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纺织品抗菌整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叶远丽 李飞 +2 位作者 冯志忠 陆锋 周莉 《服装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文献研究、归纳分析的方法,针对国内外抗菌纺织品发展现状,介绍了常用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详细阐述了抗菌纺织品的加工方法,以及应用于纺织品领域的新型抗菌整理剂,对抗菌纺织品效果评价的原理及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展... 采用文献研究、归纳分析的方法,针对国内外抗菌纺织品发展现状,介绍了常用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详细阐述了抗菌纺织品的加工方法,以及应用于纺织品领域的新型抗菌整理剂,对抗菌纺织品效果评价的原理及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抗菌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抗菌剂 抗菌机理 抗菌整理 抗菌测试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降解印染废水研究
2
作者 施飞 杨雪 +1 位作者 苏静 王鸿博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非均相Fenton氧化法催化剂,在处理印染废水时难以多次利用、易引起二次污染。为解决此问题,通过多酚杂化网络涂层对聚丙烯熔喷无纺布(PP)表面进行改性,使其具有优异的黏附性和二次反应性,并在其表面原位生长MIL-8... 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非均相Fenton氧化法催化剂,在处理印染废水时难以多次利用、易引起二次污染。为解决此问题,通过多酚杂化网络涂层对聚丙烯熔喷无纺布(PP)表面进行改性,使其具有优异的黏附性和二次反应性,并在其表面原位生长MIL-88B(Fe)晶体,制备出金属有机框架聚丙烯熔喷复合材料(TA-APTES@MOF@PP)。利用亚甲基蓝染料(MB)作为目标污染物,测试复合材料的催化降解效果及回收利用性能,经单因素优化实验确定催化剂投放比例及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染液pH为3,H2O2浓度为50 mmol/L时,TA-APTES@MOF@PP(MOF负载量为20 mg)在黑暗条件下对MB的降解效果在3 h时最佳,降解率达到95.3%。复合材料无二次污染、方便回收,有较好的稳定性、耐酸碱性,在染液pH为2~11范围内均具有催化效果,5次循环使用后3 h时MB的降解率仍在73.4%以上。该复合材料在印染废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聚丙烯熔喷布 FENTON氧化 印染废水
下载PDF
基于高能电子束辐照技术的服装面料功能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微 周莉 +2 位作者 钱海洪 范静静 王鸿博 《服装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介绍了高能电子束辐照技术的接枝原理及其在服装面料改性方面的加工方法,并且对应用高能电子束接枝技术改善面料的阻燃、抗菌和抗皱性能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接枝以后,亚麻织物的阻燃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当接枝率>14.33%时... 介绍了高能电子束辐照技术的接枝原理及其在服装面料改性方面的加工方法,并且对应用高能电子束接枝技术改善面料的阻燃、抗菌和抗皱性能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接枝以后,亚麻织物的阻燃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当接枝率>14.33%时,续燃时间<15 s,阴燃时间<10 s,达到了机织物装饰用布B2级阻燃性能的标准;涤纶织物的抗融滴性能得以提高,30 s内的融滴数由38滴降为8滴;棉织物的抗菌性能有了较好的改善;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增加了33.13%,抗皱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具有一定的耐水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电子束 接枝 服装面料 功能化
下载PDF
竹叶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及其功能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申申 段君禄 +3 位作者 李宇 王承 傅佳佳 王鸿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以毛竹叶为原料,使用丙酮作为提取剂,通过振荡水浴预处理,辅助超声波作用提取毛竹叶叶绿素,并且对叶绿素提取效率进行测试。对主要参数(如振荡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得出较适宜的提取工艺为:振荡水浴处理时间10... 以毛竹叶为原料,使用丙酮作为提取剂,通过振荡水浴预处理,辅助超声波作用提取毛竹叶叶绿素,并且对叶绿素提取效率进行测试。对主要参数(如振荡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得出较适宜的提取工艺为:振荡水浴处理时间10min,超声波清洗器处理时间20min,超声功率140W,在此条件下,叶绿素提取效率较高,提取含量达到2.39mg/g。同时,采用不同方法制备聚乙烯醇(PVA)/叶绿素膜,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得PVA/叶绿素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PVA/叶绿素膜保持叶绿素的荧光特性;在纺丝工艺中,叶绿素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PVA/叶绿素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水浴 超声波清洗器 毛竹叶 叶绿素 PVA/叶绿素膜
