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运河遗产区空间叠压下的乡镇发展困境与路径研究——以淮安市马头镇为例
1
作者 郭吉 蒋继儒 +1 位作者 郭旭 卞文涛 《中国名城》 2025年第2期87-92,共6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价值的高度重视,加强大运河保护与乡镇地区发展的协同,对于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和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清口枢纽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文化遗产区,与马头镇存在特殊的空间叠压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价值的高度重视,加强大运河保护与乡镇地区发展的协同,对于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和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清口枢纽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文化遗产区,与马头镇存在特殊的空间叠压关系,并对其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格局塑造产生深刻影响。基于此展开研究,剖析清口枢纽保护利用与马头镇发展建设的关系脉络,揭示遗产区赋能马头镇发展的同时所引发的现实困境,针对性提出“空间解绑”的建设思路,并结合规划实践,提出坚守保护底线、传承文化价值、重塑空间格局、打造产业模式,构建清口枢纽与马头镇共兴共荣的路径,以期为此类乡镇地区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遗产区 空间叠压 乡镇发展 困境与路径 清口枢纽 马头镇
下载PDF
江苏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
作者 张志刚 丁子尧 濮蓉 《中国勘察设计》 2024年第12期75-78,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江苏高度重视住建行业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坚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企...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江苏高度重视住建行业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坚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江苏省对外承包工程开展境外建设项目建营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支持住建行业企业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合作交流,积极防范风险,培育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推动江苏住建行业对外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改革 对外承包工程 防范风险 对外开放 “走出去”发展战略 住建行业 竞争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下载PDF
基于POI的江苏乡村发展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苏州市为例
3
作者 高天娇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0期11-13,共3页
提升乡村发展活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探讨了基于POI数据评价乡村发展活力的可行性,通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对苏州市行政村进行了抽样调研,分析了POI数据用于乡村发展活力评价的可... 提升乡村发展活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探讨了基于POI数据评价乡村发展活力的可行性,通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对苏州市行政村进行了抽样调研,分析了POI数据用于乡村发展活力评价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乡村发展活力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性分析 乡村 发展活力 互联网感知
下载PDF
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浴宇 《群众》 2018年第7期7-8,共2页
城乡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关系,城乡关系是否协调,是反映国家或区域发展是否协调的一个关键标志。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35%,有10个省份超过60%,其中江苏省城镇化率达到了67.7%。城乡结构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城乡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关系,城乡关系是否协调,是反映国家或区域发展是否协调的一个关键标志。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35%,有10个省份超过60%,其中江苏省城镇化率达到了67.7%。城乡结构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表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融合发展 体制 经济社会发展 城镇化率 历史性变化 区域发展 城乡结构
下载PDF
新时代大国空间治理的构想--刍议中国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路径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岚 施嘉泓 +1 位作者 崔曙平 赵庆红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5,34,共7页
围绕中国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区域不平衡的"胡焕庸线之困",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入剖析了新时代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重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要抓住中国城镇化后半程的历史机遇,发... 围绕中国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区域不平衡的"胡焕庸线之困",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入剖析了新时代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重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要抓住中国城镇化后半程的历史机遇,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通过规划改革创新和空间规划体系重塑,助力构建"区域均衡、城乡融合、多元开放、合作共赢"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并推动完善"突破行政区划、实施全域管控、有利精准施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探索跳出就"规划改革论规划改革"的专业思维定势,从新时代大国空间治理的角度提出要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问题推进规划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国空间治理 新型城镇化 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改革创新
下载PDF
重庆建城以来城市空间扩展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郭欢欢 林坚 +2 位作者 侯鹰 张志刚 孙芬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39,80,共11页
研究大城市的空间扩展历史及扩展特征,对于分析和预测城市扩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文献、地图和遥感影像数据,根据重要事件、城市扩展面积和速度等,将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扩展分为四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城市扩展特征进行解析。研究表... 研究大城市的空间扩展历史及扩展特征,对于分析和预测城市扩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文献、地图和遥感影像数据,根据重要事件、城市扩展面积和速度等,将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扩展分为四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城市扩展特征进行解析。研究表明:(1)重庆城市扩展受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并非线性增长,在城市建成初期、明清之际和抗战胜利后等多个阶段曾有不同程度的衰退;(2)1891年以前,重庆城市扩展动力不足,年均增长率仅约为0.18%,且城市扩展与军事有重要关系,城市大规模建设都发生在政权交替时期;(3)1891—1949年,受到开埠和陪都等事件影响,重庆城市扩展较快,年均增长率达到3.86%,城市管理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扩展;(4)1950—1996年,尽管重庆城市扩展的面积较前两个阶段大幅增加,但年均增幅低于前一阶段,地形地貌对城市扩展的限制逐渐减弱;(5)1997年以来,重庆城市扩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年均增幅达到9.69%,城市扩展彻底摆脱了山体和河流的阻隔,有四周蔓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特征分析 文献与地图 重庆市
