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优质稻区土壤理化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红江 裴晓芳 +5 位作者 丁雯丽 郭智 张岳芳 盛婧 周炜 黄胜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6-965,共10页
为了探索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圩区随机选取种植南粳46、南粳3908、南粳5055和南粳9108的11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种植主体,2020年和2021年度对其土壤理化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取... 为了探索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圩区随机选取种植南粳46、南粳3908、南粳5055和南粳9108的11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种植主体,2020年和2021年度对其土壤理化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取样检测,并分析主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试验年度,11个水稻种植主体土壤理化性状主要指标中,总氮含量和总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0 g/kg和0.56 g/kg;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0.5 mg/kg、11.42 mg/kg、133.4 mg/kg;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6.64 g/kg,不同水稻种植主体土壤肥力状况差异显著。2季水稻平均产量以南粳46最低,为9248.1 kg/hm^(2),以南粳3908最高,达到9812.8 kg/hm^(2);2021年水稻平均产量与2020年差异不显著。南粳46的稻米品质指标总体优于其他3个水稻品种,综合食味值也最高,品质较优,但该品种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偏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水稻种植主体的稻田,稻米整精米率、峰值黏度和热浆黏度高,胶稠度大,蛋白质含量低,米质较好。综上,就不同水稻品种而言,南粳46稻米品质最优,在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上种植南粳46能进一步提高其稻米品质,但南粳46的产量总体偏低,而南粳3908则相对兼顾了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区 土壤 理化性状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镉积累差异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易超 史高玲 +5 位作者 陈恒强 姚澄 潘云俊 石月红 李标 高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4-1174,共11页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对镉的积累差异,本研究于无污染农田中对长江中下游麦区107个小麦品种的镉积累能力进行了比较,并基于大田试验结果,从中选取了42个小麦品种,利用盆栽试验将其种植于轻度镉污染土壤中,进一步对小麦不同...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对镉的积累差异,本研究于无污染农田中对长江中下游麦区107个小麦品种的镉积累能力进行了比较,并基于大田试验结果,从中选取了42个小麦品种,利用盆栽试验将其种植于轻度镉污染土壤中,进一步对小麦不同部位镉含量、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污染条件下107个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分布在0.040~0.082 mg·kg^(-1)范围内,均低于我国规定的限量值(0.1 mg·kg^(-1))。盆栽试验结果显示,42个小麦品种籽粒、秸秆镉含量范围分别为0.261~0.524 mg·kg^(-1)和0.562~1.095 mg·kg^(-1),小麦籽粒镉含量与秸秆镉含量及秸秆向籽粒的镉转运系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小麦籽粒镉含量与小麦产量、株高、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且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宁麦11这一低镉高产品种,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方式筛选出低镉高产小麦品种是可行的。盆栽试验的42个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与大田试验中对应品种的籽粒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在非污染和轻度镉污染条件下,小麦自身遗传特性是影响品种间镉积累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可在小麦品种审定过程中,测定参加生产试验的小麦籽粒镉含量,初步评估不同小麦对镉的积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差异 农艺性状 低积累
下载PDF
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岩 张志勇 +1 位作者 张迎颖 周庆 《实验室科学》 2021年第6期221-226,230,共7页
通过网络收集2001年至2019年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对其发生原因、类型、试剂和设备等方面的分析,发现:(1)火灾和爆炸发生频率和造成伤亡的数量最多;(2)危险化学品使用、实验人员违规操作、设备故障等是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通过网络收集2001年至2019年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对其发生原因、类型、试剂和设备等方面的分析,发现:(1)火灾和爆炸发生频率和造成伤亡的数量最多;(2)危险化学品使用、实验人员违规操作、设备故障等是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危化品中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管理和使用应受到重视;(3)在实验过程中人为因素是事故引发和造成损失的主要因素;非实验过程中安全事故主要由客观因素引起。建议:(1)多角度加强人员实验安全意识;(2)建立系统而全面的监管体系、物质保障、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 危险化学品 实验室
