基因植株 基因转化 GUS 瞬时表达 PPT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纪中 颜伟 +2 位作者 蔡士宾 任丽娟 汤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1,共6页
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牙签接菌法对ARZ×扬麦 158衍生的F6 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RIL)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一群体中小麦纹枯... 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牙签接菌法对ARZ×扬麦 158衍生的F6 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RIL)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一群体中小麦纹枯病的抗性符合两对连锁主基因遗传模型(B 2 1),主基因间表现为加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作用,重组率为 0 178 7。在两对主基因中,效应较大的 1对加性效应为 10 10%,效应较小的 1对加性效应为 2 32%,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中等偏高,为 72 31%。提示抗纹枯病育种应重视主基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基因 小麦纹枯病 遗传模型 加性效应 抗性 接菌 群体 多基因遗传 AR 分离分析
下载PDF
水稻隐性高秆广亲和种质02428h的鉴定与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和标 邹江石 +2 位作者 李传国 陈忠明 孙立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48-50,共3页
02428h是梗型广亲和种质02428组培突变而得到的高秆水稻材料。研究结果表明:02428h比02428的秆高增加61.4%,秆高的增加主要是倒一、二节间伸长所致,特别是最上部节间伸长,占总增长量的66.3%,但叶鞘长度仅略有增长,因而穗伸出度增加4.... 02428h是梗型广亲和种质02428组培突变而得到的高秆水稻材料。研究结果表明:02428h比02428的秆高增加61.4%,秆高的增加主要是倒一、二节间伸长所致,特别是最上部节间伸长,占总增长量的66.3%,但叶鞘长度仅略有增长,因而穗伸出度增加4.6倍。02428h与半矮秆02428杂交,F_l为半矮秆,F_2矮秆与高秆分离符合3:1比例,02428h是02428单基因隐性突变系。02428h和02428一样带有广亲和基因,对02428h在杂交稻育种中的直接、间接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隐性 高秆性状 广亲和性 种质
下载PDF
高温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和剑叶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6
14
作者 汤日圣 郑建初 +3 位作者 陈留根 张大栋 金之庆 童红玉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7-662,共6页
以杂交籼稻特优559为材料,探讨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灌浆期剑叶中有关生理特性和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加速了剑叶叶绿素的丧失,使SOD活性明显降低,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脯氨酸、AsA、GSH、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糖... 以杂交籼稻特优559为材料,探讨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灌浆期剑叶中有关生理特性和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加速了剑叶叶绿素的丧失,使SOD活性明显降低,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脯氨酸、AsA、GSH、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籽粒灌浆速率和籽粒重下降。高温使灌浆期水稻叶片衰老加速、光合能力下降是其导致灌浆速率、结实率、粒重和籽粒产量降低的主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温胁迫 生理特性 灌浆速率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Ⅲ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过程中幼穗、颖花、花药中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雪清 高东迎 +2 位作者 杨安南 孙立华 张金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7-831,共5页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 ,用化学杀雄剂 号 (30 mg/ m2 )处理水稻后 ,研究其幼穗、颖花 ,花药中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特点。在处理后第 5天的幼穗中 ,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随幼穗发育 ,这...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 ,用化学杀雄剂 号 (30 mg/ m2 )处理水稻后 ,研究其幼穗、颖花 ,花药中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特点。在处理后第 5天的幼穗中 ,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随幼穗发育 ,这种特点越来越显著 ,至处理后第 15天 ,花药中核酸总量、DNA、RN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比对照低 4 0 %以上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比对照高达 4 6%以上。这些结果显示化学杀雄剂 号处理能使核酸和蛋白质严重匮乏 ,这可能是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生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学杀雄剂 雄性不育 核酸 蛋白质 代谢
下载PDF
生物源脱落酸(ABA)提高茄苗抗旱能力的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16
16
作者 汤日圣 唐现洪 +3 位作者 钟雨 张大栋 余永柱 童红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茄子苏琦1号为材料,探讨了生物源脱落酸(ABA)提高茄苗抗旱性的作用。结果表明:ABA能有效减缓干旱胁迫条件下茄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提高茄苗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经ABA处理的茄苗叶片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幅度和丙... 以茄子苏琦1号为材料,探讨了生物源脱落酸(ABA)提高茄苗抗旱性的作用。结果表明:ABA能有效减缓干旱胁迫条件下茄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提高茄苗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经ABA处理的茄苗叶片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幅度和丙二醛(MDA)的积累明显低于对照,脯氨酸、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生物源脱落酸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稻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及ABA和6-BA对其的调节 被引量:29
17
作者 汤日圣 张大栋 童红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以杂交籼稻特优559为材料,探讨高温胁迫对水稻秧苗叶片中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外源ABA和6-BA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高温(43.0±0.5)℃胁迫下,秧苗叶片中的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 以杂交籼稻特优559为材料,探讨高温胁迫对水稻秧苗叶片中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外源ABA和6-BA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高温(43.0±0.5)℃胁迫下,秧苗叶片中的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抗坏血酸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都明显降低;外源ABA和6-BA能有效减缓高温胁迫对秧苗叶片中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秧苗 高温胁迫 生理指标 脱落酸 6-苄基氨基嘌呤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和对策 被引量:34
18
作者 刘朝晖 张旭 陆维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5-190,共6页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 ,阻碍了小麦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深入和强化研究工作 ,文章对小麦纹枯病病原、发生、危害、防治及抗源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病原菌 发生规律 防治 抗源筛选
下载PDF
大豆抗旱性和抗光氧化特性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顾和平 朱成松 +2 位作者 陈新 张震林 李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1-55,共5页
采用地理来源不同的50份大豆种质资源,利用人工控水法研究了它们的抗旱性。将上述材料的离体叶片在夏季放入水中,在晴天日照形成的光氧化逆境下处理4d后,根据供试材料光合色素的衰退情况,决定各品种的抗光氧化级别。将大豆的抗... 采用地理来源不同的50份大豆种质资源,利用人工控水法研究了它们的抗旱性。将上述材料的离体叶片在夏季放入水中,在晴天日照形成的光氧化逆境下处理4d后,根据供试材料光合色素的衰退情况,决定各品种的抗光氧化级别。将大豆的抗旱性和抗光氧化特性进行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为r=0.8366**。初步结果说明大豆的抗光氧化性和抗旱性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抗旱性 抗光氧化特性
下载PDF
象草幼穗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钟小仙 佘建明 +2 位作者 顾洪如 张建丽 倪万潮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43-48,共6页
以象草幼穗为外植体材料、改良的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不同发育时期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象草幼穗离体培养最适长度为2~5cm;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4.0mg/L2,4-D+0.05mg/LKT... 以象草幼穗为外植体材料、改良的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不同发育时期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象草幼穗离体培养最适长度为2~5cm;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4.0mg/L2,4-D+0.05mg/LKT和4.0mg/L2,4-D+0.10mg/LKT时,颗粒状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79.0%和72.6%;转入添加3.0mg/L2,4-D+0.2mg/L6-BA的继代培养基,分别有40.9%和74.0%的愈伤组织保持颗粒状结构,在添加2.0mg/LCPPU+0.01mg/LNAA和0.50mg/LKT+0.5mg/LIAA的分化培养基上,经过继代培养后的颗粒状愈伤组织的成苗率分别为36.4%和38.5%,总成苗率达50.2%和43.9%。3片叶大小的幼苗转入附加NAA0.50mg/L的1/2MS壮根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在继代培养过程中逐代选择外表呈白色、干燥、紧密、颗粒状的愈伤组织,是提高其植株再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幼穗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