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4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规模化肉鸭旱养全饲养周期污染物产生量及其环境效应
1
作者 曹云 吴华山 +4 位作者 梁忠 孙倩 戴有礼 徐跃定 黄红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86-2095,共10页
为完善肉鸭养殖产排泄系数体系,准确计算肉鸭养殖粪尿产生量与氮磷排泄量并评估其环境效应,本研究通过对高架养殖模式下,肉鸭全饲养周期(育雏-生长-育肥)持续开展42 d的粪尿全量收集试验,获得了肉鸭育雏期、生长期和育肥期产排污系数,... 为完善肉鸭养殖产排泄系数体系,准确计算肉鸭养殖粪尿产生量与氮磷排泄量并评估其环境效应,本研究通过对高架养殖模式下,肉鸭全饲养周期(育雏-生长-育肥)持续开展42 d的粪尿全量收集试验,获得了肉鸭育雏期、生长期和育肥期产排污系数,并基于江苏省各市畜禽养殖量和耕地面积估算了2021年江苏省畜禽粪尿产生量及区域分布情况,评估了肉鸭养殖对耕地、水体污染负荷贡献。结果表明:肉鸭不同生长阶段粪尿产生量及氮磷排泄量差异显著,其中育雏期、生长期、育肥期粪尿产生量分别为56.3、311.5、474.9 g·只^(-1)·d^(-1),化学需氧量(COD)产污系数分别为4.48、20.82、30.22 g·只^(-1)·d^(-1),总氮(TN)产污系数分别为0.31、2.03、3.75 g·只^(-1)·d^(-1),总磷(TP)产污系数分别为0.19、0.85、1.41 g·只^(-1)·d^(-1)。徐州、宿迁、南通、淮安、盐城是江苏肉鸭养殖粪尿排泄总量最大的5个市,其总量占全省肉鸭粪尿排泄量的92.9%。2021年,江苏肉鸭粪尿中COD、TN、TP产生量分别为13.47万、1.19万、0.57万t。单位耕地面积肉鸭养殖氮、磷负荷最大的市为徐州,占比分别为23.31、28.53%。南通市、盐城市畜禽粪便耕地磷污染负荷高于欧盟磷限量标准,水体污染预警等级为Ⅳ级。研究表明,在肉鸭生产中应根据群体结构和相应的产排污系数科学核算其污染物排放量,盐城、南通在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畜种配置与环境承载力,适当减小肉鸭养殖规模,防止局部养殖污染风险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污系数 排污系数 肉鸭养殖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 粪便氮含量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28
2
作者 邱子健 靳红梅 +6 位作者 高南 徐轩 朱津宏 李庆 王子清 徐拥军 申卫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8-669,共12页
为探讨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未来碳排放趋势,利用排放因子法对江苏省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进行估算,并运用STIRPAT模型对2020—2030年全省农业碳排放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9年的CO_(2)排放当量(CO_(2)e)整体... 为探讨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未来碳排放趋势,利用排放因子法对江苏省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进行估算,并运用STIRPAT模型对2020—2030年全省农业碳排放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9年的CO_(2)排放当量(CO_(2)e)整体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并在2005年达峰,估算为8361.77万t,其中种植业、畜牧业则分别在2010年、2003年达峰,种植业排放量远高于畜牧业。农业CO_(2)e排放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03年后排放强度逐年递减,到2019年已降至1.31 t·万元^(-1);在各碳源中,水稻种植是全省农业碳排放的最大排放源,而在主要畜禽中,猪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碳排放远高于其他畜禽;预计2020—2030年,伴随城镇化发展、农业人均GDP提高和农业碳排放强度的进一步降低,全省农业CO_(2)e排放量仍将呈下降趋势,在减碳的同时可以兼顾农业经济高效发展。研究表明,江苏省农业已实现碳达峰,未来农业碳排放的持续降低将有利于加速全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碳排放 种植业 畜牧业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构建仪器共享平台“一站式”服务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蓉 胡宇容 +2 位作者 丁维荣 马艳 卢信 《农业科技管理》 2023年第2期53-55,共3页
仪器开放共享是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作用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仪器共享平台运行现状,分析了现阶段仪器共享平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服务方案制定、平台竞争力提升、实验队伍建设、平台运行管理等方面探索了农业科研院所仪器共享... 仪器开放共享是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作用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仪器共享平台运行现状,分析了现阶段仪器共享平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服务方案制定、平台竞争力提升、实验队伍建设、平台运行管理等方面探索了农业科研院所仪器共享平台“一站式”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仪器共享平台 “一站式”服务体系
下载PDF
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估算 被引量:39
4
作者 顾克军 张斯梅 +2 位作者 许博 张恒敢 杨四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以江苏省23个主要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种类型、种植方式和单产水平的水稻进行取样调查,分析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水稻草谷比及不同留茬高度下的秸秆可收集量,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估算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结果表明,水稻... 以江苏省23个主要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种类型、种植方式和单产水平的水稻进行取样调查,分析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水稻草谷比及不同留茬高度下的秸秆可收集量,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估算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结果表明,水稻草谷比在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较小(0.98~1.03),不同种植方式(0.80~1.19)和不同单产水平(0.83~1.12)间差异较大;当留茬高度为5、15、20和25 cm时,水稻秸秆可收集系数分别为0.815~0.868、0.668~0.732、0.600~0.669和0.533~0.618,水稻秸秆可收集量分别为1 352.16×104~1 458.09×104、1 145.70×104~1 228.13×104、1 043.20×104~1 121.52×104和951.37×104~1 021.30×104 t。估算得到2009年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以干质量计)为1 585.93×104~1 704.92×104 t,比传统方法的估算结果高2.45%~10.14%。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丰富,可收集量主要受留茬高度和种植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草谷比 秸秆资源 收集系数 江苏