下载PDF
集水花坛组合工程对农村初期径流的污染物削减效果分析
4
作者 张迎颖 姜智绘 +5 位作者 徐佳兵 宋雪飞 王岩 闻学政 刘海琴 张志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65-1374,共10页
为有效削减农村集中居住区初期地表径流污染,在常州市前黄镇运村新运小桥浜附近构建了“沉降池-调节池-集水花坛”组合工程,主要收集约6.00 hm^(2)集水区域内的初期径流和周边排水,并分别在工程进水口、沉降池出水口、调节池出水口和集... 为有效削减农村集中居住区初期地表径流污染,在常州市前黄镇运村新运小桥浜附近构建了“沉降池-调节池-集水花坛”组合工程,主要收集约6.00 hm^(2)集水区域内的初期径流和周边排水,并分别在工程进水口、沉降池出水口、调节池出水口和集水花坛出水口采集水样,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分析各污染物的沿程总削减率,估算组合工程对于初期径流污染的削减量。结果表明:(1)组合工程对TN、NH_(4)^(+)-N、NO_(3)^(-)-N、TP、COD_(Cr)和SS的沿程总削减率均值分别为39.1%、47.7%、29.0%、33.3%、33.4%和43.1%。2020年6月15日的暴雨径流对组合工程的冲刷效应明显,除了COD_(Cr)与NH_(4)^(+)-N以外,其余污染物指标出水口浓度均高于进水口。(2)TN与NH_(4)^(+)-N的沿程总削减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进水TP主要以溶解态磷的形式存在;COD_(Cr)与SS的沿程总削减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组合工程中存在淹没区,有助于增加水生植物生物量,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能力,进而促进氮磷污染物的削减。(3)按照年降雨量进行估算,组合工程对集水区初期径流或排水中TN、TP和COD_(Cr)的年削减量分别约为2.49、0.29和20.94 kg·a^(-1)。后续需加强集水花坛组合工程小型化、标准化、净化效能及抗冲击负荷能力提升的研究,以便在太湖流域农村集中居住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花坛组合工程 农村集中居住区 初期径流污染 污染负荷
下载PDF
应用于农村支浜原位修复的生态浮床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宋雪飞 张迎颖 +4 位作者 恽台红 宋伟 张志勇 王岩 刘海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7-484,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生态浮床对农村集中居住区河道支浜的净化效果。[方法]于2018年7—10月,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运村村新运小桥浜运农桥段180 m河段上,选取铜钱草、梭鱼草和千屈菜3种常见植物构建组合生态浮床,开展支浜水体原位修复试...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生态浮床对农村集中居住区河道支浜的净化效果。[方法]于2018年7—10月,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运村村新运小桥浜运农桥段180 m河段上,选取铜钱草、梭鱼草和千屈菜3种常见植物构建组合生态浮床,开展支浜水体原位修复试验。[结果]在植物种养后,支浜上、中、下游沿程各采样点,水体固体悬浮物(SS)含量逐渐下降;水体溶解氧(DO)浓度随浮床处理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而pH值则逐渐趋于中性。试验期间,受到地表径流排污口的影响,组合生态浮床对河段水体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9.7%、30.73%和75.0%。在试验周期75 d内,铜钱草、梭鱼草和千屈菜对水体氮素的去除速率分别为0.36、2.56和1.10 g·m^-2·d^-1;对水体磷素的去除速率分别为0.041、0.071和0.140 g·m^-2·d^-1。3种浮床植物对支浜水体的去污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梭鱼草、千屈菜、铜钱草。[结论]在应用于农村支浜原位修复的生态浮床净化试验中,3种组合生态浮床不仅消减水体氮、磷浓度,还有效降解有机物和拦截颗粒物,对减少下游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生态浮床 河道污染 净化效果
下载PDF
改良生物炭吸附/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6
作者 顾鑫才 陈丙法 +1 位作者 刘宏 韩士群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3-880,共8页
生物炭是通过生物质原材料制备的富炭产物。生物炭因具有比表面积大、结构多孔和官能团丰富等优点,能够有效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当生物炭经功能化改性后,可作为性能优越的功能材料,能够高效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了深入探究生物炭... 生物炭是通过生物质原材料制备的富炭产物。生物炭因具有比表面积大、结构多孔和官能团丰富等优点,能够有效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当生物炭经功能化改性后,可作为性能优越的功能材料,能够高效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了深入探究生物炭改性材料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在概括生物炭吸附/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物的一般机理的基础上,重点对生物炭改性方法及其对有机物的吸附/降解机制进行系统总结并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方法 有机污染物 吸附/降解机理
下载PDF
江苏省大米重金属调查与膳食摄入评估
7
作者 唐之贤 董歌 +4 位作者 史高玲 高岩 张祎 赵方杰 汪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21-731,共11页