原文传递
X射线防护服用BaSO4-橡胶基柔性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蒲阳艳 杨国荣 +4 位作者 田欣 王鸿博 赵晓曼 洪剑寒 韩潇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1,共7页
本文为了研究硫酸钡(BaSO_(4))含量对防护材料辐射防护性能的影响,采用传统混炼多辊压延工艺制备X射线防护服用BaSO_(4)-橡胶基柔性防护材料,并表征分析其微观形貌、硬度、比重、力学性能及辐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BaSO_(4)微米颗粒均... 本文为了研究硫酸钡(BaSO_(4))含量对防护材料辐射防护性能的影响,采用传统混炼多辊压延工艺制备X射线防护服用BaSO_(4)-橡胶基柔性防护材料,并表征分析其微观形貌、硬度、比重、力学性能及辐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BaSO_(4)微米颗粒均匀分散在天然橡胶(R)中,随着BaSO_(4)含量的增加,防护材料的邵氏硬度逐渐增大,最大值为55°;断裂强度逐渐下降,下降率为40%;比重逐渐增大,基本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1.2~2.1 g/cm^(3));铅当量和防护比例逐渐升高,当BaSO_(4)填充份数达到300时,铅当量值和防护比例达到最高,分别为0.1715 mmPb、34.9%,可以作为前后两面型防护服中后片用防护材料;R/BaSO_(4)(100/300)防护材料的有效能量防护范围是48~83 keV,有效弥补铅的弱吸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O_(4) 天然橡胶 柔性 X射线防护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漆酶催化杨梅素对羊毛纱线的低强损染色与功能改性
6
作者 熊江涛 郝刘雨璇 +1 位作者 赵柯心 苏静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3,共6页
采用漆酶催化杨梅素生成有色聚合产物,通过吸附或接枝到羊毛纱线上,实现羊毛纱线的染色和功能改性。工艺优化结果为:醋酸盐缓冲液pH 5.0,漆酶浓度20 U/mL,染色时间5 h,染色温度50℃。该染色工艺可使纱线在获得较深颜色的同时,赋予其良... 采用漆酶催化杨梅素生成有色聚合产物,通过吸附或接枝到羊毛纱线上,实现羊毛纱线的染色和功能改性。工艺优化结果为:醋酸盐缓冲液pH 5.0,漆酶浓度20 U/mL,染色时间5 h,染色温度50℃。该染色工艺可使纱线在获得较深颜色的同时,赋予其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染色后纱线断裂强力提升20.7%,断裂伸长下降8.4%,耐磨性和耐碱溶性也有一定提升。同时,染色后纱线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抗氧化性能和抗菌性能大幅提升,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1.77%,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0.82%和9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损染色 杨梅素 漆酶 功能化 羊毛纱线
下载PDF
酶促咖啡酸制备超疏水棉织物及其油水分离应用
7
作者 朱飞 杨雪 +1 位作者 苏静 王鸿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50,共7页
海上溢油事故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此选用棉织物并对其进行超疏水改性使其成为油水分离材料。先利用漆酶、咖啡酸和Fe^(2+)在棉织物表面构建微米级粗糙结构,之后利用低表面能物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修... 海上溢油事故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此选用棉织物并对其进行超疏水改性使其成为油水分离材料。先利用漆酶、咖啡酸和Fe^(2+)在棉织物表面构建微米级粗糙结构,之后利用低表面能物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修饰制备出具有复合结构的超疏水改性棉织物。对改性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耐久稳定性、自清洁性能和油水分离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咖啡酸浓度为3 mg/L、硫酸亚铁浓度为12 mg/L、漆酶浓度为0.75 U/mL、HDTMS浓度为1%(质量分数,下同)时,制备的改性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能,静态接触角高达164.6°,滚动角为6.75°。改性棉织物在耐摩擦、耐酸碱、耐水洗的测试中均表现出稳定的超疏水性能,并表现出良好的自清洁性能,在经过15次油水分离循环后,分离效率能保持在96%以上,在自清洁服装和油水分离的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咖啡酸 漆酶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棉织物 油水分离