下载PDF
土壤加速酸化的主要农业驱动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5
作者 汪吉东 许仙菊 +3 位作者 宁运旺 张辉 马洪波 张永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7-633,共7页
土壤酸化是土壤质量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活动对其有极其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从土壤酸化加速的农业主驱因素:化肥、作物及有机物料等方面阐述它们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认为化肥尤其是生理酸性肥料和含硫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加速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是土壤质量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活动对其有极其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从土壤酸化加速的农业主驱因素:化肥、作物及有机物料等方面阐述它们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认为化肥尤其是生理酸性肥料和含硫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加速土壤酸化,而氮肥的致酸除受氮素形态影响外,硝化作用及硝化产物的淋溶是重要的致酸原因,同时豆科作物的固氮致酸作用也不容忽视。作物通过选择性吸收盐基阳离子,通过秸秆和子粒转移出生产系统后,导致土壤盐基量减少,土壤表面交换性酸增加;作物根系呼吸、根系分泌物及土壤溶液中重碳酸盐的淋溶也引起土壤酸化;而秸秆和畜禽粪便对土壤酸化的影响除受土壤本身性质影响外,秸秆中的灰化碱含量、畜禽粪便中的碳及氮和盐分去向对酸化也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氮循环 碳循环 秸秆 畜禽粪便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在设施栽培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丽珠 范如芹 +4 位作者 卢信 罗佳 周运来 严少华 张振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4-1440,共7页
农业废弃物是制备生物质炭的廉价、优质原材料。本文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特性及其生物质炭的特点,综述了生物质炭在设施栽培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包括改良设施土壤和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微生态环境,缓解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作为设施土壤和... 农业废弃物是制备生物质炭的廉价、优质原材料。本文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特性及其生物质炭的特点,综述了生物质炭在设施栽培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包括改良设施土壤和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微生态环境,缓解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作为设施土壤和基质的替代物、调理剂和固定剂等。最后指出了目前生物质炭在设施栽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生物质炭 设施栽培 栽培基质
下载PDF
南京地区典型农业试验基地土壤肥力、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永春 汪吉东 +3 位作者 俞美香 朱述钧 孙丽 胡永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5-420,共6页
以位于南京市东郊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简称省农科院)本部试验地和城市边缘带的六合、溧水农业试验基地为研究区,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阐明研究区土壤肥力、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加以评价。结果表明:①省农科院院本部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 以位于南京市东郊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简称省农科院)本部试验地和城市边缘带的六合、溧水农业试验基地为研究区,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阐明研究区土壤肥力、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加以评价。结果表明:①省农科院院本部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属中等水平,其主要限制因子是pH值和有机质,偏施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施用较少是研究区土壤酸化现象严重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六合、溧水试验基地土壤肥力质量属差级水平,其限制因子是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这与该研究区偏施氮肥而磷钾肥及有机肥整体投入量不足有关。②院本部试验地零星分布的重金属污染影响该研究区土壤整体评价,但从所测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和综合质量指数来看,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该研究区的土壤污染;六合、溧水试验基地则未发生所测6种重金属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环境质量 重金属 评价 南京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地区农林生物质资源潜力估测 被引量:7
8
作者 于建光 樊磊 常志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95,312,共4页
