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高效棉业”经济效益剖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立华 李秀章 陈祥龙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5-7,共3页
本文以江苏省“高效棉业”为目标 ,剖析了麦棉连用 ,多元立体复种 ,省工节本的轻型栽培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对高效植棉的影响。提出了发展江苏省高效棉业的思路 ,即麦棉连作仍是当前高效植棉的主体种植方式 ,适宜的多元立体复种是高效植棉... 本文以江苏省“高效棉业”为目标 ,剖析了麦棉连用 ,多元立体复种 ,省工节本的轻型栽培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对高效植棉的影响。提出了发展江苏省高效棉业的思路 ,即麦棉连作仍是当前高效植棉的主体种植方式 ,适宜的多元立体复种是高效植棉的有效途径 ,实现规模种植和集约化管理是高效植棉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棉花 小麦 蔬菜 立体种植 复种
下载PDF
特色粮油经济作物优质高效种植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新 《农家致富》 2018年第14期27-28,共2页
花生、芋头、甘薯等特色粮油经济作物在江苏省有一定种植面积,泗阳八集花生、靖江香沙芋等地方特色品种享誉省内外。但以上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欠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不足等不适应现代特色... 花生、芋头、甘薯等特色粮油经济作物在江苏省有一定种植面积,泗阳八集花生、靖江香沙芋等地方特色品种享誉省内外。但以上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欠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不足等不适应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的专业生产规模种植技术问题,限制了全省特色粮油作物的进一步发展。本技术针对江苏省特色粮油经济作物生产中存在的上述关键技术瓶颈,系统开展江苏地方特色优质花生、芋头、甘薯等作物品种筛选,研究集成花生和甘薯垄作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芋头和甘薯脱毒组培技术体系等系列优质高效种植技术,为江苏省特色粮油经济作物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使用该技术可亩增效2000元左右,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种植技术 经济作物 粮油作物 优质 品种混杂退化 作物生产 简化栽培技术 增效技术
下载PDF
中棉所70在江苏省主产棉区的种植表现和栽培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培通 陈建平 +6 位作者 卞曙光 张萼 顾兴门 仇璇 刘瑞显 杨长琴 郭文琦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配套栽培技术 江苏省 中棉所 种植表现 棉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特征 特性试验
下载PDF
江苏省梅雨的演变及对棉花产量气候年景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狄佳春 陈旭升 +2 位作者 刘剑光 肖松华 许乃银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3,共4页
分析了 1 95 4年到 2 0 0 3年这 5 0年期间江苏省梅雨的演变及其对棉花产量气候年景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年代的推移 ,梅雨持续时间趋于正常 ,发生枯梅的可能性减小 ,而发生丰梅的可能性在增大 ;梅雨持续的时间与降水量的多少不是影... 分析了 1 95 4年到 2 0 0 3年这 5 0年期间江苏省梅雨的演变及其对棉花产量气候年景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年代的推移 ,梅雨持续时间趋于正常 ,发生枯梅的可能性减小 ,而发生丰梅的可能性在增大 ;梅雨持续的时间与降水量的多少不是影响当年棉花产量的气候年景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梅雨 棉花 产量 气候年景
下载PDF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苏杂16棉铃发育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立华 钱大顺 +2 位作者 陈祥龙 张香桂 杨德银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3-87,共5页
棉铃发育过程中,苏杂16单铃子棉主的提高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纤维干重的增加,1991~1992两年平均增加10.0%;二是种子重量的提高,两年平均单铃种仁重增加9.4%。单铃纤维干重的增长与棉铃对位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棉铃发育过程中,苏杂16单铃子棉主的提高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纤维干重的增加,1991~1992两年平均增加10.0%;二是种子重量的提高,两年平均单铃种仁重增加9.4%。单铃纤维干重的增长与棉铃对位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与棉铃对位叶中全N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该杂文组合在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了较强的“源”“库”生理优势,光合产物积累多,营养物质运转快是该组合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品种间杂种 苏杂16 棉铃发育 动态研究 杂交
下载PDF
大豆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特点及早世代选择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新 朱成松 +1 位作者 顾和平 祝其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8-333,共6页