为探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大米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经大米途径摄入重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14—2018年收集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产地的980份稻谷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糙米中镉(Cd)、砷(As)、... 为探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大米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经大米途径摄入重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14—2018年收集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产地的980份稻谷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糙米中镉(Cd)、砷(As)、铅(Pb)和铬(Cr)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大米中Cd、总As、无机As、Pb和Cr含量范围分别为0.002~0.314、0.003~0.513、0.003~0.385、0.002~0.722 mg·kg^(-1)和0.002~1.982 mg·kg^(-1),算术平均值分别为0.038、0.147、0.110、0.032 mg∙kg^(-1)和0.042 mg∙kg^(-1)。相较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大米中Cd、Pb和Cr含量超标率依次为0.9%、2.8%和0.2%,据估测大米中无机As含量的超标率为0.2%。与全国和全球水平相比,江苏省大米中总As和无机As含量较高,人群具有较高的大米无机As暴露风险。江苏省大米中Cd含量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苏南地区人群具有相对较高的大米Cd暴露风险,间接地反映出了苏南地区的土壤Cd活性较高,这可能与苏南地区发达的工业经济和土壤pH较低相关。江苏省成人单位体质量日均大米Cd、无机As、Pb和Cr摄入量分别为0.19、0.48、0.14μg·kg^(-1)和0.18μg·kg^(-1),与世卫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健康指导值相比,通过大米膳食摄入重金属量整体较低,但江苏省大米无机As和苏南地区大米Cd的暴露风险相对较高。综上,江苏省大米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安全范围,建议加强监测江苏省各产地大米中Cd和无机As的含量,降低江苏省局部地区成人的大米Cd、无机As的膳食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大米 重金属含量 调查 膳食摄入评估
下载PDF
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
8
作者 于孟康 赵莉 于建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目的】探明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沼液量与化肥配比,为化肥减量和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兴实心芹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_(0))、沼液50%替代... 【目的】探明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沼液量与化肥配比,为化肥减量和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兴实心芹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_(0))、沼液50%替代化肥(N_(50))和沼液100%替代化肥(N_(100))对水芹生长发育、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水芹的生长状况、营养品质、田面水的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及氮素利用率不同。沼液50%替代化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水芹茎鲜重、叶鲜重、地上部鲜重和株高,分别为46.68 g/Pot、16.20 g/Pot、64.23 g/Pot和49.53 cm;增加茎部和叶部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21 mg/g FW、0.03 mg/g FW、2.61 mg/100g FW和2.02 mg/g FW、0.31 mg/g FW、28.08 mg/100g FW;硝酸盐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0.52%和48.77%;同时降低了水芹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经2次追肥后分别在11 d和23 d达峰值,为113.14 mg/L和38.49 mg/L;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达最大,分别为53.53 kg/kg和12.37 kg/kg。【结论】采用沼液50%替代化肥施用有利于促进水芹生长,提高营养品质,同时降低由降雨等引发的氮素排放风险,可在水芹种植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芹 沼液 氮肥 偏生产力 农学效率
下载PDF
麦季农田流失养分植物拦截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红江 郑建初 +5 位作者 孙国峰 盛婧 张岳芳 郭智 周炜 陈留根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617,共7页
本研究在农田排水沟渠末端增设农田生态塘,对麦季农田流失水体进行贮留,并通过在生态塘配置养分拦截植物进行养分富集研究,旨在为减轻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小麦季农田设置农民习惯施肥(NN)和优化施肥(EN)2个施肥水平;生态塘... 本研究在农田排水沟渠末端增设农田生态塘,对麦季农田流失水体进行贮留,并通过在生态塘配置养分拦截植物进行养分富集研究,旨在为减轻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小麦季农田设置农民习惯施肥(NN)和优化施肥(EN)2个施肥水平;生态塘种植水芹菜和黑麦草2种拦截植物。结果表明:试验年度麦季农田共发生8次地表径流,麦季农田总地表径流水量为1119.0 m^(3)·hm^(-2)。NN处理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4.5、0.5、4.0 kg·hm^(-2),采用优化施肥能够减少农田地表径流养分流失量,EN处理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3.9、0.4、3.8 kg·hm^(-2)。本研究灌排单元农田面积为5.2 hm^(2),小麦季其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23.3、2.4、20.8 kg,生态塘中水芹菜和黑麦草拦截农田N、P、K流失量分别为18.0、1.9、22.0 kg,植物养分拦截量占本灌排单元农田地表径流水体养分流失的77.3%、79.2%、105.8%。经折算,生态塘与农田的面积比例以1∶43~50为宜。研究表明,在太湖地区小麦田排水沟渠末端设置生态塘,并配置水芹菜和黑麦草2种养分富集植物,可拦截麦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超75%,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季 流失养分 生态塘 植物拦截 优化施肥 径流
