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建设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丽川 罗海荣 余向阳 《农业科技管理》 2022年第5期84-87,共4页
创新团队是现代科研院所的基本科研组织和创新单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技全球竞争的加剧,团队协同攻关已成为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必然方式和内在要求,也是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的客观需要和根本保障。文章以江... 创新团队是现代科研院所的基本科研组织和创新单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技全球竞争的加剧,团队协同攻关已成为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必然方式和内在要求,也是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的客观需要和根本保障。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建设为例,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该院基本科研组织变迁的过程,以及近年来开展创新团队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团队优化整合、优秀团队带头人引培、团队文化和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团队支持和激励政策落实落地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 基本科研组织 创新团队 团队建设
下载PDF
无公害植物保护——无公害农业的重要科技支撑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洪武 范永坚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35,共4页
分析了有害生物发生趋势、治理状况 ,阐述了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植物保护的要求。提出无公害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无公害植物保护是无公害农业的必然要求。探讨无公害植物保护技术体系的目标与内容 ,初步建立无公害植物保护技术体... 分析了有害生物发生趋势、治理状况 ,阐述了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植物保护的要求。提出无公害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无公害植物保护是无公害农业的必然要求。探讨无公害植物保护技术体系的目标与内容 ,初步建立无公害植物保护技术体系框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植物保护 无公害农业 技术体系
下载PDF
创新驱动农业转型发展的内在机理与战略取向——以江苏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光 张浩男 +1 位作者 邹治 张振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8,共3页
创新驱动战略是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重大战略性安全的根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结合将成为科技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人才和资金是创新驱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 创新驱动战略是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重大战略性安全的根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结合将成为科技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人才和资金是创新驱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此需要实现高等农业教育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良性耦合。江苏有较好的农业资源、科技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在创新驱动农业转型发展中,要健全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教育改革作出江苏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农业 转型发展 战略
下载PDF
2002年江苏省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熊如意 周益军 +6 位作者 白娟 程兆榜 刘娟 陈夕军 范永坚 陈毓苓 黄建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致病性 水稻稻瘟病菌 多样性研究 2002年 江苏省 无性世代 水稻生产 品种推广 抗病良种 结构组成 群体遗传 抗病性 专化性 易变性 丧失 病害 选育
下载PDF
江苏省玉米病毒病研究 Ⅰ.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病原初步鉴定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益军 范永坚 +3 位作者 程兆榜 吴淑华 侯庆树 王诗白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玉米病毒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历史上曾经在我国一些地区数次流行,造成严重损失[1,2]。据1996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召开的《玉米病毒病治理对策研讨会》报道,中国10个省区玉米病毒病发生面积超过2.33×... 玉米病毒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历史上曾经在我国一些地区数次流行,造成严重损失[1,2]。据1996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召开的《玉米病毒病治理对策研讨会》报道,中国10个省区玉米病毒病发生面积超过2.33×106hm2,玉米产量年损失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玉米 病毒病 灰飞虱 防治 粗缩病
下载PDF
江苏省水稻“小穗头”现象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子明 周风明 +6 位作者 吕玉亮 吕宏飞 卢小莉 许明宝 陈志谊 刘永峰 徐旸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共6页