利用5个亲本配制了3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杂种后代F2-F4代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的特点及早世代分组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蛋白质含量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显性效应。(2)相关分析显示,中亲与后代的相... 利用5个亲本配制了3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杂种后代F2-F4代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的特点及早世代分组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蛋白质含量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显性效应。(2)相关分析显示,中亲与后代的相关值比父本或母本与后代的相关值高,世代间的相关显著,相关值以邻近世代间较高;(3)蛋白质含量总的变异趋势是:组合间>家系间>家系内单株间;(4)在大豆杂交组合的早世代对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选择是有效的,而在F2的选择较在以后世代中选择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遗传变异 选择育种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研究——Ⅴ.宁杂1号三系亲本氮、磷、钾营养吸收积累差异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建芹 浦惠明 +1 位作者 陈新军 张洁夫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68,共5页
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植株氮含量表现由高到低的趋势,磷含量呈现高—低—高—低—高的W型变化趋势,钾含量呈现高—低—高—低变化趋势。植株及营养器官的氮、磷、钾素积... 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植株氮含量表现由高到低的趋势,磷含量呈现高—低—高—低—高的W型变化趋势,钾含量呈现高—低—高—低变化趋势。植株及营养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生殖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则表现为逐渐递增趋势。亲本间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生育期中,各器官的氮、钾含量和积累量均大于同一器官的磷含量和积累量;单株及各器官的钾积累量多大于同期氮积累量。植株磷素积累在抽薹阶段和结角阶段分别达到高峰。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多以保持系最高,恢复系最小。针对三系亲本营养吸收积累特性,提出了宁杂1号高产制种的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三系杂交油菜 制种技术 宁杂1号 亲本 营养水平 吸收积累
下载PDF
小麦后移栽棉的氮肥、密度效应及器官建成动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祥龙 李秀章 +7 位作者 徐立华 何循宏 徐红兵 杨德银 范正辉 娄登仪 屠美英 赵启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二次均匀设计,研究氮肥和密度对小麦后移栽棉皮棉产量及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产量等性状的二次模型,通过对产量模型的分析,提出小麦后移栽棉适宜的施氮量为210~230kg/hm2、密度为4.75万~4.90万... 采用二次均匀设计,研究氮肥和密度对小麦后移栽棉皮棉产量及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产量等性状的二次模型,通过对产量模型的分析,提出小麦后移栽棉适宜的施氮量为210~230kg/hm2、密度为4.75万~4.90万株/hm2.同时建立了不同器官(如株高、总果枝等)的建成动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载 棉花 氮肥 密度 产量 麦茬棉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92Ⅰ 1096附加染色体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戚存扣 高冠军 +2 位作者 浦惠明 傅寿仲 仲裕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应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 Brassica napus-carinata2 n=4 0 )和甘蓝型油菜整倍体品种宁油 1 0号 ( B.napus L.2 n=3 8)及其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配对行为。结果 ,甘蓝... 应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 Brassica napus-carinata2 n=4 0 )和甘蓝型油菜整倍体品种宁油 1 0号 ( B.napus L.2 n=3 8)及其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配对行为。结果 ,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稳定在 2 n=4 0条。它与宁油1 0号间的正反交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 n=3 9条。表明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的两条外源的同源附加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机会相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 MI) ,杂种的 3 9条染色体配对成 1 9 +1 I,少数细胞出现了多价体 ,但在观察的所有花粉母细胞中均携有一个单价体。 92 1 0 9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晚后期( AI) ,二分体细胞的染色体构型为 2 0 +2 0的细胞占 93 .54%。表明该二体附加系的附加染色体能在杂种后代中稳定传递 ,不易因遗传排斥而丢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二体附加系 遗传 附加染色体
下载PDF
海岛棉与澳洲棉、黄褐棉种间杂种F_1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宝良 黄骏麒 +2 位作者 沈新莲 彭跃进 顾立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9-212,共4页
本文研究了四倍体栽培种海岛棉与二倍体野生种澳洲棉、四倍体野生种黄褐棉种间杂种F1的主要形态特征及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粱色体行为。结果,(海岛棉416×澳洲棉)F1有的性状趋向澳洲棉,如茎、叶的茸毛、花冠... 本文研究了四倍体栽培种海岛棉与二倍体野生种澳洲棉、四倍体野生种黄褐棉种间杂种F1的主要形态特征及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粱色体行为。结果,(海岛棉416×澳洲棉)F1有的性状趋向澳洲棉,如茎、叶的茸毛、花冠颜色、花的开放形式;有的象海岛棉,如叶形、叶色、花药和花粉之颜色;有的则为中间型,如苞叶形状、铃形等。(海岛棉7124×黄褐棉)F1趋向父本黄褐棉的性状有:腺体较多,茎秆、叶片暗绿色,有茸毛,叶片掌状。短日照性强;表现中间型的性状有:花瓣黄色,有红心。两个组合F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配对构型分别为31.4Ⅰ+3.90Ⅱ+0.02Ⅲ+0.02Ⅳ和0.24Ⅰ+25.71Ⅱ+0.098tⅠ″+0.039Ⅳ,这一结果表明,海岛棉与澳洲棉的亲缘关系较远,与黄褐棉的亲缘关系较近,但海岛棉与黄褐棉的染色体间已有所分化,可能存在染色体结构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细胞学 种间杂交 海岛棉 澳洲棉
