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竹镇基地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春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研究和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现代农业生产,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研究在阐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 研究和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现代农业生产,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研究在阐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具体实施方案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现代农业 示范基地 设计方案 措施
下载PDF
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春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7-871,共5页
基于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了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加工专用品种及原料生产基地缺乏,产加销严重脱节,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够健全等。提出了建设区城特色农产品加工区,提升农产品加... 基于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了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加工专用品种及原料生产基地缺乏,产加销严重脱节,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够健全等。提出了建设区城特色农产品加工区,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加强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建设,搭建农户与企业稳定的利益平台等促进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产品加工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技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3
作者 王炜 赵江涛 李建军 《农业科技管理》 2017年第5期78-81,共4页
科技服务是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于农产品加工与农学存在学科差异,传统的科技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绩效考核。文章基于研究所的角度,从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传统绩效评价的局限、农产品加工科技服... 科技服务是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于农产品加工与农学存在学科差异,传统的科技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绩效考核。文章基于研究所的角度,从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传统绩效评价的局限、农产品加工科技服务的特点、农产品加工科技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指出要结合导向性、科学性、易操作性、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这四大原则,才能建设好具有农产品加工学科特色的绩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科技服务 绩效评价体系 研究
下载PDF
鸡油的加工技术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姜涛 杨彪 +5 位作者 邹烨 马晶晶 李鹏鹏 杨静 徐为民 王道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我国是肉鸡生产大国,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油脂原料,如何对此进行高值化的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鸡油的化学组成、提制方法、精炼、增香和开发应用等方面内容,目的是为鸡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鸡油... 我国是肉鸡生产大国,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油脂原料,如何对此进行高值化的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鸡油的化学组成、提制方法、精炼、增香和开发应用等方面内容,目的是为鸡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鸡油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油 提取 精炼 增香 应用
下载PDF
加工对肉类蛋白质氧化及肉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南 李蛟龙 +4 位作者 李鹏鹏 张牧焓 孙冲 徐为民 王道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92-399,共8页
肉类是人类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口感体验至关重要。动物在被宰杀后的胴体向食用肉转变和肉品加工过程中,经历复杂的生化反应,其中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蛋白质氧化对肉... 肉类是人类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口感体验至关重要。动物在被宰杀后的胴体向食用肉转变和肉品加工过程中,经历复杂的生化反应,其中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影响,结合蛋白质氧化产物的类型,加工方式、条件等影响因素,总结了目前加工条件下蛋白质氧化与肉品质变化的关系,旨在为控制肉品蛋白质的氧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氧化 加工 肉品质 感官品质 风味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白昊鑫 徐为民 +8 位作者 马晶晶 耿志明 邹烨 杨彪 杨静 程梅 闫征 王道营 辜雪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28-338,共11页
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是一座产量巨大、价格低廉的活性物质宝库,对其进行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低共熔溶剂是一种可设计的新型“绿色溶剂”,由比例不同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制备而得,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结构可设计、可生物降解... 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是一座产量巨大、价格低廉的活性物质宝库,对其进行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低共熔溶剂是一种可设计的新型“绿色溶剂”,由比例不同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制备而得,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结构可设计、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和药品等多个领域。本文就低共熔溶剂在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提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展望,以期为动物源加工副产物活性物质的绿色提取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加工副产物 活性物质 低共熔溶剂 提取
下载PDF
论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7
作者 金诗语 罗思 +1 位作者 王道营 王朝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5期177-180,共4页