下载PDF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世佳 张安明 +2 位作者 郭欢欢 张志刚 呼和孟古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52-58,174,共8页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划定生态红线对遏制生态环境退化、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借助空间技术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和水体5个指标评价区...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划定生态红线对遏制生态环境退化、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借助空间技术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和水体5个指标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并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将研究区分为9类生态系统类型,选取11个指标衡量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后根据生态敏感性结果和生态服务价值结果共同划定土地生态红线。结果表明,江津区土地生态红线面积为1 091.30 km^2,占江津区总面积的33.9%。土地生态红线的划定可为三峡库区县域生态保护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红线 生态敏感性 生态服务价值 江津区
下载PDF
城市空间认知-偏好-行为的耦合与互馈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的跟踪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马雨竹 宋伟轩 李晓丽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3-1033,共11页
基于行为地理学“空间认知-空间偏好-空间行为”的经典研究范式,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手绘意象地图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年时间内分三轮开展跟踪调查,通过观察被访者在北京逗留期间的城市空间认知、偏好和行为... 基于行为地理学“空间认知-空间偏好-空间行为”的经典研究范式,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手绘意象地图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年时间内分三轮开展跟踪调查,通过观察被访者在北京逗留期间的城市空间认知、偏好和行为过程与特征,分析空间认知-偏好-行为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空间认知、空间偏好与空间行为存在一定耦合性,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三者间不是单向因果而是相互影响的互馈关系;除认知主体的社会、文化等群体属性、经验和情感等个体差异以外,与客体的接触时间、空间距离和接触频率等时空制约因素均能影响主体的城市空间认知水平与发展过程。最后,根据空间认知、偏好、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制约因素,凝练出一般化的城市空间认知-偏好-行为互馈关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地图 空间认知 空间偏好 空间行为 跟踪调查 城市空间
下载PDF
地域文化语境中建筑特色解析——以江苏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浴宇 《上海城市管理》 2018年第5期69-74,共6页
建筑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文化体系会产生不同的建筑文化体系。以江苏地区为例,立足地域文化的发展语境,探讨地域文化景观和建筑特色风貌构绘的历史过程及空间特征表达;解析基于地域自然、地域人文、地... 建筑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文化体系会产生不同的建筑文化体系。以江苏地区为例,立足地域文化的发展语境,探讨地域文化景观和建筑特色风貌构绘的历史过程及空间特征表达;解析基于地域自然、地域人文、地域建造技艺的建筑风貌特色,分析地域发展和文化演进的关系;以及在全球化的发展语境中把握建筑的地域风貌特征及文化精神,进而为客观地、历史地研究城市风貌特色发展面临的现实与长远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建筑 风貌特色 江苏
下载PDF
特色田园乡村:乡村建设行动的江苏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岚 崔曙平 曲秀丽 《城乡建设》 2021年第6期16-27,共12页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对于中国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民族,中国人有着特别浓厚的土地情结。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依附于土地和自然,顺天时、就地利,辛勤耕耘,生生不息,在此过程中催生了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灿烂...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对于中国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民族,中国人有着特别浓厚的土地情结。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依附于土地和自然,顺天时、就地利,辛勤耕耘,生生不息,在此过程中催生了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灿烂文明,形成了一大批既有天人合一自然格局,又有和谐井然社会秩序的传统乡村。所以说,蕴含着深厚的生产生活和营建智慧的乡村是中国人的情感故乡和心灵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乡愁”道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底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农耕文明 心灵家园 乡村建设 土地情结 社会秩序 江苏实践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江苏
11
作者 崔曙平 何乐 《群众》 2021年第20期20-21,共2页
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江苏大地,是建设美丽江苏的题中之义。传统村落传承的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对于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拓展农业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江苏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资... 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江苏大地,是建设美丽江苏的题中之义。传统村落传承的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对于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拓展农业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江苏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资源,至今保有大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传统村落 农业形态 建筑遗产 诗意地栖居 历史文化名城 乡村记忆 农村生态
下载PDF
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仿真
12
作者 刘骥 周心怡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76-181,共6页
针对当前对景观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分析的方法缺少,导致灌木面积演化后大幅度减少的问题,提出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仿真。统计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高程数据,在ArcGIS中计算灌木景观热力学熵,判断... 针对当前对景观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分析的方法缺少,导致灌木面积演化后大幅度减少的问题,提出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仿真。统计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高程数据,在ArcGIS中计算灌木景观热力学熵,判断空间布局平衡性。分析地域性灌木分配均匀度、空间平衡性布局优势度和布局规划维度指标,定量分析景观格局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指标,计算地域性灌木斑块面积占比和灌木斑块密度指数,通过GIS模型交互反馈解决规划过程中维度低的问题。将对比度、信息熵、元素间相似程度作为描述向量,结合最大似然法进行布局最优规划仿真,使用综合指数评价法构建GIS评价模型,按照空间平衡性设定布局标准,获取合理规划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灌木园林景观布局规划,演化后的灌木面积为5.0×105hm2,与所研究方法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进行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模型 地域性灌木 园林景观 空间平衡性 布局最优规划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