下载PDF
不同铃形的陆地棉棉铃性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狄佳春 肖松华 +2 位作者 刘剑光 许乃银 陈旭升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14,共3页
对圆锥形、卵圆形及圆球形三种铃形的 1 5个陆地棉品系的棉铃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铃形为圆锥形的品系铃体积、长度、宽度、长宽比最大 ,不孕子率最高 ,子指最大 ,但其棉铃经济系数最低 ;铃形为卵圆形的品系衣分最高 ,但其... 对圆锥形、卵圆形及圆球形三种铃形的 1 5个陆地棉品系的棉铃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铃形为圆锥形的品系铃体积、长度、宽度、长宽比最大 ,不孕子率最高 ,子指最大 ,但其棉铃经济系数最低 ;铃形为卵圆形的品系衣分最高 ,但其铃体积、宽度最小 ,铃重最低 ,每囊健子数最少 ;铃形为圆球形的品系铃重、棉铃经济系数最高 ,每囊健子数最多 ,但其衣分、不孕子率最低 ,子指最小。( 2 )在纤维品质方面 ,铃形为圆锥形的品系纤维长度最长 ,整齐度、比强度最高 ,麦克隆值最小 ,综合纤维品质优于卵圆形与圆球形铃品系。 ( 3)相关分析表明 ,铃体积、长度、长宽比与棉铃经济系数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铃体积、长度与麦克隆值存在显著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铃形 陆地棉 棉铃性状 棉花
下载PDF
宁杂1号三系亲本钾营养吸收积累分布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建芹 浦惠明 +1 位作者 陈新军 张洁夫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测定宁杂 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钾含量 ,结果表明 :随着生育期的推移 ,三系亲本单株和相同器官钾含量及积累量亲本间变化趋势一致。单株钾含量呈“波浪型”变化 ;根、茎、分枝的钾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叶片呈“W”型变化趋... 测定宁杂 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钾含量 ,结果表明 :随着生育期的推移 ,三系亲本单株和相同器官钾含量及积累量亲本间变化趋势一致。单株钾含量呈“波浪型”变化 ;根、茎、分枝的钾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叶片呈“W”型变化趋势 ,生殖器官则呈先升后降趋势。根、茎、叶、分枝的钾素积累多呈先升后降趋势 ,单株及花果钾积累呈递增趋势。三系亲本钾素积累主要集中在薹花期 ,占一生中总积累量的 82 .4 2 %~ 96 .6 9%。同一生育期中 ,各器官的钾积累量多以保持系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杂1号 三系亲本 钾营养 吸收 积累 分布 杂交油菜
下载PDF
麦后移栽棉前茬品种筛选及其生育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红兵 李秀章 +6 位作者 徐立华 陈祥龙 何循宏 杨德银 朱汉荣 曹建华 陆长春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11,共2页
1992~1994两年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小麦品种徐州8785可作为江苏里下河稻棉轮作区小麦后移栽棉前茬利用。在本研究同等条件下,以徐州8785作前茬的小麦后移栽棉综合经济效益略高于对照大麦后移栽棉。小麦后移栽... 1992~1994两年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小麦品种徐州8785可作为江苏里下河稻棉轮作区小麦后移栽棉前茬利用。在本研究同等条件下,以徐州8785作前茬的小麦后移栽棉综合经济效益略高于对照大麦后移栽棉。小麦后移栽棉的总果节量及成铃数、成铃强度都低于大麦后移栽棉,这是其单产低于大麦后移栽棉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载棉 经济性状 生育特性 棉花 麦茬棉
下载PDF
大豆属多年生野生种收集、评价及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锋 凌以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4-69,共6页
大豆届Glycine分为Soja和Glycine两个亚属,Soja亚属包括栽培种G.max及其最近缘的一年生野生种G.soja;Glycine亚届由多年生野生种组成。随着大豆育种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在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大豆属 野生种 收集 评价 利用
下载PDF
大豆杂交后代选择法效果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祝其昌 张秋荣 顾和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52,共6页
1982年用七个大豆品种,配置六个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米用系谱法、混选法、一粒传法和综合法四种方法选择,至第五代,各选优良单株25株。于1988和1989年分别比较四种选择方法入选品系的抗病性和丰产性。抗病性对比结果... 1982年用七个大豆品种,配置六个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米用系谱法、混选法、一粒传法和综合法四种方法选择,至第五代,各选优良单株25株。于1988和1989年分别比较四种选择方法入选品系的抗病性和丰产性。抗病性对比结果表明,综合法的选择效果接近系谱法,显著优于混选法和一粒传法。在丰产性方面,六个组合由系谱法、混选法、一粒传法和综合法分别选出的12个品系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苏豆一号”增产11.71、11.88、6.12和15.29%。每一种选择法,6个组合共选出的72个品系中,较对照增产的品系数为:系谱法和混选法各有12个,一粒传法有8个,综合法有17个。以上结果表明综合法的选择效果较好,而且该法简便,可在大豆育种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法 亲本选配 性状变异系数 大豆
下载PDF
棉属野生种稀毛棉、皱壳棉、杨叶棉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新莲 周宝良 +3 位作者 吴敬音 陈松 黄骏麒 钱思颖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7-221,共5页