下载PDF
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特征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迪 童非 +4 位作者 高岩 卢信 樊广萍 张娅香 张振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7-1025,共9页
为了揭示微塑料在重金属与抗生素共存体系中的吸附特征,以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为典型微塑料,以环丙沙星(CIP)作为目标抗生素,以Cu、Cd为重金属代表,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PA... 为了揭示微塑料在重金属与抗生素共存体系中的吸附特征,以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为典型微塑料,以环丙沙星(CIP)作为目标抗生素,以Cu、Cd为重金属代表,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PA和PVC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由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的CIP对PA和PV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46 mg·g^(-1)和1.862 mg·g^(-1)。不同pH下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pH为6时吸附量达到最大。重金属Cu、Cd存在下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方程,Cu的存在显著促进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而Cd的存在抑制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Cu、Cd没有改变吸附量随pH变化的趋势。PVC对CIP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PA吸附CIP的机制包括酰胺基与羰基间氢键的产生,此外静电相互作用、极性作用也是两种微塑料吸附CIP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重金属Cu、Cd存在下,可以改变微塑料对CIP的吸附量,但不会对PA、PVC吸附CIP的机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抗生素 重金属 吸附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淹水对辣椒疫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宗海 王光飞 +2 位作者 马艳 梁永红 仇美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111-116,共6页
以辣椒疫病发生严重的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下淹水对不同辣椒疫霉数量病土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并对土壤常规微生物数量、辣椒疫霉数量进行动态分析,此外,也分析了与防病反应相关的植物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土壤淹水会明显减... 以辣椒疫病发生严重的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下淹水对不同辣椒疫霉数量病土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并对土壤常规微生物数量、辣椒疫霉数量进行动态分析,此外,也分析了与防病反应相关的植物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土壤淹水会明显减少土壤中真菌、放线菌和辣椒疫霉的数量,而对细菌有增殖作用,这种现象在环境温度为35℃/30℃时更为明显。温度设置为30℃/25℃时,自然病土保湿处理病情指数在55%以上,淹水20、35 d对自然病土防效均为100%。自然病土接种辣椒疫霉孢子1000个/g后保湿处理病情指数在80%以上,淹水25、35 d防效分别为38.3%、28.3%。35℃/30℃下自然病土保湿和淹水处理均无发病,接菌病土保湿处理病情指数为8.3%~11.7%,而淹水处理无发病。与防病反应相关的植物生理指标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这些进一步证实了温度偏高时淹水防控效果更佳,而淹水天数设为20 d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淹水温度 辣椒疫霉 防控效果
下载PDF
兴化洋葱优化追肥技术研究
12
作者 张锦滨 王晓云 +2 位作者 王光飞 马艳 陈俊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54-158,共5页
兴化市洋葱追肥以氮肥为主,与洋葱需肥规律不符。因此,在兴化市洋葱产区进行追肥优化田间试验以探寻适宜当地的追肥模式。设置4个处理和1个对照:常规追肥N(对照)、增磷钾减氮(处理PK-N1和处理PK-N2)、增磷钾不减氮(处理N+PK1与处理N+PK... 兴化市洋葱追肥以氮肥为主,与洋葱需肥规律不符。因此,在兴化市洋葱产区进行追肥优化田间试验以探寻适宜当地的追肥模式。设置4个处理和1个对照:常规追肥N(对照)、增磷钾减氮(处理PK-N1和处理PK-N2)、增磷钾不减氮(处理N+PK1与处理N+PK2),其中处理PK-N1和处理PK-N2养分分别减施0%和20%,而处理N+PK1和处理N+PK2养分分别增施40%和60%。结果表明,处理PK-N2和处理PK-N1对鳞茎增产效果最佳,分别为5.8%和3.6%。而处理N+PK1与处理N+PK2无增产作用。增磷钾减氮和增磷钾不减氮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洋葱鳞茎商品性,也均可增加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但增磷钾减氮速效钾含量较高,而速效氮含量较低。在洋葱鳞茎品质方面,增磷钾减氮可改善可溶性糖含量、硝酸盐含量,而增磷钾不减氮可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因此,与原单一追施氮肥相比,增磷钾减氮可增加洋葱产量,改善鳞茎商品性与品质及土壤养分性状,增磷钾不减氮仅能改善商品性和土壤养分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化洋葱 追肥 品质 土壤性状 氮磷钾