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及培养环节控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我国高等院校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5大解决途径:完善校外导师遴选与考核机制,... 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及培养环节控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我国高等院校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5大解决途径:完善校外导师遴选与考核机制,构建校内外导师沟通合作平台;健全专业实践管理与考核机制,以职业需求引导专业实践教育;建立优质稳定多样的实践基地,制定严格合理灵活的管理机制;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鼓励模块课程教学和案例教学;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控制,严格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高等院校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与安全 专业学位研究生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叶黄素乳液凝胶3D打印间隔多层结构的构建及释放特性研究
8
作者 邓帅 赵明慧 +5 位作者 郝春雪 李鸣 李大婧 冯蕾 张钟元 徐亚元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通过流变特性和3D打印特性评估,筛选叶黄素负载层和空载层乳液凝胶的制备参数,运用双喷头3D打印技术将叶黄素负载层与空载层间隔交错打印,构建不同间隔多层结构的3D打印凝胶体系,探究间隔多层结构的间隔层数和空载层定位对叶黄素的释放... 通过流变特性和3D打印特性评估,筛选叶黄素负载层和空载层乳液凝胶的制备参数,运用双喷头3D打印技术将叶黄素负载层与空载层间隔交错打印,构建不同间隔多层结构的3D打印凝胶体系,探究间隔多层结构的间隔层数和空载层定位对叶黄素的释放特性和生物可及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提升油相体积分数、分离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浓度以及叶黄素载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叶黄素乳液凝胶的表观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同时降低蠕变恢复应变,增强叶黄素乳液凝胶的黏弹性和抵抗形变的能力,从而显著提升了叶黄素乳液凝胶的打印精确度和稳定性;当油相体积分数为15%、WPI浓度为10%和叶黄素载量为1.5%时,叶黄素乳液凝胶的3D打印效果最佳,打印精确性和稳定性分别为96.94%和97.60%。经体外模拟消化发现,间隔多层结构设计可有效改变叶黄素的释放行为,显著降低了叶黄素在胃消化阶段的释放率,从21.61%最低降至7.26%,使叶黄素在肠消化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时滞性,并显著提高叶黄素的生物可及性,最高达到了47.97%。本研究将为解决叶黄素生物可及性低的问题和运载工具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乳液凝胶 间隔多层结构 释放特性 生物可及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鲜切牛蒡射频钝酶工艺研究
9
作者 朱永全 胡昕迪 +5 位作者 滕聪 许璐靖 刘金阁 王紫印 张见 李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目的:降低鲜切牛蒡的相对酶活。方法:以鲜切牛蒡为原材料,进行射频灭酶,研究极板间距、样品高度和电导率对灭酶效果、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射频灭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极板间距90 mm、样品高度74 mm、电导率0.... 目的:降低鲜切牛蒡的相对酶活。方法:以鲜切牛蒡为原材料,进行射频灭酶,研究极板间距、样品高度和电导率对灭酶效果、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射频灭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极板间距90 mm、样品高度74 mm、电导率0.14 s/m,实际可降低121.24%相对酶活。结论:电导率在0.1 s/m左右时,极板间距越低,样品高度越高,升温速率越快。样品经过射频处理有效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了鲜切牛蒡酶促褐变,优化工艺能够表现出较小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多酚氧化酶 鲜切牛蒡 酶促褐变
下载PDF
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0
作者 刘夫国 牛丽影 +2 位作者 李大婧 金邦荃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75-379,共5页
近年来,以甜玉米和糯玉米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鲜食玉米加工技术日趋完善,产品形式多样,效益显著。本文对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发展鲜食玉米... 近年来,以甜玉米和糯玉米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鲜食玉米加工技术日趋完善,产品形式多样,效益显著。本文对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发展鲜食玉米精深加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加工 利用 展望
下载PDF
传统风鸭加工过程中脂肪水解和氧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戚巍威 徐为民 +2 位作者 徐幸莲 周光宏 赵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樱桃谷瘦肉鸭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加工风鸭,分析了鸭胸肉及皮下脂肪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羰基双烯值、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胸肉脂肪的TBARS值在于腌工艺阶段显著上升(P<0.05),在风干工艺阶段... 以樱桃谷瘦肉鸭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加工风鸭,分析了鸭胸肉及皮下脂肪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羰基双烯值、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胸肉脂肪的TBARS值在于腌工艺阶段显著上升(P<0.05),在风干工艺阶段先降后升;而皮下脂肪的TBARS值持续增加,在风干最后阶段略有下降。胸肉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羰基双烯值在加工过程中均逐渐增加,最后有下降趋势。饱和脂肪酸(S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SMUFA)在加工过程中变化不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SPUFA)在腌制后有下降,后逐渐回升,在风干20 d达到最高。亚油酸、花生四烯酸、油酸和棕榈酸是游离脂肪酸的主体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占FFA总量的7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鸭 脂肪氧化 脂肪水解 加工过程
下载PDF
玉米汁饮料加工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12
作者 牛丽影 宋江峰 +1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玉米汁饮料是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饮品,具有丰富的产品类型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相关的文献和专利,对玉米汁饮料从原料到商业成品的加工特色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玉米汁饮料加工业中存在的问题提... 玉米汁饮料是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饮品,具有丰富的产品类型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相关的文献和专利,对玉米汁饮料从原料到商业成品的加工特色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玉米汁饮料加工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汁饮料 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黑莓速溶粉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剑忠 单成俊 +3 位作者 李莹 刘小莉 王英 张丽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88-89,96,共3页