通过收集江苏省沿海地区近5年农业生产、畜禽养殖业的统计数据以及森林普查资料并辅以实地调查,江苏省沿海地区年可收集的生物质资源量依次为:秸秆1 000万t,畜禽粪便330万t,林业剩余物12万t,三类农林生物质资源年可收集量合计折标准煤61... 通过收集江苏省沿海地区近5年农业生产、畜禽养殖业的统计数据以及森林普查资料并辅以实地调查,江苏省沿海地区年可收集的生物质资源量依次为:秸秆1 000万t,畜禽粪便330万t,林业剩余物12万t,三类农林生物质资源年可收集量合计折标准煤617万多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沿海地区 生物质资源 潜力 可利用性
下载PDF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秸秆收贮运成本分析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雪 杜静 +2 位作者 吴华山 奚永兰 常志州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07-214,共8页
偏高的收贮运成本制约着秸秆产业化利用可持续发展。为揭示秸秆收贮运成本的构成,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建湖、扬州高邮、无锡宜兴等3家秸秆收贮企业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小麦与水稻秸秆收贮运成本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 偏高的收贮运成本制约着秸秆产业化利用可持续发展。为揭示秸秆收贮运成本的构成,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建湖、扬州高邮、无锡宜兴等3家秸秆收贮企业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小麦与水稻秸秆收贮运成本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家企业小麦和水稻收贮运成本平均为148.5元·t^(-1)和116.8元·t^(-1),麦秸收贮运成本高于稻秸。在麦秸收贮运成本中,田间收集成本占52%,运输成本占21%,贮存成本占27%;水稻秸秆田间收集成本占48%,运输成本占21%,贮存成本占31%。田间收集成本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贮存成本,再其次是运输成本,提高秸秆田间机械化收集水平是降低收集成本最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 收贮运作业
下载PDF
农牧结合型循环农业基地生产中几个参数的探讨——以江苏某大型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海霞 吴华山 +1 位作者 亢志华 刘华周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8-671,共4页
以某大型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生产基地为例,以提高能量转化率为目标,以提高初级生产的物质利用率和饲料报酬率为切入点,通过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对比试验示范,研究了农田作物时空运筹和布局与食草性动物规模养殖的数量、营养耦合技术,测算出... 以某大型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生产基地为例,以提高能量转化率为目标,以提高初级生产的物质利用率和饲料报酬率为切入点,通过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对比试验示范,研究了农田作物时空运筹和布局与食草性动物规模养殖的数量、营养耦合技术,测算出了循环农业基地农田种植和规模养殖耦合技术参数;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目标,从养分供需平衡入手,通过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粪肥中营养元素测定和作物肥效试验,研究了沼液的精准施用技术和有机肥的环境友好高效利用技术,测算了优质有机肥营养元素和农田作物生长发育耦合技术参数。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型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基地或区域内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参数,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具体量化的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农牧结合 耦合技术 参数
下载PDF
江苏省家畜遗传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言文 孙莉 朱大威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1-163,191,共4页
调查了江苏省家畜遗传资源现状,并按照群体近交系数大小以及相应有效群体大小的方法评价了江苏省地方家畜品种的受威胁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家畜遗传资源总体状况良好,培育品种与引进品种现已成为江苏省畜牧业生产的主力军,但地方品种... 调查了江苏省家畜遗传资源现状,并按照群体近交系数大小以及相应有效群体大小的方法评价了江苏省地方家畜品种的受威胁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家畜遗传资源总体状况良好,培育品种与引进品种现已成为江苏省畜牧业生产的主力军,但地方品种形势严峻,多数地方猪种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牛、羊、驴各畜种虽处于安全状态,但分布范围缩小且数量下降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遗传资源 受威胁程度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环境行为与阻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生弘杰 王芳 +8 位作者 相雷雷 付玉豪 王紫泉 许敏 梅芝 刘雨 豆庆圆 蒋新 JAMES M.Tiedje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9,共11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传播威胁着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来源、扩散传播以及消减技术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简要介绍自然环境和受人类活动...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传播威胁着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来源、扩散传播以及消减技术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简要介绍自然环境和受人类活动干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主要来源,剖析了抗生素抗性基因由土壤向其他环境介质(水、植物)传播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如土壤理化性质、农艺调控和环境中污染物等。进而探讨了环境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持久性的影响和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消减技术,包括好氧堆肥、厌氧发酵、水处理工艺等。最后,提出遵循“大健康(One Health)”准则,以跨学科的方法控制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以更全面地将抗生素抗性基因对人类的健康风险降低至最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抗生素抗性细菌 土壤 水平基因转移 大健康