下载PDF
水溶性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用于纤维素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田秀枝 尹园园 +3 位作者 翁佛全 蒋学 王鸿博 高卫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4-206,209,共4页
以三聚氯氰(TCT)、对羟基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的2,4-二(4-羟基苯磺酸钠)-6-氯-1,3,5-三嗪(DPHACT);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其结构。将DPHACT用于微晶纤维素(MCC)的修饰,并将修饰后的微晶纤维素于130℃、固液比为1∶20的条件下用8%... 以三聚氯氰(TCT)、对羟基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的2,4-二(4-羟基苯磺酸钠)-6-氯-1,3,5-三嗪(DPHACT);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其结构。将DPHACT用于微晶纤维素(MCC)的修饰,并将修饰后的微晶纤维素于130℃、固液比为1∶20的条件下用8%(wt,质量分数,下同)H2SO4水解5h。研究DPHACT用量对纤维素微晶结构和水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DPHACT改性后的微晶纤维素水解后还原糖的得率有所提高,当DPHACT相对摩尔含量为6.25%时,微晶纤维素水解后还原糖的得率最大(12.42%);通过分析广角X射线衍射图发现,经DPHACT改性后,微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发生了变化:无定形取含量增加,结晶指数下降,晶粒尺寸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2 4-二(4-羟基苯磺酸钠)-6-氯-1 3 5-三嗪 改性 水解
原文传递
低共熔溶剂对蛋白酶法亲水改性锦纶纤维的影响
9
作者 汪慧怡 李蓉 +2 位作者 卢雨正 ARTUR Cavaco-Paulo 傅佳佳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针对锦纶织物亲水性较差的问题,采用商用菠萝蛋白酶对其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单因素变量实验对反应残液进行紫外光吸光度测试以及静态接触角测试,确定菠萝蛋白酶处理锦纶的优化工艺条件,即在蛋白酶质量浓度32 mg/mL,pH 6.0,温度50℃,反应... 针对锦纶织物亲水性较差的问题,采用商用菠萝蛋白酶对其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单因素变量实验对反应残液进行紫外光吸光度测试以及静态接触角测试,确定菠萝蛋白酶处理锦纶的优化工艺条件,即在蛋白酶质量浓度32 mg/mL,pH 6.0,温度50℃,反应时间18 h条件下,可实现织物表面的亲水化转变。在优化工艺的基础上使用体积分数为40%CHCL-2EG低共熔溶剂缓冲液体系辅助激活菠萝蛋白酶,并对水解效果进行测试分析,发现CHCL-2EG对锦纶纤维具有刻蚀作用,织物表面粗糙程度增加,织物表面亲水效果进一步增强,最终接触角降低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织物 菠萝蛋白酶 低共熔溶剂 水解 表面改性 激活
下载PDF
一种高效阻燃配方设计及聚酯面料阻燃性能研究
10
作者 傅佳佳 鲁双 +1 位作者 韩垚 刘水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7-248,251,共3页
聚酯面料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面料,但是由于聚酯本身不具有阻燃功能,且在有明火的条件下可以燃烧、滴落,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大为降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聚酯面料的高效、绿色阻燃功能后整理一直是功能面料研究中的... 聚酯面料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面料,但是由于聚酯本身不具有阻燃功能,且在有明火的条件下可以燃烧、滴落,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大为降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聚酯面料的高效、绿色阻燃功能后整理一直是功能面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针对聚酯面料的阻燃和绿色功能后整理提出系统的设计方案,在水体系中使用三聚磷酸铝(ATP)作为阻燃有效成分,以丙三醇作为助剂增加ATP与面料的结合力,通过调整阻燃剂和助剂的用量和后整理工艺设计出一款具有高效、绿色阻燃功能的聚酯面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面料 阻燃 ATP 丙三醇
原文传递