探讨了黑莓速溶粉加工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黑莓原浆中加入0.3%果胶酶、0.15%纤维素酶,能明显降低浆料粘度,提高果汁的产出率;加入0.08%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黑莓汁的澄清度;浓缩后的黑莓汁添加干燥助剂(40%麦芽糊精),控制喷雾干燥进... 探讨了黑莓速溶粉加工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黑莓原浆中加入0.3%果胶酶、0.15%纤维素酶,能明显降低浆料粘度,提高果汁的产出率;加入0.08%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黑莓汁的澄清度;浓缩后的黑莓汁添加干燥助剂(40%麦芽糊精),控制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60℃)和进料速度(50 mL/min),可以生产出分散性好、香味突出的黑莓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澄清 黑莓粉 喷雾干燥 加工工艺
下载PDF
扬州盐水鹅加工中微生物关键控制点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安俭 诸永志 +3 位作者 吴海虹 殷子龙 王道营 徐为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6-388,共3页
通过跟踪扬州盐水鹅加工过程中的净膛后、腌制前、腌制后、煮制后、第一次巴氏杀菌后和第二次巴氏杀菌后6个工艺点的鹅体表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同时对腌制、煮制和包装3个车间内的空气、工作服、操作台和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 通过跟踪扬州盐水鹅加工过程中的净膛后、腌制前、腌制后、煮制后、第一次巴氏杀菌后和第二次巴氏杀菌后6个工艺点的鹅体表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同时对腌制、煮制和包装3个车间内的空气、工作服、操作台和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最终关键点确定为挂淋、煮制、第一次巴氏杀菌、第二次巴氏杀菌,制定了相应的微生物危害关键点控制计划表,加工车间内环境微生物也需要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鹅 微生物 关键控制点
下载PDF
南京板鸭加工过程中脂肪氧化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为民 郑安俭 +3 位作者 诸永志 周光宏 徐幸莲 王道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2-455,共4页
通过对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羰基值和双烯值等氧化指标的测定,研究南京板鸭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点板鸭肌肉脂肪的氧化变化。结果显示:板鸭肌肉脂肪的过氧化值、TBARS值、羰基值和双烯值在加工过程中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 通过对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羰基值和双烯值等氧化指标的测定,研究南京板鸭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点板鸭肌肉脂肪的氧化变化。结果显示:板鸭肌肉脂肪的过氧化值、TBARS值、羰基值和双烯值在加工过程中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脂肪氧化程度逐渐增加;腌制工艺对板鸭TBARS值、羰基值和双烯值影响显著,而过氧化值则在风干过程中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板鸭 脂肪 氧化
下载PDF
羊乳干酪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莹 周剑忠 +3 位作者 黄开红 黄自苏 王英 单成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7-500,共4页
以鲜羊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羊乳干酪的制作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羊乳干酪加工的最佳工艺为:发酵剂添加量3%,发酵温度25℃,凝乳酶添加量1‰,凝乳温度38℃,凝块切割大小6 cm。此条件下,羊乳干酪呈乳白色,细腻柔... 以鲜羊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羊乳干酪的制作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羊乳干酪加工的最佳工艺为:发酵剂添加量3%,发酵温度25℃,凝乳酶添加量1‰,凝乳温度38℃,凝块切割大小6 cm。此条件下,羊乳干酪呈乳白色,细腻柔软,具有干酪特有的乳香,无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 干酪 加工工艺
下载PDF
黑莓汁加工中关键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剑忠 刘小莉 +1 位作者 张丽霞 单成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13-115,共3页
以新鲜黑莓为原料,研究了黑莓汁加工中酶解工艺及黑莓汁配方的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复合果胶酶添加量0.18%、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黑莓的出汁率达78.2%。黑莓汁最佳滋味配方为:黑莓汁93%、果葡糖浆7%... 以新鲜黑莓为原料,研究了黑莓汁加工中酶解工艺及黑莓汁配方的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复合果胶酶添加量0.18%、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黑莓的出汁率达78.2%。黑莓汁最佳滋味配方为:黑莓汁93%、果葡糖浆7%、柠檬酸钠0.05%、阿魏酸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汁 酶解 加工工艺 优化
下载PDF
我国鸭鹅产品深加工新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为民 诸永志 +1 位作者 王道营 徐幸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7,共4页
我国鸭鹅生产有着庞大的原料、产品和消费市场优势, 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和传统文化积淀, 至今却没有一个世界级的鸭鹅深加工企业,那么, 我国鸭鹅产品深加工现状如何? 加工工艺存在哪些问题? 深加工主要有哪些新技术? 读罢此文, 相信您... 我国鸭鹅生产有着庞大的原料、产品和消费市场优势, 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和传统文化积淀, 至今却没有一个世界级的鸭鹅深加工企业,那么, 我国鸭鹅产品深加工现状如何? 加工工艺存在哪些问题? 深加工主要有哪些新技术? 读罢此文, 相信您会有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板鸭 鹅产品 加工新技术 南京盐水鸭 加工现状 北京烤鸭 烹调技艺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甜玉米及其加工品营养特点与食用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牛丽影 宋江峰 +1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1,共3页
近年来,我国甜玉米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大幅提高;但甜玉米加工技术及产品品质评价工作则相对滞后。该文对国内外甜玉米及其加工产品营养和食用品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我国目前加工产品形式单一、研究基础薄弱等状况提出展望。
关键词 甜玉米 玉米制品 玉米
下载PDF
全天然黑莓果酒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毓宁 李鹏霞 +1 位作者 胡花丽 王炜 《酿酒》 CAS 2008年第6期91-93,共3页
以黑莓为原料,经复合酵母进行单桶发酵,发酵过程中不需添加SO2,而根据菌种强势生长的原理及控制发酵条件来抑制杂菌繁殖,生成具有黑莓果香和酒的醇香的全天然干红黑莓酒。研究了复合菌种比例、原料处理方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接种... 以黑莓为原料,经复合酵母进行单桶发酵,发酵过程中不需添加SO2,而根据菌种强势生长的原理及控制发酵条件来抑制杂菌繁殖,生成具有黑莓果香和酒的醇香的全天然干红黑莓酒。研究了复合菌种比例、原料处理方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接种量、下胶用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确定了黑莓果酒的最佳加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 全天然 果酒发酵 工艺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