下载PDF
有机物料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啸驰 韩烽 +3 位作者 白亚涛 吴双 吴景贵 马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0-1255,共16页
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已成为改善果园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其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伴随的环境效应特征。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物料的来源与... 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已成为改善果园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其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伴随的环境效应特征。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物料的来源与性质及其对果树生长发育、土壤物理结构、土壤养分循环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重点关注了有机物料添加下果园温室气体排放、重金属及新型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及微塑料)积累与转化特征。有机物料施用对果园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有机物料的合理施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2)有机物料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显著影响果园土壤碳氮底物浓度、相关酶及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变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及N_(2)O排放特征;3)有机物料自身成分与结构组成、土壤性质及功能微生物共同影响果园土壤重金属与新型污染物的积累、迁移与转化。有机物料施用产生的环境效应存在不确定性,其关联的果园土壤复合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机制复杂,值得深入关注,同时果园有机物料添加与环境效应变化过程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果园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料添加与环境效应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果园生态系统 环境效应 土壤养分循环 微生物 温室气体 重金属 新型污染物
下载PDF
植物纤维拆解及自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浩 傅彬 +6 位作者 黄红英 李欣欣 孙恩惠 雍宬 陈玲 吴述平 曲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植物纤维属于植物的厚壁组织,植物纤维的利用对我国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纤维是一种具备高长径比,能够自交织成型的生物质材料,将其加工成纤维制品,可以减轻对石油基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重点介绍了化学拆解... 植物纤维属于植物的厚壁组织,植物纤维的利用对我国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纤维是一种具备高长径比,能够自交织成型的生物质材料,将其加工成纤维制品,可以减轻对石油基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重点介绍了化学拆解、物理拆解和生物拆解获得不同尺度植物纤维的机理、优缺点,并且对拆解后不同尺度的植物纤维所需的成型工艺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未来需要在木质素高效拆解的基础上,开发不同尺度纤维的高效成型技术,使预处理和成型工艺更加低碳环保,提高植物纤维制品的应用效果和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纤维拆解 纤维尺度 加工成型
原文传递
不同腐熟剂对麦秸腐解率与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15
作者 薛颖昊 孙国峰 +3 位作者 眭鑫梅 陈旭蕾 孙仁华 徐志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探明麦秸还田条件下施用腐熟剂对秸秆腐解效果、稻田水环境风险的影响,选用4种腐熟剂(标识为DA1、DA2、DA3和DA4)进行水稻季麦秸腐解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种腐熟剂均加快还田后4周内秸秆腐解速度,其中,还田后2周为麦秸快速腐解期,且... 为探明麦秸还田条件下施用腐熟剂对秸秆腐解效果、稻田水环境风险的影响,选用4种腐熟剂(标识为DA1、DA2、DA3和DA4)进行水稻季麦秸腐解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种腐熟剂均加快还田后4周内秸秆腐解速度,其中,还田后2周为麦秸快速腐解期,且腐熟剂DA3和DA4促进麦秸腐解的效果更佳,腐解率达36.5%~37.4%,较麦秸还田无腐熟剂处理(CFS)增加了5.1~6.0个百分点。与CFS处理相比,4种腐熟剂处理提高了麦秸还田后3周内田面水化学需氧量(COD)及氮磷含量,增加了水稻生长初期的水环境风险。其中,DA2、DA3和DA4这3种腐熟剂处理后3周内田面水环境风险相对较高,而DA1与CFS处理间水环境风险差异不显著。可见,稻田施用腐熟剂会加速麦秸腐解,同时会增加水稻生长初期的水环境风险,建议南方水网区水稻季谨慎施用腐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麦秸秆还田 腐熟剂 腐解率 田面水 产量
下载PDF
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示范种植比较研究
16
作者 陈英豪 刘德坤 +2 位作者 张雅芬 陈留根 刘红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9-13,共5页
为了筛选适宜镇江地区种植的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水稻品种南粳46为对照,对10个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开展了田间示范种植比较试验,对其生育期、产量和米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粳3908、南粳香糯、南粳L19、南粳L20、南粳晶谷和... 为了筛选适宜镇江地区种植的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水稻品种南粳46为对照,对10个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开展了田间示范种植比较试验,对其生育期、产量和米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粳3908、南粳香糯、南粳L19、南粳L20、南粳晶谷和南粳8911等品种生育期相对适中,适宜在镇江地区种植;南粳8911、南粳香糯、南粳晶谷和南粳3908等品种产量相对较高;南粳46、南粳8911、南粳9058、南粳L20和南粳香糯等品种稻米综合食味值相对较高。综合考量水稻生育期、产量和稻米品质等性状,粳稻品种南粳8911和糯稻品种南粳香糯这两个新品种示范种植表现较优,较适宜在镇江市及周边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优良食味 新品种 生育期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江苏省大型沼气工程沼液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56