应用电子束辐照技术的棉织物抗菌整理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莉 王鸿博 +2 位作者 傅佳佳 陈太球 蒋春燕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1-87,共7页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抗菌,以氯苯咪唑为抗菌剂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比较了轧烘焙、电子束辐照及等离子体预处理等方式对棉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将整理剂质量分数、浸泡时间以及辐照剂量作为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得到电子束辐照的优化工艺...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抗菌,以氯苯咪唑为抗菌剂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比较了轧烘焙、电子束辐照及等离子体预处理等方式对棉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将整理剂质量分数、浸泡时间以及辐照剂量作为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得到电子束辐照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整理剂质量分数15%、浸泡时间60 min、辐照剂量65 k Gy。对经轧烘焙工艺、电子束辐照工艺(EB工艺)、基于等离子体预处理的电子束辐照工艺(P-EB工艺)整理的棉织物进行表面形貌观察、红外光谱表征、抗菌性能及其耐洗牢度测试、断裂强力及白度测试。结果表明:3种工艺整理的棉织物均有效接枝氯苯咪唑,经P-EB整理的棉织物抗菌性能最优,并具有优异的耐洗牢度,且织物强力及白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抗菌整理 轧烘焙 电子束辐照 等离子体预处理
下载PDF
POD纤维在防电弧混纺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冻 周晨宇 +1 位作者 傅佳佳 王鸿博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52,共5页
为优化防电弧面料设计,基于防电弧面料Protera的混纺原料和混纺比,纺制了不同混纺比的阻燃腈氯纶/芳纶1313/POD(聚芳噁二唑纤维)/对位芳纶混纺织物,并对其强伸性、耐磨性、透气性、透湿性、阻燃、热稳定、热膨胀和热防护性能进行测试... 为优化防电弧面料设计,基于防电弧面料Protera的混纺原料和混纺比,纺制了不同混纺比的阻燃腈氯纶/芳纶1313/POD(聚芳噁二唑纤维)/对位芳纶混纺织物,并对其强伸性、耐磨性、透气性、透湿性、阻燃、热稳定、热膨胀和热防护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POD纤维对其舒适性和防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芳纶1313相比,在稳定织物强力,增加耐磨性的同时,POD纤维改善了防电弧面料的舒适性和防护性能,其中,织物耐磨性是芳纶1313的两倍,透湿性增加了35%,电荷半衰期减少57%,热膨胀率增加了20%,热防护性能值(TPP)增加9. 2%,但是损毁长度减少22%,热收缩率降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电弧面料 POD 舒适性 防护性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多功能复合导电毛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聪 范静静 +1 位作者 丁超 王鸿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7-123,共7页
为制备多功能复合导电织物,将羧基化碳纳米管(NWCNTs-COOH)和聚吡咯(PPy)逐层交替沉积在毛织物表面。借助数字万用表测试不同工艺条件下所得织物的电导率,优化复合导电毛织物的制备工艺;并对最优工艺下制备的复合导电毛织物的结构、耐... 为制备多功能复合导电织物,将羧基化碳纳米管(NWCNTs-COOH)和聚吡咯(PPy)逐层交替沉积在毛织物表面。借助数字万用表测试不同工艺条件下所得织物的电导率,优化复合导电毛织物的制备工艺;并对最优工艺下制备的复合导电毛织物的结构、耐洗涤性、抗菌性和表面润湿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羧基化碳纳米管分散液质量浓度为1.0mg/mL,吡咯溶液浓度为1.00mol/L,六水合三氯化铁溶液浓度为1.00mol/L,氧化聚合时间为30min,氧化聚合温度为0℃,组装次数为5时,复合导电毛织物的导电性能相对最优,电导率达到110S/m左右;羊毛表面覆盖有MWCNTs-COOH/PPy多层膜,经10次洗涤后织物电导率下降至98.8S/m,耐洗性良好;该复合导电毛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能力,且疏水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碳纳米管 聚吡咯 毛织物 导电性能 抗菌性能 疏水性能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接枝对涤棉混纺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春波 蒋学 +1 位作者 王鸿博 高卫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9-53,共5页