本文研究了原产澳大利亚的稀毛棉(G.pilosum)、皱壳棉(G.costulatum)、杨叶棉(G.populifolium)的核型。稀毛棉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4sat)+10sm,皱壳棉为2n=... 本文研究了原产澳大利亚的稀毛棉(G.pilosum)、皱壳棉(G.costulatum)、杨叶棉(G.populifolium)的核型。稀毛棉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4sat)+10sm,皱壳棉为2n=2x=26=16m(4sat)+10sm,杨叶棉为2n=2x=26=18m(4sat)+8sm。随体均有两对,一对位于第11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另一对位于第13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平均臂比和长度比分别为稀毛棉1.53和2.51、皱壳棉1.55和2.31、杨叶棉1.49和2.37,其核型均属于Stebbins的2B类型。对称系数稀毛棉为26.04,皱壳棉为27.93,杨叶棉为28.32。三者彼此之间的核型重合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核型 稀毛棉 皱壳棉 杨叶棉
下载PDF
我国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震林 黄骏麒 +1 位作者 倪万潮 陈松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5-58,共4页
生物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最令人鼓舞的前沿高新科技之一,它将在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粮食紧缺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以植物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农业分子育种,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及抗逆境的新品种或新品系提供... 生物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最令人鼓舞的前沿高新科技之一,它将在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粮食紧缺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以植物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农业分子育种,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及抗逆境的新品种或新品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它有许多为传统的常规育种所不具备的优势。运用植物生物技术在理论上可以将各种来源的目的基因通过一定途径在植物受体细胞内实现遗传转化,从而达到改良作物遗传性状,培育优良品种的目的。这个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中表达的整个技术路线包括: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实现载体或非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分子育种 育种
下载PDF
麦后直播棉与移栽棉开花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祥龙 李大庆 +2 位作者 徐立华 郑春宁 杨德银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5-17,共3页
1992~1993年选用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大麦后直播和移栽,比较研究其开花量和强度分布。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开花启动期较早,持续天数较长,而麦后直播棉的开花持续天数比移栽棉短15天左右,同步性较差,指标A和3均明显低... 1992~1993年选用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大麦后直播和移栽,比较研究其开花量和强度分布。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开花启动期较早,持续天数较长,而麦后直播棉的开花持续天数比移栽棉短15天左右,同步性较差,指标A和3均明显低于移栽棉;麦后直播棉累积花量也明显低于麦后移栽棉,开花强度高峰期迟10天左右,且峰值较低;同一种植制度下各品种的产量并不直接取决于花量,其间存在着落花(铃)率这一速率变量起反馈调节作用,高产栽培应设法降解该反馈环对成铃和产量的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麦后直播 麦后移栽 开花
下载PDF
芸薹属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Ⅳ.深休眠自生种质R001的破眠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忠进 傅寿仲 +1 位作者 陈玉卿 戚存扣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3-26,39,共5页
本文研究了单一因素、复方因素以及综合因素对芸薹属芥菜型(Brassica juncea)自生种质R001深休眠种子的破眠效果。结果表明:(1)单一因素的破眠方法,无论是物理因素(针刺、变温、风干或干热处理),或者是化学因素(C_2H_5OH、H_2O_2、NaNO_... 本文研究了单一因素、复方因素以及综合因素对芸薹属芥菜型(Brassica juncea)自生种质R001深休眠种子的破眠效果。结果表明:(1)单一因素的破眠方法,无论是物理因素(针刺、变温、风干或干热处理),或者是化学因素(C_2H_5OH、H_2O_2、NaNO_3或GA_3),对于解除R001种子的深休眠,效果不甚显著,发芽率在24.09%以下。(2)复方的破眠方法,包括风干结合GA_2、风干结合变温以及变温结合GA,对R001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可以达到45.43%以上,其中又以GA_3给合变温处理效果较佳。(3)用干(25—30天)、GA_3(200ppm)、变温(4—30℃)三者相结合的综合破眠方法,能使全部R001深休眠种子的萌发,发芽率为100%,破眠程度(DBE)值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种子休眠
下载PDF
“高产、优质、高效”与江苏棉业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秀章 陈祥龙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4-6,共3页
文内从江苏省棉花生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出发,论述了从发展棉花生产入手,建设“二高一优”棉花的必要性与前景。
关键词 高效农业 棉业 江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