本研究对江苏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的 10个品种、3种类型、6 3个样品、315个单株稻谷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 :干尖线虫病危害是造成江苏地区水稻“小穗头”大面积发生的直接原因 ,与恶苗病 (镰刀菌 )带菌率没有因果关系 ;“小穗头”现象是否... 本研究对江苏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的 10个品种、3种类型、6 3个样品、315个单株稻谷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 :干尖线虫病危害是造成江苏地区水稻“小穗头”大面积发生的直接原因 ,与恶苗病 (镰刀菌 )带菌率没有因果关系 ;“小穗头”现象是否表现 ,可能与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光合产物的代谢、积累等状况有关 ;药剂浸种可有效防治干尖线虫病造成的“小穗头”发生 ;验检结果显示 ,水稻浸种剂 16 %恶线清对水稻干尖线虫病的浸种防治效果较好 ,浸种剂施保克浸种对水稻“小穗头”没有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穗头 干尖线虫病 恶线清 药剂浸种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1 位作者 沈素文 陈怀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史建荣:男,34岁,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本研究系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江苏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内容。收稿日期:1996-07-1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史建荣:男,34岁,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本研究系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江苏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内容。收稿日期:1996-07-1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致病力 接种方法 小麦
下载PDF
江苏省水稻“小穗头”现象的发生与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子明 周凤明 +5 位作者 吕宏飞 吕玉亮 卢小莉 陈志谊 刘永峰 魏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8,共5页
用防治真菌种传病害的浸种剂 2 5 %施保克乳油、2 5 %使百克乳油和防治线虫的浸种剂 95 %巴丹可溶性粉剂及兼治真菌和线虫种传病害的 16 %恶线清可湿性粉剂、4 .2 %浸丰乳油分别对带线虫的武育粳 3号、镇稻2号及武运粳 7号种子进行浸种... 用防治真菌种传病害的浸种剂 2 5 %施保克乳油、2 5 %使百克乳油和防治线虫的浸种剂 95 %巴丹可溶性粉剂及兼治真菌和线虫种传病害的 16 %恶线清可湿性粉剂、4 .2 %浸丰乳油分别对带线虫的武育粳 3号、镇稻2号及武运粳 7号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播种 ,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防治线虫的浸种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小穗头”现象的发生。经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线虫实验室鉴定 ,来自武育粳 3号、武运粳 8号的“小穗头”和武运粳 7号小穗发病田混收稻谷内的线虫为干尖线虫。用 95 %巴丹可溶性粉剂、16 %恶线清可湿性粉剂、4 .2 %浸丰乳油、2 5 %使百克乳油浸种及清水对照的田间“小穗头”发生率分别为 0 .31%、1.34%、1.78%、4 4 .0 %和35 .71% ,4种浸种药剂对“小穗头”的防治效果依次为 99.10 %、96 .90 %、95 .90 %和 - 17.8% ;具有防治线虫作用的浸种剂巴丹、恶线清和浸丰对“小穗头”的防治效果较好 ,浸种剂 2 5 %施保克乳油及 2 5 %使百克乳油等咪鲜胺类制剂对由干尖线虫造成的水稻“小穗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穗头 干尖线虫 药剂浸种
下载PDF
江苏省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林玲 张爱香 +2 位作者 陈志石 顾本康 王跃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1,共3页
在2002年从江苏省各地分离的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3种培养类型,菌丝型菌株占45.5%。江苏省早期分离鉴定出的落叶型菌株V151和VD8属于菌丝型,用于棉花品种抗病性病圃鉴定的菌株BP2属于中间型菌株。液体培养时,菌丝型菌株培养液的颜色呈淡... 在2002年从江苏省各地分离的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3种培养类型,菌丝型菌株占45.5%。江苏省早期分离鉴定出的落叶型菌株V151和VD8属于菌丝型,用于棉花品种抗病性病圃鉴定的菌株BP2属于中间型菌株。液体培养时,菌丝型菌株培养液的颜色呈淡黄色或黄绿色。苗期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型菌株与中间型菌株BP2相比,表现出发病早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培养特性 致病力
下载PDF
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及稻曲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尹小乐 陈志谊 +3 位作者 于俊杰 聂亚锋 俞咪娜 刘永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59-1465,共7页