13
作者 韩冬青 王登云 +5 位作者 王畅 徐延峰 冯金龙 鲍莉 马晓东 丁沃沃 《当代建筑》 2023年第7期6-12,共7页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应时代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已成为建筑师们孜孜不倦的追...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应时代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已成为建筑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次沙龙诚邀多位学者、建筑师集聚一堂,结合自己最新的研究与实践,进行自由发言与讨论,以引发业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资源环境约束 永续发展 碳中和 战略决策 建筑师 习近平同志 两个大局
下载PDF
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热”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卞文涛 李玮华 《城乡建设》 2022年第19期48-51,共4页
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成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被视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落实新型城镇化和推动经济社会高... 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成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被视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落实新型城镇化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德勤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2.0:人工智能引领新风向》报告显示,中国超过89%的地级以上城市都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在建总数为500个,接近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数量的一半,且当前全国已经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新型智慧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能级 核心竞争力 新型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 核心载体 地级以上城市 环渤海
下载PDF
法国遗产管理和培训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泳汀 张志刚 《城乡建设》 2021年第14期39-41,共3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布局,要求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布局,要求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城乡建设领域肩负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等重要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作人才 文化自信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城乡建设 党的十九大 繁荣兴盛
下载PDF
松阳乡土建筑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富伟 严亚磊 宗小睿 《城乡建设》 2021年第14期33-35,共3页
乡土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乡愁,其中蕴含着地域文化和特色,是当代规划设计创作的重要资源。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与城市中列级保护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相比,植根于乡村、面广量大的乡土建筑面临的“开发性破坏”和“自建... 乡土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乡愁,其中蕴含着地域文化和特色,是当代规划设计创作的重要资源。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与城市中列级保护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相比,植根于乡村、面广量大的乡土建筑面临的“开发性破坏”和“自建性破坏”等问题更加严峻。乡土建筑的保护利用正在逐步引起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整理了松阳县乡土建筑保护利用的创新做法和经验,以期为推动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建筑 规划设计 保护与活化 保护与利用 文保建筑 地域文化 开发性 做法和经验
下载PDF
建筑·记忆致敬忠魂--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群
17
作者 富伟 刘羽璇 《建筑》 2022年第17期71-73,共3页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空间是文化的载体,镌刻着历史的丰碑。江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是锻造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重要区域,一批标志性红色建筑,成为百年党史最直观的历史见...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空间是文化的载体,镌刻着历史的丰碑。江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是锻造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重要区域,一批标志性红色建筑,成为百年党史最直观的历史见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无畏精神 历史见证 雨花台 党史资源 开拓前进 道德情操 革命烈士 崇高理想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旅游竞争力与旅游服务出口协调度时空演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濮蓉 陶卓民 李涛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8-956,共9页
基于世界经济论坛《旅游竞争力报告》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49国旅游竞争力与旅游服务出口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时空演变... 基于世界经济论坛《旅游竞争力报告》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49国旅游竞争力与旅游服务出口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49国旅游竞争力与旅游服务出口整体处于协调状态,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多数长期处于中度协调状态;(2)从空间演变趋势看,耦合协调度区域分异和变化程度均较明显,东西方向上由"U"型逐渐向一字型演变,而南北方向上由"U"型逐步演变为"L"型格局,其中,中亚地区耦合协调度等级最低,其次是南亚地区,东亚、东南亚、中东欧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好;(3)各国旅游竞争力与旅游服务出口耦合协调类型分为两类——同步型和旅游服务出口滞后型;其中,以旅游服务出口滞后型数量最多,占比高达87.7%,而同步型国家主要分布在东亚和西亚地区,数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至2015年该类型国家主要为中国、泰国、新加坡、卡塔尔、塞浦路斯、阿联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旅游竞争力 旅游服务出口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建成环境对居民购物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南京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永明 甄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325,共13页
网络购物的普及重塑了居民的购物行为模式。国外的相关研究多将购物行为看作一个整体,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也缺乏系统的建成环境指标的分析。以南京为例,将购物过程分解后重组为8种购物模式。在区分商品类型的基础上,构建多元Logit模型探... 网络购物的普及重塑了居民的购物行为模式。国外的相关研究多将购物行为看作一个整体,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也缺乏系统的建成环境指标的分析。以南京为例,将购物过程分解后重组为8种购物模式。在区分商品类型的基础上,构建多元Logit模型探讨经济社会属性、购物态度、网络使用情况、居住地建成环境、通勤特征等对居民购物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上述变量均会影响购物行为;②建成环境变量中,居住区位、交通便利性、购物便利性对居民购买搜索型和体验型商品均存在显著影响;③通勤距离对不同商品的购物行为影响差异较大;④创新扩散假设和效率假设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购物 购物过程 购物出行 建成环境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