涤棉混纺织物是目前用途最广的面料品种之一,其亲水改性是功能纺织品的研究重点。采用电子束辐照方法将丙烯酰胺(AM)接枝到涤棉上,以提高混纺织物的亲水性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改性织物化学结构,证明AM已接枝到混纺织物上;... 涤棉混纺织物是目前用途最广的面料品种之一,其亲水改性是功能纺织品的研究重点。采用电子束辐照方法将丙烯酰胺(AM)接枝到涤棉上,以提高混纺织物的亲水性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改性织物化学结构,证明AM已接枝到混纺织物上;研究了辐照剂量、单体质量分数、七水合硫酸亚铁质量分数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率随辐照剂量、单体质量分数以及阻聚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当辐照剂量为165 k Gy,单体质量分数为60%,七水合硫酸亚铁质量分数为1%时接枝率最大,达23.23%。接枝后织物的亲水性随接枝率的增大而增大,且经30次洗涤后,混纺织物仍具有良好的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丙烯酰胺 电子束辐照 接枝率 亲水性
下载PDF
MUF/十八烷相变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婷 王鸿博 +1 位作者 傅佳佳 王文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1-215,共5页
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壁材,十八烷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了表面光滑、分散均匀的相变微胶囊。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FT-IR)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分别测试了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相变性能、化... 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壁材,十八烷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了表面光滑、分散均匀的相变微胶囊。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FT-IR)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分别测试了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相变性能、化学结构和粒径分布;并采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微胶囊相变过程中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乳化剂(SDS)用量和固化pH对微胶囊形貌有很大的影响,当SDS浓度为4%,pH为5.5~6时,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光滑、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2.2μm;DSC测试结果表明微胶囊熔融焓(ΔH_m)为223.5J/g、结晶焓(ΔH_c)为223.0J/g,芯材含量为95%,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与芯材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 原位聚合法 相变微胶囊
原文传递
聚氨酯弹性体/纤维素纳米晶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加佳 谢明圣 +3 位作者 田秀枝 蒋学 王鸿博 高卫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87,共5页
通过浓硫酸水解脱脂棉制备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并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四氢呋喃(PTMG)、CNC、1,4-丁二醇(BD)为原料制备聚氨酯弹性体/纤维素纳米晶体(PUE/CNC)复合材... 通过浓硫酸水解脱脂棉制备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并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四氢呋喃(PTMG)、CNC、1,4-丁二醇(BD)为原料制备聚氨酯弹性体/纤维素纳米晶体(PUE/CNC)复合材料,研究了CNC用量对PUE/CN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NC用量达到1%(wt,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78%和97.5%,热性能也有所提高;但CNC用量超过1.5%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热性能仍保持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体 聚氨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原文传递
火灾环境中消防服防护性能测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翟胜男 王鸿博 柯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50,共5页