用人工注射接种的方法鉴定了江苏省2012年区试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性,并研究了稻曲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结果表明,在99个品种中,43个品种对稻曲病表现为免疫;7个品种表现为高抗(HR);14个品种表现为抗病(R);8个品种表现为中抗(MR);5个... 用人工注射接种的方法鉴定了江苏省2012年区试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性,并研究了稻曲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结果表明,在99个品种中,43个品种对稻曲病表现为免疫;7个品种表现为高抗(HR);14个品种表现为抗病(R);8个品种表现为中抗(MR);5个品种为中感(MS);7个品种表现为感病(S);15个品种表现为高感(HS)。用69个单孢菌株分别对两优培九、淮稻5号、武运粳3号等3个已知不同抗性品种进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表明,不同抗病性的品种对同一菌株的反应差异较大,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致病力分化较明显。根据69个稻曲病菌菌株在3个不同抗性水稻品种上的致病性,将参试的水稻稻曲病菌划分为7个致病类型,其中第3类即对武运粳3号、淮稻5号、两优培九依次表现为抗、抗、感的有22个菌株,占总数31.9%。菌株与水稻品种的关系分为弱互作和强互作,其中弱互作菌株所占比例高达91.3%,强互作菌株所占比例仅占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抗病性鉴定 致病力分化
下载PDF
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分布及优势小种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永锋 陈志谊 +2 位作者 胡明 李莲 刘邮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用中国 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 2 0 0 0~ 2 0 0 2年江苏省 5大稻区采集的 342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3年累计出现 7群 30个小种 ,其中ZG1 为优势小种 ,3年的频率分别为 6 5 .0 0 %、5 6 .90 %和 6 0 .38% ,ZB群... 用中国 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 2 0 0 0~ 2 0 0 2年江苏省 5大稻区采集的 342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3年累计出现 7群 30个小种 ,其中ZG1 为优势小种 ,3年的频率分别为 6 5 .0 0 %、5 6 .90 %和 6 0 .38% ,ZB群和ZC群生理小种也是重要的小种类型 ,有较高的出现频率。用 1 30个ZG1 小种的菌株对日本 1 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进行毒力测定 ,出现 4 2种类型毒力 ,其中 30 .77%的ZG1 小种的菌株同时对品种新 2号 (Pita ks,Pi sh)、K1 (Pi ta)、Pi4号 (Pi ta2 ,Pi sh)致病 ,为优势毒力类型 ,表明品种新 2号 (Pita ks,Pi sh)、K1 (Pi ta)、Pi4号 (Pi ta2 ,Pi sh)与江苏省稻瘟病菌有较高的适合度。品种K3(Pi kh)在江苏省有较好的抗性 ,其抗性频率为 1 0 0 %。用两种毒力类型的不同菌株 2 0 0 3 1 84 (ZC5)和 2 0 0 3 1 4 1 (ZG1 )混合接种 1 3个日本已知抗性基因品种后 ,发现对上述两个单个菌株表现抗病的K3(Pi kh)品种表现为感病 ,提示不同毒力的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菌株毒力的改变可能是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稻瘟病菌 群体分布 生理小种 毒力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土传病毒病的研究 Ⅲ.小麦梭条花叶病综合防治技术及其依据 被引量:26
12
作者 侯庆树 周益军 +6 位作者 韩红 李志正 王令坤 方南春 孙立洲 虞成龙 张剑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7-43,共7页
利用抗病品种和轮作换茬为主的综合配套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小麦梭条花叶病。种植抗病良种能使病田达到持续高产的效果,试验表明,不同病区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毒源致病力存在差异。根据品种和8个病区毒源的互作反应,可将品种抗性分为3种... 利用抗病品种和轮作换茬为主的综合配套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小麦梭条花叶病。种植抗病良种能使病田达到持续高产的效果,试验表明,不同病区的小麦梭条花叶病毒源致病力存在差异。根据品种和8个病区毒源的互作反应,可将品种抗性分为3种类型,其中部分抗病品种(系)已得到合理利用;轮作换种油菜、大麦等可改造重病田;在始病期追施氮肥可促进生长,增强麦苗抗耐病能力;适当迟播能错过和缩短介体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侵染传毒时间,精耕细作加强水土管理,可减缓毒源扩散和抑制介体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病毒病 梭条花叶病 防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病原组成及其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方正 陈怀谷 +1 位作者 陈厚德 王裕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为了明确目前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病原的组成和致病性,从江苏省13个市的65个县(市)采集到的小麦纹枯病典型症状病株上共分离到171株丝核菌,通过苏木精染色法观察,其中双核丝核菌169株,多核丝核菌2株。这些双核丝核菌分别属于不同的融合群,... 为了明确目前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病原的组成和致病性,从江苏省13个市的65个县(市)采集到的小麦纹枯病典型症状病株上共分离到171株丝核菌,通过苏木精染色法观察,其中双核丝核菌169株,多核丝核菌2株。这些双核丝核菌分别属于不同的融合群,通过菌丝对峙培养,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其中CAG 1群158株,占93.49%,其它融合群共11株,占6.51%。2株多核丝核菌能互相融合,PCR扩增病菌的内转录区并进行测序,B last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AG 2融合群。对这171个丝核菌菌株进行了室内3个小麦品种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间致病力强弱存在明显差异,双核丝核菌的致病力强度显著高于多核丝核菌,双核丝核菌间不同融合群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不同来源的菌株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以无锡、连云港、泰州地区菌株致病力最强,南通菌株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熊核菌 致病力
下载PDF
2015—2021年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14