下载PDF
收获前断水天数对优良食味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刘红江 倪新华 +5 位作者 郭智 张丽萍 周炜 盛婧 陈留根 张岳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2-359,共8页
以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2728为试验材料,于2019年和2020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收获前不同断水天数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离收获前27 d(W1)、22 d(W2)、17 d(W3)、12 d(W4)和7 d(W5)断水5个处理。结果表明:提早断水显著降低了水... 以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2728为试验材料,于2019年和2020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收获前不同断水天数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离收获前27 d(W1)、22 d(W2)、17 d(W3)、12 d(W4)和7 d(W5)断水5个处理。结果表明:提早断水显著降低了水稻收获时稻田土壤、水稻籽粒和植株含水率;提早断水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其原因是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明显降低。W4和W5处理水稻产量均较高,且两者差异不大;W4和W5处理同时提高了稻谷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率等加工品质。断水天数对米粒大小的影响不大,但适当推迟断水有利于减少稻米垩白。W4处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均最低,而胶稠度最长,稻米品质较优,稻米RVA谱特征值相关指标以W4处理相对较优,体现稻米食味品质总体特性的综合食味值也以W4处理为最高。综上所述,W4和W5处理水稻产量均较高,但W4处理稻米品质略优于W5处理,因此在水稻收获前应当注意适时断水,不宜过早或过晚。此外,年度间稻米品质的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食味 水稻 收获前断水天数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水稻根际土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陈佩 罗佳琳 +3 位作者 黄丽颖 王宁 于建光 薛利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64-2273,共10页
为了明确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江苏泰州高砂土和江苏常州黄泥土两种稻麦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际袋法,基于温室模拟盆栽试验研究了秸秆单独还田(S)、秸秆与常规氮肥配施(SN)、秸秆与高量氮肥... 为了明确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江苏泰州高砂土和江苏常州黄泥土两种稻麦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际袋法,基于温室模拟盆栽试验研究了秸秆单独还田(S)、秸秆与常规氮肥配施(SN)、秸秆与高量氮肥配施(SHN)3种施肥模式对水稻成熟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脱氢酶、蛋白酶、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区土壤相比,两种类型稻田根际区土壤脱氢酶、脲酶、羟胺还原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2.4%~48.7%、13.4%~70.9%、12.4%~23.0%,仅江苏常州S处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效应不显著;同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江苏泰州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34.2%~44.7%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49.6%~87.1%,以及江苏常州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243.8%~270.5%。与秸秆单独还田相比,秸秆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区土壤中脱氢酶活性14.2%~62.7%,脲酶活性8.2%~54.4%,以及羟胺还原酶活性3.8%~18.0%(江苏常州非根际土脲酶和江苏泰州SN处理羟胺还原酶除外);与以上3种酶不同,根际区土壤蛋白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对氮肥施用的响应与非根际区显著不同。基于主成分分析(PCoA)显示,土壤类型、根际效应、氮肥施用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且氮肥施用显著改变了非根际/根际土壤酶活性;方差分解分析(VPA)表明,3种因素共解释土壤酶活性变异量的63.5%,其中根际效应与氮肥施用影响效应较大,其贡献率达32.8%和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氮肥施用 酶活性
下载PDF
田埂功能植物组合配置对稻田害虫和天敌数量的影响
15
作者 岳骞 凌学林 +7 位作者 鲍海波 盛婧 李晓峰 王舒悦 朱普平 郭智 杨晨晨 沈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656,共10页