17
作者 靳红梅 常志州 +2 位作者 叶小梅 马艳 朱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1-296,共6页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是一项提供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工程。该研究采集了江苏省21个规模化养猪场和奶牛场内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样本,进行了氮磷钾等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厌氧反应罐排出的沼液呈中性...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是一项提供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工程。该研究采集了江苏省21个规模化养猪场和奶牛场内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样本,进行了氮磷钾等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厌氧反应罐排出的沼液呈中性至微碱性,还原能力较强。猪场和奶牛场沼液中总氮分别集中在400~900mg/L和200~400mg/L范围内,其中铵态氮占总氮量的70%以上;总磷分别集中在30~100mg/L和300mg/L以上,可溶性磷含量变异较大;总钾分别集中在100~500mg/L和500mg/L以上。沼气工程运行时间对沼液理化性状影响显著,运行时间越长系统稳定性越好。氧化塘对沼液中颗粒物、氮素和磷素有显著的削减作用,多级氧化塘处理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养分 管理 沼液 理化特性 氧化塘
下载PDF
基于养分回用-化肥替代的农业面源污染氮负荷削减策略及技术 被引量:19
18
作者 薛利红 何世颖 +2 位作者 段婧婧 张志勇 杨林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6-1231,共6页
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氮污染负荷是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氮排到水体是污染源,但其本身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为此,提出了基于养分回用-替代化肥的农业面源污染氮负荷削减策略,利用农业生产系统对农业面源... 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氮污染负荷是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氮排到水体是污染源,但其本身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为此,提出了基于养分回用-替代化肥的农业面源污染氮负荷削减策略,利用农业生产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氮进行消纳和回用,减少农田化肥氮投入并有效削减排入到水环境中的氮,达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重点介绍了面源污水中氮的农田直接回用、水生植物回收-有机肥还田替代、环境材料吸附净化-回收还田等几种技术途径及其应用,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及以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氮负荷 养分回用 化肥替代
下载PDF
江苏省稻麦秸秆收集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斯梅 杨四军 +1 位作者 石祖梁 常志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6-710,共5页
以江苏省稻麦秸秆收集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稻麦秸秆收集利用现状;结合当地稻麦收获期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稻麦秸秆收集面临的困难。结果显示:(1)目前稻麦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直接还田,供调研2个乡... 以江苏省稻麦秸秆收集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稻麦秸秆收集利用现状;结合当地稻麦收获期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稻麦秸秆收集面临的困难。结果显示:(1)目前稻麦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直接还田,供调研2个乡(镇)秸秆还田农户分别占调研户数的22.01%和28.75%;2个乡(镇)均有部分稻麦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乡(镇) B 50%以上的农户稻麦秸秆未被利用,被遗弃和焚烧的比例高达55%以上;(2)稻麦收获季节旬降水量为7.21~87.28 mm,旬降水时间为1?53~5.00 d,降水天气不仅影响稻麦的适时收获,更严重影响着秸秆的收集打捆、运输与贮存;(3)稻麦收获时间相对集中,大量秸秆短时间内产生,收种时间几乎完全重叠,可供秸秆收集的时间极短;(4)秸秆收集效益低,农户收集运输的收益约为60~90元· d-1,低于外出务工收入,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秸秆收贮产业;(5)秸秆收集打捆装备缺乏,现有收集装备及技术亟需改进和完善,秸秆收集机械化水平低,直接影响到收集效率。因此,可收集时间短、受天气影响大、收集效益低、收集机械化水平低是当前阻碍稻麦秸秆收集的主要问题,应提升秸秆收集效益驱动力,加快稻麦收割打捆机研发,建立秸秆收集长效运行机制,以解决秸秆收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秸秆 收集 机械化 效益
下载PDF
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回顾与发展对策建议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四军 顾克军 +2 位作者 张恒敢 张斯梅 许博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共3页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及总产构成的统计分析,提出促进江苏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合理对策与建议:领导重视;稳定种植面积;理顺粮食价格,落实惠农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明确...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及总产构成的统计分析,提出促进江苏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合理对策与建议:领导重视;稳定种植面积;理顺粮食价格,落实惠农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明确主攻目标,提高稻麦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持续发展 历史回顾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