作者 兰莹 杜琳琳 +5 位作者 林峰 李晨羊 周益军 宋锦花 许明 周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0-104,共5页
对2015—2021年度835份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通过人工接种法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水平鉴定评价,以期为生产上水稻品种布局和病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统计结果表明,86%~100%的区试品种达到中感以上的抗性水平,高抗品种的比例从0(201... 对2015—2021年度835份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通过人工接种法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水平鉴定评价,以期为生产上水稻品种布局和病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统计结果表明,86%~100%的区试品种达到中感以上的抗性水平,高抗品种的比例从0(2016年)渐增到12.39%(2020年)和11.93%(2021年),抗病品种的比例在17.65%~48.62%,中感品种在39.45%~82.35%,2015年和2016年分别检测到1个和3个感病品种,2016年和2017年分别检测到10个和6个高感品种,2018年以后未发现感病和高感品种,说明经多年品种更替,江苏省区域试验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2015—2021年抗病及高抗品种在各区组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中熟中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杂交晚粳和杂交中粳组,常规粳稻组如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组,中感水平材料的数量仍较多,在病害暴发年份易成为生产上加重流行的因素。文中列出了筛选出的26份高抗品种,可作为抗性育种资源在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水稻条纹叶枯病 人工接种鉴定 抗性评价 育种价值
下载PDF
江苏省大丽轮枝菌(Verticillum dahliae)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顾本康 夏正俊 +2 位作者 陆迅 李经仪 吴蔼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9-86,共8页
用硝酸还原酶缺陷型(Nit)突变体技术,对来自江苏省80年代及1991年不同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研究。80年代的65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经含氯酸钾培养基诱导,表型鉴定获得突变体A型(Nit 1)73株,B型(Nit M)77株,C型27株,其它类型4株。亲和性测... 用硝酸还原酶缺陷型(Nit)突变体技术,对来自江苏省80年代及1991年不同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研究。80年代的65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经含氯酸钾培养基诱导,表型鉴定获得突变体A型(Nit 1)73株,B型(Nit M)77株,C型27株,其它类型4株。亲和性测定表明,仅一株(VD8)与国外落叶型群相亲和,属同一亲和群,其余菌株为非落叶型群。对1991年的35个菌株诱导获得78个A型突变体,19个B型突变体。有5个菌株与国外落叶型群相一致,呈强亲和性反应,其中JC1B及SY12两菌株获得A、B两型突变体,可成为我国的落叶型的标准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营养体亲和性 棉花
下载PDF
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与油菜品种的互作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1 位作者 陈怀谷 胡玉山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5,共4页
从江苏省具代表性的油菜菌核病发生区采集菌核病菌,并接种不同油菜品种的叶片,研究油菜品种与病菌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菌核菌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具有显著差异,扬州菌株JS1、通州菌株JS5和金湖菌株JS3致病力较强,而丹阳菌... 从江苏省具代表性的油菜菌核病发生区采集菌核病菌,并接种不同油菜品种的叶片,研究油菜品种与病菌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菌核菌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具有显著差异,扬州菌株JS1、通州菌株JS5和金湖菌株JS3致病力较强,而丹阳菌株JS6和溧阳菌株JS2致病力较弱。供试各油菜品种间发病无显著差异,但菌株与品种间互作效应显著。溧阳菌株JS2特别适应于9605品种;丹阳菌株JS6特别适应于9503品种;金湖菌株JS3最适应89-56品种;如皋菌株JS4最不适应9503品种,对其它品种具有广谱适应性;通州菌株JS5较不适应marnoo品种,而扬州菌株JS1则对所有品种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油菜品种 致病性 互作 江苏
下载PDF
江苏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种质资源抗性评价
17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4 位作者 陆芳 孟庆长 孔令杰 朱云 季英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5-99,共5页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害可造成玉米严重减产,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给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可靠依据,应用单孢分离法和rDNA-ITS分子鉴定法,分离鉴定到3株江苏当地... 玉米弯孢叶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害可造成玉米严重减产,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给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可靠依据,应用单孢分离法和rDNA-ITS分子鉴定法,分离鉴定到3株江苏当地玉米弯孢叶斑病病菌,序列比对确定其均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应用当地菌源,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法,对2022年江苏省玉米区试品种进行弯孢叶斑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鉴定的73个品种中,对弯孢叶斑病的抗性有高抗、抗、中抗、感4个级别,其中普通玉米的抗性水平高于鲜食玉米,普通玉米有6个品种表现为高抗,占鉴定总数的8.22%;鲜食玉米有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占鉴定总数的6.85%。