【目的】针对集约化稻田系统生态功能脆弱、虫害频发、稻田景观单一化等问题,探索稻田非作物生境(田埂)不同功能植物组合配置对虫害的防控效果及其对天敌昆虫数量的影响,为稻田虫害的绿色生态防控提供实践基础与技术支撑。【方法】基于... 【目的】针对集约化稻田系统生态功能脆弱、虫害频发、稻田景观单一化等问题,探索稻田非作物生境(田埂)不同功能植物组合配置对虫害的防控效果及其对天敌昆虫数量的影响,为稻田虫害的绿色生态防控提供实践基础与技术支撑。【方法】基于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处理(CK)、香根草(T1xgc)、芝麻(T1zm)、凤仙花(T1fxh)、波斯菊(T1bsj)、荞麦(T1qm)、香根草+波斯菊组合(T2xb)、香根草+荞麦组合(T2xq)、香根草+芝麻+波斯菊组合(T3xzb)、香根草+荞麦+凤仙花组合(T3xqf)共10个田埂植物组合配置处理。通过实地调研、震落法和色板诱集法等手段调查分析田埂不同功能植物组合配置对稻田虫害防治效率和天敌数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T3xzb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生态防控效果,距田埂5和10 m的防治效率分别达81%和96%,比对应单一植物处理T1xgc、T1bsj和T1zm的防治效率分别提高17%~31%、16%~42%和35%~50%。对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防治,芝麻和香根草是较适宜的功能植物,且作用距离均大于10 m。稻田田埂功能植物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天敌昆虫的控害能力,对害虫的吸引力也相应增强,其中T3xzb模式下稻蓟马(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害虫数量比CK增加17头,比对应单一植物处理T1xgc、T1zm和T1bsj分别增加13、11和15头。【结论】相较于单一植物模式,香根草+芝麻+波斯菊组合配置(T3xzb)的田埂对稻田螟虫的防控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该配置模式对部分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昆虫也具有较好的诱集涵养作用,可作为稻田绿色生态防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田埂 功能植物 水稻害虫 天敌 生态防控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厌氧消化领域生物炭应用发展态势分析
16
作者 李海燕 龙玉娇 +2 位作者 靳红梅 李红娜 钱杰书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3-1113,共11页
厌氧消化作为低碳排放资源化技术之一仍面临甲烷产气量低、系统运行不稳定、难降解污染物残留等挑战,生物炭因其优良特性,在改善厌氧消化的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生物炭在厌氧消化领域中应用的研究动态进行文... 厌氧消化作为低碳排放资源化技术之一仍面临甲烷产气量低、系统运行不稳定、难降解污染物残留等挑战,生物炭因其优良特性,在改善厌氧消化的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生物炭在厌氧消化领域中应用的研究动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态势。结果表明:2010-2022年,生物炭在厌氧消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发文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和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针对不同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对其在厌氧消化中应用效果的影响、生物炭提高厌氧消化效率的机制及生物炭对厌氧消化中重金属、多环芳烃及抗性基因等污染物去除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包括量化生物炭在厌氧消化中不同机制的贡献,进一步开发修饰方法以提高厌氧消化过程中难降解污染物(重金属、多环芳烃、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微塑料等)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生物炭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双氧水协同凤眼莲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高浓度蓝藻的效果
17
作者 孙维民 秦红杰 +4 位作者 张志勇 张迎颖 陈金峰 姜智绘 宋雪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了实现蓝藻治理与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等污染物高效削减的双重目标,以暴发蓝藻的城市富营养化河道水体为分析对象,通过模拟试验,研究H_(2)O_(2)与凤眼莲协同去除水体中高质量浓度蓝藻的效果。H_(2)O_(2)除藻质量浓度阈值探索试验结果显... 为了实现蓝藻治理与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等污染物高效削减的双重目标,以暴发蓝藻的城市富营养化河道水体为分析对象,通过模拟试验,研究H_(2)O_(2)与凤眼莲协同去除水体中高质量浓度蓝藻的效果。H_(2)O_(2)除藻质量浓度阈值探索试验结果显示,15 mg/L H_(2)O_(2)处理4 h后,蓝藻的光合活性下降了75%,24 h内其活性无明显恢复。H_(2)O_(2)与凤眼莲协同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后的前72 h,单一H_(2)O_(2)处理的除藻效果最好,在处理后72 h至处理后96 h,H_(2)O_(2)+凤眼莲处理的除藻效果最好,单一凤眼莲处理在试验后96 h内无明显除藻效果。研究还发现,单一H_(2)O_(2)处理的水体NO_(2)^(-)-N、NH_(4)^(+)-N、PO_(4)^(3-)-P质量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可能存在藻华再次暴发的风险。试验后96 h,H_(2)O_(2)+凤眼莲处理对藻生物量的去除率为74.58%,对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54%、36%。此外,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H_(2)O_(2)+凤眼莲处理对水体中蓝藻的去除效果较显著,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对照显著提高,由此可见,H_(2)O_(2)协同凤眼莲处理可有效控制蓝藻水华并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 凤眼莲 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 水体修复
下载PDF
氮肥减施与花生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氨挥发、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中泽 衣政伟 +4 位作者 杨大柳 王安 陈留根 张岳芳 王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92-1499,共8页