为了全面测评火灾环境下消防服的防护性能,优化服装热防护性能评价体系,通过回顾国内外热防护领域的研究现状,从“人体-织物-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影响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因素;并基于环境角度,从单一和复合灾害环境2个层面,归纳分析防护服... 为了全面测评火灾环境下消防服的防护性能,优化服装热防护性能评价体系,通过回顾国内外热防护领域的研究现状,从“人体-织物-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影响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因素;并基于环境角度,从单一和复合灾害环境2个层面,归纳分析防护服性能的测评方法和模拟研究,预测未来探索复合火场环境综合热防护性能的研究方向,提出在后续研究中应建立更加标准化的火灾实验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热防护性能的综合评价体系,准确评估复合灾害环境下消防服的热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热防护性能 影响因素 灾害环境 模拟测评
下载PDF
基于图像技术的织物导湿性能测试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晶晶 杨雪 +1 位作者 苏静 王鸿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0-75,共6页
为提高织物导湿性能测试的准确性,在传统滴液法的基础上借助摄像机获得织物润湿图像后,利用同态滤波对图像进行增强预处理,再经阈值分割和形态学处理后,提取到织物的导湿面积对其导湿性能进行表征。重点分析了测试用液体、滴液高度、滴... 为提高织物导湿性能测试的准确性,在传统滴液法的基础上借助摄像机获得织物润湿图像后,利用同态滤波对图像进行增强预处理,再经阈值分割和形态学处理后,提取到织物的导湿面积对其导湿性能进行表征。重点分析了测试用液体、滴液高度、滴液用量及图像采集样本数量等参数对导湿性能测试结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图像技术方法较传统方法更快速准确,稳定性和再现性好;以机织物作为测试对象时,选择测试液体为去离子水,单次滴液量为40μL,滴液高度为2 cm时,重复实验5次,此时织物导湿面积测试结果变异系数小,测试方法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湿性 同态滤波 织物润湿图像 滴液高度 图像处理技术 测试标准化
下载PDF
基于废弃棉制备有色再生纤维素膜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利欢 王文聪 王鸿博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3,共8页
有色废弃棉织物数量庞大,但其回收需经过剥色再染色处理,工艺复杂、能源消耗大。经预处理后,不同聚合度的有色废弃棉织物可直接溶解在[Bmim]Cl/DMSO体系和NMMO/H_(2)O体系中,凝固再生后制备得到有色再生纤维素膜制品。本文通过偏光显微... 有色废弃棉织物数量庞大,但其回收需经过剥色再染色处理,工艺复杂、能源消耗大。经预处理后,不同聚合度的有色废弃棉织物可直接溶解在[Bmim]Cl/DMSO体系和NMMO/H_(2)O体系中,凝固再生后制备得到有色再生纤维素膜制品。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纤维素在两种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情况,使用色强度指标表征颜色保留情况,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不同聚合度试样再生前后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溶剂体系均是有色废弃棉织物的良溶剂,再生后颜色均得以保留,[Bmim]Cl/DMSO体系对高聚合度试样溶解性更好,制备的再生膜聚合度、结晶度、色强度、力学性能均优于NMMO/H_(2)O体系再生膜,为有色废弃棉织物的绿色回收和高值化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棉织物 聚合度 [Bmim]Cl/DMSO NMMO/H_(2)O 再生纤维素膜
下载PDF
竹子的超声波处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承 段君禄 +5 位作者 刘文 傅佳佳 杜晓莹 王鸿博 陈太球 蒋春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7-250,共4页
采用超声波对竹子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合适的处理时间和浴比。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30min、浴比1∶10为超声波仪器处理竹粉的最优参数值,在此条件下,超声波处理后得到的总糖产量最高。对超声波处理后的竹子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采用超声波对竹子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合适的处理时间和浴比。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30min、浴比1∶10为超声波仪器处理竹粉的最优参数值,在此条件下,超声波处理后得到的总糖产量最高。对超声波处理后的竹子进行红外光谱测试(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竹子保水值测定可得:超声波不会改变竹子的内部分子结构,但是其辐射会在竹子内部造成"爆破"效应,超声波处理后竹子的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均有一部分被除去,竹子吸水率提高了22%,木质纤维素构造发生变化,并且竹子致密的结构被打开,有利于提高竹子的脱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超声波预处理 总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