说明此批玉米品种抗弯孢叶斑病的能力较好,高抗品种可多年多点重复鉴定,发挥品种的抗性应用价值;抗性水平较低的鲜食玉米品种要在种植区内提醒农户早防早治,尽量减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叶斑病菌 单孢分离 抗病性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江苏省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荷芳 王晓宇 +1 位作者 罗楚平 陈志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9,共9页
通过ISSR(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技术,针对87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从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个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的ISSR引物,PCR扩增共产生76个ISSR分子标记,其中96.05%的片段具有多态性,表明水稻纹枯病菌菌... 通过ISSR(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技术,针对87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从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个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的ISSR引物,PCR扩增共产生76个ISSR分子标记,其中96.05%的片段具有多态性,表明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个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测试菌株被分成了7个遗传聚类群,ISSR遗传聚类组群的划分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菌株生长速率和致病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差异与菌株来源、DNA条带的多态性及遗传聚类群的划分并无明显相关,而与菌丝的生长速率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今后利用代表性菌株进行水稻抗纹枯病的种质资源筛选以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立枯丝核菌 聚类分析 致病力 ISSR
下载PDF
创新驱动农业转型发展的内在机理与战略取向——以江苏为例
19
作者 刘晓光 张浩男 +1 位作者 邹治 张振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31,共2页
创新驱动战略是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重大战略性安全的根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结合将成为科技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人才和资金是创新驱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 创新驱动战略是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重大战略性安全的根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结合将成为科技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人才和资金是创新驱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此需要实现高等农业教育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良性耦合。江苏有较好的农业资源、科技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在创新驱动农业转型发展中,要健全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教育改革作出江苏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农业 转型发展 战略
下载PDF
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酯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正俊 李清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5-29,共5页
对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和大豆纹枯病菌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_(1-1A)群,谱带特征相同,具有一条主酶带,迁移率(Rf)为0.52;属于立枯丝核菌,AG_4群的棉立枯病菌... 对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和大豆纹枯病菌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_(1-1A)群,谱带特征相同,具有一条主酶带,迁移率(Rf)为0.52;属于立枯丝核菌,AG_4群的棉立枯病菌也仅有一条主酶带,但迁移率为0.47.在测试的46个禾谷丝核菌R.cerealis CAG_1群菌株(大、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分别为12个和34个)中,其酯酶谱带特征基本相同,均有2—4条主酶带,其主酶带迁移率分布在0.39—0.77之间,但菌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禾谷丝核菌AGC_1群1个菌株(小麦纹枯病菌),其迁移率在0.49—0.73之间有4条相近的主酶带,但着色颜色较浅.3个立枯丝核菌AG_5群菌株(大、小麦纹枯病菌分别为1个和2个)的谱带特征相同,有二条着色较浅的主酶带,迁移率分别为0.28和0.33.可见,酯酶酶谐与菌丝融合群的关系较为密切,不同作物来源的同一融合群菌株具有相似的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同工酶 作物 丝核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