氮肥减施与秸秆还田是现阶段广泛采用的农业措施,但其对农田环境和作物产量的综合影响尚不清楚。通过设置大田试验,研究2种花生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不还田)和4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施氮量为240 kg/hm2)、氮肥减量20%(施氮量为192 kg... 氮肥减施与秸秆还田是现阶段广泛采用的农业措施,但其对农田环境和作物产量的综合影响尚不清楚。通过设置大田试验,研究2种花生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不还田)和4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施氮量为240 kg/hm2)、氮肥减量20%(施氮量为192 kg/hm2)、氮肥减量40%(施氮量为144 kg/hm2)、不施氮肥]对麦田土壤中氨挥发损失、氮肥利用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主要是在施肥后2周内监测到明显的氨挥发现象,麦田土壤中氨挥发日通量的峰值均在施肥后的第2 d出现。在不同处理下,麦季氨总挥发量为10.77~29.79 kg/hm2;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氮肥减量20%处理使氨总挥发量降低23.60%~24.08%,氮肥减量40%处理使氨总挥发量降低43.24%~44.51%;秸秆还田对氨挥发的影响不大。结果还表明,不同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29.07%~48.96%,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氮肥减量20%处理使氮肥利用率降低6.10%~13.73%,氮肥减量40%处理使氮肥利用率降低23.94%~24.20%;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使氮肥的平均利用率提高了6.23~10.61个百分点。不同处理的小麦产量为3.49~7.95 t/hm2,且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显著降低,但氮肥减量20%并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与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量处理间的差异不大,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平均增产7.66%。由此可见,合理的氮肥用量及秸秆还田能够兼顾农田环境和作物产量,与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处理(240 kg/hm2)相比,秸秆还田并配合麦季化学氮肥减量20%处理可以在获得小麦高产的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并减少麦田土壤中氨的挥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氮肥利用率 小麦 产量 氮肥减施 秸秆还田
下载PDF
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岩 张迎颖 +6 位作者 张志勇 徐佳兵 闻学政 刘海琴 宋雪飞 郭文景 周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322,共8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差异。[方法]设置4种类型的护坡(网面护坡、砖面护坡、草面护坡和土面护坡),采用人工进水方式,开展为期15 d的护坡处理降雨径流中试试验。试验于不同时段采集底部出水,监...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差异。[方法]设置4种类型的护坡(网面护坡、砖面护坡、草面护坡和土面护坡),采用人工进水方式,开展为期15 d的护坡处理降雨径流中试试验。试验于不同时段采集底部出水,监测氮[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磷[总磷(TP)、颗粒态磷(PP)]、化学需氧量(COD)、总悬浮物(TSS)等指标。[结果]砖面护坡对径流中PP、TP、NH_(4)^(+)-N、COD和TSS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89.28%、62.87%、74.28%、56.48%和85.00%;网面护坡对径流中NO_(3)^(-)-N和TN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29.24%和38.29%。通过Z_(i)分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后发现,砖面护坡对污染物削减效果优于其他护坡。砖面和网面护坡的植物和护坡表面构筑物,可以起到延缓径流流速、延长水力停留时间的作用。[结论]砖面护坡对污染物的削减优势源于其对颗粒物及其结合污染物的有效拦截;网面护坡对硝态氮和总氮的削减优势,可能源于其较好的微生物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坡 水力停留时间 雨水径流 污染物
下载PDF
太湖流域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技术及相关标准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利红 段婧婧 杨林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6,共6页
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以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是“十四五”的关注重点。本研究结合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新需求,指出了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是高标准农田... 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以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有效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是“十四五”的关注重点。本研究结合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新需求,指出了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面源污染防控的有机结合点,重点阐述了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的建设目标、基本原则、适用技术和相关标准,并提出了当前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太湖流域生态农田建设提供相关参考,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高标准农田的融合,助推中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面源污染 高标准农田建设 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